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饲养注意事项
鹅的饲养注意事项
1.鹅生长至4~10周龄,应离开育雏舍,转入生长鹅舍。[1]
2.一般每日饲喂4~5次,其中晚上加喂1次。喂料时可把牧草切碎和精料拌和后放在食槽内,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4,精料可用自配料,其配方(%)为:玉米粉粒45,米糠15,麸皮10,豆粕22,鱼粉4,骨粉 1. 5,贝壳粉1.6,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0.5,食盐0.4。[1]
3.配合料用量应随着饲养日龄逐日增加,牧草可切成1~2cm长喂鹅。如果没有水上运动场,饮水器内要不断清水,每天清洗2次。生长鹅舍每天打扫1次,勤换垫草,遇晴天,可在运动场上加喂牧草,吃完了就添加,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安全,让鹅充分生长。[1]
4.适当调整鹅群,将体弱幼小的鹅集中在一起,单独特殊照顾饲养。对鹅群抽样称重,分析鹅生长情况。若生长过慢,要找出原因。饲养期28~60日龄为生长高峰期,60日龄以后,生长开始减慢,70日龄可将群鹅出售上市。[1]
5.饲养员必须加强巡栏,注意观察鹅只状态,发现早期病鹅及时隔离和治疗。检查和发现病鹅的最适时间是每天早晨天刚亮、中午、深夜及两次喂料之间,此时鹅群正处于休息、睡眠中,病鹅容易表现出各种异常状态,易于发现刚病或有轻微病症的鹅。[1]
6.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如氟哌酸、恩诺沙星等,从1日龄开始,连用1~3天。能有效地控制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等。[1]
7.仔鹅25日龄用吡喹酮10毫克/公斤体重驱绦虫。如果仔鹅水草食得多,应全群服用驱虫药1次。[1]
8.做好消毒工作,减少禽出败、黄曲霉菌病的发生。一旦发现病鹅应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佛手螺是什么东西 鹅颈藤壶能人工饲养吗
鹅颈藤壶能人工饲养。
鹅颈藤壶对环境和水质有较高的要求,一般生长在水质好的礁石缝隙、浮木或者黑暗的洞穴中,以浮游生物为食,人工很难饲养,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目前食用的鹅颈藤壶全都是野外捕捞的。
土鹅养殖方法
土鹅养殖方法
温度
最初一周不得低于28℃,以后每周下降1℃~2℃。21日龄时把温度降到20℃,以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节到自然温度,称为脱温。夜间应由值班人员定时驱赶,防止雏鹅挤压、闷死。(附:以小鹅背高处的温度为准。)
湿度
雏鹅舍内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应保持清洁干燥,垫草应勤更换、晾晒。
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1~7日龄15~20只,8~14日龄10~15只,15~21日龄10只,22~30日龄6只。条件好的可以适当加大饲养密度。
通风
适当开窗通气,保持鹅舍内空气新鲜。以人进入舍内不感觉闷气,不刺激眼、鼻为宜,但应避免贼风入侵,并保持舍内温度适宜。
光照
一般每天的光照保持16~18小时为宜。每舍安装一个25瓦的灯泡,以雏鹅能正常采食为准,以利于其夜间补饲,并防止挤堆,便于管理。
放水与放牧
雏鹅10日龄后,如果气温适宜,可以开始放牧。每天放牧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每次放牧时间要控制在0.5~1小时,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适当延长放牧时间。阴雨天应停止放牧。雏鹅15日龄前后可开始放水,每次放水时间约15分钟,以后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卫生与消毒
应勤打扫鹅舍内外卫生,饮水器和料盘应每天清洗,每周将鹅舍内外消毒1次。 三、育成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养到1月龄左右即进入育成鹅阶段。这时候鹅的消化器官发育逐渐完善,消化能力增强,应以放牧为主。鹅每200~300羽为一群,轮换放牧。以每天9时左右开始放牧为宜,上午2~3个小时,下午3~4个小时。夏季天气炎热,中午应停止放牧。有水源的地方要合理安排放水时间。
育成鹅食欲旺盛,生长发育快,如草资源不足,应适当补饲青草、菜叶或混合精料。精料配方:玉米47%,麦麸15%,草粉或稻糠20%,鱼粉10%,骨粉1%,贝壳粉2%,酵母粉4%,食盐1%。补喂时间可选中午或晚上。75日龄以后,鹅长到4公斤即可择机出售。
