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诊断标准包括哪些
失眠诊断标准包括哪些
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有了对失眠的主观与客观的评定的方法,我们还需要失眠症的诊断标准,这样才能对失眠症作出一个准确的诊断。失眠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对失眠有忧虑或 恐惧 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是某种 精神障碍 如 神经衰弱 、 抑郁症 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另诊断为失眠症。
失眠诊断标准:
1 睡眠障碍 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 易醒 、 多梦 、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 疲乏 或白天困倦。
2 上述 睡眠障碍 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3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 精神障碍 症状的一部分。
诊断自己是否失眠的标准
失眠在医学上的种类不一样,那么诊断办法也就不一样,想必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失眠的痛苦,失眠的现象在普遍不过了,失眠带给大家的痛苦大家也是体会过,那么诊断失眠的标准是什么呢?
1 继发性失眠。引起继发性失眠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任何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躯体疾病;②身体方面的痛苦或不适,如皮肤疾病的痛痒或疼痛,癌性疼痛等,常造成失眠;③酒、咖啡、菜或药物等引起的失眠;④精神疾患。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有失眠症状,特别是焦虑症及抑郁症患者几乎均有失眠。只要临床表现包括病史、体检、各种检查结果足以诊断以上疾病之一者,原发性失眠诊断不予考虑。
2其他睡眠障碍,如夜惊、梦魇患者可有失眠,若有典型的夜惊和梦魇症状观则不考虑失眠症。
3一过性失眠障碍。这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不需任何治疗,身体可做自然调节,故病程不足者不诊断失眠症。
以上就是诊断失眠的标准了,大家可以根据这些诊断自己的睡眠状况,相信对大家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果真的患了失眠的症状大家不要害怕,一定要及时治疗,还自己安稳好质量的睡眠,希望这些会给大家的身体健康带来帮助,祝愿大家每晚可以安然入睡。
如何诊断失眠疾病一般较准确
失眠是一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睡眠障碍,该病易被漏诊,仅5%的失眠患者就该问题求医,有70%的患者甚至未向医师提及症状。这就迫切要求临床医师提高失眠的诊疗水平。另外,还应考虑一些仅以失眠为表现的神经精神疾患及其他躯体疾病。
失眠诊断标准需依据患者入睡困难、多醒(睡眠片段)、表浅、早醒或(和)全夜睡眠不足,在半年以上。由于睡眠的质或(和)量的不足,白天产生嗜睡和一系列神经症状。但对睡眠的期望过高和对失眠的焦虑恐惧,与症状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几乎所有慢性失眠患者,由于分辨不清入睡与清醒的界限,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夸大(个别甚至是“假性失眠”)。因此,应该使用全夜睡眠脑电图或多导睡眠图进行监测,以了解失眠的真实情况。
两者对失眠的量化指标是:①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30分钟。②睡眠多醒不实。>5分钟的觉醒在2次以上,总觉醒时间>40分钟。③睡眠表浅。3~4期深睡或快速眼动(rem)睡眠<20%.④早醒。醒起时间>30分钟。⑤睡眠不足。一般成人可以每天7小时计,睡眠不足通常以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记录时间)<80%为标准(老年人可按<65%计算)。
失眠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失眠症状 存在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具体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易醒、多梦、早醒等)、睡眠不能恢复精力。
(2)排除睡眠剥夺 上述睡眠症状是在有充分睡眠机会和良好睡眠环境的前提下出现的。强调这点,主要是为了排除睡眠剥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为了工作、学习和娱乐等而减少了睡眠时间的情况相当常见,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睡眠质和量不满意不是失眠。治疗上也不宜简单处方催眠药,而是以指导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为主。
(3)存在日间症状 即因睡眠质量下降带来明显的苦恼或影响正常的了社会、职业功能。
(4)病程标准 在病程上还要达到每周至少3次,持续1月以上。临床上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一般都能符合这一病程标准,偶尔可见失眠持续时间不足1月而就诊咨询的患者,此时应在全面评估排除有关躯体、精神疾病的基础上,慎重做出“短暂性”或“急性”失眠的诊断。
诊断失眠的新标准是什么
1.1、睡眠困难:入睡时间比平时推迟1-3个小时。入睡者本身虽然也很困,想睡觉,但是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心静不下来,睡眠时间显着减少。
1.2、有些病人白天昏昏欲睡,一直无精打采。可是一到晚上就变得十分精神,即所谓的"日夜作息颠倒".看电视的时侯在沙发上都能睡着,但一旦躺在床上就精神了,说什么也睡不着。
1.3、睡眠感觉障碍:许多患者虽然能够入睡,但醒来后一直以为他自己没有睡着,而同房间的人都说他在打呼噜,所以睡着了的。这是缺乏睡眠的真实感。
失眠的诊断标准都是有哪些
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有了对失眠的主观与客观的评定的方法,我们还需要失眠症的诊断标准,这样才能对失眠症作出一个准确的诊断。失眠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另诊断为失眠症。
(1) 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 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3)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失眠的诊断标准
失眠症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学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对失眠有忧虑和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继发于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等),不得另诊断为失眠症。对失眠症的诊断标准,须从以下4个方面掌握:
(1)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继发的症状。
(2)以睡眠障碍为最重要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这些症状包括:多梦、早醒、易醒、难以入睡、睡眠不深、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3)上述睡眠障碍的症状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4)失眠引起显著的心情烦躁或抑郁,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日常生活和工作。
