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七大功效
土茯苓的七大功效
利尿作用
将茯苓生药用70%酒精冷浸,使用时将浸得液的酒精蒸发,加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然后选择健康兔按体重注射给药,慢性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后尿量有明显增加。
给犬静脉注射茯苓煎剂(0.048g/kg),结果尿量并未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功效很弱,以尿排量和氯排泄量为观察指标,用茯苓煎剂给大白鼠(禁食12小时)灌胃,结果在此实验条件下,茯苓也不能表现其利尿排氯作用。
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质酮的作用。
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很高。茯苓聚糖本身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则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达96.88%。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白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白茯苓多糖、羟乙基白茯苓多糖-3、羟乙基白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可以明显增强小鼠腹膜渗出细胞(PEC)的细胞毒性作用,白茯苓聚糖、羟乙基白茯苓多糖-1、羟乙基白茯苓多糖-2也有一定的作用。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一DPG水平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2,3一DPG的耗竭,静脉给药小鼠整体2,3一DPG水平显着上升。
茯苓水煎剂皮下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均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煎剂按5-10g/kg 腹腔注射?对预先给与咖啡因或未给与咖啡因的小鼠,均有镇静作用。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茯苓煎剂(10g/kg)未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用40g/kg的剂量则使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更显着延长,随着剂量的加大镇静指数也随之增加。
土茯苓煲汤怎么做
【土茯苓煲汤】做法、土土茯苓炖龟:
龟的功效:食后身不饥、益气增智、开胃、治劳倦内伤、四肢无力、大补阴虚。
土茯苓功效:健脾胃、张筋骨、利关节、止泄泻、除四身寒湿。
黄芪功效: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解肌热。
枸杞子功效:滋肾、润肺、明目。
淮山功效: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痒、镇心神、神心气不足。
红枣功效:养血补脾、助十二经、平胃气、补中益气、强体力。
党参功效:补益脾肺、补血生津。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本品甘淡渗利,解毒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等证。常与木通、萹蓄、蒲公英、车前子同用,治疗热淋;
本品清热解毒,兼可消肿散结,如《滇南本草》以本品研为细末,好醋调敷,治疗痈疮红肿溃烂;
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在哪
生长环境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
土茯苓,别称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根连缀而生,大如鸡鸭蛋。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口感
茯苓:味淡。
土茯苓:味偏苦。
功效
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土茯苓: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土茯苓还有解毒、抗肿瘤的功效。
功能主治
茯苓: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土茯苓: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用药配伍
茯苓
1、漏精白浊:雪白盐一两(并筑紧固济,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盖甘以济咸,脾肾两得也。
2、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葳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
3、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
4.与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可治疗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
5.配半夏、枳壳同用,可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
土茯苓
1、治血热头痛,咽喉肿痛,经血淋漓等妇女血症:土茯苓与金银花、诃子、栀子、川楝子、黄连、瞿麦配伍
2、治梅毒,淋病:土茯苓与金银花、紫草茸、茜草、枇杷叶、草乌(制)、诃子、栀子、白云香、苘麻子、红花、瞿麦、黑云香配伍。
食疗方法
茯苓
1.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土茯苓
1.土茯苓老鸽汤:土茯苓250克,老鸽1只,瘦肉100克,蜜枣2料,盐适量。将土茯苓切片洗净,老鸽一开四焯水,所以材料一起入锅加水烧开,文火煮两小时下盐调味就好了。有滋补身体之功效。
2.土茯苓赤豆鲫鱼汤:准备鲜土茯苓,赤小豆,鲫鱼,瘦肉,姜。瘦肉淖水,鲜土茯苓去皮剁大块,赤小豆洗净后浸泡一夜,鲫鱼煎至两面金黄,所有材料一次性放入汤煲内,加足水,大火煲开后转小火2小时。祛湿健脾。
食用禁忌
茯苓:阴虚津伤严重者慎用,食用时忌米醋,肾虚者不能食用。
土茯苓:食用时忌茶,肝肾阴亏者慎服。不能用铁器皿。
茯苓和土茯苓原来有这么多不同,您了解了吗,下次不要买错了哦。
茯苓可以治疗湿疹吗 茯苓和土茯苓哪个治疗湿疹的效果更好
土茯苓。
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常作为中药服用,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土茯苓和茯苓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功效上却有很大差别,茯苓主要用于宁心安神、利水渗湿,而土茯苓常用于治疗湿热淋浊,所以土茯苓治疗湿疹的效果更好。
茯苓的类型
茯苓的类型