土鹅养殖注意事项
鹅为草食家禽,饲养鹅一般采用以青绿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方法。在饲喂青绿饲料时,应注意以下六点:
1、青绿饲料要现采现喂,不可长时间堆放,以防堆积过久产生亚硝酸盐,鹅食后易发生亚硝酸盐中毒。 2、青绿饲料采回后,要用清水洗净泥沙,切短饲喂。如果鹅长期吃含泥沙的青绿饲料,可引发胃肠炎。 3、不要去刚喷过农药的菜地、草地采食青菜或牧草,以防农药中毒。一般喷过农药后需经15天后方可采集。
4、含草酸多的青菜不可多喂。如菠菜、甜菜等。因草酸和日粮中添加的钙结合后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不能被鹅消化吸收,长时间大量饲喂青饲料,可引起鹅患佝偻病或瘫痪、母鹅产薄壳蛋或软蛋。
5、某些含皂素多的豆科牧草喂量不可过多,因为皂素过多能抑制雏鹅生长。有些苜蓿品种中皂素含量高达2%%,因此,不能以青苜蓿作为惟一的青绿饲料。
6、饲喂青绿饲料要多样化,这样不但可增加适口性,提高鹅的采食量,而且能提供丰富的植物蛋白和多种维生素。
土鹅的饲养管理
一) 种鹅的饲养管理
1.提高产蛋率,养好种鹅有四诀,即一选二补三粗四精。一选是要从60~70日龄的仔鹅(青年鹅)群中,选留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后备鹅。
2.提高鹅蛋的受精率,主要是抓好五个环节:1种鹅选配与配比。公母种鹅必须体格健壮,生殖器官发育良好,无生理缺陷;公母种鹅配比要恰当,一般公母比例1∶5~7为宜;种公鹅配种适龄为1~4岁,种母鹅产蛋适龄为7月龄至3岁。2良好的交配场所。
二)雏鹅的饲养管理:
(1)雏鹅的饲养
1、饮水 雏鹅出壳后由于运输或环境的变化,最好在1-3日龄雏鹅的饮水中加入双岐维他,或配成0.05%的高锰酸钾溶液让其饮用。雏鹅的饮水最好使用小型饮水器,或使用水盆、水盘,但不宜过大,盘中水深度不超过1厘米,以雏鹅绒毛不沾湿为原则。雏鹅开始时不会饮水,可进行人工调教,对个别鹅可将其喙按入水中饮水1-2次后,便可使其学会饮水。
2、开食 雏鹅出壳后12-24小时内应让其采食,初生雏鹅及时开食,有利于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如用颗粒料开食,应将粒料磨碎,撒在浅食盘或塑料布上让其啄食。刚开始时,可将少量饲料撒在幼雏的身上,以引起其啄食的欲望。由于雏鹅消化道容积小,喂料量应做到“少喂勤添”。随着雏鹅日龄的增长,可逐渐加喂青绿饲料或青菜叶,可以单独饲喂,但应切成细丝状。
3、饲喂次数和方法 育雏阶段应根据少喂勤添的原则。1周龄内,一般每天喂料6-9次,约每3小时喂料一次;从第2周龄开始,雏鹅的体力有所增强,一次采食量增大,可减少到每天喂料5-6次,其中夜里喂两次。喂料时可以把精料和青料分开,先喂精料后喂青料,以防止雏鹅专挑青料吃,而少吃精料,不能满足雏鹅的营养需要。随着雏鹅放牧能力的加强,可适当减少饲喂次数。
4、日粮配合 科学的养鹅方法应用全价配合日粮饲喂雏鹅,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颗粒饲料(直径为2.5毫米),这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增重效果。随着雏鹅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少补饲精料,增加优质青饲料的用量,并逐渐延长放牧时间。
(2)雏鹅的管理
1、放牧与放水 春季育雏,从4-5日龄起在育雏室附近平坦的嫩 草地上活动,让其自由的增加,逐渐延长室外活动的时间,放牧时赶鹅要慢。放牧的同时可结合放水,把雏鹅赶到浅水处让其自由下水、戏水、切不可强迫赶入水中。开始放牧放水的日龄视气候情况而定,夏季可提前1-2天,冬季则宜推迟。放牧的时间和距离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以锻炼雏鹅的体质和觅食能力,逐渐过渡到以放牧为主,减少精料的补饲,降低饲养成本。
2、保温与防湿 在育雏期间,经常检查育雏室温度的变化。如育雏室温度过低、雏鹅打堆时,应及时哄散,并尽快将温度升到适宜的范围;如温度过高雏鹅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大时,应及时降温。随着雏鹅日龄的增长,应逐渐降低育雏温度。到10-14日龄时达到完全脱温,而在夏秋季节则到7日龄时可完全脱温,其具体的脱温时间视天气的变化略有差异。 在保温的同时应注意防潮湿。雏鹅饮水时往往弄湿饮水器或水槽周围的垫料,加之粪便的蒸发,必然导致室内湿度和氨等有害气体浓度长江高。因此,育雏期间应注意室内的通风抽象气,经常保持舍内垫料的干燥、新鲜、空气的流通,地面干燥、新鲜、空气的流通,地面干燥清洁。
