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有哪些途径传播
慢性鼻炎有哪些途径传播
鼻炎不会传染。因此没有传播途径,下面介绍一下慢性鼻炎的病因:
在健康状态下,鼻腔中可检测出以下几种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伪白喉杆菌、革兰阴性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伪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奈瑟菌、α-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微球菌;厌氧菌有丙酸杆菌、普氏菌、厌氧球菌、梭杆菌以及消化链球菌等;还有少量真菌、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等。健康儿童鼻中道检出的细菌为要为典型的病原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链球菌。
正常情况下,鼻腔排毒功能保证上述细菌不超过人体可承受的数量。若遇诱发因素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鼻腔排毒功能降低,上述细菌得以长时间停留于鼻腔内并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感冒。感冒炎症长期存在则易恶化为鼻炎。
肝炎的传播途径
1、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中接触是传染性肝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传染性肝炎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
2、血液传播:
a、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b、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染性肝炎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另外,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传染性肝炎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肝病病毒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与传染性肝炎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传染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此有所了解了吧。鉴于此,及时治疗传染性肝炎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一定不能拖延的治疗,以免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得了慢性病毒性肝炎传染
得了慢性病毒性肝炎传染吗?得了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会传染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如下:
1、甲肝的传播途径
通过消化道传播。粪便中的病毒进入饮用水源或污染食物,健康人饮用了污染的水,食用了污染的蔬菜水果,河、海里的贝类,可引起甲肝的大爆发流行。上海曾因生食毛财而引发甲肝流行。病人粪便污染的工具,又间接通过手及日常用具在生活中传播给其他人,可造成接触性小规模流行。
2、乙肝的传播途径
传播最为广泛,最为人们熟知的病毒性肝炎。乙肝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3、丙肝的传播途径
通过血液传播,症状较轻或没有症状。许多人未能及时察觉,以至于20%-30%的慢性丙肝会在10年左右逐步转为肝硬化。好在现在新的检查方法能有效提高确诊率。
4、丁肝的传播途径
只出现在乙肝病人中间。丁型肝炎病毒是一个缺陷病毒,它自身不会独立繁殖,必须借助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才可以在肝脏内复制或者繁殖,造成肝损伤,我国是丁型肝炎病毒的极低流行区。
综上所述,得了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会传染的,由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种类不同,所以对于的传播途径也有所差别。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各类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相关传播途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多多注意,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避免感染上慢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而水和食物特别是水生贝类的污染可引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
2、乙型肝炎:体液传播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或血液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预防接种、药物注射和针刺、性接触等方式传播。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是次要的传播途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引起的HBV感染,约占我国婴幼儿HBV感染的l/3。
3、丙型肝炎:输血是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丙型肝炎占输血后肝炎的90%.而非经输血获得的HCV感染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及注射等方式传播,HCV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4、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
5、戊型肝炎:粪-口传播也是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饮用水污染可引起戊型肝炎暴发流行。
急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乙肝、甲肝、丙肝、戊肝、丁肝
1-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为无法完全筛出,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乙肝、甲肝、丙肝病毒。
1-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肝病病毒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肝病病毒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与肝炎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2、母婴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值一提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阻止乙肝母婴或父婴的传播,有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此外,母亲为丙肝感染者的婴儿,感染丙肝的几率约10%,而丁肝患者在围产期也会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3、性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是血液病毒,在美国乙肝也是一种性病。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丙肝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丙肝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此外,性乱者和男性同性恋者较易感染丁肝。
4、消化道传播:甲肝、戊肝
日常生活中接触是甲肝、戊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戊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
注意:公用办公用品、交换钱币、公共用餐等,一般不会造成传播。
慢性附件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一、淋巴管传播:
女性朋友如果患有肠炎,特别是病情较严重的结肠炎,不及时治疗,致病菌可以从结肠经淋巴管扩散到生殖器。
二、直接侵犯:
女性朋友如果患有阑尾炎,拖延时间,不及时治疗,细菌会突破阑尾浆膜,随脓液流入右侧附件,甚至累计左侧附件,最终导致附件炎发作,这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
三、血行传播:
女性朋友如果患有结核病,如肺结核等,结核菌可经血液侵犯生殖器,极有可能会导致附件炎病发,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
