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营养问题岂能轻视
孕期营养问题岂能轻视
不仅是胎儿,孕妈妈自己也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用于:
1、 孕妈妈在怀孕期的体重大概会增加6kg,而且妊娠期间准妈妈的代谢及各个系统功能都会发生一系列改变。
2、 分娩时需要经过3个产程,另外,产后复原、恶露排出都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没有足够的能量供给是不行的。
3、 产后哺乳:乳汁的多少、质量的好坏,都直接与产妇日常摄入的营养有关。
4、 产后康复:妈妈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才能肩负起养育宝宝的重任。
因此,孕妈妈对营养一定要重视,但不能暴饮暴食,要懂吃、会吃,为宝宝的身体和智力打好基础,另外,怀孕期千万不能因为忌讳身材变形而节食哦。
青春期女孩子的营养问题
1.青春期的女孩子,对热量的需求较大,她们每天需要的热量为2600-2700卡,要比成年人多。这些热量主要来源为糖、脂肪和蛋白质(蛋白质食品)。而有些人不吃早饭或不吃饱,热量的供应明显不足,必将会影响生长发育,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好。
2.青春期对于蛋白质、矿物质、水分的需要相当大,而且还要全面。女性(女性食品)对蛋白质的需要约为80-90克/天。不同的食物中的蛋白质的组成即氨基酸的种类不尽相同,所以吃的食物应该多种多样,才可以使氨基酸(氨基酸食品)的补充全面,不可挑食。
3.青春期的女孩子要注意在经期应该避免食用一些食物,否则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这些食物主要由三大类:
A、生冷类:既中医中所说的寒性食物如:梨、香蕉、荸荠、石耳、石花、地耳。这些食物大多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功效,在平时食用,都是有益于人体的,但在月经期却应尽量不吃或少吃这些食品,否则容易造成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B、辛辣类:如肉桂、花椒、丁香、胡椒等。这类食品都是佐料,在平时,菜时,菜中放一些辣椒等可使菜的味道变得更好。可是,在月经期的妇女却不宜食用这些辛辣刺激性食品,否则容易导致痛经、经血过多等症。
C、影响性功能的食品:菱角、茭白、冬瓜、芥蓝、蕨菜、兔肉、黑木耳、大麻仁。
4.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在吃饭前后注意休息:在进食的前后如果运动(运动食品)则胃肠道的血供应就会减少,必然导致胃肠功能的下降,而引起消化不良及一系列的胃肠毛病,所以进食前后要注意休息,以保证胃肠的供血。胃溃疡病人应戒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改变胃液的酸碱度,扰乱胃幽门正常活动,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宝宝出牙时不可轻视的问题
关于乳牙
◆在宝宝出生之前,乳牙就已经开始在牙床内形成了。第一颗乳牙通常在宝宝第六个月的时候开始萌出。但是,乳牙的萌出因个体差异有早有晚,后继的恒牙也会根据乳牙萌出的早晚而调整萌出时间,所以每个宝宝长新牙的时间都不一样哦。
乳牙出牙时间和顺序
◆乳牙一共有20颗,通常在宝宝3岁左右出齐。宝宝第一次去看牙医的时间应该是3岁左右,太早看牙无法处理,太晚则会耽误治疗。
关于宝宝出牙
◆乳牙萌出的过程即为“出牙”。许多宝宝在出牙的时候都会觉得不舒服。当牙齿冲破牙龈开始萌出的时候,大多数宝宝都会感到不适。出牙期间的可能症状为:
1、频繁哭闹和发脾气
2、低烧
3、腮部发红和流口水
4、不吃东西或胃口变差
5、轻微腹泻
6、吸吮或啃咬玩具
7、抓耳朵(与出牙的左右位置一致)
◆如果宝宝出牙时出现发烧或者腹泻等症状,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必要时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确定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出现此症状。
宝宝腹泻不能轻视
小宝宝腹泻严重时很容易脱水,如何观察脱水的轻重就非常的重要。一般轻度脱水是指宝宝体重减轻不明显,稍有口干,眼窝和前囟凹陷,哭时泪少,尿量也减少,腹部度胀发干弹性减弱,四肢有些发凉。重度脱水时病性严重,宝宝明显消瘦,面色发白,血压下降,脉情微弱,明显口干口喝,眼眶里隐睡觉时两眼皮闭不上,前囟深度凹陷,哭时没有眼泪,尿量极少甚至无尿,皮肤干枯有皱折,无弹性,手脚冰冷,必须输液抢救才能挽救生命,严重的可以休克死亡。