3、疾病预防 对于细菌病,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消毒,如有发生,可用禽痢霸、肠宝、奇特霉素、恩诺沙星等伴料或伴水。对于病毒病,只能以以防为主,我市主要以小鹅瘟、副粘病毒为主,因此建议在7-14日龄注射小鹅瘟-副粘病毒-禽流感三联灭活苗。
(三)中鹅的饲养管理 :
1、中鹅的觅食力,消化力,抗病力大大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很强,肌肉、骨胳和羽毛迅速生长,此时间食量大,而粗饲料,以放牧为主,同时适当补饲一些精料,满足鹅高速生长需求。另外,养“冬鹅”时,因天气冷,没有青饲料,也可采取割黑麦草等关棚饲养。 1、放牧 放牧初期,一般上下午各一次,中午赶回鹅舍休息;天热时,上午要早放早归,下午晚放晚归,中午在凉棚或树荫下体息;天冷时,则上午迟放迟归,下午早放早归,随日龄增长,慢慢延长放牧时间。
2、“三防” 防中暑雨淋,热天不能在烈日曝洒下长久放牧,要多饮水,防止中暑,踵在树荫下休息,或赶回鹅舍。50日龄以下中鹅,雷雨、大雨时,不能放牧,同时不要让狗及它兽类突然接近鹅群,以防惊吓;防中毒,施过农药后草地至少要经过一次大雨淋透,并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安全放牧。
3、补饲 补饲次数应按鹅的日龄,增重快慢,牧草质量和鹅的采食量灵活掌握。一般,5-6周龄的鹅,每天喂4次;7周龄以上则每天喂3次。此阶段可以利用大量的农副产品或其他下脚料,例如稻谷的秕壳类、米糠或其他的粗饲料。也可采用公司生产的补充精料。 4、预防 建议在产蛋前15天注射小鹅瘟-副粘病毒-禽流感三联灭活苗。
鹅颈藤壶为什么那么贵 鹅颈藤壶能人工饲养吗
鹅颈藤壶不能人工饲养。
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例人工养殖的鹅颈藤壶,全都是靠野外捕捞,鹅颈藤壶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常附着在浮木或其他物体上,终日不断伸缩其褐色的羽笆状附肢,以捕食浮游生物为生,味道鲜甜,非常好吃。
鹅蛋为什么是臭的
鹅蛋是家禽鹅的卵,而鹅是一种喜欢生活在水边的动物,会食用水中的水草、鱼虾等作为食物,而水中的物品都具有一定腥味,鹅要是长期在水中生活,或者长期食用以水生物为原材料的饲料,就会导致鹅蛋也带有腥臭味。
要是鹅蛋出现了变质在,在大量微生物及酶的作用下,鹅蛋中的营养物质会被分解并产生变性,不仅导致鹅蛋的营养价值下降,还会导致鹅蛋的颜色、气味发生改变,因此要是鹅蛋出现变质时,也会导致鹅蛋带有臭味。
鹅肝为什么那么贵
鹅肝是鸭科动物鹅的肝脏,欧洲人还将鹅肝与鱼子酱、松露并列为“世界三大珍馐”,其之所以价格昂贵有以下两种原因:
1、营养价值高
鹅肝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铁、锌、铜、钾、磷、钠等营养物质,有补血、养血、补肝、明目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加上其入口即化的独特口感,让它的价格更加昂贵一些。
2、成本高,物种稀少
普通家禽的鹅肝一般只有几十克,而那些高级料理的鹅肝重量需要在700克以上,所以在饲养过程中,需要饲养员一天喂养好几次食物,所以它的成本会比较高,价格自然也会贵很多了。
鹅蛋比鸡蛋腥吗
是的。
虽说鸡蛋和鹅蛋都具有一定的腥味,但是鹅蛋会比鸡蛋腥味更加重一些,这主要是因为鹅蛋主要产自鹅,而天鹅主要是以水生生物以及草木为食,这些物质本身腥味就比较重,而鸡的食性比较单一,主要以饲料为主,所以鹅蛋会比鸡蛋腥味重。
但要是人工圈养的鹅,那么鹅蛋的腥味就不会太重,因为圈养的鹅主要以饲料为食,其中的腥味比较轻。
大鹅的养殖技术
大鹅的养殖技术
大鸨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摩洛哥北部、中东、阿富汗北部、中亚、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往东一直到俄罗斯东部,偶尔也见于印度和日本。大鸨共分化为2个亚种,在我国均有分布,普通亚种繁殖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吉林的通榆、镇赉,辽宁西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越冬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湖北等省,偶尔也见于福建,此外也有少数种群终年留居在繁殖地。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西部和东部。
