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崇尚节食缺乏运动骨质疏松年轻化

崇尚节食缺乏运动骨质疏松年轻化

提到骨质疏松,许多人会想到这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问题,但实际上骨质疏松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数据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已接近7000万,预计到2020年将会增加到2亿多。骨科专家提醒大家,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上运动量日益减少,骨质疏松这一原本属中老年人的疾病,正在向年轻人逼近。

骨质疏松不再是老年“专利”

权威数据表明,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已接近7000万,预计2020年时骨质疏松患者会增加到2亿多。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医师黄彦弘表示,虽然在她接触的骨质疏松患者中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居多,但是近几年来患有骨质疏松的年轻人数量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骨质疏松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骨质疏松已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黄彦弘介绍,年轻人患有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骨量并不是很高。正常人的骨量应该是在34岁左右时达到峰值骨量,然而有些年轻人由于饮食不规律等原因造成峰值较低,从而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学会自我鉴别骨质疏松

很多年轻人会有疑惑,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自我鉴别和提早发现自己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呢?黄彦弘在此提示,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

其一,骨质疏松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会伴有骨痛的感觉。这种骨痛并不是骨折那种特别剧烈的痛,但是也会让患者很难忍受,从而感到全身不舒服。

其二,患有骨质疏松后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的现象。黄彦弘表示,一旦年轻人发现自己有弯腰驼背的现象,或者身高比以前缩了3公分以上就要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其三,骨质疏松的最后一个表现为病理性骨折。也就是说轻轻一碰就会骨折,那么就需要年轻人自我注意了,如果出现了非暴力性骨折也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已患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为何会找上你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并不能称之为“病”,只是骨骼老化的一个过程,一种表现。但是如果是40岁之前的年轻人患有骨质疏松,这肯定就是一种疾病,需要进行治疗。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年轻人患有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患者本身患有其他方面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以及糖尿病等都会诱发骨质疏松。其次,在用药方面不注意,如长期服用激素类以及哮喘类药物,就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再有,日常饮食不规律、盲目减肥不进食,或者肠胃功能弱的人,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容易患有骨质疏松。

四方面入手远离骨质疏松

那么,年轻人怎样才能够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呢?黄彦弘提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不要盲目减肥。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饮食,防止体重过低。黄彦弘不建议年轻人追求骨感,在她看来,年轻人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这样才能够很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第二,适当进行运动。“注意,我这里所提到的运动主要是户外运动,最好能看到阳光,进行阳光下的运动。”

第三,患病及时就医。当患有内分泌、类风湿等疾病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和治疗,以预防这些疾病诱发骨质疏松。

第四,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提示大家,这些药物包括治疗狼疮长期食用的激素性药物以及治疗乙肝的药物等,都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因此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

老人防治骨质疏松有哪些误区

1.老年人治疗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与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3.靠自我感觉发现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是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4.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意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哦。

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是我们在日常中耳熟能详的一种疾病,偶尔在和朋友的玩笑中,朋友们会以“你骨质疏松啊”这样的话来形容对方身体虚弱。骨质疏松确实是身体体质不佳的一种表现,那么,朋友们对骨质疏松的病因又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减肥太快

如今不少都市女性过度追求苗条,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减掉了骨量,年纪轻轻就患上骨质疏松症状。 专家同时也提醒一些年轻爱美人士:减肥太快易导致骨质疏松。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节食18个月以后,体重虽减了几磅,不幸的是骨密度体内的骨矿含量也下降了。人身上适当的脂肪组织能通过生化作用转化成 雌激素等,增加肠钙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防止骨质疏松。另外,体瘦的人脂肪组织和肌肉较薄,当发生摔倒或受暴力作用时,易遭骨折危害。

更年期钙流失

妇女进-入更年期平均年龄是49岁左右后,最大的生理变化就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缺乏、绝经。雌激素减少带来后果之一就是妇女骨骼中钙质 的大量流失,我国女性运动量相对较少,牛奶喝得不多,食物中钙摄入和吸收量不足,绝经后3至5年,平均每年会丢失2.5%的钙,从而引发骨质疏松。据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率高达40%。

