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晚期产后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又称产褥期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高低与各地产前保健及产科质量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各地剖宫产率的升高,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准妈妈如何应对晚期产后出血

发生晚期产后出血时,要仔细询问妊娠及分娩经过、发生出血的时间和出血量,进行全身及腹部检查,腹部B超有助于诊断,必要时要进行阴道检查。

出血不多、产后一般情况较好的,可先给予子宫收缩剂及抗生素,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出血多,怀疑阴道分娩可能有胎盘组织残留的,应在输液或输血的情况下进行清宫术,对刮出物认真进行肉眼和病理组织检查。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和子宫收缩剂,有条件的可配合中医治疗,以促进全身和子宫的恢复。

剖腹产产妇的晚期产后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产后出血,只要是因为子宫切口的肌层感染、坏死,造成肌层部分或完全裂开,局部血管重新开放而出血,多发生在子宫下段横切口。因头盆不称、产程较长而紧急进行剖腹产的产妇,术中因为种种原因发生切口开裂、出血较多,因而反复缝合、结扎止血;或者手术前后发生感染致使伤口愈合不良时等。对于此种出血,清宫术通常无效,反而会导致严重的大出血。少数病人用保守治疗,包括抗感染、促进子宫收缩等,可使出血停止。但多数病人需开腹手术切除子宫才能有效止血。

可见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发生在剖腹产手术中,因此产后的妈妈要在医院密切观察一段时间,在保证安全之后再出院回家。

产后出血的定义

什么是产后出血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指胎儿分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俗称产后大出血或产后血崩。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位居我国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通常估计失血量仅为实际失血量的一半,故实际发病率更高。

产后出血和晚产后出血有什么不同

1、出血时间不同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相对晚期产后出血而言,产后出血也被称为早期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 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多见于产后1-2周发病,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又称产褥期出血。

2、出血原因不同

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无力、胎盘胎膜娩出异常、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而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碎片残留。

近年来随着各地剖腹产率的升高,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中,剖腹产......

什么是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指胎儿分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俗称产后大出血或产后血崩。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位居我国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通常估计失血量仅为实际失血量的一半,故实际发病率更高。

产后出血和晚产后出血有什么不同

1、出血时间不同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相对晚期产后出血而言,产后出血也被称为早期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 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多见于产后1-2周发病,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又称产褥期出血。

2、出血原因不同

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无力、胎盘胎膜娩出异常、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而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碎片残留。

近年来随着各地剖腹产率的升高,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中,剖腹产术中处理不当致子宫切口裂开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晚期产后出血多久后可以再怀孕

女性产后出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理身体,一般患者可以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饮食治疗等方法来帮助身体的痊愈,而如果女性属于顺产的话,一般建议两年后再怀孕,而剖腹产手术的话,需要等三年以后再考虑怀孕,但是患者的身体如果过于虚弱的话,最好是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然后确定自己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合怀孕!

女性晚期产后怀孕的话,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健康备孕,做好事先去医院做个妇科检查,看看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否适合怀孕,如果适合怀孕的话,要注意补充丰富的营养,多吃点水果蔬菜,提前吃点叶酸,有助于预防胎儿发育畸形。如果女性身体异常,患有妇科病症的话,就需要进行相关的治疗,治愈后恢复一段时间再考虑怀孕!

晚期产后出血多久后可以再怀孕?女性晚期产后出血需要先注意补血养气,患者此时的身体比较虚弱,应该注意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但是也不需要过度进补了,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及配合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再通过食疗来帮助身体的痊愈,怀孕后也要注意按时进行产前检查,预防发生先兆流产等情况!

孕妈妈晚期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

主要病因

一是胎盘胎膜残留为最常见的原因。二是子宫复原不全、胎盘附着部位复原不全。三是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6周。四是因切口影响子宫收缩,或缝线溶解、松脱,或感染使刀口裂开:或因缝线过密造成局部缺血坏死;或切口选择过低,接近宫颈外口,此处组织结构以结缔组织为多,故愈合能力差,出血较为严重。其他原因还有滋养细胞疾病、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颈癌、性交损伤等,均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临床表现

一般新妈妈在分娩24小时后,都会有少量的血性液体从阴道流出来,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会渐渐消失。但个别新妈妈产后5~6天,仍存在子宫大量出血,就不正常。这种晚期出血应引起高度重视。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分娩后数日,甚至20~30天之后,可以表现为产后持续阴道出血,少量、中量或大量出血或于分娩后突然大量出血。不同原因所致的出血期临床表现有所差别,如剖宫产后的出血者可能发生在产褥末期,多表现为急性反复大出血。胎盘及胎膜残留,或胎盘息肉所致的大出血,在发生大出血前可连续有少量阴道出血,恶露增多,一般无腹痛症状,但失血过多过急,可致休克,应引起高度注意。

