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久坐便盆会脱肛吗
孩子久坐便盆会脱肛吗
孩子拉不出就一直坐在便盆上,其实这对孩子非常不利,孩子会发生脱肛。脱肛是直肠或直肠黏膜脱出肛外的一种病症。多见于体质差的小儿,起于大便时肛门脱垂,久了回缩就发生困难需要用手托回。因为婴儿骶骨的弯度尚未形成,骶骨和尾骨几乎是平的,此时直肠和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如果施加腹部压力,力量就由直肠传至肛管,形成一个外推力。而且宝宝的肛门括约肌和提肛肌的肌张力不足,直肠肛管周围的支持组织又比较松驰,如久坐便盆,对直肠长期施加压力,就容易脱肛。
脱肛的原因
婴幼儿的直肠与肛管上下处在一条直线上,其周围组织比较松弛,肌肉比较薄弱(尤其是营养不良或有消化性疾病如肺结核患者),在2岁前后开始坐便盆排便,此时会阴底部所受腹压要大,大便也硬一些,如有便秘需使劲屏气,延长坐盆时间,或频繁腹泻,或有咳嗽,包茎、尿道膀胱结石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均容易引起脱肛。
小儿脱肛初始仅在用劲排便时出现,便后可以自动缩回。后来可能要用手帮助送回去,不大便时(如哭闹时))也可出现。如长时间不将它送回,可发生水肿、渗血、溃疡而引起坠胀、疼痛、里急后重,流脓血粘液。多发生在4岁以内的小儿,但1岁以内的婴儿很少见到患此病,这个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可自行痊愈,绝大多数脱肛的患儿可在5岁之前自愈。
1、先天因素:与上儿直肠的解剖特点有关,即小儿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组织结构发育未完善,支持直肠的周围组织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2、后天因素:为腹腔内的压力长期处于增高状态,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呕吐、频繁腹泻;排便习惯不良,坐便盆时间过长等,都可以促使直肠脱重。这种情况不妨打个比喻,袖口看作肛门,如果夹里与里子连接不牢,夹里就容易从袖口脱出,脱肛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怎么避免小儿脱肛
1、要使小儿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切忌坐便盆时间过长。
2、有便秘小儿,平时应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有咳嗽及反复腹泻的病儿,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以预防脱肛的发生。
婴儿不适宜过早地多坐
出生6个月以内的孩子,如果坐的时间过长,负担加重,可引起脊柱变形,发生驼背或脊柱侧弯,影响外观及活动功能,以至影响内脏器官发育。有的孩子久坐便盆,甚至可发生脱肛。此外,婴儿固定坐于一处,视野狭小,与周围接触减少,容易变得呆板迟钝,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婴儿不宜过早坐,过多坐。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训练,消极等待孩子自然发育。正常婴儿,出生后第四个月,在成人扶持下可短时间维持坐的姿势;5个月时能抱坐于大人膝盖之上;6个月时,如独立坐着身体会向前倾,须用手支撑;大约7个月时才独立地坐一会儿。根据此发育规律,适当对婴儿进行坐的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各种动作发展,还可以促进颈椎、胸、背等部位骨骼肌肉健康生长发育。
如何训练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能力
如果孩子已经具备了控制能力,你会发现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孩子还会在不停地发展。研究证明,在两岁半的孩子当中,90%的女孩和75%的男孩能够完全控制大便,甚至可以独自去厕所;同一研究表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在白天不尿裤子,但有一半仍然尿床。
晚上不尿床