大鸨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干旱草原、稀树草原和半荒漠地区,也出现于河流、湖泊沿岸和邻近的干湿草地,特别是在冬季和迁徙季节。受惊时头下低、弓背,尾羽向上展开呈扇状,双翅半张开,腕关节向下,嘴里发出“哈哈”的喘气声,其目的是想吓退来犯者,不让来犯者靠近。如果敌害十分强大,就立即起飞,使之难于接近。由于体重较大,平常起飞时需要在地上小跑几步,助跑时头部抬起,嘴向前伸水平位,颈稍弓向前上方倾斜,双翅展开,重心前倾,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大步跨出,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其煽动双翅的频率也加快,直至双脚离开地面飞起。但在紧急情况时可以直接飞起。飞行时颈、腿伸直,两翅平展,两腿向后伸直于尾羽的下面,翅膀扇动缓慢而有力,飞行高度不算太高,但飞行能力很强,在迁徙的途中常采用翱翔的方式,所以它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如果有其他同类进入领地或者争夺配偶时,双方就会发生争斗,先是缓慢地接近,彼此以颈交握,用胸部互相推挤对抗,如有一方退却,另一方便紧随其后,继续驱赶,直至将其赶出领地。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就双双将头低下,靠近地面,双翅半展,肩部放低,肩羽和覆羽耸立,尾羽上翘,并向前立起呈扇状,露出白色羽毛,彼此靠近之后互相啄咬对方的嘴。
大鹅的养殖要点
鹅是食草性为主的家禽,具有出生发育快、吃草长肉、消耗精料少、肉类肥嫩、抗病力强、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等特点,饲养四个月左右即可出栏上市,鹅吃百样草,群众称之为“青草换肥鹅”,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放牧饲养,还能利用酒糟,秸秆粉等多种农副产品,是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几年来,笔者在养鹅生产实践中,结合鹅的生物学特性,总结摸索出一套规模养鹅的饲养管理程序,现介绍如下:
一、雏鹅的培育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到一个月龄内的小鹅,雏鹅的培育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其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养鹅的成败,是大鹅养殖过程的关键环节。
1、育雏前的准备
(1)品种及季节的选择
现本地饲养的品种有黑龙江大白鹅、雁鹅、疤拉眼鹅(又名五龙鹅、豁眼鹅)、均为优良的地方品种;引进品种有莱茵鹅等。产蛋性能及生长速度都很好,但就肉用性能及毛色品质说来,养殖户及市场上受欢迎的是黑龙江大白鹅,四月龄育成体重8—10斤,毛色洁白;雁鹅为中型鹅品种,毛色为灰羽色,销售价格低;疤拉眼鹅在辽宁、吉林及我省南部县份如双城、延寿饲养较多,为小型鹅品种,产蛋较高,但育成体重为6—8斤,体重偏小,当为肉仔鹅用途饲养时,养殖户不愿养。
在育雏季节的选择上,我省由于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考虑到温度、出售时的羽绒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育雏季节多选择在五月下旬至七月初最为适宜,饲养4—5个月,10月中下旬溜完秋茬下小雪后出栏。
(2)育雏方式
在规模饲养超过百只的情况下,一般多采用地面平面育雏方式,搭地炎龙人工给温。
(3)育雏舍的维修,对漏风的墙壁要修补好,以保证室内没有贼风进入;对老鼠洞要堵严,以防老鼠咬死鹅雏;对门窗封闭不严的要用塑料布封好,以利雏舍保温;对照明用的线路要安装好,灯泡个数及分布按每平方米3W的照度安排,灯泡度数以45度为宜;对鹅雏饮水所用的以塑料饮水器为好,育雏时不能用宽口的饮水槽;同时备好采食用的塑料布。
4、育雏舍的消毒,育雏室内外在接雏前2—3天应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地面及墙壁消毒要用3%火碱水彻底喷洒消毒,新利用的雏舍可用3%来苏儿水溶液消毒,育雏室门口要没有白灰消毒槽,但不可以用白灰粉用于地面消毒。
(5)垫料的准备,在地面育雏的情况下,在消毒后的地面上铺8分厚的垫料,从经济实用方面,可采用干燥无霉烂的稻壳做垫料。
(6)饲料的准备。要保证雏鹅进入育雏舍能吃到营养而易消化的饲料,所备饲料有:小米、玉米面,鸡蛋黄(煮熟去清每100只1个)苦买菜,同时要准备投料喂饲时用的塑料布(每张为1.5m×1.5m)。
(7)预温。进雏前一天要对地火龙试烧预温,主要目的是看能否达到育雏时所需28—27℃,同时,要看舍内是否保温,温度计要放置于能代表舍内平均温度的位置,从天棚上用线垂到距垫料上距温度计下缘8—10火处,以鹅头顶不上为准。
