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1、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2、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3、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1、患有骨质疏松,会出现呼吸功能下降的症状:由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骨质疏松可以引起疼痛:这也是骨质疏松症状都有哪些中的一个表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 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3、骨质疏松的出现可以造成患者身长缩短、驼背:这一症状一般发生在疼痛后。由于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所以负重量很大大,从而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温馨提示:骨质疏松不仅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所以生活中应该了解骨质疏松症状都有哪些,学会辨认骨质疏松症状,就能及时的改善这种情况。

有关骨质疏松的危害都有哪些

1、发病率高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MDASH;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

2、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2)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3)骨折: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 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凑效。

骨质疏松骨折能恢复吗 骨质疏松骨折了怎么办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三大临床表现之一,但骨质疏松的骨折有自己的特点,是脆性骨折,因为骨单位减少,骨骼产生退变,然后导致应力强度下降,造成的骨折就是脆性骨折,表现为一个很轻微的外力就能造成骨折。

除了按照常规的骨折治疗方法之外,还得同时治疗骨质疏松,要做到双管齐下。常规骨折需要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特殊治疗就需要应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而且在固定的时候要考虑最好应用骨质疏松专用的器械、钢板、螺钉等。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生产,猪油这样才能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是为了让病人能够骨折快速愈合。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以上就是关于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的介绍了,骨质疏松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大家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症状的话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骨质疏松疾病在身体的潜伏期非常的长,一般是慢慢的体现出来的,不易被察觉,一旦触觉到要及时通过运动或者药物治疗慢慢的进行调整。

体育锻炼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正是以骨质脱钙而降低了骨骼的硬度。一般女子是在45岁左右,男子60岁左右,即会出现轻重不同地这种病症,发病率较高。

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还是激素代谢异常、钙的摄入量减少、以及缺乏运动等几方面因素所引起的。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以周身骨痛、乏力、机体活动受限等,久之可以出现肌肉萎缩,容易引起骨折等。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原因是由于肾气虚衰,其对骨的滋养功能减弱,造成骨质松脆。

体育锻炼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机制:是由于体育锻炼可是细胞内的钙库——线粒体内的钙提高132%,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浓度增加,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系统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减少了骨质中钙盐的脱落,同时运动又能改善人体内分泌功能,是性激素增加,从而增强骨质代谢功能。因此,通过体育锻炼可以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另外,我们在这里也要提醒老年朋友,为了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适当的服用钙制剂是有必要的,一般建议每天服用钙1200—1500mg。如果仅服用钙制剂不运动,老年人骨骼对钙的吸收仍为不足。所以,决不能以服用钙制剂替代运动。

骨质疏松跟缺钙有关系吗 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有三点:

第一点、疼痛,这种疼痛可以表现为局部疼痛,也可以表现为全身性。

第二点、脊柱变形,这个比较多见的是脊柱的前屈,就是驼背。脊柱的变短,其他还有脊柱侧弯。

第三点、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常有的症状,就是往往一个比较轻微的外力就能造成骨折。例如病人跌倒了,手遇阻力手也能骨折,病人跌倒了手没阻力,结果髋部骨折了。或者病人跌倒了坐在地上,胸腰段骨折都叫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钟爱老年人,主要原因是年龄增大后,由于体内钙质快速流失造成的,常见症状有身长缩短、驼背,以腰背痛多见,还易造成骨折。

1、患有骨质疏松,会出现呼吸功能下降的症状

由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骨质疏松可以引起疼痛

这也是骨质疏松症状都有哪些中的一个表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 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3、骨质疏松的出现可以造成患者身长缩短、驼背

这一症状一般发生在疼痛后。由于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所以负重量很大大,从而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温馨提示

骨质疏松不仅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所以生活中应该了解骨质疏松症状都有哪些,学会辨认骨质疏松症状,就能及时的改善这种情况。

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

一般,常见的骨质疏松的症状有: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骨质疏松的疼痛后出现,是常见的骨质疏松的症状。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的症状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这就属于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

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严重时会让患者呼吸功能下降,身长缩短等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在发现患病的初期就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较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较常见和较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较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信通过上面的文章大家对于骨质疏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以上不利因素的发生,以便及时的预防骨质疏松,但是发果发现已经患有骨质疏松也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严重,造成更大的伤害。

相关推荐

中医介绍骨质疏松的有效预防措施

专家介绍,2000多年前的中医名著《黄帝内经》就说过:“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这里提到的“骨痿”、“骨枯”、“骨痹”与现代医学的腰背疼痛、身材缩短、驼背、骨折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中医认为导致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虚精血不足则髓之生化乏源,不能滋养骨骼,骨之失养会导致骨骼脆弱无力。其次,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的重要病机,脾虚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而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骨质疏松