晚上控制小便是最难的一件事,让两岁半的孩子一连四五个小时不撒尿是非常不可能的。晚上不尿床的信号是孩子半夜总是醒来,但没有尿湿尿布。如果孩子这样,取下尿布,让孩子坐便盆,鼓励孩子小便后再上床入睡。把便盆放在孩子的床边,并告诉孩子可以在必要时使用它。夜里给孩子留一个夜灯,让孩子做事能够看清楚,也便于你给孩子帮忙。孩子能自己使用便盆,而不用大人帮助,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一定要给予孩子 表扬,这会给孩子很大的自信心。孩子—定会有意外尿床的情况,所以不要大惊小怪,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办法使意外减到最小的程度:
可以把塑料单子放在床上,把正常的床单放在上面。口在正常床单上,放一小块塑料单子,上面放半块布单。出现意外时,马上取下这小块布单,不用撤掉整个床单。口夜里穿的衣服一定不能有拉锁,这样孩子可以自己方便地把裤子脱下来。口避免用强迫的办法难为孩子,温和与理解能带来很好的效果。
习惯上厕所
在孩子白天能使用便盆后,可以向孩子介绍上厕所的概念。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可以坐在坐便内口的座位,这样用起来方便,可以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孩子坐在上面必须舒适,如果孩子还感到不放心,可以让孩子抓住坐便的下缘,并和孩子呆在一起。你也可以在坐便前面放一级台阶或一个盒子,方便孩子上下。教给男孩子如何站在便盆前,告诉孩子一定要对准便盆后,再撒尿。你也可以在尿盆里放一小块纸,让孩子对准纸块撒尿。
有的孩子的自立能力非常好,大多数的事情都能自己做。如果遇上这样的孩子,你应该尊重孩子的愿望。但是一定要教给孩子如何擦屁股,特别是要教会小女孩,一定要明白从前向后擦,以防细菌从肛门扩散到阴道。
常识
孩子坐下来后若便不出来,你可以打开水笼头,这对于孩子来说,与成年人一样都很有效。
如果你能给孩了的每个进步都标出小(红)星,也一定要在白天里不尿裤子时,发给孩子一个。
如果洗澡间里有便盆,你可以和孩子一起上厕所。
让孩子尽早和你一起上厕所,这样可以向你学习。如果带上玩具效果更好。
用坚决而又同情的态度告诉孩子,出现意外不必担心。
在孩子需要前难备好便盆。你可以提前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准备便盆,并告诉孩子等他长大以后,就可以使用。这会给孩子很高的积极性以刺激他尽快尝试坐便盆。
脱肛的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
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药用。便秘加熟军。另外可以针灸百会、长强,病久加足三里。
2、保守疗法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 ~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父母要警惕宝宝腹泻后肛脱
脱肛可以分为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仅有直肠黏膜脱垂的叫做不完全性脱肛。如果直肠各层全部脱垂,为完全脱垂。初期,小儿因为排便黏脱垂,可以自行缩回。反复发作后需要用手托回。但是如果完全脱垂久不能复位,就会发生局部充血、水肿、溃疡甚至嵌顿坏死。同样,便秘、长时间剧烈咳嗽、包茎都能够引起脱肛。
建议治疗:
出现脱肛的患儿应尽量避免蹲位排便,最好是坐高盆排便。小婴儿采取直着大腿把便,不要弯曲髋关节。或采取卧位或仰位大便,这样直肠不容易脱垂。一般坚持1~2周可以痊愈。
积极治疗引起脱肛的原发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做到定时大便。
出现脱肛的患儿应尽量避免蹲位排便,最好是坐高盆排便。小婴儿采取直着大腿把便,不要弯曲髋关节。或采取卧位或仰位大便,这样直肠不容易脱垂。一般坚持1~2周可以痊愈。
如果已经脱肛,及时采取手法复位。如果复位后反复脱垂,可以用厚的纱布垫压住肛门,用胶布在臀部粘牢,并让孩子卧床1~2周,坚持卧床排便,一般1~2个月可痊愈。
此外,如果宝宝肛脱后按照以上的情况处理,孩子脱肛仍复发,就需要去医院请医生进行处理。
护理婴儿大便要注意什么
1.不长时间坐便盆
大便时,不要让宝宝长期坐在盆上,也别分散他的注意力,否则体弱的宝宝可能会脱肛。
2.想大便时别憋着
一旦宝宝想要大便,不管是睡觉还是吃饭,父母不要让孩子憋着。否则,长期以往会造成便秘以及排便困难。
3.定时定期大便
给宝宝养成定时、定期大便的习惯,排便是一种排毒的行为,能带走人体毒素,定期排便很有必要。父母还要注意观察宝宝排便习惯,便于更好地了解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