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肠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肠俞艾灸疗法

大肠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肠俞艾灸疗法

配伍天枢穴,采用艾条悬灸穴位5-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或用艾柱灸3-5分钟。可用于治疗泄泻。

督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督俞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正坐或俯卧,在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上推1个椎体,在其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小肠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小肠俞的准确位置图

标准定位:在骶区,横平第1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简便取穴:于第一骶骨下间后正中线旁开1.5寸即是本穴。取坐位,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与之平行的髂骨正中突起处即第2骶椎棘突,向上数1个椎体,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宝宝拉肚子可以艾灸吗 宝宝拉肚子艾灸哪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艾灸对肠胃有好处吗

调理肠胃应该选择以下穴位进行艾灸:

艾灸胃俞-和胃健脾助消化

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

取穴: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正坐或俯卧位,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自行灸治时,可以选用艾灸盒辅助灸。

艾灸丰隆-化痰湿除肥胖

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艾灸丰隆能调和胃气,使胃的通降功能保持旺盛,同时还能清化痰湿,使痰湿能尽快被运化出体外。

取穴: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艾灸方法:正坐屈腿,可略微将小腿偏往一侧,手拿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丰隆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人体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15分。

艾灸养老穴-增强小肠功能促消化

养老穴是小肠经的郄穴,艾灸该穴位能通过刺激小肠经对小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强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让食物消化更有效率。

取穴: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上,与尺骨小头最高点平齐的骨缝中即是养老穴。

艾灸方法:举起上前臂,一手拿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另一手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艾灸10-20分钟。

艾灸大肠俞-促进肠道蠕动

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是大肠在背部的反应点,大肠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膀胱经,艾灸大肠俞能给大肠注入温煦的活力,使大肠功能保持正常,水湿之气能顺利气化入膀胱,从而经膀胱排出体外。

取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5-20分钟,以皮肤有灼热感为度,亦可用艾灸盒自己温灸。

艾灸合谷穴-补充大肠经气血

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艾灸合谷穴可以补充大肠经气血,气血充足则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肠道便能保持通畅,毒素将会被及时排出体外。

取穴: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指腹贴在虎口皮肤上,拇指尖处即是该穴;虎口与第一,第二掌骨结合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或平台上臂,另一手手拿点燃的艾条熏灸合谷穴,距离皮肤2-3厘米,灸5-20分钟。

大肠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肠俞的功效

大肠主传导,其主要功能是将体内的渣滓排出体外,因而具有通肠导滞,理气降逆,调理肠胃的功效。主治反胃,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泻痢,便秘脱肛,便血,遗尿,痛经,腰脊强痛等症。

艾灸哪里治便秘 气虚型便秘

主要症状:大便秘结,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

艾灸疗法1:患者仰卧取中皖,天枢,神厥,关元,足三里,气海,三阴交等穴,俯卧位取脾俞,胃俞,大肠俞,膏肓穴施灸。

艾灸疗法2:患者仰卧取天枢,大横,腹结,中极,足三里,大敦,俯卧位取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支沟穴施灸。

艾灸疗法3.患者仰卧位取神厥穴施灸。

艾灸作用:补气通便。

疗程:症状较轻者只需治疗3-5次,较重及缠绵不愈者灸6-15次,直至便秘症状好转。

怎么艾灸治便秘 阴寒积滞型便秘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腹中冷痛,面色青淡,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艾灸疗法1:患者仰卧,施灸者取中皖,天枢,神厥,关元,足三里,气海,太溪等穴,俯卧位取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肾俞,关元俞等穴。

艾灸作用:温阳通便。

疗程:症状较轻者只需治疗3-5次,较重及缠绵不愈者灸6-15次,直至便秘症状好转。

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怎么办 方法四: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直肠脱垂的针灸法

一、直肠脱垂的艾灸治疗: (一)取穴。主穴:百会、长强。配穴:大肠俞、上巨虚、脾俞、肾俞、气海、关元。 (二)治法:分二法。一为艾条灸,一为隔姜灸。如为艾条灸,主穴每次必取,配穴2~3个,轮流取用。将艾卷点燃后,对准穴位,距离约3~5厘米,以患者感温热而不灼烫为度。百会穴施灸时,可用左手分开头发,以暴露穴位,食、中指置于施灸穴位两侧。一般每穴灸5~7分钟,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百会穴,宜在温和灸之后,再行雀啄灸5~10分钟。小儿施灸时,应注意随时调节时间和温度,以防止烫伤。上法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疗程间歇3天。

