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三关简易操作法怎么推

三关简易操作法怎么推

1、推孩子前臂竖直面靠大拇指那一条直线。

2、用大拇指或中指指面或四指沾取滑石粉,从手腕推向肘部,在皮肤表面快速轻柔的摩擦。

3、推到孩子手臂微微发红,大约150—200次/分钟,进行1—2分钟即可。

4、对感冒风寒,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可与清肺经、掐揉二扇门等穴合用。

三关的功效和作用

小儿推拿“三关穴”的功效是:温里散寒,补益气血。

三关被誉为“温法代表”和“补法代表”,其“温法代表”体现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一切寒证,如头身冷痛、畏寒肢冷、阴疽、腹背冷痛等;而“补法代表”体现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一切虚弱之证,如阳气不足、骨瘦如柴、面色蜡黄、食欲不振、少气懒言、倦怠、嗜睡等。

治疗小儿发烧巧用按摩手法

1、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自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罗纹面并拢,蘸水自手掌内劳宫穴经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2、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3、揉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外侧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再用中指端向耳方向揉该穴,揉30~50次。

4、推三关

【位置】前臂外侧缘,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一手握持手,另一手以拇指外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推100~500次。

5、推脊柱

【位置】在后正中线上,自第1胸椎至尾椎端成一直线。

【操作】以食指、中指罗纹面着力,自上而下在脊柱穴上作直推法约100~300次左右。

另外,小儿风寒感冒可取生姜三片、老葱白二节、红糖少许,熬制成汁,温热替代水服用。风热感冒可取桑叶3克、菊花5克、冰糖少许,熬制成汁,温热替代水服用。

推三关的禁忌 三关简易操作法怎么推

1、推孩子前臂竖直面靠大拇指那一条直线。

2、用大拇指或中指指面或四指沾取滑石粉,从手腕推向肘部,在皮肤表面快速轻柔的摩擦。

3、推到孩子手臂微微发红,大约150-200次/分钟,进行1—2分钟即可。

4、对感冒风寒,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可与清肺经、掐揉二扇门等穴合用。

十个月宝宝感冒发烧怎么办

儿童感冒可选用推攒竹、揉太阳、清天河水三种手法进行按摩治疗。风寒感冒者加推三关;风热感冒者加推脊柱。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推攒竹、揉太阳可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发汗解表,驱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柱以清热解表。

1.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自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罗纹面并拢,蘸水自手掌内劳宫穴经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00~200次左右。

2.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3.揉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外侧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再用中指端向耳方向揉该穴,揉30~50次。

4.推三关

【位置】前臂外侧缘,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一手握持手,另一手以拇指外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推00~500次。

5.推脊柱

【位置】在后正中线上,自第胸椎至尾椎端成一直线。

【操作】以食指、中指罗纹面着力,自上而下在脊柱穴上作直推法约00~300次左右。

婴儿腹泻推拿管用吗 寒湿型腹泻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方法:推三关,揉外劳宫,补大肠,补脾经,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推三关,揉外劳宫,补脾经,补大肠以温阳散寒;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中调肠止泻;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化湿。

辨证加减:腹痛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

三叉神经痛的推拿疗法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很多,推拿就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推拿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下面就来介绍一种推拿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三叉神经痛患者减轻痛苦。

患者仰卧去枕,医者坐椅于床头,用双手中指勾揉两侧风池穴及颈部肌肉约3~5分钟。然后用拇指按患侧攒竹、太阳、下关、率谷、颊车穴,每穴1分钟。

推拿治疗:患者仰卧去枕,医者坐椅于床头,用双手中指勾揉两侧风池穴及颈部肌肉约3~5分钟。然后用拇指按患侧攒竹、太阳、下关、率谷、颊车穴,每穴1分钟。再用拇指禅推法自攒竹至太阳,太阳至下关,下关至颊车穴反复操作5~8遍。

