淋球菌的分离培养方法怎样操作
淋球菌的分离培养方法怎样操作
由男性病人尿道取材时,一般用接种环或小 棉拭子伸入尿道2~4mm,转动后取出分祕物, 有时略带少许黏膜,故患者感觉疼痛,但较轻 微,为一过性疼痛;从女病人取材时,需先用阴 道窥器暴露宫颈口,用棉拭子揩去宫颈口的脓性 分泌物后,再用第二个棉拭子插入宫颈管1cm,转动并停留10~20秒钟,让棉拭子充分吸附分 泌物,患者也有轻微的不适感。将采集的标本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中。国外常 用的培养基有Thayer - Martin培养基、New York City培养基和Martin - Lewis培养基。国 内研制国产化的培养基,具体培养方法为使用 5%~10%二氧化碳环境(烛缸),培养温度为 36℃,相对湿度80%以上,培养24~48小时观 看结果。
淋病如何确诊
诊断淋病有哪些检查呢?涂片检查:在男性患者尿道取材特异性较高,具有初步诊断价值:但在女性病人中,由于道中的菌从复杂,涂片中可以见到与淋菌相似而又是的双球菌,易致误诊。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不推荐在诊断性淋病时应用涂片而主张直接用培养的方法。②淋菌培养:淋菌分离培养时取材方法一定要下确。由于淋球菌主要在柱状上皮不是在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中增殖,所以从尿道或宫颈取材时深度一定要够。
从宫颈部位取材时,用第一个棉试揩去宫口的脓性分汤物,再用第二个棉试轻轻捅入宫颈管lcm以上,转动并放置10到30秒,让棉试充分吸附分泌物,取材料中最好带有少量脱落的粘膜细胞。如果只在阴道口取少量分泌物作培养,分离的阳性率很低,因活菌随分泌物从了宫颈口流,通过阴道时受各种杂菌的作用,加PH 值低,到阴道时细菌的生命力已很低,甚至死亡。同时要注意淋菌对各种理化I夭l了的抵抗力很弱,取材过程中所用的器材不能粘有消毒药液。淋菌培养足日前唯一用于淋病筛查和发现病人的方法。
在做实验检查前腰询问性病接触史及发病经过,以免漏诊。然后观察淋病感染的早期体征主要局限于下生殖道、泌尿道。妇科检金时注意尿道、尿道旁腺、道庭火腺有无炎症表现,宫颈口有无脓性排液。
男性淋球菌怎么检查诊断
1.分泌物的涂片检查
主要适用于男性。
(1)用灭菌生理盐水洗净尿道口。
(2)戴消毒手套后,用手指由阴茎根部向尿道口方向挤出脓液,用接种环或棉拭子蘸取脓液,轻轻涂于载玻片上,待其自然干燥后加热固定,做革兰染色,然后镜检。
(3)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阴性的肾形双球菌时,可明确诊断。
2.淋球菌的分离培养
(1)取材:男性患者从尿道取材时,可用细小棉拭子伸入尿道2~4cm,轻轻转动后取出分泌物(应略带黏膜)。
(2)标本取出后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中,目前常用加入多黏菌素的血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3)初次分离应使用5%~10%CO2烛缸,培养温度以36℃为宜,相对湿度80%以上,培养24~48h看结果。
(4)淋球菌在多黏菌素B血液琼脂上经24~48h培养后,可形成圆形、凸起、湿润、光滑、半透明或灰白色的菌落,边缘呈花瓣状,直径0.5~1.0cm,用接种环触之有黏性,如继续培养,菌落体积增大,表面粗糙,边缘皱缩。
3.淋球菌的鉴定——氧化酶试验
(1)配制氧化酶试剂:0.5%~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水溶液。
(2)将溶液滴加于可疑菌落上,观察颜色变化。也可先将试剂滴在一小张滤纸片上,然后挑取可疑菌落与之接触,观察颜色变化。
(3)菌落在接触氧化酶试剂15~20s出现红色,保持30s以上,然后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呈黑色,为氧化酶试验阳性,证实为淋球菌。
淋球菌的分离培养是怎么回事
对于某些治疗不正规的患者,以及女性患 者,分泌物涂片诊断就不够了,也很难用于判断 治疗结果,这时一定要进行淋球菌的分离培养。 这种方法特异性高,但方法较为复杂,对实验室 的要求也较高,所以要到正规医院去作诊断,很 难想象在环境污浊、杂物横放的无照行医者那里 能作出正确的培养结果来。
淋病治疗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淋球菌耐药病例的增多:根据近年来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的资料,我国淋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及四环素的染色体耐药性较为普遍,青霉素和四环素目前已不作为治疗淋病的推荐药物。此外,耐喹诺酮淋球菌已在我国出现,且耐药菌株比率逐年增高,在临床上亦常可见到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失败的病例。我国许多地区耐喹诺酮淋球菌的比率高达80%以上,在这些地区不应选用该类药治疗淋病。对喹诺酮耐药性不清楚的地区,在给患者应用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治疗时,需密切随防,观察疗效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治疗失败。
2. 混合感染: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常同时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在男性约占20%,在女性约占40%)。因此,推荐对成人淋病患者常规进行衣原体筛查或同时加用治疗衣原体的药物。如可选用多西环素100mg, 口服,1日2次,连用10日,或阿齐霉素1g, 顿服。
3. 性伴治疗:淋病为可治愈的性病。但人体对淋球菌感染无有效的特异性免疫。易重复感染是其特点之一。性伴未进行治疗往往是导致淋病复发或再感染的原因之一。因此,对确诊为淋球菌感染的全部患者应进行性伴追踪。对有症状尿道感染男性患者近2周内接触的性伴均应进行检查和治疗,对其他部位感染或无症状患者应追踪近3 个月内的性伴。
