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治胃炎的方式是什么

中医治胃炎的方式是什么

1、拔罐治疗

(1)取中脘、期门、内关、足三里穴,用真空罐吸拔上述穴位,留罐10~20min,每日1次。此法适用于急性胃炎胃痛。

(2)取中脘、关元、脾俞、胃俞、大肠俞、内关、足三里、解溪穴,每次选2~3个穴位,用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5min,每日1次。此法可改善急性胃炎之症状。

2、针灸治疗

(1)取中脘、气海、脾俞、内关、足三里、公孙穴,采用针灸并用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法适用于寒邪犯胃之急性胃炎。

(2)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行间穴,用泻法进行针刺治疗。此法适用于急性胃炎出现脘腹胀满不适者。

(3)取建里、内关、足三里、内庭穴,用泻法进行针刺治疗。此法适用于饮食积滞之急性胃炎。

(4)取期门、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穴,用泻法进行针刺治疗。此法适用于肝郁气滞之急性胃炎。

(5)取耳穴脾、胃、肝、交感、神门、皮质下,每次选用2~3个穴位,疼痛剧烈时用强刺激,疼痛缓解时用轻刺激,每日1次或隔日1次进行耳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此法可缓解急性胃炎之腹胀恶心、纳呆脘痞等症状。

3、按摩治疗

(1)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腹重压于阿是穴、中脘穴或膻中穴。此方法可达到缓急止痛之目的,用以治疗急性胃痉挛、胃脘部疼痛等。

(2)用手掌在上腹部轻轻按摩,然后在脐周拧摩并进行节律性的轻压,自上而下,从右而左,由轻渐重。此法可缓解急性胃炎之剧烈疼痛。

(3)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膏肓、脾俞、胃俞、足三里、合谷、内关穴。首先患者取仰卧位,用揉摩法施于中脘部,循序往下至天枢、气海、关元等穴,并配合按足三里,时间约15min;之后患者取正坐位,用按法施于膏肓、脾俞、胃俞,接着循序推上述各穴,最后按内关、合谷穴,时间约10~15min。此法有助于促进急性胃炎的康复。

慎防婴幼儿感染病毒性肠胃炎!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防御力达九成

宝宝最天然的抗体当属母乳,一则可提供宝宝最好的天然防御力,二则符合宝宝所需的营养。

不过当宝宝有肠胃炎症状时,建议妈咪哺乳期的饮食务必清淡,尤其应少接触或避免牛奶、麻油鸡、油腻及生冷等食物。

其次,公认最有效的预防轮状病毒肠炎方式,是给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目前在有两种轮状病毒口服疫苗可供家长选择,包括2剂型和3剂型两种,分别可以保护7种及5种血清型轮状病毒,两种疫苗均对于轮状病毒肠胃炎所致住院的保护效益达到九成以上,堪称是避免得到轮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尤其先天免疫力较弱的早产儿及一般婴幼儿,均建议赶在宝宝2个月大起陆续服用,以达到最佳防御效力。

中医治胃食管反流的方式

1.醋柴胡、炒白芍、陈皮、当归、香附、苏叶各 15克,姜半夏,厚朴、枳壳、延胡索、木香各10 克,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分3次服,每曰l 剂。

2.苏梗、柴胡、香附、陈皮、大腹皮、佛手、莱菔子、神曲、代赭石各15 克,槟榔、连翘、姜半夏、茯苓各10克,生姜3片,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3.柴胡、枳壳、白芍、当归、陈皮、茯苓、生姜各 15克,延胡索、金铃子、木香、香附、佛手、青皮、玫瑰花、旋复花、代赭石、柿蒂、公丁香各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蜂蜜治疗胃溃疡吗

蜂蜜医治胃溃疡吗?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生活方式和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动,其间养成的不良习惯和不规则的饮食等等原因就致使了胃溃疡的不断高发,对病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所以一经发现就要从速医治。那么,蜂蜜医治胃溃疡吗?