(8)不同日龄鹅雏占舍面积参改系数(净面积)。1—10日龄15—20只/m2;11—20日龄10—15只/m2;21—30日龄8—10只m2;每10m2应用尼龙网隔成一个圈栏,可容纳3周龄以内的鹅雏100只,育雏时每个舍的饲养数量应根据舍内的有效面积(净面积)来计算,在这样规范的饲养系数范围圈内,鹅雏才能生长发育快,否则密度过大,鹅群拥挤,表现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出现相互啄羽、啄趾、啄肛现象;密度过小,会造成房会浪费而增加成本。
2、雏鹅的运输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若途中照料不周,雏鹅易引起受凉、受热、受挤压,从而常引起雏鹅生病,甚至窒息死亡,造成经济上的很大损失。因此,在运输雏鹅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上几点。
(1)盛放鹅雏的用具必须干净,不受污染即要保温又要透气,每箱盛放鹅雏的数量要适中,不要过多,以免闷死、压死,运输车上要有覆盖牧及防晒用具。
(2)在买鹅雏时必须加以选择,挑选健康鹅雏,这直接关系到雏鹅的育雏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合格的雏鹅应该是:健壮活泼,眼睛灵活而有神,个体大,绒毛洁净,握在手中强壮有力。
(3)起运的时间要待出壳的鹅雏胎毛已干,能站立行走后才可装箱起运,运输途中要开箱检查注意温度状况,鹅雏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天气热时,可在早晚赶路。
3、雏鹅的饲养
(1)及早开水,当鹅雏运回后,立即进入育雏室。此时的育雏室应已预热温达到28—30℃,放完鹅雏稍事休息后,就要准备给鹅雏饮水,一般说来,鹅雏最佳饮水时间是出壳12小时左右开始给水,如果是较远距离运输回来的鹅雏,则宜首先饮用5%—10%的葡萄糖水,其后可改用普通清洁水;如果是较近距离运输回来的鹅雏,在饮水中可加入VC,其比例为100毫升水加10毫升VC,饮用一次后可改用清洁水;这两种做法,在实践中证明育雏成活率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鹅雏饮水时间宜早不宜晚,否则会引起“呛水”暴饮现象,造成生理上酸碱平衡失调引发“水中毒”,死亡率极高。一经开水后,以后就不能断水,保证雏鹅随时都能喝到水。初次饮水也叫:“潮口”,一定要在开料之前进行,否则影响雏鹅的生产发育。
(2)适时开食。开食必须在第一次饮水后当鹅雏行走自如,并表现有啄食行为时进行,一般是在出壳后24—36小时内开食。
(3)喂饲方法
1—3日龄,将煮成八成熟的小米(有硬心),捞出控干水分亮凉,每100只鹅雏0.5斤,玉米面0.5斤,新鲜苦卖菜1斤要切成细丝状,再加一个熟鸡蛋黄,将其混合后拌成不干不粘的程度,均匀撒在塑料布上让鹅自由啄食,日喂5次,其中夜间喂1次,每次喂饲时间约为半个小时左右,到第3日龄时,要加大一倍喂量,每百只喂量为1斤小米、1斤玉米面、2斤苦卖菜,同时要给以充足我饮水。
4—10日龄,可喂给混合饲料,其配方是:苦卖菜64%、玉米面30%、浸泡豆饼2%、贝粉1%、骨粉1%、食盐0.25%,苦卖菜切成细丝状,喂饲次数每日可喂6—8次,其中晚向要喂2次,喂饲量以每次8成饱为宜,并从第4日龄开始,在每个饮水器旁边四周,要放置一些沙粒,大小以鹅雏能吃下去即可。
11—20日龄,雏鹅的消化能力有所增强,此时应转为以青菜为主,精饲料与青菜的比例为1:8—9,每天喂饲次数为6次,其中晚上喂2次。
21—30日龄,如天气晴暖,中午时分可以开始放牧,让鹅自由采食青草,放前不喂料,放牧时间不要过长,以后可逐步延长放牧时间,同时减少舍饲喂饲次数到每日4次,白次3次,晚上1次。
4、雏鹅的管理
雏鹅的管理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对提高成活率和增重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育雏如育婴”,“四分饲料,六分管理”,雏鹅的管理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合适的温度,第一周28—27℃;第二周26—24℃;第三周23—20℃,以后可常温饲养。我县近几年来一些养殖户失败的原因多为育雏温度不够,鹅雏着凉,拉稀死亡较多,因此说温度是决定育雏成败的关键所在。对养殖户说来一定要抓好温度这一关。
二是适宜的湿度。鹅虽然属于水禽,但确怕圈舍潮湿,尤其是30日龄以内的雏鹅,俗语说:“养鹅无巧,窝干吃饱,潮湿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影响很大,因此育雏室要具有通风条件和透光条件,室内相对湿度的具体要求是:0—10日龄时,相对湿度为60%—65%;11—21日龄时相对湿度为65%—70%。