一、首先判定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有以下这些: 1、65岁以上女性 2、65岁以下绝经妇女,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缺乏锻炼) 3、70以上男性 4、成年人,患有容易导致骨量减少的疾病 5、成年人,长期服用易导致骨量降低的药物 二、从临床表现中我们可以自己进行评估: 1、有无腰背区疼痛 骨质疏松导致的腰背区疼痛多表现为腰部和腰骶部的钝痛,久坐和久站可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 2、有无四肢酸痛 四肢可出现持续的钝痛,活动后可加重,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如果是高危人群,又有着以上的症状

怎样诊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指的仅仅是一种病理状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在确立存在骨质疏松后,应认真查找引起骨质疏松的病因,必要时应行骨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组织计量学检查。 骨质疏松可单独存在,亦可与骨质软化并存,此时应尤其注意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可能。只有在详尽调查,排除了继发性病因后才能作出原发性骨质疏松之诊断。 首先,骨质疏松应与骨质软化和纤维囊性骨炎相鉴别。 其次,骨质疏松应着重与多发性骨髓瘤,成骨不全,骨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骨量减少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X线表现是周边清晰的局限性脱钙灶,部分患者为弥漫性脱钙,需和骨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原则

补肾壮骨法 根据"肾主骨"的中医学理论,肾虚是骨质疏松的发病关键,故治疗宜补肾壮骨,若肾精充足,则筋骨坚硬有力。有 杨氏等选择退化期骨质疏松症患者11例,按临床表现分成肾阴虚和肾阳虚型,分别用左归丸及右归丸加减治疗,连服2个月,结果9例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用X线显示骨密度明显增高者6例。王氏等用补肾益骨膏(熟地、淫羊藿、紫河车、泽泻、龙骨等)治疗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服药3个月后,患者挠、尺骨骨矿含量均较治疗前增加。 梁氏等以续断、桑寄生、山萸肉、骨碎补、熟地等治疗58例,肾虚症状明显改善,且骨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状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

老年多发骨质疏松的原因

引发骨质疏松的原因往往不能用单一原因来解释。作为老年人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引发骨质疏松的原因一直是受到广大医学专家关注的内容。我们的专家也在长期治疗中对引发骨质疏松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 1.老年性或绝经期后骨质疏松临床常见,主要是老年人对钙盐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肠道吸收功能减退,不能维持正常代谢的正平衡,以及与其激素水平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2.机械性骨质疏松,骨折或骨病长期固定后,由于缺乏肌肉的锻炼,使骨内血循环减少,骨形成作用减少,骨吸收作用增加而成为引发骨质疏松的原因。 3.营养性,各种因素引起的蛋白质

骨质疏松症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 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 (1)生化检查:包括:① 血清碱性磷酸酶,②骨钙素,③尿羟脯氨酸;④血钙、血磷等可评判骨吸收及形成能力; (2)X 线检查。X 线照片是骨质疏松的较基本检查手段,但不敏感。通常要在骨密度下降 30% 以上才有较明显改变。 早期诊断上帮助不大,但在诊断骨质疏松的病因,排除其他疾病具有意义; (3)骨密度测量。双能 X 线吸收法是目前测量骨矿密度 (BMD) 和骨矿含量 (BMC) 的最常用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放射线辐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普通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有什么区别

原发性的骨质疏松,主要就是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还有更年期的妇女在绝经以后容易得的骨质疏松,这是单纯的骨质疏松。而继发性,就是像糖尿病这样伴随发生的骨质疏松,这样的治疗防治等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都不一样。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和一般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和糖尿病的代谢紊乱有关系,而大多数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是因为机体老化,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造成骨生成减少的原因。一般的更年期女性得骨质疏松是因为在绝经之后,身体的激素分泌变化太大,雌性激素水平急速下降,造成骨吸收的变化。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

1疼痛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和骨痛。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渐进性的,疼痛的出现与骨吸收增加的程度及骨丢失的速率密切相关。一旦发生骨折常常导致疼痛或疼痛加重,而疼痛是新鲜骨折的主要症状。 ①引起疼痛的原因:骨吸收增加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疼痛的始动因素。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程中,由于骨吸收的不断增加,骨量的严重丢失,结果使骨的形态和结构受到破坏。在骨小梁表现为骨小梁变薄、变细、穿孔甚至断裂,在骨皮质表现为皮质变薄、髓腔扩大。这些病理改变不仅影响了骨骼的内环境、也波及到骨骼周围的组织。如椎

骨质疏松的前期症状

骨质酥松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是不一样的,而相对来说,骨质酥松症的前期症状一般也不是太明显的,而且骨质酥松前期患者身体所受的危害也不是太大的。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人对于骨质酥松的前期症状其实并不是太了解的,甚至包括一些骨质酥松患者自己。那么,针对这个现象,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有关骨质酥松前期的症状。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除特发性外,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II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骨质疏松症由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