蜂蜜能调停胃酸排泄,推进肠胃蠕动。有胃肠道疾病的病人,能够依据病况断定食用时刻,以利于表现其医疗效果。

如在饭前一个半小时食用蜂蜜,它可按捺胃酸的排泄,在食用蜂蜜后当即进食,它又会影响胃酸的排泄;温热的蜂蜜水溶液能使胃液稀释而下降胃液酸性,而冷的蜂蜜水溶液却可进步胃液酸度,并能影响肠道的运动,有轻泻效果。

胃酸过多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饭前1个半小时饮用蜂蜜水,能按捺胃酸排泄,下降胃酸水平,有利于溃疡的愈合。关于胃酸缺少或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宜食用冷蜂蜜水后当即进主食。

甲亢的中医治疗方式是哪些

甲亢的出现对人身体健康也是有伤害的,所以这些我们大家也要好好的去面对,因为甲亢的出现会危及身体,而人们在确诊是这样病了之后也要积极的采取较好的方式来进行治疗,那么,甲亢的中医治疗方式是哪些?下面咱来看看吧。

1、手术治疗,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这是较为不错的选择,有助于治疗。将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根治率较高。但是手术治疗不可逆转,如果手术经验不足,不小心切除了甲状旁腺,就会因低钙,造成终身手足抽搐,此外还可能损伤迷走神经,造成声哑。

2、 药物治疗,采取药物的治疗方法,这也是应该注意的一些方法。通过口服抗甲状腺药,使病情得到控制,但需要长期服药,不能擅自停药,一般停药后容易引起复发,一些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容易出现过敏,骨髓抑制,肝损害等的不良症状,对于有严重肝病的患者,不能采用药物治疗。对口服抗甲状腺药物的患者,一到两个星期,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血象,肝功能。

3、放射性碘治疗,这也是对于甲亢的一种典型的治疗的方法,放射性碘治疗又叫做131碘,是将碘标记上放射性物质以后在制成的。是目前治疗甲亢疾病,比较理想的方法,而且效果较好,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甲亢病痛的折磨。

专家提示:上面说的也就是患上了甲亢之后所采用的中医治疗方式,对于这些我们大家是不是已经了解了,还有就是当身体被一些疾病所侵害时大家也要积极的面对,同时注意到了这些后也要采取较好的方式积极的来进行才能够去除疾病。

胃下垂治疗

首先是效果最快的西医治疗疗法,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对症下药,按照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病情严重,病史较长的患者可以分为几个疗程进行治疗,或者进行静脉注射,控制病情的发展。然后根据患者恢复的情况,医生给与相应的建议进行胃的恢复治疗,从而彻底根治胃下垂病症。

中医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进行针灸,找准穴位,进行按压,施灸,从而舒缓为胃下垂的压力,缓解胃的痛苦,再继续治疗已达到彻底根治胃下垂的目的。但是中医治疗疗程要长,见效要慢。对于胃下垂严重的患者最好建议还是先进行西医治疗方法,缓解病情后,再进行中医理疗。中医治疗副作用小,还可以调节身体的各项机能活动,对于年龄比较大或者身体本身比较虚弱的患者中医理疗是个不错的选择。

胃下垂还需要平时饮食上的治疗,由于疾病的困扰,胃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过多摄入食物或者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都会导致胃下垂的复发。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保证在胃的承受范围内,还应该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复发。患有胃下垂的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鸡胗可以治胃病吗

鸡胗可以治胃病吗

有适应症是可以治疗的。胃病泛指发生在胃的各种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等。鸡内金是一种具有消食(助消化)作用的中药,中医治病与西医治病理论是不同的,中医认为除了急腹症外,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胃病,主要具有食欲不振或伴脘腹胀满不适等症状时,都是可以用鸡内金或加适量其它消食中药如神曲、麦芽等进行治疗的。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式

1、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是通过辨证来进行治疗的,专家指出:根据其不同的发病过程分别采取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心泻火、活血化淤、益气养血之疗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对病情是有很好效果的。

2、气血亏虚型

气血亏虚型是常见的桥本甲状腺炎症状类型,它的主证包括:瘿肿,面色光百,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其酸软,脉沉细等症状表现,它的治疗方案:益气养血。

3、 脾肾阳虚型

脾肾阳虚型的主证包括:瘿肿,面色光百、纳呆便溏,肢体虚浮,性欲 减退,男子可见阳痿,女子可见经量减少或闭经,舌淡胖,苔白滑,具体的方案包括: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中医怎样治胃炎方法

1、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 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

2、脾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 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3、胃阴亏虚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 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 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4、热邪犯胃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药用蒲公英、败酱草各 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5、肝郁犯胃型患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药用柴胡、 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相关推荐

中医胃炎的药方有哪些

慢性胃炎中医胃脘痛、痞满等症范畴。中医认为由气滞、脾虚、血瘀,诸邪阻滞于胃或胃络失养所致。该病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病因可能除急性病外,还与胃粘膜受理化因素、细菌或毒素反复刺激和直接损害有关。 1.蒲公英汤胃肠病 [配方]蒲公英叶和根混合。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强化胃肠。用因饮食不慎而导致的消化不良。 2.黄蒿汤胃脾虚寒消化不良 [配方]黄蒿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用胃脾虚寒、消化不良。 3.三棱莱菔子汤胃炎消化不良 [配方]三棱、莱菔子各适量。 [制用法