三是正确的光照,每平方米3W灯泡,安装在棚顶,第一天可采取24小时光照,以后每2天减少1小时,到4周龄时采用自然光照。
四是加强对鹅雏的昼夜看护,防止夜间人工给温不足,舍温降低,鹅雏出现”扎堆“现象。要在前两周昼夜看好炉子,保证育雏的合理温度,防止扎堆压死,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重要一环。
五是防止应激,育雏室的内外环境应保持安静,严禁粗暴操作,大声喧哗,易引起惊群扎堆;光线不宜亮,只要鹅雏能看见饮水吃料就行,灯泡以暗色较好,可防止雏鹅啄毛癖的发生,而且对鹅眼睛的刺激较为温和。
二、中鹅的饲养管理
中鹅,也叫育成鹅,是指31—90日龄内的鹅。这个阶段鹅的特点是:鹅的消化道容积增大,消化力和对处界环境的适应性及抵抗力增强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并能大量利用青绿饲料,根据这一特点,中鹅的饲养管理的重点是采取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放牧的时间刚开始短点,晚出早归,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要早出晚归,一般每天放牧9小时左右,放牧时要选择有草有水的地方。让鹅吃饱玩好。放牧与归牧时,要用牧鹅竿配合以3只3只的清点鹅数,同时赶鹅速度要慢不要快,特别是归牧吃饱了的鹅群,放牧时要注意观察鹅群中是否有病鹅和掉队的,要抓住检查隔离饲养或治疗。
当遇到天热,日光强烈时,放牧不宜过远,上午早放,下午晚放,同时要注意避免鹅曝晒雨淋。游泳在鹅的生活中很重要,能增加鹅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以适应鹅的生活习性,还要注意在放牧时避开喷过农药的田间地头,以防中毒,刚放牧时,回来后夜间要补饲一次,以后可以不补饲。对规模饲养鹅群较大的情况下,个体间的生长发育会出现不整齐,需将鹅群分成“大、中、小”三群,实行控料饲养,对小的鹅群要适当增加夜间补饲一次以提高营养水平,形成整齐群体质量,其中鹅补饲的饲料配方为:玉米46.70%,糠麸15%,豆饼5%,青菜30%,骨粉1%,贝粉2%,食盐0.3%。
三、育肥鹅的饲养管理
育肥鹅是指91日龄—120日龄,此期的饲养管理的特点是:逐渐减少放牧时间,增加舍饲精料给量,蓄积能量增加脂肪。目前北方的育肥方法多采用放牧加舍饲育肥法,即进入育肥期后开始留秋茬,半个月后,大部分鹅就可以达到出栏体重而上市,剩下的一些育成鹅虽然体重较大,但却比较瘦,这部分鹅就需要进行舍饲育肥达到出栏体重,舍饲育肥要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以能量饲料为主,适当补充蛋白质饲料,育肥舍内采用闭光饲养,弱光照明喂饲,限制活动减少体内养分消耗,保持安静环境,尽量减少一切应激因素产生,此期的饲料配方为:玉米面45%、豆饼5%、糠麸29%、青菜20%、贝粉1%、食盐0.3%,另外添加适量沙子。
为什么有的鹅蛋有腥味有的没有
饲养条件不同。
鹅蛋中的腥味绝大部分来源于鹅在生长过程中所吃的食物,一些农村喂养的鹅一般在池塘、沟渠水边活动,以水中的青草、小型鱼虾为食,而这种水源的污染较严重,所以这样的鹅蛋腥味较大。
而一些正规养殖户喂养的鹅一般都是吃专业配比的饲料,饮用的是清洁的水源,生活的环境也是有人定期清理打扫的,所以这样生产出来的鹅蛋腥味会小一些。
鹅肝为什么那么贵
鹅肝是鸭科动物鹅的肝脏,欧洲人还将鹅肝与鱼子酱、松露并列为“世界三大珍馐”,其之所以价格昂贵有以下两种原因:
鹅肝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铁、锌、铜、钾、磷、钠等营养物质,有补血、养血、补肝、明目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加上其入口即化的独特口感,让它的价格更加昂贵一些。
普通家禽的鹅肝一般只有几十克,而那些高级料理的鹅肝重量需要在700克以上,所以在饲养过程中,需要饲养员一天喂养好几次食物,所以它的成本会比较高,价格自然也会贵很多了。
鹅肝为什么那么贵 鹅肝是什么鹅的肝
朗德鹅。
一般来说,制作成鹅肝的鹅是朗德鹅,它经过饲养之后肝脏十分肥大,是世界著名鹅肝的专用品种,平时在鹅出生后的12个星期后,饲养员要逐天增加鹅的食量,鹅的肠胃需要被练得像钢铁般坚强,所以鹅肝也被大家称为鹅的“脂肪肝”。
鹅的养殖方法
鹅的养殖方法
养鹅日常管理首先应注意日常管理要有规律,建立鹅的条件反射、减少各种应激反映。包括喂食、清扫圈舍、关、放鹅、下水洗浴、刷洗饮食用具、卫生消毒、光照及拣蛋等等操作时间顺序,要规律化、制度化,程序一旦定下来不可随意改动,但可随季节昼夜长短变化逐渐调整。注意保证各日龄鹅的适宜温度、密度。平时坚持“跟鹅养”,注意鹅的日粮搭配,观察鹅群状态,严格按大小、强弱分群,并人工配制饲料以补青料不足。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