由此看来预防和纠正脱水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原则。目前医生常给患腹泻的宝宝用ORS(口服补液 )预防脱水,或是治疗轻度脱水。一般每包ORS冲温水500毫升,让宝宝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若脱水明显,或是呕吐,腹胀明显的患儿,应及时去医院静脉补液,控制病情。
在饮食营养方面,宝宝得了腹泻病仍可以继续饮食,没必要完全禁食。母乳仍可以继续喂。吃牛奶的宝宝,6个月以下为1/2-2/3稀释牛奶,2-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6个月以上可用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稠粥(最好是小米粥)、面条、蔬菜,鱼或肉末等,由少量开始。
因为秋季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所有没有必要口服抗生素。可以口服乳酶生,妈咪爱,或用青特令,思密达止泻。也可以用一些中成药,便如脾可欣,苍苓止泻口服液等。
腹泻多发生在秋季和初冬。1岁左右的小儿较多见,以腹泻稀水便为主,伴有呕吐发烧等症状。因为腹泻、呕吐及发烧等症状丢失了大量液体,所以很容易引起脱水,加重病情。如果不及时补充液体,造成严重脱水,可危及小儿生命。
不容忽视的孕妇营养过剩问题
最近,发现孕妇在孕期营养补充过剩,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太多,使之产生了饮食性糖尿病,导致胎儿发育障碍。因为孕妇血糖高,会使胎儿产生“高胰岛素血症”。而过多的“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胎儿脂肪、蛋白质与糖原地大量沉积。胎儿内脏增大,胎儿的体重和体积都增加,形成巨大儿(出生体重超过4kg)。如果胎儿是巨大儿的话,则会给分娩造成不小困难,这种情况容易引起难产、手术产。最最严重的是,胎儿的高胰岛素血症很有可能会延续到出生后,出生后的婴儿无法从母体里获得葡萄糖,此时没有得到及时的人工哺喂的话,一般会产生“一过性低血糖”,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的话会危及初生儿的生命。
为了保证胎教顺利进行,孕妇的营养一定要强调“适量”二字,不缺也不过。为此,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人民医院的产科与儿科曾合作锅,他们让孕妇在胎教过程中,定期检测孕妇的血浆蛋白和微量元素,并在产科给孕妇进行产前检查与指导,包括胎教方面的指导。孩子出生后再对他们进行“新生儿行为分析”的测定和婴儿期的哺育和教育方面的相关指导。从胎儿期开始,就对胎教的孩子进行了感知反应能力的测定和录像,积累了丰富的胎儿、新生儿的生理功能的表现规律。
最后,需要着重提出的是,近几年来,某些孕妇为使胎儿营养充足而大量进食一些维生素,对于这种做法,专家表示反对,因为孕妇体内并不缺乏这种维生素而又大量补给的话,对胎儿和孕妇本人不仅无益,有时甚至还会带来致病的危险。
宝宝出牙时不可轻视的问题
关于乳牙
◆在宝宝出生之前,乳牙就已经开始在牙床内形成了。第一颗乳牙通常在宝宝第六个月的时候开始萌出。但是,乳牙的萌出因个体差异有早有晚,后继的恒牙也会根据乳牙萌出的早晚而调整萌出时间,所以每个宝宝长新牙的时间都不一样哦。
乳牙出牙时间和顺序
◆乳牙一共有20颗,通常在宝宝3岁左右出齐。宝宝第一次去看牙医的时间应该是3岁左右,太早看牙无法处理,太晚则会耽误治疗。
不要轻视更年期的问题
妇女对更年期综合症要有正确的认识,不必过分担忧;还要求家属与周围的同事多给予理解与关怀,不可取笑、歧视,以帮助她们顺利地渡过更年期。
更年期综合症是指妇女在更年期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它通常发生于40岁后的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妇女,症状持续1—2年,有时可长达5—10年。
临床试验表明,绝经前切除双侧卵巢者常在手术后不久即可出现更年期综合症症状,表明其发生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有直接关系。鉴于有80%的妇女有症状,其中严重的占10%—15%,又显示除内分泌因素外,其发生、发展还受神经类型、性格、环境、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痛经会遗传吗 温馨贴士
不管痛经是否由于遗传的影响,女性朋友在对待痛经的问题是不能轻视,在发现痛经的时候就需要积极的检查治疗。
有的感冒千万不能轻视
秋冬交接或者乍暖还寒季节,温差变化大,使人们极易感冒,一般感冒时,服些药,多喝水,休息一下就会好,因而常不被人们重视,可是有些感冒比较特殊,得病后很痛苦,有的重病人还可因此而丧失性命。感冒为何也能夺人性命?