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断要点

对于既往有多次人工流产史,胎盘粘连史,产后出血史者,或分娩时有产程延长,急产,双胎,难产,宫腔操作,副胎盘,轮廓状胎盘,胎盘缺损或产后出血史应提高警惕。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下面介绍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断要点:

产后出血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找出原因,迅速止血,补足血容量。抗休克。如因胎盘滞留或粘连,应作人工剥离胎盘或宫腔探查。

晚期产后出血与分娩时情况有一定关系,因此,对分娩过程的了解,如难产产程过长,胎盘滞留,剖宫产时子宫切口两侧缝扎情况,有无感染因素等,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阴道窥诊可见其内积存多是血液夹有血块,或混有胎盘及胎膜组织,子宫口松弛,呈开放状态,或夹有胎盘组织;双合诊时可见子宫大而软,或形态不清,可有轻度触痛,感染时触痛可较明显;剖宫产术后者,有时可触及子宫下段明显变软;滋养细胞肿瘤者,有时可于产道内发现转移结节。

如何治疗晚期产后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出血,其原因主要有胎盘胎膜残留、官内感染、子宫复旧不良、或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晚期产后出血对女性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女性要积极治疗产后出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治疗晚期产后出血:

1、加强宫缩:可选用催产素、麦角新碱静注或肌注。

2、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可选用青霉素、安必仙胶囊、头孢氨苄胶囊、灭滴灵、庆大霉素等。

3、手术治疗:刮宫术适用于子宫复旧不良,或阴道检查宫颈有组织堵塞。子宫切除术主要用于刮宫术后仍有多量出血,尤其反复大量出血者,或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裂开。

4、针灸疗法:灸隐白、脾俞、肝俞、肾俞、关元、百会;针刺血海、三阴交、关元、足三里。

5、中成药:参三七未,1.5/次,2次/日;人参粉1.5-2g。

什么是产后血崩

从接生起到胎儿娩出后两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为早期产后出血。24小时后至产褥期末所发生的阴道大出血,为晚期产后出血或产褥期出血。中医学统称之产后血崩。产后血崩易并发产后血晕或胞衣不下等有关病证。本病属于危急重证。必须及时予以处治。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据统计约为1.29%,全部足月产后为0.51%,自然产后为4.5%,剖宫产后为0.27%。

晚期产后出血能治好吗

1.既往多首选刮宫,近年来主张对于出血量少或中等,除外产道损伤或肿瘤,B超显示无明显组织残留,可先用宫缩剂(缩宫素及前列腺素)及抗生素保守治疗。必要时可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修复;若子宫腔内有组织残留,可先用抗生素,48~72h后清宫,术后继续用抗生素及宫缩剂治疗。

2.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

保守治疗:补液,抗炎,止血,纠正贫血,改善全身状况,部分裂开的切口有可能愈合。

手术:若裂开的切口周围组织血运较好,可行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形成新鲜创面,重新缝合;若剖腹探查时发现子宫切口糜烂,组织脆,提拉宫底时下段横切口自行裂开,上下段分离,则应果断行全子宫切除术,同时抗炎、输血、纠正休克。

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因素有哪些

晚期产后出血在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又称产褥期出血。晚期产后出血的后果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异。我们需要对引起的因素有一定了解是可以减低晚期产后出血出现的机率的。

下面介绍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因素有哪些:

1、感染:分娩前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反复阴道检查、人工破膜水囊引产或用气囊促宫颈成熟等经阴道操作者,产妇本身有妊娠期严重贫血、重度妊高征、糖尿病等病理情况时,加之分娩后阴道卫生不注意惧痛不清洗会阴,均可发生阴道内及宫腔内感染,致子宫复旧不良或切口愈合不佳而发生晚期产后出血。

2、胎盘息肉:分娩时若胎盘胎膜残留,残存组织在宫内坏死机化表面纤维蛋白沉积,形成息肉。

3、其他:子宫内膜炎、子宫黏膜下肌瘤感染、绒毛膜癌,也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相关推荐

预防产后血崩应该怎么做

预防产后血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结婚后不准备要孩子的年轻夫妇一定要注意避孕,尽量少做人工流产,以减少分娩时胎盘粘连等发生。 第二:加强孕期检查、保健;患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不宜妊娠者,应及早行人工流产;合并肝炎者,孕期应积极保肝治疗.孕中期开始服用小剂量铁剂,预防孕期贫血发生.产程进展缓慢已有宫缩乏力者,除常规胎肩娩出后给宫缩剂外,产后应持续给予小剂置促宫缩的药物,这样可减少产后血崩的发生。 第三:加强产程的观察、处理、避免急产发生,防止软产道裂伤,提高接生技术,防止严重会阴裂伤的出现。产后应仔细检查

