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肝硬化结节和肝癌结节
如何鉴别肝硬化结节和肝癌结节
1.超声造影检查
注射超声造影剂后,肝癌结节有早期的动脉增强,在静脉期,则变成比周围肝实质更低的回声,而肝硬化结节在注射造影剂后,没有肝癌结节那样的早期增强,而是和周围肝实质同步增强和减弱。
2.增强CT
增强CT的表现和超声造影类似,肝癌结节有早期强化,而硬化结节无早期强化。
3.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在鉴别肝硬化结节和肝癌结节方面更有价值,首先二者的信号有显着差别,例如,肝癌结节在核磁共振的T1WI(核磁共振检查的术语,下同)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而在T2WI加权像上表现为稍高信号;而硬化结节则相反,T1WI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而在T2WI加权像上表现为稍低信号。再者,核磁共振也能做增强扫描,通过增强扫描也可以把硬化结节和肝癌结节鉴别开。
怎么正确确诊肝癌方法
肉芽肿:一些女性患者因口服避孕药、寄生虫感染或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肝脏会出现孤立光滑且完整的结节,影像上难以和肝癌区别。建议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组织学检查。
肝硬化结节:肝硬化结节最容易被诊断为肝癌,因为多数原发性肝癌会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严重者会出现大量增生结节,这种结节与早期肝癌较难区分,建议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便准确诊断。
肝脓肿:患者有乏力、低热、消瘦、肝区不适等临床表现,发病初期难以和肝癌鉴别,需要结合血常规、AFP、肝功等生化指标综合判断。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易混淆,其实血管瘤生长缓慢,一般没有慢性肝病病史,临床无乏力、纳差、腹胀等表现,体征也不会出现肝掌、蜘蛛痣、黄疸、双下肢水肿等。
不均匀脂肪肝:部分脂肪肝患者有不均匀的脂肪堆积,有时难以和肝癌区别。临床上,脂肪肝不会有肝癌患者的全身表现,如腹胀、腹泻、右侧肝区不适、消瘦等。
专家点评:如果想明确诊断,还要留意以下危险因素:是否有慢性乙、丙肝病史,是否有进食或接触黄曲霉素病史,是否有长期酗酒史,是否有肝癌家族史。另外,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巩膜轻度黄染、肝掌、蜘蛛痣;中晚期会出现肿大淋巴结,双下肢轻度水肿,而良性病变患者没有以上体征。
肝癌怎样确诊?
B超只能发现可疑的结节,确诊需要做CT或磁共振,加强CT如有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一般就可以确诊。
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癌的标志,但增高未必是肝癌;肝癌也未必增高。
肝癌诊断一般不做穿刺,不到3cm的癌结节很难穿刺到,而且有可能会引起穿刺针通过的路上发生肿瘤扩散。
怎么检查是否有肝癌
原发性肝癌依据病史、体检、甲胎蛋白检测,特别是超声波、CT等辅助检查大多可以及时明确诊断。
继发性肝癌的诊断,关键在于查出原发癌灶。
鉴别诊断主要考虑:
1. 肝硬化结节:通常肝硬化病人病史较长,有肝硬化的体征表现,AFP为阴性或低浓度阳性,放射性核素肝扫描、B超、CT和肝动脉造影等均有助于鉴别诊断。遇到鉴别困难时,密切观察AFP的动态变化和AFP与肝功能的关系,并结合造影B超检查,必要时作CT或肝动脉造影,一般是可以鉴别的。
2. 肝脓肿:急性肝脓肿一般较易鉴别,而慢性肝脓肿有时比较困难,但肝脓肿多有阿米巴或细菌感染史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B超检查为液性暗区,肝穿刺吸脓常能最后确诊。
3. 肝包虫病:多见于牧区,有牛、羊、犬等接触史,病史较长,病人一般情况好,常不伴肝硬化,Casoni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常为阳性,AFP为阴性,B超检查为液性暗区等,有助于鉴别。肝泡状棘球蚴病有时与AFP阴性的肝癌病人不易鉴别,常需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4. 肝脏良性肿瘤:通常病情发展缓慢,病程长,病人全身情况好,常不伴肝硬化,AFP为阴性,常见的有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腺瘤、肝结节样增生等。借助AFP检查、B型超声、CT肝血池扫描、以及肝动脉造影可以鉴别。