中医方法疗慢性胃炎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根据症状不同,中医把慢性胃炎分为8种类型,即食滞伤胃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热邪犯胃型、肝郁犯胃型、瘀滞 伤胃型、肝火犯胃型、湿困脾胃型。根据各种类型对症疗。 1、食滞伤胃型患者 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 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

请问中医胃炎

中成药消导剂:消导剂成药一般分为消食导滞剂,消痞化积剂两大类。 消食导滞剂:适用于伤食停积,消化不良。因暴饮暴食,或小儿乳食不晓得我节制,致使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调,造成食停胃脘,蓄积不化。症状可见不思饮食,胸脘痞闷,嗳气吞酸,腹疼腹泻等。常用化食中成药如神曲茶、加味保和丸、大山楂丸。因食滞日久兼有脾虚,苔腻微黄,脉象虚弱,宜消补兼施,健脾养胃,佐以导滞,如香砂养胃丸、香砂枳术丸、香砂平胃颗粒等。 消痞化积剂: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机壅阻所致的痞满等症。因饮食不节,积滞内停,阻塞胃肠气机,则生湿热,大肠传导

胃炎中医疗方法介绍

1、饮食停滞型: (1)加味保和丸:每次6g,一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l/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2)开胃山楂丸:每次l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山楂内消丸:成人每次服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4)山楂丸:每次1丸,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5)木香槟榔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6)沉香化滞丸:每次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槟榔四消丸:水丸剂每次6g,或大蜜丸每次1丸,均为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8)开胸顺气丸

中医如何胃炎

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吐等病证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辨证疗。 食滞伤胃型患者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每日一剂,水煎服。 脾胃虚寒型患者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

萎缩性胃炎中医疗方法

(1)脾胃气虚型: 主证:胃脘隐痛,绵绵不休,食后饱胀,嗳气,食少纳呆,喜热喜按,得食则痛减,便溏,或虚秘,小便清长,或精神乏力,面色黄白,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法:益气健脾。 (2)脾胃虚寒型: 主证:胃脘痞满隐痛,喜温喜按,遇冷加重,得温痛减,食后脘胀,倦怠乏力,呕吐清水或饮后水停心下,神疲懒言,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胖淡而嫩,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3)胃阴虚型: 主证:形体消瘦﹑胃脘隐隐灼痛,胸骨后有灼热感,食欲减退﹑嗳气﹑口干咽燥不欲饮,喜

拔罐胃炎

胃炎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 使用传统中医胃炎首先应该了解病机,慢性胃炎必然伴随脾虚,甚至会导致肾虚,对于只有脾胃虚弱的情况可以使用附子理汤,目的恢复脾脏功能,除掉湿邪,等脾脏功能恢复起来之后,可以改用小建中汤对胃炎进行疗,此种疗方法以补益为主,兼有驱邪,病邪消失之后会感觉全身更加健康。下面向您介绍如何用拔罐疗法胃炎: 选穴:中脘(脐上4寸)、梁门(

肠胃病怎么好的快

患上了肠胃病的患者们要想早日康复的话,首先要去正规的医院在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对症下药,千万不可盲目诊。许多人怕做胃镜和胃部组织活检,总以为很痛苦,而耽误了最佳疗时机。其实,现在许多仪器已经非常先进,不会带给病人多大痛苦。 在接下来的疗过程当中,患者们可不要半途而废,对于肠胃病的疗一定要注意标本兼,坚持长久彻底的疗。有的病人往往胃痛止痛、胃胀消胀,求得一时痛快,没有从根本上寻找发病根源,而造成胃病反反复复,久不愈。疗胃病一定要从根本上用药;必须注重整体疗,从健脾补胃入手,调节阴阳平衡,标

中医疗慢性胃炎食疗方

慢性胃炎一种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病程缓慢,呈长期反复发作。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大部分患者以上腹部胀闷不舒或疼痛,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等为主要表现。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者可同时存在。慢性胃炎主要由急性胃炎迁延不愈,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对胃黏膜强烈刺激,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累及胃黏膜,以及免疫等因素所致,其病因迄今尚未明了。 慢性胃炎中医“胃脘痛”、“痞证”等病证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或由嗜食辛辣,饮酒过度,脾胃

中医方法疗慢性胃炎

1、食滞伤胃型患者 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 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 每日一剂,水煎服。 2、脾胃虚寒型患者 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 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