专家说,这种“感冒”其实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前期症状。侵犯心肌的病毒,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柯萨奇、埃柯、流感、副流感、腮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主。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病时有发热、咽痛、全身酸痛、腹泻等症状,酷似感冒或肠炎,常因此而被误诊、误治。患者多有循环系统的症状,如心前区隐痛、心慌、乏力、恶心、多汗、头晕,可出现劳动或活动时心慌、或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心肌炎75%~80%发生于45岁以下患者,在心血管健康意识上往往认识不足;心肌炎病情轻重也有很大差别,缺少特异典型性特点,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在短期内出现心脏扩大、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已证实中青年及儿童猝死尸检5%-10%死于心肌炎,儿童可高达50%,是中青年儿童和猝死的重要原因。
专家提醒广大读者,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感冒千万不能轻视,要确诊是否患了心肌炎,但患上心肌炎也不用惧怕,玉丹荣心丸足以对付,只要坚持长期治疗,经治疗好转后,要定期随诊,与医生经常沟通以便掌握病情,完全可以断根。
关节僵硬不能轻视
莫错过最佳康复治疗时间
关节僵硬,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传统观念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在三个月之内就应该静养、制动。事实上,所谓一百天是指骨折愈合的时间,并不是说关节要完全制动一百天。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骨折或运动损伤手术后,患者都静静地躺着,不懂得如何活动关节,家人也不敢碰。此时,关节内的“胶水”开始变稠、变干,渐渐粘住关 节,从而延误了功能锻炼的最佳时期。也就是说,开始锻炼越晚,关节粘得越牢,僵硬发生率越高、越严重,康复治疗效果也越差。就像两张厚纸片刚涂上胶水时还 可以较轻松地分开;当胶水完全粘住时,撕开两张纸片就非常困难,硬要分开就会撕坏。对关节粘连来说,硬要分开会造成新的损伤,带来新的痛苦。
一般地说,骨折或运动损伤手术后2~6周,是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能预防关节粘连、僵硬,被称为“康复蜜月期”;术后6周到3个月才开始进行康 复治疗、功能锻炼,疗效也明显,是“康复黄金期”;如果术后3个月到半年才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则是康复治疗的“晚期”,因为关节僵硬大多已形成,需要花更 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关节粘连、僵硬。一旦超过6个月,康复保守治疗效果甚微。对付严重的关节僵硬,就不得不再接受一次手术松解的痛苦。
关节僵硬可试试无痛康复
一旦发生关节僵硬,粗暴施压、掰开是不可取的,硬掰开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再次骨折等。
近年来,骨科对关节僵硬开始采用人性化的“无痛康复”治疗,其最早来源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的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就好像在两张厚纸片还没有被 彻底粘住时,用适度的力和方法分别挪动纸片,使纸片之间渐渐产生相互移动,慢慢撕开黏着的胶水。这样做,不但不会撕坏纸片,还能有效地将纸片分开。如文中 提到的甘肃小女孩,我们对她进行了5次治疗后,关节活动角度增加了40度,基本可以站立及步行。更令人高兴的是,5次治疗,小女孩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老人脚肿不能轻视
脚肿是老人常见的一种现象,引起脚肿的原因有很多,不少还是疾病的预兆,因此要认真对待。老年人脚肿主要有5种。营养性脚肿是由于老人进食少,且消化功能减弱引起的;特发性脚肿,多见于老年女性,可能与内分泌代谢异常有关;下腔静脉性脚肿,则是下腔静脉回流不畅所导致的,常是一只脚先肿;功能性脚肿,虽说不严重,但可持续数年,且至今原因不明;还有一种是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脚肿,像患有心脏病、心功能减退以及肾脏疾病的老年人,多有脚肿的现象。此外,钠盐摄入过多、用药不当,以及因局部感染,如脚气病等引发的脚肿,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
由于原因不同,老年人脚肿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比如脚肿是因痛风引起的,那大脚趾、脚跟及膝盖部分会突然红肿胀痛,关节发热,疼痛难忍;若是因为肾功能衰竭引起的,会出现眼部、脸部肿胀,在脚跟、脚背轻按一下,肿胀处即凹下,肌肉像失去弹力;若是心源性疾病引发脚肿,那老人还会有心慌、气喘、憋气等现象。
因此老人出现脚肿,应该先去医院检查,找出脚肿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如果脚肿并伴有剧烈疼痛,应该去医院骨科检查;如果是脸部也有肿胀,就要去肾内科检查;如果伴有心慌、气喘、憋气,该去心内科检查;若其他症状不明显,那老年人应该去医院老年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