与女性相比,男性骨 质疏松发生较早,往往自中年期40岁左右就开始出现骨量减少,如果在这之后的十年内未能给予重视和防治,那么自50岁后 骨量丢失就更为明显,速度加快,易引起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男性的骨架较女性大,横断面积也比女性大25-30%左右,因此男性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的几 率要低于女性。但不容忽视的是骨质疏松症所致的疼痛、乏力却比女性明显,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所以,男性也要预防骨质疏松症。

生活习惯差

“一个是寸劲儿,再有跟女孩患骨质疏松有关。”专家说,现在年轻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年轻人患老年病的情况特别多,比如颈椎病,不但发病率增加,年龄也急剧下降,以前四五十岁才会得,现在二十多岁的患者很常见。一些白领白天整天对着电脑,晚上回家也上网,脖子全天处于僵硬状态,时间久了,僵硬 带来的就是早期颈椎病和骨质疏松。

专家说,骨质疏松年轻化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问题,青年男女缺少户外运动;饮食习惯不好,挑食偏食,盲目节食减肥;经常喝碳酸饮料;精神压力大,内分泌紊乱,影响钙吸收;经常熬夜。

另外,专家表示,不少人有喝纯净水的习惯,实际上这个习惯也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的诱因。纯净水将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过滤掉了,不仅会影响人体钙吸收,也会导致其他微量元素无法吸收。

通过上面相关内容的介绍,朋友们是否对骨质疏松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呢?从上面的有关内容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骨质疏松的病发确实是与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有联系。所以,朋友们一定要在这方面加强了解,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祝您健康。

绝经该怎么预防

绝经患者应有正确的营养观念,营养需求应该尽量从正常合理的饮食中摄取,而不是依赖于各种营养素的补充制剂。注意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达到参考摄入量的水平,以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要,必要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制剂以达需求。介绍如下:

①控制体重:体重增加,脂肪沉积在腹部,腰臀部,背肩,臂部,乳房等处,不仅增加心脏负担,而且易患动脉硬化,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注意食物的选择,应多吃瘦肉,奶,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少吃肥肉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一天三餐食物总摄入量也应控制,为防止饥饿感,可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但应注意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达到参考摄入量的水平,以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要,必要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制剂以达需求。

②预防骨质疏松症: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饮食模式可以影响骨密度,研究提示,在食物中补充钙质(calcium),进食蔬菜,水果和谷类,戒烟,减少口服类固醇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现象表明,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节食,缺乏日晒和缺乏运动是助长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有人为减轻体重而盲目节食将引起钙的摄入缺乏,为保养皮肤而过多避免日晒,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而缺乏运动则导致了骨丢失的加剧。

骨质疏松为何青睐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青睐”于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本身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大多数属于原发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不足,而且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容易患骨质疏松”,专家介绍,绝经后的女性容易成为骨质疏松高发人群,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这也使得绝经后女性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也正是因为绝经期的原因,相对男性来说,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而且从年龄来看,一般情况下,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的年龄一般会比男性提前10年左右。

事实上,骨质疏松属于衰老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情况一般会走下坡路。专家建议,一般来说,男性40岁~50岁左右可以开始进行骨密度筛查,女性如果出现月经不稳或绝经症状时,就要进行骨密度筛查,小于40岁时并没有太大必要。推荐半年至一年筛查一次即可,因为骨质的变化比较缓慢,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女性骨质疏松有前兆吗?

不少女性半夜睡觉时会出现的抽筋的情况,有时候还反复出现好多次,这是否是由于缺钙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呢?专家提醒,如果人们睡觉时反复出现抽筋等现象,有可能是早期骨质疏松的表现,但是要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虽然人体在缺钙时,随着钙量的减少,容易出现抽筋,但出现抽筋并不意味着人体一定缺钙。

而一些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经常出现的腰酸、腰痛等现象是否也与骨质疏松有关?专家认为,这可能与骨质疏松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对于孕妇来说,本身需要的钙量就比平时更多点,但此时的腰酸背痛不一定是缺钙,不能简单的说出现腰部的疼痛感就是由于骨质疏松。