二、直肠脱垂的针灸治疗: (一)取穴主穴:分2组。1、长强、承山、大肠俞、气海俞。2、百会、次髎。 (二)治法第一组穴用于针刺,第二组穴用于艾灸。每次取2~3穴,穴位可轮用。针刺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艾条作回旋灸,每穴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直肠脱垂的体针治疗: (一)取穴主穴:长强、会阳。配穴:承山、百会。 (二)治法主穴均取,配穴每次加1个。长强穴,从尾骨尖凹陷处进针,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1.5寸,会阳穴针尖向内刺1.5寸,快速进针后,紧按慢提9次;配穴用弱刺激,缓慢捻转4~5次。留针2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

艾灸哪里治便秘 阳虚型便秘

主要症状: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白肢冷,腹中冷痛,得热则减,舌淡苔白。

艾灸疗法1:患者仰卧位取中皖,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气海,三阴交等穴,俯卧位取脾俞,肾俞,大肠俞,膏肓穴施灸。

疗法2:患者仰卧位取神厥穴施灸。

艾灸作用:温阳通便。

疗程:症状较轻者只需治疗3-5次,较重及缠绵不愈者灸6-15次,直至便秘症状好转。

相关推荐

的准确位置作用穴位位置

穴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穴在第五大椎各两边一寸半的位置

的准确位置作用的准确位置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洗,旁开1.5寸。 位于背部,从颈后第1脊椎骨数至第12脊椎骨,在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该穴。

的准确位置作用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简易取穴:先找到第12脊椎骨,再向下数2个突起骨性标志,即为第2腰椎,在其棘突下缘旁开1横指处即是肾穴。

大肠的功效与作用 大肠的按摩手法

按摩大肠穴时先将手搓热,然后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大肠穴6秒钟。以手指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作圈状按摩。如此重复10次。

月经不调可以艾灸哪个部位

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穴位 三阴交穴、血海穴、肾穴、涌泉穴、气海穴、归来穴、太溪穴、肝穴、脾穴 施灸方法 三阴交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4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或者直接使用艾灸罐艾灸三阴交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 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调理气血。 血海 血海穴的位置: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边

大肠的简易找法 大肠按摩疗法

用按摩槌轻轻敲击刺激本穴,力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1-3分钟,每日2-3次,长期坚持按摩,可有效缓解风湿腰痛。 配伍天枢穴,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3-5分钟,垂直于穴位表面皮肤按压,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可治疗便秘。

小肠的准确位置作用 小肠主治病证

1.小肠热盛之尿浊,尿赤,遗尿,尿闭,茎中痛诸病证。 2.下焦湿热,气机不畅之腹痛,泄泻,痢疾,带下,痔疮等病症。 3.肾气亏虚之遗精,遗尿,带下诸病证。

泄泻如何艾灸

泄泻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急性泄泻, 治疗以除湿导滞,通调腑气,多选取足阳明,足太阴经穴;慢性泄泻,治疗以健脾温肾,固本止泻,多选取任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 寒湿泄泻艾灸疗法 主证: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腹胀痛,肠鸣,胸闷食少,尿少,肢体倦怠,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表证,舌苔白腻。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施灸穴位:主穴取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配穴:大肠,神厥,中脘。 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2-3cm进行熏灸,使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5分钟

关元的准确位置作用 关元的准确位置

精确定位: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易取穴: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交点处下缘,向下推1个腰椎骨,旁开2横指处即是。

的准确位置作用

为胆的背穴,穴属膀胱经,位于背部,为胆腑精气直接聚集转输之处。胆又附于肝,肝胆表里,肝胆之经均过季肋,布胁,故本穴有良好的疏肝利胆,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可治疗肝胆气郁,气血运行不畅的胁肋痛,或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胆气上蒸的胁痛,黄疸,口苦,胆热肝气犯胃,胃失和降的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纳化失常等;该穴是治疗肝胆疾患的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