此方法操作简单,可作为家庭保健疗法,若你正遭受着三叉神经痛之苦,不妨试一下该推拿方法。

预防感冒简易操

自我按摩、呼吸保健操及疗效较为确定的小验方,对预防感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现介绍如下:

①擦鼻、按揉迎香穴:

手法:两手食指先在两侧鼻翼上下摩擦36次,然后在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唇沟中取穴)上,由外向里旋转按揉18次。

作用:在鼻翼上摩擦,能加快鼻部血液循环,尤其在感冒初起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按摩迎香穴可舒经活血、清火散风、健鼻通窍。

②点、按合谷穴:

手法:用一手拇指点和按揉另一手的合谷穴(在第1、2掌指之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两手轮流,各18次。

作用:刺激合谷穴有祛邪解表、调气和血的作用,强刺激可使人发汗,故对感冒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拉肚子按摩手指可止泻 第7步:症状增加推拿手法

症状:宝宝会表现为腹痛胀满,一痛就泻,泻后腹痛减轻,大便量多、酸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会呕吐酸馊,口臭,口渴,吃东西少,舌苔很厚。推拿时增加清胃经15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为推胃经。此处为清胃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

(1)症状:宝宝会表现为大便清稀,有很多泡沫,腹痛肠鸣(能听见肚子咕咕响),小便多,面色发白,手脚发凉。推拿时增加推三关200次。

(2)位置:在前臂桡侧(拇指侧),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星一条直线。

(3)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4)操作:用拇指桡侧(外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推100—200次。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此处推的方向注意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1)症状:宝宝会表现为大便稀溏,大多在吃完饭以后泄泻,泻下的大便有未消化的食物,颜色淡不臭,饭量较小,精神疲惫。推拿时增加捏脊5遍。

(2)位置:大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线。

(3)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

(4)操作: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每交替捻动3次,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有时可听到“叭叭”的响声,捏3~5遍,至皮肤红润微充血而止。捏第一遍以及最后一遍的时候不用做上提的动作。

(5)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捏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做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1)症状:宝宝表现为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怕冷,四肢发凉,精神差。推拿应该增加补肾经200次。

(2)位置:在小指末节罗纹面。

(3)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4)操作: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推100~300次。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1)症状:开始表现为发烧、咳嗽、流清鼻涕等类似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小儿秋季腹泻的推拿治疗参照以上方法即可,伴有发烧的可以增加清天河水200次。

(2)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3)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4)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 ~ 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小儿发热推拿怎么做呢

1、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功用:醒脑、镇惊、安神。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2、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3、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4、清肺经2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小儿推拿治疗痢疾 推三关

位置:三关穴位于小儿前臂前臂桡侧端,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形成一条直线型穴位。推拿方法:推三关可以补虚扶弱,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节。进行推拿时将掌心向内用左将小儿前臂固定后,再将右手的食指、中指并拢,沿着小儿的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治疗小儿发烧巧用按摩手法

【按摩手法选择】

小儿感冒可选用推攒竹、揉太阳、清天河水三种手法进行按摩治疗。风寒感冒者加推三关;风热感冒者加推脊柱。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推攒竹、揉太阳可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发汗解表,驱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柱以清热解表。

1、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自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罗纹面并拢,蘸水自手掌内劳宫穴经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2、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3、揉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外侧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再用中指端向耳方向揉该穴,揉30~50次。

4、推三关

【位置】前臂外侧缘,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一手握持手,另一手以拇指外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推100~500次。

相关推荐

小儿发烧拿手图解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 ——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动。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称攒竹,又称开天门。50~100次。 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 ——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动。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称坎宫。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位置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偏方 小儿拿方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向肘部,称清天河水。5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动。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向腕,称退六腑。5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