肝脏有结节未必都是癌
“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是否属于肝癌,需要结合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和影像检查的结果综合判断。”陈亚进指出,例如病人是否属于肝癌高危人群,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肝癌,血液检查是否有肝癌标记物AFP。
通常来说,九成占位性病变可以通过B超、CT、MRI来明确性质。还有近一成的病人难以通过影像检查等明确病因,这时候就需要结合穿刺和手术活检来确定肿物的性质,有时还需要用腹腔镜,在治疗的同时明确肿物的性质。
例如,占位性病变小于3厘米,可以采用局部消融技术将其“定点清除”,效果堪比手术切除。腹腔镜手术具有切除肿物同时把创伤控制的最小的优势,在技术成熟的医院可作为首选。
占位性病变大于3厘米,如果不能排除恶性的可能,可以采用手术切除,“宁枉勿纵”。如果病人的身体状况难以耐受手术,则采取动态观察,如果观察期间病情 不变,则占位性病变属于良性的可能性很高。如果这期间病人的AFP升高,肿块的体积变大,则属于恶性肿瘤的机会很高,“一般来说,肝脏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 比较慢,而恶性肿瘤长得快”。
陈亚进强调,对于占位性病变“良恶难分”的病人,诊疗也相应地容易引发纠纷,有可能造成过度治疗或者延误病情。例如,有些病人上了手术台,切除了肿物,结果发现是良性结节。有些占位性病变起初的表现很像良性病变,等它暴露真正面目时,已错失早期切除的最佳机会。
陈亚进表示,在处理这些模棱两可的病例时,有责任感的医生会谨慎权衡过度治疗的风险和延误治疗的后果孰轻孰重,而病人和家属应该善意理解和支持医生的诊疗决定。
治疗:
吃药消除结节?没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体检查出肝脏结节,就可以置之不理。陈亚进指出,再小的发病率落到每个人的头上,都是百分百的不幸。需要强调的是,早期恶性肝癌与结节有可能混淆,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尽快找到专科医生进行甄别。
“很多病人求医心切,却不会看病。”陈亚进对此深有感触。肝病病人去哪儿就诊?在门诊问问病人,可以听到不同的答案:内科(感染科)、外科(肝胆外科)、介入科、中医科。
陈亚进指出,一旦查出占位性病变,首选到肝胆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经常有病人问医生,能不能靠吃药消除结节。“肝脏占位性病变尤其是侵入性的病变,靠药 物无法缓解,如需治疗,最终要通过外科或介入进行处理。”除非是占位性病变属于炎症引发的,例如肝脓肿,否则,药物治疗占位性病变的效果不佳。
对于无症状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可进行定期观察,如结节增大或出现症状,可选择腹腔镜微创治疗以及结合消融和介入治疗。
感染性病变,例如肝硬化,首选感染科和消化内科进行治疗。
提醒:
CT、MRI查不出癌 不代表无癌
当影像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相矛盾时,要准确鉴别肝脏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对医生的诊疗经验要求更高。有一个小伙子,患乙肝十年,今年初因胃肠炎在某医院 就诊。B超显示肝脏内有多发性结节,抽血检查发现,肝癌标记物AFP有点高。考虑到病人具有肝癌风险因素,初诊医生怀疑结节或是肝癌。
但CT检查却没有发现可疑结节。“我们起初怀疑B超的结果可能是肝硬化结节。CT属于计算机的断层扫描,如果肝硬化的程度不严重,在CT检查中的表现与正常肝组织相似。”陈亚进分析说,随后,病人照了MRI,显示肝脏内存在多个结节,最小的仅仅0.5厘米大小。
这时,病人的AFP已经从一开始的30飙升到100,指向癌症的线索越来越多,而影像检查依旧不能明确病灶的位置。通常来说,借助肝癌的特异性造影剂,MRI可以区分出普通肝硬化结节和肝癌,但这个病人比较特别,做了MRI增强和特异性显像,依旧不能确诊。
病人曾接受消融治疗,但因B超找不准病灶,治疗宣告失败。如果做病理活检取样,由于可疑病灶靠近肝脏表面,万一是表浅肝癌,活检可能导致癌细胞扩散。做插管造影的话也未必能确诊而且有一定的创伤性。
最后,陈亚进为他进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比较适合肝脏表浅肿物的治疗。找了一个小时,终于找到可疑病灶。”陈亚进形容,整个过程就像“挖地雷”: 超声探头滑过肝脏表面时,就像走路时被小石子绊着,感到不顺畅,经反复对照影像检查结果,最终将半埋在病人肝脏内的一个不到1厘米大小的结节挖出。
小贴士:
哪些结节需要高度警惕?