曾有媒体报道女性骨质疏松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的女孩子越来越多的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专家表示,目前这种趋势还不是很明显,女性骨质疏松的主体还是老年人。可能由于现在女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饮食、缺乏应有的运动、不爱晒太阳等方面,让大家误认为出现了骨质疏松的年轻化。另外一些年轻人出现的相对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状况,也有可能是继发性的。

强化骨质疏松不仅要吃还要动

什么是骨质疏松?这对当代很多有知识的年轻人来说已不是什么深奥的话题。但大部分年轻人并没有把骨质疏松当成一种迫在眉睫的威胁。他们大多认为,骨质疏松症都是因为上了年纪骨质流失后,才会罹患的一种疾病,“我还年轻,不用理会”。殊不知,如此掉以轻心总有一天会害了你。近期对省直机关公务员的健康检测显示,骨质疏松年轻化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趋势。20多岁却有着50多岁人的骨骼,年纪轻轻却已骨质多孔甚至疏松,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尤其在年轻白领女性中最为常见。年轻白领们头脑中必须拉响警报:谁偷走了我的钙?

骨质疏松年轻化主要缘于年轻人的认识和行为误区。

一、强化骨质不仅要补钙,还要知道吃什么,怎么补

年轻人骨骼中钙物质流失的主要“祸首”之一是营养摄入不均衡,如近年来骨质疏松之所以更青睐年轻女性,过度减肥是主要危险因素;年轻男性为了强化肌肉,过度摄入大鱼大肉,也会增加钙流失。因此,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增强骨密度要多食用含钙高的食物外,以下知识点需要恶补:

1、多吃盐会造成钙流失

不少年轻人饮食口味偏重,喜爱偏咸的食物。但大量的人体研究表明,无论男女,无论年轻年老,增加钠盐摄入都会显著增加尿钙流失。一项针对美国中学女生做的研究发现,钠的摄入量和尿钙排出数量关系非常大。有测定显示,肾脏每排出2300mg钠,同时就会丢掉40-60mg的钙,而摄入多少钙元素与尿钙的数量关系却不那么明显。如果一位年轻女性每天多吃2.5g的钠需要排出,又不多摄入钙,排泄的钙全部来自于骨钙,那么每年就会多损失1%的钙。因此,所谓“少吃盐=多补钙”绝非虚言。

2、大鱼大肉吃多了会增加钙流失

有些年轻人为了强化肌肉或应酬过多,饮食中蛋白质或脂肪摄入量过高。尽管鱼肉类有些也富含钙物质,但过度摄入会打破食物中钙磷比例的平衡。研究表明,当膳食中磷含量上升的时候,钙吸收率较低,粪钙的排出量随之上升。在膳食中,磷主要来自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类,以及可乐等添加磷酸和磷酸盐的饮料。膳食中的硫也会促进尿钙的损失,它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性蛋白。另外,一些哺乳动物的肉类(所谓红肉)富含饱和性脂肪酸,当饱和性脂肪酸摄入过多时,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皂钙,并由粪便排出从而使结合的钙丢失。

3、长期吃素,蛋白质摄入不足,也会加速钙流失

不少年轻女性出于减肥的目的,饮食中素食偏多,优质蛋白质摄入过少。长期蛋白质营养缺乏,可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减少,若同时存在钙缺乏,那么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性就会增加。同时,有研究显示,谷物和坚果油籽中也含有高水平的硫元素,如果纯素食者不摄入较多富含钾、钙、镁元素的蔬菜水果和富含植物蛋白的豆制品,只依赖大量精制谷物的话,尿钙的排泄量也会增加。

4、单纯补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也会影响钙的吸收

有些年轻人也意识到钙缺乏的危害,注意到通过饮食来补钙,但却忽视了维生素D的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调节血液中钙的含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只摄入足够的钙、不配合服适量的维生素D,则摄入的钙就等于白给,或者说是白白地把摄入的钙消费掉了。因此,为了增加钙的吸收,日常饮食中应该适当增加脱脂牛奶、鱼肝油、乳酪、坚果和海产品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的摄入,同时经常晒太阳,以保证足够的紫外线照射,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