1、雏鹅的培育。只对出壳后30日龄的小鹅的饲养,这是养好鹅,达到高产的关键阶段。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⑴、“潮口”与开食:雏鹅第一次饮水称为“潮口”,可促其食欲或使胎粪排除,一般是先“潮口”后开食,当雏鹅毛干爽并行走自如有啄食手指和垫料时便可开始“潮口”。(一般在出壳后24 小时进行 )可用饮水器边盛水边将雏鹅头压下,调教几次后其就会自由饮水,外界气温升高时,可放小鹅到饮水器“潮口”,每次两到三分钟。当小鹅可自由行走,有啄食现象时既可开食,开食时应喂切碎的青精混合料,喂料时应撒在干净的塑料布和竹席上,让雏鹅自由啄食,等小鹅吃饱后及时将小鹅捉住或赶入鹅舍内,让其休息。一周内的雏鹅白天喂料不少于7次,夜间补喂两次,少喂勤添。随着日龄的增长胃料的次数可逐步减少。在大群饲养时,对体质弱、发育缓慢的个体要及时分群喂养,多给一些青料好草,细心护理,等生长赶上后在合群饲喂。
⑵、饲料与喂养:雏鹅的饲料主要是精料和青料,精料和青料的配比是1:(2~3),并且要保证清洁、充足的饮用水,雏鹅多次饮水可促进生长。10日龄内的雏鹅每天喂9~10次,夜间补喂2~3次,以后每日喂4~6次。
⑶、放牧与游水:雏鹅在出壳后7~15天,晴天时可作段时放牧,让雏鹅游水1~2次,每次15~30分钟。以后时间逐渐延长,以促进鹅脚蹼发育,有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
⑷、防啄毛与驱虫:由于喂水不当使雏鹅毛湿或不按时喂料,会发生3~15日龄的雏鹅有啄毛的现象,不利于其生长发育。预防方法是:避免雏鹅身毛潮湿;按时喂饲料,同时多喂青嫩饲料和矿物质饲料。雏鹅七日龄后每隔3~4天用煤油或花生油滴耳,可以驱虫、杀虫,夏季尤为重要。
⑸、夜间照明:在培育小鹅时,室内灯要通宵照明以防鼠害,并有利于小鹅夜间采食。光照要求是每40平方米鹅舍用一盏40W照明,距地面高度约1.5米处。30天后可逐步减少照明时间,直到停止照明。晚间应保持鹅群安静。
⑹、分群与保温:为提高成活率,应分群饲养,每群以20~30为宜,大群饲养每群以50~100只。刚出壳的小鹅既怕冷又怕热,所以1~2周内保温要好,出壳7天内温度要保持在30~32摄氏度,以后每天降低0.5~1摄氏度,直至常温。即舍内温度保持在15~25摄氏度。
2、中鹅的饲养管理
中鹅也称仔鹅或称青年鹅,指4周龄以上到种鹅或转为育肥的鹅。中鹅采用以放牧为主,补料为辅的饲养方式。要选择良好的牧地,白天以赶牧方式整天放牧,视牧草质量,采食情况和增重速度而补料,一般以糠麸,谷物为主,日粮中还要注意补充1%~1.5%的骨粉、0.3%~0.4%的食盐,以促进骨骼正常生长,防止软脚病和发育不良。青料的补喂按牧地采食情况而定,补料的次数按鹅的日龄、增重快慢、牧草质量和鹅的采食量灵活掌握,30~50天龄每天喂5~6次,51~80日龄每天4~5次。圈养中鹅日粮中加喂30~50%的青绿饲料,注意供足清洁饮水和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晴暖天气可全天放牧,中午前在牧地补粮,傍晚回舍内后补粮。放牧时切记勿让鹅群暴晒雨淋,炎热天气放牧易早出晚归,中午让鹅群在树荫下休息,收牧进舍前让鹅进水,在舍外休息并补料,在炎热夏天的晚上可以在舍外露宿。
鹅的育肥方法
1、放牧肥育法。放牧肥育法是最经济的一种育肥方法,在农村采用较为广泛。主要利用收割后茬地残留的残稻株落谷进行肥育。放牧肥育必须充分掌握当地农作物的收获季节,预先育雏,制订好放牧育肥的计划。茬地放牧结束,必须用大量精料才能保持肥度,否则鹅群就会掉膘。
2、舍饲肥育法。舍饲肥育法比较适合于专业户进行短期肥育。在光线暗淡的肥育舍内进行,限制鹅的运动,喂给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谷实或块根饲料,每天喂3~4次,使体内脂肪迅速沉积,同时供给充足的饮水,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经过半个月左右即可宰杀。
3、填饲肥育法。填鹅方法和填鸭差不多,此法能缩短肥育期,肥育效果好,但比较麻烦。将粉料(最好是玉米粉)拌湿制成条状食团,然后稍蒸一下,使之产生一定的硬度,用强制的方法将食团塞入鹅的食道,每天填3~4次,填后放在安静的舍内休息,约经10天填饲,体内脂肪增多,肉嫩味美。
鹅的疾病预防
从大量实践中发现,造成鹅群病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小鹅瘟、鹅副粘病毒病、雏鹅感冒、雏鹅脱水、雏鹅水中毒、雏鹅有害气体中毒、饲料中毒、低温环境中造成的挤压、寄生虫病、热射病、日射病等。因此,应该彻底纠正那种认为鹅的抗并力强,粗放饲养管理也不会闹病错误的观念。在养鹅生产中还要注意卫生防疫,首先要消灭传染病,其次是控制和减少普通病和寄生虫病发生,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疾病防治应从生产各个环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饲料营养要合理,青绿饲料要满足,增强鹅体抵抗力,管理要精心如育雏1-3日龄要有专人看护。