如何按摩治疗宝宝感冒

经按摩治疗后,孩子体温可降至正常,而导致发热的因素亦同时清除,这种情况孩子的体温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再次升高。假如在按摩治疗后,孩子体温降至正常,或比原来有所下降,而致热的因素未被清除,则孩子的体温可能再次上升。此时,若再以拿方治疗,体温可再次下降数小时。如果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另外,风寒感冒可取生姜三片、老葱白二节、红糖少许,熬制成汁,温热替代水服用。风热感冒可取桑叶3克、菊花5克、冰糖少许,熬制成汁,温热替代水服用。 【手选择】 儿童感冒可选用攒竹、揉太阳、清天河水三种手进行按摩治疗

5种开眼角方的优缺点

一、Y-V进开眼角方 优点:比较简单,松解效果好。 缺点:要去掉一点皮肤。 二、横切开眼角方 优点:操作简单,被很多医生采用。 缺点:要切除本来就不足的皮肤,切口呈整齐的V形,易收缩,容易复发甚至加重。 三、Z-成形开眼角方 优点:操作简单。 缺点:松解不够彻底,适合轻微的内眦赘皮。 四、V或L形赘皮切除开眼角方 优点:简单,多为初学者采用。 缺点:切除皮肤,易复发或加重。 五、一步跳:相当于V-Y进术和L形赘皮切除,由韩国医生发明,在韩国应用较多。 优点:相对比较简单,松解效果好。 缺点

宝宝一岁感冒咳嗽流鼻涕喉咙有痰怎么办 小儿

位置: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一般为300次。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线。 操作:用试纸和中指两个手指,沿手机内侧由手腕向手肘。 六腑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孩子单纯咳嗽不发烧,可以配合三关,一天3次。有消炎镇咳的效果。 操作:用大拇指或食指、中指前臂靠小拇指那一侧直线,自肘向腕。 位置:内八卦是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内2/3处为半径,画一圈,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操作:用运,顺时针方向运100次,叫做顺云内八卦。逆时针方向成

疝气的中医治疗方

一: 捣小天心5分钟 1: 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作用: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二: 平肝2分钟 1: 手:自指根向指尖。次数5-10分钟功效:清肺平肝。 三: 清小肠2分钟 1: 位置:在小指尺侧(外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手,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动。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为清,称清小肠;反之则为补,称补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小肠,此处为清小肠,100~300次。 四:

治疗小儿发烧巧用按摩手

提示:经按摩治疗后,孩子体温可降至正常,而导致发烧的因素亦同时清除,这种情况孩子的体温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再次升高。假如在按摩治疗后,孩子体温降至正常,或比原来有所下降,而导致发烧的因素未被清除,则孩子的体温可能再次上升。此时,若再以拿方治疗,体温可再次下降数小时。如果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按摩手选择】 小儿感冒可选用攒竹、揉太阳、清天河水三种手进行按摩治疗。风寒感冒者加三关;风热感冒者加脊柱。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攒竹、揉太阳可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三关发汗解表,驱散风

小儿扁桃体发炎拿图 扁桃体炎随证

症状诊断:发热恶寒,咽痛难咽,鼻塞,身体疲倦,头身疼痛。 随证加疗:六腑,掐小天心,掐十宣。 症状诊断:经常低热,下午加重,咽部发干,伴随轻微咽痛,干咳无痰,吞咽有异物感。 随证加疗三关,清脾经。 拿原理:拿上述穴位,主要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泻热作用,能缓解咽喉部的不适以及发热,鼻塞,头痛等症状。

宝宝感冒发烧怎么办

宝宝发烧怎么办,如何给孩子物理降温呢?其实现在孩子感冒大部分是由于感受风寒而致,中医认为是外感发热。家长可选用按摩的方进行自我治疗和保健。手按摩的退热效果比应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更具优点。 经按摩治疗后,孩子体温可降至正常,而导致发热的因素亦同时清除,这种情况孩子的体温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再次升高。假如在按摩治疗后,孩子体温降至正常,或比原来有所下降,而致热的因素未被清除,则孩子的体温可能再次上升。此时,若再以拿方治疗,体温可再次下降数小时。如果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另外,风寒感冒可取生姜三片、

小儿拿治湿疹手 清肺经2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动。 操作:旋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100-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