四、性病致病菌的非性入侵: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很严重,导致性病十分流行,它可经非性途径进入生殖道,如浸在浴缸内洗澡、坐便盆、穿浴衣等,最终导致附件炎发作,影响女性健康。
五、其他途径:
女性朋友平时不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经期盆浴或平时仅仅用清水冲洗私处或用碱性沐浴露都会破坏了阴部的酸碱平衡,病菌会上行进入内生殖器,引发附件炎,使自身健康受到影响,所以要注意在每天清洗外阴时,选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更适合。如娇妍女性护理液。仅仅用清水冲洗或用碱性沐浴露都会破坏了阴部的酸碱平衡。
慢性黄疸肝炎的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直径25~29nm,在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0℃60分钟。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
2、乙型肝炎病毒(HBV)为DNA病毒,为42nm双层外壳病毒,原称Dane颗粒。直径为42nm。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
3、丙型肝炎病毒(HCV) 直径为30~50nm,有一脂质外壳,为正链单股DNA。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70%以上。
4、丁型肝炎病毒(HDV)为一种缺陷性RNA病毒,直径为35~37nm,具有HBsAg的外壳。HDV能导致病情加重和感染的慢性化,并可能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有关。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类似,静脉注射毒品,男性同性恋、娼妓和经常应用血制品或肾透析患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慢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输血传播:输入被病毒性肝炎疾病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约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病毒的。
医源性传播: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感染肝炎病毒。
性传播: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
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密切日常生活接触可使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通过黏膜或皮肤微小的擦伤裂口进入易感者的机体造成病毒感染。
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肝、丙肝、丁肝等传播途径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1、母婴垂直传播:中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中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2、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3、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4、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5、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6、宫内感染:乙肝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受到感染。
7、产程感染:指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因为接触或吞入母亲的血液、羊水和分泌物而被感染。
8、产后感染:指婴儿在产后母乳喂养及密切接触的过程中被感染。因此,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需要“乙肝”妈咪从孕前到产后全程重视。
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进行传播。
流行感冒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并保持30min,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通过污染食物或玩具的接触,也可起传作用。
肝炎的传播途径
第一,医源性传染。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第二,母婴传播。
“乙肝患者什么有传染性”是更重要的,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的概念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就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
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第三,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包括一起吃饭,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
第四,输血传播。
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第五,性传播。
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
目前蚊虫叮咬不被确认为传染途径。到了传染病医院看着患者,被蚊子叮了一下就恐惧得不得了,没有必要。
肝炎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乙肝小三阳患者每毫升血中含有一千万至几亿个成熟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极微量的血液进入健康人的皮肤黏膜的破口,就可造成感染。[5]
2、医源性传播: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用器材和血源以及血制品,在使用时都有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3、性传播:性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对于易感人群,应该使用避孕套。
4、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父婴传播以及家族性的感染。垂直传播占乙肝传播的70%以上。
5、亲密接触:接吻、牙刷、剃须刀、指甲剪等。推荐:乙肝小三阳传染几率大吗
6、其它途径:文身、文眉、文眼线、文唇线、剃须等,可经破损皮肤感染乙肝。
肝炎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乙肝、甲肝、丙肝、戊肝、丁肝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为无法完全筛出,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乙肝、甲肝、丙肝病毒。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肝病病毒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肝病病毒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与 肝炎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2、母婴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值一提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阻止乙肝母婴或父婴的传播,有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此外,母亲为丙肝感染者的婴儿,感染丙肝的几率约10%,而丁肝患者在围产期也会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3、性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是血液病毒,在美国乙肝也是一种性病。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丙肝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丙肝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此外, 性乱者和男性同性恋者较易感染丁肝。
4、消化道传播:甲肝、戊肝
日常生活中接触是甲肝、戊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戊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