陈亚进指出,尽管肝脏结节总体上是良善之辈,但如果具有以下情况,一旦查出肝脏结节,仍需高度警惕。
1.有乙肝、丙肝、戊肝病史,或者是病毒携带者。
2.长期饮酒者。
3.家族成员中有人患肝癌。
这些病人需每半年进行肝脏B超检查,查肝功能,抽血查AFP(定量检查)。
肝癌疾病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呢
1.肝硬化结节:肝硬化结节最容易被诊断为肝癌。因为多数原发性肝癌会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严重者会出现大量增生结节,这种结节与早期肝癌较难区分,建议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便准确诊断。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易混淆,其实血管瘤生长缓慢,一般没有慢性肝病病史,临床无乏力、纳差、腹胀等表现,体征也不会出现肝掌、蜘蛛痣、黄疸、双下肢水肿等。
3.不均匀脂肪肝:部分脂肪肝患者有不均匀的脂肪堆积,有时难以和肝癌区别。临床上,脂肪肝不会有肝癌患者的全身表现,如腹胀、腹泻、右侧肝区不适、消瘦等。
4.肉芽肿:一些女性患者因口服避孕药、寄生虫感染或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肝脏会出现孤立光滑且完整的结节,影像上难以和肝癌区别。建议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组织学检查。
5.肝脓肿:患者有乏力、低热、消瘦、肝区不适等临床表现,发病初期难以和肝癌鉴别,需要结合血常规、AFP、肝功等生化指标综合判断。
小肝癌与4种疾病相鉴别
小肝癌多数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在健康体检或乙肝病人定期随访时发现。其手术切除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直径>3cm的肝癌病人。但仍有约10%的小肝癌出现异倍体DNA含量,并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突破包膜,形成卫星结节与瘤栓等与大肝癌相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诊断小肝癌时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1.与肝硬化再生结节鉴别 肝硬化再生结节常数目较多.在肝内弥漫分布,内回声均匀。此外.短期内复查,动态观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肝癌生长速度快,而肝硬化再生结节变化较小,必要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2.与小血管瘤鉴别 小血管瘤多为高回声.内呈网格样改变.界清.边缘见回声增强带,后方回声增强明显,多数无血流显示,少数有斑点状血流,较少检测出动脉型血流。
3.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鉴别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可见中央高回声的纤维瘢痕向外周呈放射状延伸,多普勒有时可观察到特征性的放射状血流信号。鉴别有困难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由正常肝细胞、胆管、增生的纤维组织及炎性细胞组成,超声造影典型表现呈离心性增强。
4.与小肝腺瘤鉴别 小肝腺瘤多见于育龄女性,多有口服避孕药病史。超声表现为均匀低回声或稍高回声。界清,周边可见稍高回声环绕。内多无血流信号显示。超声造影典型表现为向心性的增强。
几种常有肝脏结节的病变
1、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内常见的结节是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大多是在体检时做超声检查发现的,主要表现为高回声的结节。一般彩色超声、CT或核磁共振都能够诊断。
2、肝囊肿
另一种常见的是肝囊肿,多见于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单个或多发,超声检查很容易鉴别出液体性的囊肿。
3、肝硬化
患者如果做超声检查或CT检查会发现肝脏内有许多硬化结节,但这些结节的直径多数不超过2cm。核磁共振对鉴别硬化结节和肝癌结节最有帮助。
4、其他少见的良性肿瘤有肝腺瘤、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等。
主要根据增强的CT或者核磁共振做出诊断,确诊依靠病理诊断。鉴别困难者和有肝癌可能者,也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肝癌的鉴别和诊断