5、长期大量饮用咖啡、可乐和浓茶等也会导致钙流失

年轻职业白领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用喝咖啡、喝浓茶方式来提神,有的人长期把可乐等碳酸饮料当水喝,形成了生活习惯。殊不知,如果一个人长期连续大量饮用可乐,它确实有可能成为导致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如前所述,膳食中钙磷比例的失衡会影响到钙的吸收率。而可乐中含有磷酸,磷酸盐的溶解性很低。在消化道中,磷酸会降低钙、铁、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同时可乐中所含大量糖分和磷还使体液趋向于酸性,为了维持酸碱平衡,人体不得不动用骨骼和牙齿当中的钙,导致骨钙的流失。另外,可乐、咖啡和浓茶中都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后会产生轻度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就会增加尿钙、粪钙的排出,引发骨质疏松。

二、强化骨质不仅要会吃,还要会动

由于工作压力大,加之电视和手机成为主要社交工具,现代职场充斥着大量宅男宅女。健康检测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平时在饮食上很注意补钙,怎么还会患上骨质疏松呢?其实,矿物质的营养补充只是增强骨强度的手段之一,甚至并不是最主要的手段。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欧美中老年人每日补钙量是非洲人的数倍,然而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率却远高于非洲。再看看我们的祖辈,五六十岁的老人挑着重担依然健步如飞,那时饭都吃不饱更谈不上经常补钙了,但是很少有人因为稍微摔一跤就骨折的。看来并非只靠营养素的补充就能预防骨质疏松,运动对于骨质强壮更重要。

运动对改善骨强度的作用机制

运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地面反作用力和肌肉收缩力对骨产生机械应力刺激,这种刺激使成骨活性增强,还能增加骨组织内DNA和骨胶原的合成,引起骨结构适应性变化。骨干变粗、骨密度增厚、骨物理强度和坚硬性增加,延缓和推迟了骨质退行性变化。

运动可使某些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发生积极性变化,从而影响骨的重建过程,使骨量保持增加或维持。一般来说,人在成年后骨质再生和丢失的过程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在35-40岁之前,骨质再生的量会大于丢失的量,之后骨质丢失会占上风。但是,年轻人若运动严重不足,骨代谢水平会大大下降,骨质丢失速度会明显加快;反之,若保持终身锻炼的习惯,中老年人的骨质丢失进程也会大大缓解,因此,强骨锻炼一定要趁早。

运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食欲,促进肠胃的蠕动,提高消化功能,增加吸收营养物质和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D等的几率。因此常运动的人有利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会大大增加。

女性在绝经期有护理保健措施

(1)绝经期的营养需要:

目前,主要使用中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提出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荐每天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所推荐的营养需求应该尽量从正常合理的饮食中摄取,而不是依赖于各种营养素的补充制剂。

(2)正确的营养观念:

①控制体重:体重增加,脂肪沉积在腹部、腰臀部、背肩、臂部、乳房等处,不仅增加心脏负担,而且易患动脉硬化、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通常可以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来评价体重。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体重范围BMI值为18.5~25,小于18.5为低体重,25~29.9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 注意食物的选择,应多吃瘦肉、奶、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少吃肥肉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一天三餐食物总摄入量也应控制,为防止饥饿感,可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但应注意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达到参考摄入量的水平,以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要。必要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制剂以达需求。

②预防骨质疏松症: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饮食模式可以影响骨密度。研究提示,在食物中补充钙质(calcium),进食蔬菜、水果和谷类、戒烟、减少口服类固醇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现象表明,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节食、缺乏日晒和缺乏运动是助长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有人为减轻体重而盲目节食将引起钙的摄入缺乏,为保养皮肤而过多避免日晒,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而缺乏运动则导致了骨丢失的加剧。

平时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方法。而且要注意调理方式合理进行饮食,要注意补充充足的钙食品,有效进行治疗,平时也要注意调理事项,以免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避免带来更多痛苦,同时也要注意护理方法,科学进行饮食。

解析骨质疏松的原因

1.骨代谢失调,如钙的摄入减少,或是吸收功能障碍,或是从尿、大便中排泄增加,则易引起由于缺钙所造成的骨质疏松,此时如果再加上内分泌失调(性激素减少),则更易引起骨质疏松症。这是最主要得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

