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治疗
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治疗
出血热患者一旦染病需经过多个症状阶段,治疗方法随之不同,其中少尿期是最危险的一个关口,因为此时病毒累及肾脏衰竭才导致患者水肿、少尿,因而此阶段的治疗尤为关键。出血热的治疗原则应是保持患者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
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治疗:
1.稳定内环境平衡
(1)热量及氮质平衡:为减少氮质血症发展,每日糖量不低于200g必要时加用适量胰岛素。亦可用能量合剂:辅酶a、atp及细胞色素c等,同时可给蛋白合成激素如苯丙酸诺龙等。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限制进液量,每日入量以前一日尿量及吐泻量加500~700ml为宜,应以高渗糖为主,少尿时多有高血钾,一般应限制含钾药剂的应用。本期血钠降低多是稀释性低钠,不需补钠。
(3)维持酸碱平衡:对重度酸血症,可酌情选用碳酸氢钠。
(4)稳定血压:血压高于21.3/13.3kpa(160/100mmhg),可用利血平等。
2.促进利尿:
一般宜早期应用,但对器质性少尿效果差。
(1)渗透性利尿剂(20%甘露醇液)每小时尿量小于40ml,或24小时尿量少于1,000ml,酌用20%甘露醇125ml/次静滴或静推。用药后无利尿效果或血压上升者,即应停用,以免发生心功不全。
(2)高效利尿剂:常选用速尿或利尿酸钠。严重病例两药可交替使用。
①速尿:40~100ml/次,加入50%葡萄糖液20ml静注,每日2~4次。
②利尿酸钠25~50mg/次,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推。在肾实质严重损害时,往往无效,不宜盲目加大剂量。
(3)血管扩张剂:可试用苄胺唑啉、心得安。
3.导泻疗法:
可缓解尿毒症,减少高血容量综合征,防止肺、脑水肿,降低血钾。常用甘露醇粉或中药大黄、芒硝等。
①甘露醇粉:每次25~40g,每2小时口服1次,连服2~3次。
②大黄30g用开水泡后冲服,芒硝5g。重度恶心、呕吐、消化道大出血者禁用。
4.放血疗法:
该法宜严格掌握指征,由高血容量引起的急性心衰肺水肿,其他疗法效果不佳时可用之,每次放血300ml左右。
5.透析疗法:
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人工肾),效果良好,但应掌握透析指征。
①少尿超过5天或尿闭2天以上,经利尿等治疗无效,尿毒症日趋严重,血尿素氮大于80~100mg/dl。
②高血容量综合征经保守治疗无效,伴肺水肿、脑水肿及腔道大出血者。
③合并高血钾,心电图出现高钾图像,用一般方法不能缓解者。
④凡进入少尿期后,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意识障碍,持续性呕吐、大出血、尿素氮上升速度快,每日超过30ml/dl,可不拘泥少尿天数及血生化指标,尽早透析。
出血热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哪些
1、发热期的护理:出血热患者早期卧床休息,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噪声。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予以高热量、高维牛素、易消化饮食。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特别是高热的患者,体温过高时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由于此病有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故不宜用酒精擦浴。尽鼋少用解热镇痛药,定期测量血压。患者发热后期多汗、缸液浓缩。应鼓励病人多口服补液。必要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防止休克和保护肾脏。
2、低血压期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补液速度,低血压早期应快速补液。必要时加粗针头或多静脉通道。但对老年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速度应适当放慢,减少用量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24h尿量。尽早发现少尿倾向;低血压期患者注意保暖,禁止搬动。
3、少尿期的护理: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应注意尿量每日3000ml为依据。此时鼓励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钾量较高的饮食,对严重贫血者可酌情输入新鲜血液。尿量每日>3000m1.补钾时应以口服为主。必要时可缓慢静脉滴人,同时注意钠、钙等电解质的补充。对尿量每日>5000ml者。可试用双氢克尿塞、去氧皮质酮、垂体后叶素、消炎痛等。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应注意预防感染。注意病室内空气消毒。特别是加强口腔及皮肤的护理。
4、恢复期的护理: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糖、多维生素饮食。注意休息,一般需l一3个月左右,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重型病例可适当延长时间。
不同时期的出血热患者应该如何饮食
高热期:
此期的出血热病人由于体温高,出汗多,代谢增强,对机体消耗较大,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全流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牛奶、豆浆、稀粥,莲米汤、天然果汁,藕粉、鸡蛋汤、面条等,出血热患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以减轻胃肠负担,避免消化不良。
应尽可能让出血热病人多饮水及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和维生素的摄入,以满足机体需要。在口味上宜低盐饮食,若进盐过多,会加重组织水肿和肾脏负担,有可能使出血热的病情恶化。
少尿期:
肾脏血管受损是出血热的病理基础,血管变化引起肾小管受压。肾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变性和管腔阻塞,致使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滤过率降低,这是产生少尿的主要因素。不同时期的出血热患者应该如何饮食?此时患者一般都会食欲不振,容易恶心呕吐,故此时不宜强调进食,补充热量。
多尿期: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主要危险在于继发感染和水电解质紊乱,因此主要工作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继发感染。饮食上也需要配合这方面。给予半流质食物,如细面条、稀饭、牛奶、肉汤等。不同时期的出血热患者应该如何饮食?另外注意适量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小米、香蕉、土豆等。注意休息,水分补充要足,口腔卫生也需要注意。