4. 有合并症淋病的治疗:无合并症肛门生殖器淋球菌感染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感染可进一步蔓延导致局部或系统性并发症。男性最常见的合并症为附睾炎。女性最常见的合并症为盆腔炎症性疾病(PID)及前庭大腺炎。对有合并症淋病的治疗除疗程要足够(10天)外,还应考虑到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如合并衣原体或(和)厌氧菌感染,治疗方案应包括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生素。
5. 随访与判愈:对接受正规治疗,没有再接触新性伴或未治疗的性伴,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而达到临床痊愈的患者,不必常规做病原学检查进行判愈。有下列情况时应做淋球菌培养检查:以前有治疗失败史;对抗生素耐药;未遵医嘱治疗;咽部或直肠淋球菌感染;接触未经治疗的性伴;怀疑非培养试验结果为假阳性;妊娠期感染;并发盆腔炎症性疾病或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儿童患者。病原学检查宜在停药一周后进行。
胃疼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有哪些
1、常用化验检查包括有:查血,尿,粪三大常规,还有大便隐血试验,寄生虫,微生物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检查,血清胆红素,自身抗原或(和)抗体,癌胚抗原,胃泌素,胰泌素等测定。
2、形态学检查有:X线钡餐检查,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
3、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培养阳性即可确诊。据研究认为该菌与以下疾病有关:阳性见于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分离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7%~85%及86%~96%;慢性胃炎:胃黏膜分离培养阳性率85%;十二指肠炎:分离培养阳性率高,如果在活动期可高达100%。
全身疗法治疗淋病
对于无并发症淋病,如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给予头孢曲松,肌注,单次给药;或大观霉素肌注,单次给药;或头孢噻肟肌注,单次给药。次选方案为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已证明其疗效较好,亦可选作替代药物。如果沙眼衣原体感染不能排除,加上抗沙眼衣原体感染药物。
根据近年来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的资料,我国淋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及四环素的染色体耐药性较为普遍,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目前已不作为治疗淋病的推荐药物。此外,耐氟喹诺酮淋球菌已在我国较为普遍,且耐药菌株比率逐年增高,部分地区淋球菌分离株对该类药的耐药率达75%~99%,在临床上亦常可见到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失败的病例。因此,不推荐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儿童淋病:体重大于45kg按成人方案治疗,体重小于45kg儿童按如下方案。年龄小于8岁者禁用四环素类药物。推荐使用头孢曲松,肌注,单次给药;或大观霉素,肌注,单次给药,由医生决定用药剂量。
对于有并发症淋病,如淋菌性附睾炎、精囊炎、前列腺炎,则采用头孢曲松,肌注,每天1次,共10天;或大观霉素,肌注,每天1次,共10 天;或头孢噻肟,肌注,每天1次,共10天。
包皮龟头炎做什么检查
1、检查化验:对于有念球菌感染龟头所诱发的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在病变的龟头或是包皮上取材料借助显微镜观察或是加以培养的话,可发现存在有大量的念球菌。若是滴虫感染的包皮龟头炎,在龟头部位的分泌物中可发现滴虫。
2、直接镜检:借助仪器刮取患病的阴茎龟头、冠状沟有皮损处的鳞屑作为待检标本。借助10%氢氧化钾或生理盐水将其做成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有成群的卵圆形孢子或是假菌丝,若是存在有假菌丝,则表示念球菌还处于致病阶段。
3、分离培养:进行涂片检测后,发现是阴性的患者,可以继续进行念球菌培养。在无菌环境下,将需要检查的标本接种在沙氏培养基上,每管接种2-3处,之后放入到37℃温箱内储备24-48小时之后再加以观察,用接种针挑取少量的菌落涂片,在镜下观察,可发现有大量的芽孢子,就可初步判定为念球菌感染了。
诊断灰指甲要做哪些检查
一、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是对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然后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必要时通过生化反应、鉴别试验、动物接种等方法,以明确菌种。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在培养期间,如发现污染菌生长,应立即转种。接种后的第二天开始逐日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培养阳性可确立诊断。阴性者需培养3周方可发报告。检查过程如下:
1.分离培养
(1)试管法: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采集的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琼脂(SDA)培养基斜面上,每个斜面接种3~4处,轻轻划破,置22~25℃温箱连续培养1~3周,做好观察记录。
(2)小培养:先备好无菌玻璃平皿内有弯曲玻棒和载玻片,用无菌小刀将SDA培养基切成1cm2方块,放入无菌平皿内的载玻片中央,接种菌种后,取一片无菌盖玻片放在接种好的方块琼脂基上,平皿内放上无菌潮湿棉球,放入22~25℃温箱,待有生长后,取出盖玻片,并反覆在玻片上,乳酸棉蓝染色镜下观察。
2.菌种鉴定