2.缺乏运动。肢体或全身的生理性活动减少,缺少一般的体育锻炼,体力劳动,骨内的血液循环较差,从而骨基质和矿物质减少等一系列因素而引起脱钙及尿钙排出量增加,并导致骨质疏松症。这也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3.内分泌紊乱。临床资料证明,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尤绝经期后的妇女多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亦可发生骨质疏松,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加速骨质疏松的过程,而性激素对此过程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老年人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妇女,另出现骨质疏松症。

哪些因素造成了骨质疏松

减肥太快

如今不少都市女性过度追求苗条,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减掉了骨量,年纪轻轻就患上骨质疏松症状。 专家同时也提醒一些年轻爱美人士:减肥太快易导致骨质疏松。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节食18个月以后,体重虽减了几磅,不幸的是骨密度(体内的骨矿含量)也下降了。人身上适当的脂肪组织能通过生化作用转化成 雌激素等,增加肠钙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防止骨质疏松。另外,体瘦的人脂肪组织和肌肉较薄,当发生摔倒或受暴力作用时,易遭骨折危害。

更年期钙流失

妇女进-入更年期(平均年龄是49岁左右)后,最大的生理变化就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缺乏、绝经。雌激素减少带来后果之一就是妇女骨骼中钙质 的大量流失,我国女性运动量相对较少,牛奶喝得不多,食物中钙摄入和吸收量不足,绝经后3至5年,平均每年会丢失2.5%的钙,从而引发骨质疏松。据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率高达40%。

与女性相比,男性骨 质疏松发生较早,往往自中年期(40岁左右)就开始出现骨量减少,如果在这之后的十年内未能给予重视和防治,那么自50岁后 骨量丢失就更为明显,速度加快,易引起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男性的骨架较女性大,横断面积也比女性大25-30%左右,因此男性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的几 率要低于女性。但不容忽视的是骨质疏松症所致的疼痛、乏力却比女性明显,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所以,男性也要预防骨质疏松症。

生活习惯差

“一个是寸劲儿,再有跟女孩患骨质疏松有关。”专家说,现在年轻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年轻人患老年病的情况特别多,比如颈椎病,不但发病率增加,年龄也急剧下降,以前四五十岁才会得,现在二十多岁的患者很常见。一些白领白天整天对着电脑,晚上回家也上网,脖子全天处于僵硬状态,时间久了,僵硬 带来的就是早期颈椎病和骨质疏松。

专家说,骨质疏松年轻化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问题,青年男女缺少户外运动;饮食习惯不好,挑食偏食,盲目节食减肥;经常喝碳酸饮料;精神压力大,内分泌紊乱,影响钙吸收;经常熬夜。

另外,专家表示,不少人有喝纯净水的习惯,实际上这个习惯也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的诱因。纯净水将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过滤掉了,不仅会影响人体钙吸收,也会导致其他微量元素无法吸收。

老人如何运动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中的骨质细胞逐渐减少而导致骨质密度减少的病症,因此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骨头无法承担外力时,便容易导致骨折的现象。骨质疏松症的起因:低钙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服用类固醇、老化。运动是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但运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如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使之灵活,包括:按摩肩部、臂部和腿部肌肉使之放松,转动颈部、腰部、髋部及脚踝使之适应运动所要求的幅度。

2、身体各部位尽可能做到均衡运动。

3、运动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运动方式的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为。依据年龄、身体状况及骨质疏松的程度,应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4、轻微骨质疏松,能持续正常的工作、生活者,可选择活动量较大的运动方式,如长跑、打拳、游泳、登山、打球等。

5、骨质疏松比较严重,不能持续日常工作的人,可以选择活动量较小方式,如原地踏脚、行走等。

6、严重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必须卧床者,活动和运动仍然是必要的,可以让患者坐起来,协助他适当活动肩、肘、腕、手指、髋部、膝等关节,还可以让其坐在一个摇椅上,鼓励患者自己轻轻摇动椅子,达到运动的目的。

相关推荐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多运动

但要注意的是,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延缓骨质疏松?怎样做运动才会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哪些运动适合老人预防骨质疏松?哪些运动适合年轻人?以这些都是大家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 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一名,而根据骨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关系、病理变化和症状描述等,将其归入“骨痿”范畴。骨质疏松症与人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提高骨密度,除了需要补充钙外,更