肝癌大致分为继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两种,肝癌与肝硬化、活动性肝病、肝脓肿、肝包虫病等肝类疾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经常导致误诊,那么如何区别肝癌与其他的肝病呢?如何鉴别肝癌患者属于哪一类型的肝癌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如果肝硬化病人出现进行性肝肿大,质硬而有结节,影像学诊断揭示占位病变,应当反复检测AFP,严密观察。徐州市中医院普外科吴建华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如二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或SGPT持续升高至正常的数倍,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如二者曲线分离,AFP升高,SGPT正常或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影象学检查以B超为主,必要时在B超下进行细针肝活检。应反复动态观察,可配合CT和MRI核磁共振。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临床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5、肝海绵状血管瘤:本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本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肝血管造影主要有以下特点:①肝血管的粗细正常,瘤体较大时可有血管移位。②无动静脉交通。③门静脉正常,无癌栓。④血池影延续至静脉相、成为浓度大的微密影;血池的分布构画出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和形态为其特征性表现。
6、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但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约2-3年或更长的病史,进展较缓慢,可凭流行区居住史、多囊肝肝包虫病等可用甲胎蛋白AFP、核素血池扫描和超声、CT等帮助诊断,肝包囊虫液皮肤试验阳性、甲胎蛋白阴性等各项检查相鉴别。
7、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目前与小肝癌相混淆的肝脏良性病变如腺瘤样增生、肝硬化再生结节、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鉴别尚有一定困难,定期随访必要时作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助诊断。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为不失早期根治机会其鉴别主要靠影像学诊断和AFP必要时亦可考虑剖腹探查。
生活中,原发性肝癌比较常见,继发性肝癌比较少见,且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比较缓慢,症状较轻。肝癌细胞容易随血液扩散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最终导致整个身体系统崩溃,肝癌晚期,癌细胞一般都扩散转移了,因此治愈率很低。所以肝癌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肝硬化结节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三部曲,即临床上疾病的变化过程,发现结节首先要做肝脏CT坚持,如果不能明确诊断,可再行肝脏穿刺,穿刺为最终诊断手段。穿刺一般在彩超下引导执行, 2.2*2CM应当可以穿刺到,肝硬化如果为肝癌,没有微创手术,必须开腹手术,目前北京三甲以上医院,和各个医大附属医院均能进行此项手术,且疗效较好
肝脏有结节就一定是肝癌吗
由于影像学技术如超声检查的普及,加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检已经普及到大多数的城镇人群。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发现了肝脏内有结节,就担心是肝癌。其实,多数情况不是肝癌,而是肝脏的良性病变。
几种常有肝脏结节的病变:
1、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内常见的结节是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大多是在体检时做超声检查发现的,主要表现为高回声的结节。一般彩色超声、CT或核磁共振都能够诊断。
2、肝囊肿
另一种常见的是肝囊肿,多见于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单个或多发,超声检查很容易鉴别出液体性的囊肿。
3、肝硬化
患者如果做超声检查或CT检查会发现肝脏内有许多硬化结节,但这些结节的直径多数不超过2cm。核磁共振对鉴别硬化结节和肝癌结节最有帮助。
4、其他少见的良性肿瘤有肝腺瘤、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等。主要根据增强的CT或者核磁共振做出诊断,确诊依靠病理诊断。鉴别困难者和有肝癌可能者,也可以考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