2、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卫生防疫制度。门前设消毒池和消毒箱,来往人员要消毒(1%火碱水、生石灰等),饮、食用具每天要定时清洗,至少每周消毒1次。圈舍至少每月消毒1次,每日定时清扫。消毒药品很多,如百毒杀、过氧乙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不准将来路不明的鹅带入本场,本场售出的鹅一经离场,不准再回本场。平时饲养人员要认真观察鹅群,做到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粪便、垫草、污物放于偏僻地方发酵处理。尸体要埋掉。
3、做好预防接种。对养鹅威胁较大的传染病“小鹅瘟”,应在种鹅开产前1个月,给种鹅肌肉或皮下注射种鹅用“小鹅瘟”疫苗(按1:100稀释)每只鹅1毫升,15天后产生免疫力。如果种鹅未打过预防针,则应在小鹅出雏后18小时内皮下或滴鼻0.1毫升雏鹅用“小鹅瘟”疫苗5天后产生免疫力。预防流行性感冒,可将土霉素碾成粉,按万分之二的比例拌入饲料饲喂。治疗可用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2万单位肌肉注射。此外,用蒜泥加糖水灌服也可预防和治疗。预防"摇头瘟"(巴氏杆菌病),有饮水免疫和注射免疫两种。饮水免疫:1010禽霍乱活菌苗是专供水禽口服免疫的。在免疫前后3天,均不能使用治疗禽霍乱的药物。待免疫的鹅必须在服苗前停湿料4~6小时。第1次服苗后4~5天,在服苗1次,一般在第二次服苗后3天便能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8个月。注射免疫:每瓶CV系禽霍乱弱毒冻干苗,用氢氧化铝稀释剂100毫克溶解稀释,每只成鹅在皮下注射0、5毫升,间隔2周再进行第2次免疫接种,弱毒苗只能在非疫区作预防注射,一般注射7天后开始产生抗体,免疫期约3个月。如果灭活菌苗,每只成年鹅2毫升,在胸部肌肉注射,注射后3~5天即有免疫力,免疫期3个月。一般来说,注射疫苗后,鹅均有反应,有一定影响。治疗方法是:先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肌肉注射1~2次,同时在饲料中投饲磺胺药,继续治疗3~5天。必要时,磺胺药的首次量可加倍。治疗用药必须持续一个疗程,即停止发病死亡后不能立即停药。
4、药物预防治疗。雏鹅1~3日龄或梅雨季节易发生肠道疾病的中鹅,可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三痢特灵治疗量、万分之五或千分之三土霉素等药物,预防肠道疾病。平时可不定期的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按使用说明稀释)。发生小鹅瘟疫情后,对雏鹅用抗小鹅瘟血清进行紧急防治,每只雏鹅皮下注射抗小鹅瘟血清0.5毫升,保护率可达98%,对发病雏鹅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重复注射1次,治愈率为70%~85%。中鹅育肥前或生产鹅肥肝填饲前要驱虫,驱绦虫,药物有: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一次投服。硫双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一次投服。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一次投服。
鹅蛋为什么那么腥
如果鹅蛋味道腥味重的话,很可能和鹅吃的饲料有关。
鹅一般是喂养在池塘、沟渠等靠近水的地方,而且鹅是一种杂食性动物,除了谷类精饲料外,也会继续吃植物、小鱼、小虾等,而这类动物饲料本身会有一定的腥味,鹅如果长期在水边饮食,食用过多动物饲料的话,所生的鹅蛋可能就会带有腥臭味。
鹅蛋清好还是黄好 鹅蛋黄发白好还是黄好
主要是由喂养的饲料决定。
蛋黄的颜色主要由类胡萝卜素、核黄素、叶黄素等构成,主要跟鸡在饲养过程中所吃的饲料有关,一般来说如果饲料中含有玉米、绿叶,就能使蛋黄的颜色变深,
一般认为鹅蛋黄颜色深一点喂养的饲料较好,蛋黄中的营养物质也会稍高一些,所以发黄的鹅蛋黄要比发白的鹅蛋黄好一些。
但现在一些黑心养殖户为了给蛋黄上色也会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辣椒粉、苜蓿、加丽素红等添加剂,也可以使蛋黄颜色变黄,建议在选购的时候购买正规养殖场生产的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