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基础护理
1、皮肤护理:少尿期病人由于发热,汗液浸蚀、皮肤出现瘀斑,血液循环差,营养供应不足,且较长时间卧床,皮肤抵抗力低下,受压部位易溃破感染,产生褥疮,故要保暖,做好褥疮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洗按摩。床单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插入便盆手法要轻,并强调定时翻身等措施,预防皮肤并发症。
2、眼部护理:出血热患者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睑干燥,故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
3、口腔护理:口腔内有瘀点,出血情况,有血痂要去除,用呋喃西林溶液漱口。避免刷牙。有霉菌感染时,清洁口腔后制霉菌素加甘油混悬液涂擦。
4、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各种心理护理措施,处理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偏离,调动病人自身防御机能,配合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症状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出血热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
1.出血热患者经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到2000mL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但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因此,应嘱患者注意休息,一般为1~3个月,补充营养,开放伙食,适当增加糖、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食物,不用补液,宜强调伙食调理。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护理人员往往在出血热患者病情较重时警惕性较高,待患者病情稳定,相应的病情观察会疏漏。而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疾病对各脏器造成损害广泛,给患者造成肌体消耗较多,故恢复期患者身体虚弱,护理疏忽往往会酿成错误。此类患者因卧床时间长,起床活动心切,故护理人员事先做好健康宣教,让患者知道疾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晓之以理,使患者理解与接受。逐步增加活动量,以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出血热病人临床分型症状表现
出血热病人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根据出血热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可将出血热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四种类型。
出血热临床分型症状表现:
1.轻型:①体温39℃下,中毒症状轻。②血压基本正常。③出血现象少。④肾损害较轻,尿蛋白在“+~++”,无明显少尿期。
2.中型:①体温在39~40℃,中毒症状较重,外渗现象明显。②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或脉压小于3.5Kpa(26mmHg)。③皮肤、粘膜出血现象明显。④肾损明显,尿蛋白可达“卅”,有明显少尿期。
3.重型:①体温≥40℃,全身中毒症状及外渗现象严重,或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②收缩压低于9.3Kpa(70mmHg)或脉压小于3.5Kpa(26mmHg)。③皮肤、粘膜出血现象较重。如皮肤瘀斑、腔道出血。④肾损严重,少尿期持续在5日以内或尿闭2日以内者。
4.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严重症候群者。①难治性休克。②出血现象严重,有重要脏器出血。③肾损极为严重,少尿超过5于以上,或尿闭2天以上,或尿素氮超过120mg/dl以上。④心力衰竭、肺水肿。⑤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⑥严重继发感染。
家鼠型出血热的临床特点:
与野鼠型相比,家鼠型轻型较多,五期经过多不全。发热期较短,热退多数病情减轻,困倦衰竭少见,腰痛及眼眶痛不显著,消化道症状较轻。低血压期与少尿期轻或无。多尿期与恢复期亦较短。出血、肾损与渗出水肿均较轻。合并症少,但肝脏受损较野鼠型明显,病死率低。
登革热饮食保健
登革热患者宜食
1、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 面片等。
2、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 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
3、给予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牛奶、肉汤、鸡汤等。
登革热患者忌食
1、忌辛辣刺激调味品,如辣椒、花椒粉、咖哩粉等。
2、忌烟、酒、咖啡,
3、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以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黄豆芽、洋葱等均不宜食用。
以下是几种对登革热患者有帮助的食疗方案:
1,柿饼藕节荠菜蜜:
[原料]柿饼30 g。藕节30 g,荠菜花15 g,蜂蜜10 g。
[制法]柿饼、藕节切碎,与荠菜花同置于锅内,加水适量同煮取汁去渣,加 入蜂蜜。
[功效]清热凉血,和营止血。用于登革热发热期。
[服法]1剂/d,连服1周。
2,黄瓜番茄汁:
[原料]黄瓜250 g,番茄250 g。
[制法]黄瓜取瓤,去籽。切碎,用纱布绞汁;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籽, 用纱布绞汁。2汁相合即成。
[功效]清热,透邪,利尿。用于登革出血热发热期。
[服法]代荼饮用,2次/d。
3,参附汤加味饮:
[原料]人参15 g,附片10 g,丹参12 g,川芎12 g,甘草10 g,冰糖适量。
[制法]诸味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温通血脉,回阳救逆。用于登革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
[服法]口服或鼻饲。
4,薏苡仁米粥:
[原料]薏苡仁30 g,粳米60 g,砂糖、桂花适量。
[制法]薏苡仁与粳米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加入砂糖和桂花即成。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消肿。用于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服法]1剂/d,分2次服食,连服3~4日。
5,西瓜皮茅根饮:
[原料]西瓜皮75 g,白茅根100 g。
