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骨折康复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1、骨折康复常见误区及不良后果
误区:按摩或热疗可以止痛化瘀
后果:引起肿胀
对于急性外伤或手术后的病人,许多亲朋好友会在局部进行按摩或做些热敷,误认为这样可活血化瘀止痛。但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病人受伤处异常肿胀疼痛,严重者甚至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影响疗效。
专家认为,事实上,一般受伤后24小时内,较大手术后72小时内,是不宜在创伤局部按摩和热疗的。因为此期是急性炎症水肿期,创伤局部揉按和热疗不利组织修复,会影响下一步的治疗。在急性创伤后应立即制动,做些冰敷,送到医院,由医生予以专业的处置,如冷疗、患肢抬高,结合表浅轻柔的淋巴按摩等。
误区:石膏固定应当不动
后果:带来功能减退
骨折患者的初期重要治疗步骤是固定以利于骨痂生长,石膏固定是常用的外固定方式。许多人误认为石膏固定就是不能动。这也是非常不正确的,黄华扬提醒患者,由于长期制动,也可带来诸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血栓等并发症。
因此,骨折病人复位固定好后,一定要多运动肢体跨关节远端,例如,手臂骨折,可以采用“握拳—松手—握拳”的方法活动。对于获得充分内固定的患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患处循序渐进的系统康复训练。
误区:骨折病人最好长期卧床
后果:导致血栓,甚至有致死风险
“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需卧床静养”是句老话,也是人们对骨折问题最大的误区。“骨折或手术后是需要相对制动的,但不等于人们误认为的完全不动。”专家认为,尤其是年老体弱的骨折患者,往往因体弱更加缺乏运动,这都可导致一系列的卧床并发症。
专家指出,卧床并发症很多。心肺功能下降、肺部感染等内脏系统疾病,血栓、泌尿系感染、结石等循环系统疾病,食欲下降、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都是常见的并发症。另外还可能导致压疮、骨质疏松、肌肉萎缩无力,引起体质虚弱、痛阈下降、情绪低落等,从而影响恢复。
专家告诫骨折患者,在这些并发症中,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致死率也高,早期进行下肢肌肉主动收缩是预防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医学认为早期康复运动对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骨折或手术后,应遵从骨科医生或康复医生的专业意见,在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运动和治疗。
2、骨科术后,康复治疗好处多
“对于骨折来说,康复治疗是手术的延续,术后要结合科学的康复治疗才能帮助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康复专家认为,截瘫、四肢瘫、椎间盘突出、腰腿痛、颈椎病,以及骨关节病、运动创伤、骨折、截肢、手外伤等病患患者一般都需要骨科康复服务。
专家介绍说,骨科术后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康复干预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应该从术前功能评估时就开始介入,且几乎每个病种都应逐渐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不过,专家提醒道,因为康复手段多而复杂,专业性较强,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对于不同手术情况和个体,宜采用的康复措施也不一样。所以,适用哪种康复方法以及具体如何实施,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专业康复师或骨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康复训练、理疗、专业支具的定制和使用等。其中康复训练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包括肢位摆放、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肌力增强、关节松动、平衡与本体觉、关节稳定性、感觉运动的协调性、呼吸运动、淋巴按摩、医疗体操等。理疗包括祖国医学传统的针灸、中药外敷,以及各种声、光、电、冷热等物理因子治疗。
不同康复治疗作用功效各有差异
1.康复训练综合作用:改善病人情绪,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功能,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2.主动肌肉收缩能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肌肉收缩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与骨骼,促进骨愈合,防止骨脱钙;被动肌肉收缩运动,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利于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3.合理进行被动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其缩短;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关节内粘连;并能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减轻水肿与粘连。
4.骨科常用理疗具有促进炎症消退、吸收的作用,还能刺激神经肌肉兴奋,促使功能恢复,此外还有镇痛、松解粘连、软化瘢痕等作用。
5.支具是现代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在骨科康复中的作用包括①稳定与支撑;②固定;③保护;④助动;⑤预防矫正畸形; ⑥承重。
6.针灸和中医中药具有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等作用,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修复、改善各种不适症状。
骨折病人吃什么好
1、当归煲鸡有利于骨折康复。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2、煮赤小豆有利于骨折康复。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3、煲猪骨有利于骨折康复。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4、乌鸡煮黄豆有利于骨折康复。乌雄鸡1只,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5、小火煮猪脊有利于骨折康复。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6、吃用鲜蟹有利于骨折康复。鲜湖蟹2只,取肉,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肱骨骨折康复有哪些方法
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 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2.第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二)被动运动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小腿早期骨折的锻炼
一、小腿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早期
此期即伤后l~2周,此时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因比,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康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绷劲和松劲,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可以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此期的康复训练,原则上除了骨折处上下关节不运动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
二、小腿骨折后康复训练的中期
即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此期伤肢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骨折断端有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日趋稳定。
此期除继续做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活动和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以防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在病情允许时,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此外,可配合理疗以达到消肿、化瘀并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三、小腿骨折后康复训练的后期
已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此时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大多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主要形式是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恢复期进行康复的同时可配合理疗及步态训练等。
以上就是关于小腿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小腿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小腿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是分时间段的,每个时间段的康复训练方法都是不同的。因此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来进行康复训练哦!