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功擅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常与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配伍,即五皮散。
带皮苓:即将茯苓切碎,取用带有皮壳的赤茯苓,功效主治与茯苓皮相同,如无带皮茯苓,可用3/4的茯苓、1/4的茯苓皮混合取代之。
赤茯苓:即茯苓菌核的赤色部分,功擅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饮等证,常与猪苓、泽泻配伍。
白茯苓:即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功擅健脾,适用于脾虚体倦、食少便溏之证,常与党参、白术、甘草配伍。
茯神:即茯苓菌核中贯穿松根部分切成的小块,功擅宁心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证。为了加强疗效,还常和朱砂拌用,称为朱茯神或朱衣茯苓。
茯苓的食用方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搭配其它药物,将茯苓煎汤或制成丸散服用。这是茯苓的正统吃法,因为茯苓并不是一味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这样使用能将它的副作用降至最低。这一类药剂多用来治疗小便不利或者失眠心悸等症状,效果很好。茯苓做药剂时根据每个人体质情况的差异,常与桂枝、白术、党参、黄芪、附子等药材搭配。
茯苓也可做成食物食用,它含有茯苓多糖、蛋白质、卵磷脂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物质,能利尿,能降血糖、能除湿气。常用的食用方法有做汤,做粥,做茶饮,做饼,做酒,和做茯苓膏等。当然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风味和效果。
吃茯苓虽然有许多好处,但也并非适合所有人食用,一般来说体质阴虚没有湿热的人,有虚寒和滑精现象的人,肾虚的人,气虚的人,汗多的人都不宜食用,否则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同时吃茯苓也不宜吃过多,养生理论认为凡事过犹不及,吃茯苓吃太多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有些人会有疑问,土茯苓和茯苓是不是同一种?其实不然,这不是同一种药物。土茯苓与茯苓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并不属于同一种药物,土茯苓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的部分只能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常用量10--30克。土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常用量15--60克。
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药,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不用混淆。
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
茯苓
茯苓是什么样的。晋代有一半《神仙传》,上面说“老松精气化为茯苓”,这说法过于神话,但是着重说出了茯苓有极大的药用价值。茯苓是一种生在松树根部下面的菌类生物。茯苓长得跟甘薯一样,里面是红色的或者白色的。《纲目》认为,越大,并且质地越是坚硬的茯苓是最好的茯苓。
茯苓的功效。古代有一种说法,认为茯苓是“四时神药”。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茯苓这种东西到处都有,生长区域十分广泛,不管是什么季节,茯苓都会生长。茯苓单独服用药效不是很好,但可以和很多种中医药材搭配利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土茯苓
土茯苓的样子。土茯苓是一种常绿的灌木,多年生,它的叶子和柳条差不多,只是更大一点。一般要在夏天或者秋天的时候挖出来的土茯苓,才具更纯的药性。土茯苓有红土茯苓和白土茯苓两种,其中白土茯苓的根洗净以后是黄褐色的,有最好的药性;红土茯苓的根是紫红色的,也有较好的药理功效。
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入药的是它的根部,可以单独使用。土茯苓有清热解毒、消疮去疥的功效。一般中医为皮疹、湿疹、恶疮类疾病开出的药方内,会用到土茯苓。
土茯苓有什么功效 土茯苓的饮食宜忌
宜:适宜于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大便泄泻、水肿胀满及癌症、肝病、 糖尿病患者。
忌:①阴虚而无湿热、虚寒精滑、气虚下陷者慎服。②《万氏家抄方》日“不犯铁器” 故烹饪煎煮不要用铁器。③《本草纲目》日”服时忌茶”。④《本草从新》日”肝肾阴亏者勿服”。
茯苓和土茯苓一样吗 功效
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土茯苓: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土茯苓还有解毒、抗肿瘤的功效。
土茯苓的作用有哪些
土茯苓 【英文名】 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 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 ~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 1~ 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粘滑感。无臭,味微甘、涩。
【炮制】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3、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用法与用量】15~60g 。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以下为清朝名医黄元御在《玉楸药解》中对土茯苓功效的描述: 土茯苓 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经。利水泻湿,燥土健中,壮筋骨而伸拘挛,利关节而消臃肿,最养脾胃,甚止泄利。 土茯苓燥土泻湿,壮骨强筋,止泄敛肠,极有殊效。善治痈疽瘰疬、杨梅恶疮。
茯苓与土茯苓的区别
入药部位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常在夏、秋季节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茯苓是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晾晒发汗,反复至出现皱纹,水分散失,阴干。
药效区别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土茯苓和茯苓性味相似,药效却有差别,土茯苓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作用。
功能主治茯苓因其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水肿胀满、眩晕心悸等症状,而土茯苓入肝、胃经,有解毒,除湿的作用,主治筋骨疼痛、湿热淋浊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