[制法]加水适量同煎煮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消肿。用于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服法]分3次饮汤。
6,芡实莲肉山药羹:
[原料]芡实、莲子、山药、白扁豆各10 g,白糖25 g。
[制法]诸味研成细粉,加入白糖,冲入适量水饮服。
[功效]健脾补肾,收敛固精缩尿。用于登革出血热多尿期。
[服法]1剂/d,连服5日。
7,益脾饼:
[原料]白术30 g,干姜6 g,大枣250 g,鸡内金15 g,面粉500 g。
[制法]前2味用纱布包扎,与大枣同煮约1小时,去药包。大枣去核,再煮 至烂如泥。待冷却后再与鸡内金粉、面粉混合。加水适量,合成面团, 制成饼状,以小火烙成饼。
[功效]益脾,健胃,消食。用于登革热恢复期。
[服法]随意食用。
少尿期肾衰竭该如何治疗
一、少尿期的治疗首先来介绍急性肾衰竭在少尿期的治疗方法,一般患有肾衰竭的患者常常是因为出现急性肺水肿、高血压、上消化道出血和并发感染等一些症状的而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治疗患者疾病的重点是治疗原发病、纠正可逆的病因,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一些症状的出现、供给适当营养和防止并发症。二、多尿期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多尿期开始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尚未恢复,过滤功能并不是很好,肾小管的浓缩功能仍较差,治疗仍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和防止各种并发症。已施行透析的病人,仍应继续透析。保证病情不在恶化。三、恢复期的治疗患者在恢复期的时候,—般无须特殊处理,定期到医院随访肾功能,避免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做好护肾的工作。同时专家提醒患者,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以免病情恶化。
出血热少尿期如何治疗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患者出现少尿现象时,必须严格区别是肾前性抑或肾性少尿,确定肾性少尿后,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一、一般治疗
少尿期病人血液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仍处于较低水平,病人常伴有高血容量综合征和细胞脱水现象。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应作血液渗透压监测,以区别高渗性脑病抑或低渗性脑水肿。有高血容量综合征伴有低胶体渗透压的病人,若输液不当易诱发肺水肿。
通常给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限制入液量,可根据病人排出量决定摄入量;即前一日尿量、大便与呕吐量加400ml.当发生少尿或无尿时,液体要严格控制,24小时进液量不宜超过1000ml,并以口服为主。
二、功能性肾损害阶段的治疗
1.利尿剂的应用
(1)解除肾血管痉挛的利尿药物:利尿合剂(咖啡因0.25~0.5g,氨茶碱0.25g,维生素C1~2g,普鲁卡因0.25~0.5g,氢化可的松25mg置于25%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作用于肾小管的利尿药物:速尿和利尿酸钠作用于肾曲管抑制钠和水的再吸收,而发挥较强的利尿作用。速尿副作用小,可较大剂量应用。用法为20~200mg/次静脉推注。利尿酸钠剂量为25mg/次,肌注或静脉推注。
2.抗凝治疗:丹参可减轻肾血管内凝血,有疏通肾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其用法与剂量见发热期中医中药治疗。
出血热的临床检查方法有哪些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出血热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109/L,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血小板明显减少,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指标。
(2)尿常规: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
2.血液生化检查
(1)尿素氮及肌酐:低血压休克期轻、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与病情成正比。
(2)电解质:血钾在发热期可有降低,休克期仍低,少尿期上升为高血钾,多尿期又降低。但少尿期亦有呈低血钾者。血钠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以休克及少尿期最显著。血钙在全病程中亦多降低。
(3)二氧化碳结合力:发热后期即下降,低血压休克期明显,少尿期亦有下降,多尿期逐渐恢复至正常。
3.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降解物增加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
4.特异性抗原、抗体和病原学检查
出血热早期用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在血清、尿沉渣细胞可查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M1:20以上和IgG抗体1:40为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者也可诊断。RT-PCR法检测血清中病毒RNA,可用于早期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有哪些
流行性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腔道大出血及颅内出血:大量胃肠道出血可导致休克,预后严重;大咯血可导致窒息;颅内出血可产生突然抽搐、昏迷。
(二)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多见于休克及少尿期,多在短期内突然发作,病情严重,有明显高血容量征象。
(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见于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由于休克被纠正后肺循环高压有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或由于补液过量,肺间质水肿所致。患者胸闷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呼吸极度窘迫,两肺有干湿性罗音,血气分析可有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降低,预后严重,病死率高。
(四)继发感染:少尿期至多尿期易并发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及真菌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