产后恶露没干净会来月经吗 产后恶露不净的危害

1、产后恶露延长会导致局部和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2、恶露延长还会引起切口感染裂开或愈合不良,甚至需要切除子宫。 3、恶露延长最要注意,也是最易发生的是晚期产后出血,甚至大出血休克,危及产妇的生命。

顺产恶露怎样算正常 顺产恶露不净的危害

1.恶露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跟坏死组织、浆液等,顺产后恶露不净会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2.如果顺产产妇有侧切或者撕裂伤口,那么恶露不净就很可能造成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甚至需要切除子宫。 3.顺产恶露不净,恶露期延长可能导致产妇失血过多,更可能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甚至大出血休克,危及生命。

如何判断产后恢复情况 产后子宫恢复不好的原因

1.胎盘或胎膜残留于子宫腔内。如果胎盘或胎膜剥离不完整,就会出现持续出血,有时还可能大量出血。 2.子宫蜕膜脱落不全。蜕膜一般在产后一周左右脱落,如果脱落不完全,容易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3.合并子宫内膜炎或盆腔内炎症。如果分娩后护理不当,引起子宫或盆腔感染,也会长期出血。 4.子宫过度后屈,恶露不容易排出。 5.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肌瘤影响子宫收缩,产后出曲量会增多。 6.如果产后排尿不利,膀胱过度充盈,也会导致子宫不能下降至盆腔。 7.倘若妈妈年龄较大、健康情况不理想、分娩次数多或多胎妊娠,也往往会

妇科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原因

1.胎盘残留 第3产程处理不当,过早牵拉娩出胎盘,如有大块胎盘缺损或副胎盘残留在宫腔内而未能及时发现,残留的胎盘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机化,形成胎盘息肉。当其坏死脱落时,其基底部血管破裂出血。临床表现常为红色恶露时间延长,反复出血甚或突然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多发生于产后10天左右。 2.胎膜残留 亦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但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红色恶露时间过长,大出血少见。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复旧不良,B型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内膜线不清,宫腔内有细小强光团回声。宫腔刮出物病理检查有胎膜组织。 3.蜕膜残留 正常蜕膜组织多于

产后恶露不净的危害

产后恶露反复是指产后6周恶露未净或伴有不规律子宫出血,也称为恶露延长。顺产和剖宫产均有可能发生,并与产妇产后休养好坏、是否母乳喂养有关。剖宫产后的产妇尤其容易出现恶露延长。其危害有: 1、产后恶露延长会导致局部和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2、恶露延长还会引起切口感染裂开或愈合不良,甚至需要切除子宫; 3、恶露延长最要注意,也是最易发生的是晚期产后出血,甚至大出血休克,危及产妇的生命。所以,提倡自然分娩好。

产后大出血原因

产后大出血原因 1. 产后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子宫收缩乏力。很多分娩并发症,比如产程异常、巨大胎儿等都会引起宫缩乏力。其他原因造成的出血最后也都会伴随着子宫收缩乏力。 2. 产后出血由于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最有可能是在胎盘剥离过程中或胎盘剥离后不久发生。如果是产后24小时内发生,叫做早期产后出血或者原发性产后出血。如果是在分娩几天或几周后发生,叫做晚期或继发性产后出血。 3. 软产道裂伤是产后出血的另一大原因。有时候,宫颈裂伤,即阴道或会阴处比较深的撕裂,甚至侧切太大,都可能引起产后大出血。子宫破裂、

二胎恶露多久干净 生完二胎恶露不净的危害

1、生完二胎产妇产后恶露不净有可能导致局部和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影响产妇身体恢复。 2、二胎是剖腹产的产妇恶露不净,还容易引起切口感染裂开或愈合不良,严重的甚至需要切除子宫。 3、产妇生完二胎后恶露不净,也最易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甚至大出血休克,危及产妇的生命。

产后出血的定义

胎儿娩出后24小时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小时和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出血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在我国是产妇首位死亡原因。

早期产后出血怎么办

产后出血会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期」「后期」(两种:前者胎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发生的;后者为分娩后24小时后到六周内发生的。早期的产后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险性也较高,必须立刻作适当的处理。 引发早期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不良、胎盘残留、产道损伤、植入性 胎盘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几种,其中以子宫收缩不良为主要原因。另外,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也会使子宫收缩无力,多产次孕妇由于子宫肌肉有纤维化现 象,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的机会也增多。曾朝阳医师提醒,头胎发生过产后出血情 情况的女性,在第二胎产后尤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