骨折患者康复膳食4个误区
误区一:大补骨头汤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应当多吃骨头,这样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证明,骨折患者多吃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的时间推迟。因为受损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髓、骨膜的作用,而骨髓、骨膜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
若骨折后过多地吃排骨、喝骨头汤,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是,新鲜的排骨及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的作用,因而骨折病人可适当少吃一些。
误区二:盲目大量补钙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事实上这是多数人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骨折病人并不缺钙,即使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也不能乱补,保持中等的钙摄入即可。对于骨折患者首先要度过的是骨痂形成期,骨痂的过度钙化将影响愈后的功能,并且,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
在骨形成期可以服用钙片等辅助补钙。这是指普通类型的骨折,对于骨盆骨折等特殊部位不影响功能的例外。
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对于骨折病人来讲,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的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的愈合,尤其是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补钙反而有害。
误区三:饮水量不足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盆骨及下肢骨折的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的次数。
如此虽然小便次数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产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的骨折病人千万不能少喝水。
误区四:以为饮酒可以活血
骨折后大量饮酒(包括药酒)活血,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做法,其实这是错误的。
由于酒类含有酒精,骨折后喝大量酒,能损害骨骼组织的新陈代谢,使其丧失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的能力;酒精还能影响药物对骨骼的修复作用。因此,骨折后不宜用喝大量酒的方法来活血,否则对骨折的愈合不利。
骨折康复运动
骨折康复运动!骨折就目前国内医疗情况来看,有很多骨折和关节脱位病人常常比较着急。这是广大患者迫切要了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跟专家一道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骨折治疗过程:患者做了手术或复位打上石膏后,就再也没有接受什么医疗和指导,直至固定给拆除。也就是说,他们从未接受过早期的康复治疗,即使在拆除石膏的恢复期,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康复指导。
骨折没有系统的康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意味着患者一部分功能的丧失。对于骨折或关节脱位者来说,固定是必须的,但固定也有它明显的不利因素:会造成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甚至挛缩、骨质疏松和软骨退化。
骨折患者固定而卧床不起,易引出褥疮、肺炎、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以在病人的愈合至恢复期,如果骨折或脱位已得到妥善处理,病情已稳定,就应该进行康复锻炼。
骨折康复运动!通过上述文章的讲解我们已经熟悉了,专家提醒广大患者,得了病不可怕,关键是要积极的接受医生的药物治疗,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康复锻炼,
肱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后关节功能改善需要数月的时间,只要能认真小心和坚持不懈,每日都会有进展,你不要太过于着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回过头来看,才会感觉到进步。因为肘关节僵硬的基本原因是骨骼与软组织之间的粘连,靠锻炼来松解和吸收这些粘连是无形中的事情,更象把橡皮筋拉松的过程,在开始时总会反弹回去,但反弹的力度会越来越小。
通常情况下,在8周内能达到30-40度的活动度,一般会恢复到接近正常,即使在3个月内达到这个度数,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也会有满意的恢复。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骨折愈合情况。前3个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时期,过度锻炼会破坏骨折愈合的基础,应该与主治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锻炼。且不可使用暴力,应注意保护骨折部位。
锻炼的方法应该先从关节的灵活度开始,比如旋转、伸展,然后逐渐加强负重性质的锻炼。可以用另外一只手帮忙做幅度稍大的屈伸(不引起疼痛感为是)。锻炼的同时可以辅助磁疗及热敷(用红花、田七煮水熏洗热敷或者用当归、丹参、红枣、骨碎补煮粥服用)。
在对肱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认识后,有肱骨骨折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康复,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对肱骨骨折康复训练不能短期进行,否则对自身肱骨骨折改善没有任何帮助的,这点患者也要注意。
骨折病人吃什么好
骨折病人吃什么好?以下有6款补血的食品,能让骨折的地方康复得更快。
1、当归煲鸡有利于骨折康复。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2、煮赤小豆有利于骨折康复。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3、煲猪骨有利于骨折康复。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4、乌鸡煮黄豆有利于骨折康复。乌雄鸡1只,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5、小火煮猪脊有利于骨折康复。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6、吃用鲜蟹有利于骨折康复。鲜湖蟹2只,取肉,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太多吃骨头。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
使用食疗的方法促进骨折的康复,这是一个天然而且可行的办法,平时饮食习惯中加入这些食谱,我们的骨骼会更加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