根据菌种的形态、大小、结构、边缘、颜色、生长速度、表面性质、下沉现象及镜下的形态,确定菌种必要时,用鉴别培养基、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
二、真菌培养检查
真菌培养检查是对真菌进行培养并对真菌的菌属进行鉴定,进而对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的方法。检查前禁忌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吃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检查过程如下:
1.采集标本:体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应注意无菌操作。
2.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小培养协助鉴定。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包皮龟头炎应做哪些检查项目
1.检查化验:
对于由于念珠菌感染诱发的龟头炎,在病变的龟头、包皮上取材进行镜检或是进行培养后,能够找到念球菌。而对于滴虫性包皮龟头炎,能够在分泌物内部找到滴虫,滴虫量的多少与患者病症程度具有密切关系。
2.直接镜检:
对病变部位的龟头或是冠状沟,包皮外损部位的鳞屑进行检查,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存在有成群的卵园形孢子和假菌丝。若是能够观察到较多的假菌丝,表明念球菌处于一种致病状态,此时需要尽快的对症治疗,将病情更好的控制。
3.分离培养:
对于接受涂片检查阴性的患者,可再进行念球菌的培养。在无菌环境中,将需要检查的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将其放入37℃温箱内孵育24-48小时后观察,会发现存在有许多乳白色菌落生长。取少量的菌落涂片,镜检可发现有大量的芽孢子。
表皮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不同病型采取不同检材如脓汁、血液、可疑食物、呕吐物及粪便等。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甘露醇和高盐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培养,孵育后挑选可凝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点:凝固酶产生阳性,金黄色素,有溶血性,发酵甘露醇。
食物中毒病人的呕吐物,粪便或剩余食物在作细菌分离鉴定的同时,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孵育后取滤液注射于6~8周龄的幼猫腹腔,注射后4小时内发生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或死亡提示有肠毒素存在的可能。这年来,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繁多,如反向间接血凝、ELISA、放射免疫等方法较快速敏感。
淋球菌感染治疗注意事项
(1)淋球菌耐药:根据近年来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的资料,我国淋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及四环素的染色体耐药较为普遍,许多城市和地区检出(PPNG)。质粒介导的TRNG亦呈上升趋势。青霉素和四环素目前已不作为治疗淋病的推荐药物。此外,耐喹诺酮淋球菌已在我国出现,且耐药菌株比率逐年增高,许多地区耐喹诺酮淋球菌的比率高达80%以上,在这些地区不应选用该类药治疗淋病。对喹诺酮耐药性不清楚的地区,在给患者应用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时,需密切随防,观察疗效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治疗失败。
(2)混合感染: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常同时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在男性约占20%,女性约占40%)。因此,推荐对成人淋病患者常规进行衣原体筛查或同时加用治疗衣原体的药物。如可选用多西环素100mg/次,2次/d,口服,连用10天,或阿奇霉素1g,顿服。
(3)性伴治疗:淋病为可治愈的性病,但人体对淋球菌感染无有效的特异性免疫,易重复感染是其特点之一。性伴未进行治疗往往是导致淋病复发或再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确诊为淋球菌感染的全部患者应进行性伴追踪。对有症状尿道感染男性患者近2周内接触的性伴均应进行检查和治疗,对其他部位感染或无症状患者应追踪近3个月内的性伴。
(4)有合并症淋病的治疗:无合并症肛门生殖器淋球菌感染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感染可进一步蔓延导致局部或系统性并发症。男性最常见的合并症为附睾炎,女性最常见的合并症为盆腔炎症性疾病(PID)及前庭大腺炎。对有合并症淋病的治疗除疗程要足够(10天)外,还应考虑到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如合并衣原体或(和)厌氧菌感染,治疗方案应包括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生素。
(5)随访:对接受正规治疗,没有再接触新性伴或未治疗的性伴,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而达到临床痊愈的患者,不必常规做病原学检查进行判愈。有下列情况时应做淋球菌培养检查:以前有治疗失败史;对抗生素耐药;未遵医嘱治疗;咽部或直肠淋球菌感染;接触未经治疗的性伴;怀疑非培养试验结果为假阳性;妊娠期感染;并发盆腔炎症性疾病或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儿童患者。病原学检查宜在停药1周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