Tips——何谓失眠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研究表明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失眠占绝大多数。
失眠症如何通过检查确诊
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大致有如下几种:
失眠症的诊断标准1、90%以上的失眠症患者会有严重的睡眠障碍,整体的睡眠生理功能处于停摆状态,这类患者的表现特征十分明显,特征人群数量达到200000左右,必须引起重视。
失眠症的诊断标准2、患者在次日的白天会出现严重的疲劳感,甚至头脑很不清晰,出现昏沉感,无法正常的进入思维状态,这都是失眠症引发的后遗症,而在失眠症患者中,近60%-70%的患者有此类症状。
失眠症的诊断标准3、患者原本就很少的睡眠量出现持续减少的状态,导致患者在白天无法正常工作。但是,反之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人群只需要3-6小时左右的睡眠就可以满足一天的休息需求,在第2日不会出现异常情况,这类人群不被视为失眠人群。而在2000名人群中,大概仅有14人是属于此类范畴内的个体。
失眠症的诊断标准4、失眠症的睡眠图结果分析
这是通过科学的仪器来进行失眠症的诊断和确认,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睡眠图来实现,但是每10000名失眠者中,进行过睡眠图检查的患者人数不足50人,检查率低于2%。首先第1项便是睡眠的潜伏期,这个潜伏期可以从睡眠图中发展被延长,大概延长到31cm左右。
失眠的诊断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了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①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②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③总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包括:①疲劳或全身不适;②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⑤日间思睡;⑥兴趣、精力减退;⑦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⑧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⑨对睡眠过度关注。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①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②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③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失眠的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中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失眠症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学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对失眠有忧虑和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继发于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等),不得另诊断为失眠症。对失眠症的诊断标准,须从以下4个方面掌握:
(1)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继发的症状。
(2)以睡眠障碍为最重要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这些症状包括:多梦、早醒、易醒、难以入睡、睡眠不深、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3)上述睡眠障碍的症状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4)失眠引起显著的心情烦躁或抑郁,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日常生活和工作。
Tips——何谓失眠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研究表明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失眠占绝大多数。
失眠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
我们都可能发生失眠的症状,但是并不是我们所有晚上睡不着的症状都可以称之为失眠,对于失眠的判断,是有着一定的标准的,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可以称之为失眠,别的可能不是因为失眠症状引起的。
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7、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9、长时间的失眠会导致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而神经衰弱患者的病症又会加重失眠。
可见,失眠比平常的单纯的晚上睡不着严重的多了,严重的失眠甚至会产生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症状,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失眠,在失眠还不是那么严重的时候,就及时的去治疗或者缓解失眠的症状。
失眠要如何诊断呢
失眠的诊断
(1) 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3)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有了对失眠的主观与客观的评定的方法,我们还需要失眠症的诊断标准,这样才能对失眠症作出一个准确的诊断。
失眠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医生确定一位就诊者是否存在临床意义的失眠,主要关注如下方面:
(1)失眠症状 存在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具体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易醒、多梦、早醒等)、睡眠不能恢复精力。
(2)排除睡眠剥夺 上述睡眠症状是在有充分睡眠机会和良好睡眠环境的前提下出现的。强调这点,主要是为了排除睡眠剥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为了工作、学习和娱乐等而减少了睡眠时间的情况相当常见,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睡眠质和量不满意不是失眠。治疗上也不宜简单处方催眠药,而是以指导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为主。
(3)存在日间症状 即因睡眠质量下降带来明显的苦恼或影响正常的了社会、职业功能。
(4)病程标准 在病程上还要达到每周至少3次,持续1月以上。临床上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一般都能符合这一病程标准,偶尔可见失眠持续时间不足1月而就诊咨询的患者,此时应在全面评估排除有关躯体、精神疾病的基础上,慎重做出“短暂性”或“急性”失眠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