女人运动锻炼有什么好处 预防骨质疏松

女性到中年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是大大高于男性发病率的。因为多数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比较缺乏运动,再加上女性在中年会经历绝经期,所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就比男性高。女性如果在青年时就注重健身训练,那就会增强骨质密度,使骨骼更加强壮,从小就避免骨骼病的侵害,从而能够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症,能让女性到中年后远离活动受限的困扰。

产后运动量不足可导致腰痛

锻炼身体重要,产后锻炼身体更重要。现在不少生完孩子不久的年轻母亲腰痛,不是因为带孩子太累,而是锻炼太少引发骨质疏松导致。 一位正在哺乳期的年轻女士求诊说,自己刚生完孩子3个月,最近发现经常腰痛得直不起来,有时连弯腰给孩子洗尿布都不行,是不是太劳累的缘故?“你是不是平时不太运动?”接诊的妇产科医生建议这名新妈妈去做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这名患者已出现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医生解释说,不爱运动的人本身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哺乳期女性如果不运动,更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因为哺乳期女性每天要将自己身体中储存的钙大量转移

绝经的预防方法

1、绝经期适当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及灵活性训练。 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期妇女的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以及灵活性均下降。有氧训练,也称耐心训练能调动大多数肌肉进行连续的、有节奏的运动,其运动形式是值得提倡的,如散步、游泳、骑车、划船、跳绳、滑冰、滑雪等。每次运动应持续15~60min,合理的运动应包括:5~10min的热身运动;10~60min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达到3~6代谢当量(运动代谢率/静止代谢率)或使心率要达到最大心率的60%~90%;5~10min的放松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使心脏每搏量

骨质疏松易患人群有哪些

骨质疏松,不是补钙就能够挽回的。任何一种疾病或者症状都会露出蛛丝马迹。专家表示,对于骨质疏松这种病症来说,预防胜于治疗。所以要趁年轻时就应开始做好预防,增加骨量储备,阻止钙质继续流失。只有这样,在将来年纪大时,骨质疏松的程度才可大大减轻。 哪几类人群最受骨质疏松“青睐”? 1、年龄大的。 2、有家族病史者。 3、体质轻,尤其是45公斤以下的成人。 4、甲状腺、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双侧卵巢切除者。 5、营养不良,太少摄取含钙食物,或是本身营养吸收较差者。 6、缺乏运动(适度运动可维持骨头血流量,吃进去的钙才能

老人防治骨质疏松有哪些误区

1、老年人治疗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与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3、靠自

骨质疏松的9大误区

误区一:补钙等于治疗 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误区二:喝骨头汤能预防 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三: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

孕妇骨质疏松怎么办

根据卫生部的调查,国内大部分人因饮食的偏差,加上作息不正常、缺乏运动,使得身体普遍缺乏钙质。如果年轻时饮食就缺乏钙质,加上患疾病或饮食、生活习惯不良,会使得身体的骨质流失更快、更多,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几率的增加。很多准妈妈在怀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特别是大龄妈妈尤为严重。一般正常人的老化过程中,女性大约从35岁开始,男性大约从40岁开始,其骨头内的骨质就会慢慢开始流失,每年会流失1%—3%的骨质。 预防骨质疏松,准妈妈一定要这样做: 1.首先,多吃含丰富钙质的食物:例如小鱼干、海带、大骨汤、牛

骨质疏松存在8大误区

误区1 补钙等于治疗骨松 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误区2 喝骨头汤能防止骨松 很多老人都认为喝骨头汤就能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两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因此,用肉骨头汤补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

十类女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大多数的人都认为骨质疏松是由于缺乏钙质引起。其实,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也都会影响人体钙的吸收,从而诱发骨质疏松。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哪些女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吧。 1、多胎生育:生育年龄多延续到中年,如果钙质代谢供不应求,易导致骨量减轻。 2、过早绝经:多见于双侧卵巢因病切除,而又未采取替代疗法者。 3、更年期后:由于体内雌激素锐减,影响钙质在骨骼中的沉积矿化。 4、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