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青少年异常变化或是心理求助

青少年异常变化或是心理求助

1、 青少年异常变化或是心理求助

核心提示: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都会有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青少年心理求助信号。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都会有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青少年心理求助信号。”李知表示,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甚至逐年上升。

据介绍,家长和老师都要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知识,对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有更全面了解,不盲目攀比、模仿,根据孩子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

其次,对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有一个正确认识。正视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请教专业人员,尽快解决问题。

癫痫对青少年有哪些影响

1、青少年的发育,患有癫痫的青少年,如果及早治疗的患者坑内还好,但是如果耽误治疗的话,就会使正在发育的青少年出现,智力发育的异常和人格的变异,影响孩子的以后。

2、同学之间的关系,由于癫痫的发作的场景就会吓到自己同学,所以很多同学就会刻意的避免与其接触,这样就会对患者渴望交往玩耍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打击,也是癫痫对青少年的影响,这样也会将加速青少年癫痫患者的心理问题的到来。

3、月经,对于月经初来的癫痫少女,使得一些女孩在月经期或月经前期发作,对于这些女孩们的心理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害怕月经的到来,甚至有的会用药物阻止月经的到来,最后酿成不能挽回的后果,这都是癫痫对青少年的影响。

癫痫对青少年有哪些影响?很多青少年在承受癫痫的折磨,因为癫痫失去了原有的幸福生活,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事实,还有很多青少年癫痫患者因为癫痫病的发作诱发很多其他心理疾病,这不论是对于癫痫病患者本身还是对于患者家庭来说无疑是双重打击!因此青少年一旦患上癫痫就应该积极进行治疗才行。

不是只有中老年人才得疑病症

中年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时段,也是身体“新老交替”的阶段。有些中年人面对体力、脑力等身体素质的下降而无法适应,此时就易出现疑病症。

进入老年期后,包括大脑某些功能在内的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明显衰退,并且老人对死亡的强烈恐惧和焦虑感。这使得老年人格外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稍有不适,就害怕发生了癌变,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多有疑病症的原因。

疑病症也会缠上青少年

青少年面对学业、家庭、社会、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小,却缺乏解决压力的方法和手段。于是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所产生的逃避心理、畏惧心理、脆弱心理、孤独心理就成了青少年疑病症出现的土壤。

比如,有些孩子因为学业压力大,一看书就头疼,还有的孩子总觉得自己脸型哪里不好看,而想要整容,这些都是青少年疑病症的表现。

专家建议:疑病症并不可怕,当前国内临床心理学界以心理疗法治疗疑病症往往效果理想。

​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变化

鉴于大家的接受程度,吕老师从比较好讲的青少年的性开始。当然她其实最感兴趣的却是银发一族的性。这个让大家很好奇,银发一族该下垂的都下垂了,该不举的也不举了,如果可以有一次性活动,那也可能是此生的最后一次了,而且他们还伴随着身体上的各种疾病,所以大家一般地认为老年人是不应该去谈性的,他们与性已经没有关系了。当然在当今的社会中,很多夫妻在中年就已经没有性了,那么到了老年更没有必要去谈这个话题了。

而银发一族的性却是人生中最纯粹的性。当性与性功能、性表现完全没有关系时,这时女性已经没有任何外在的性魅力,男性也不用再为自己的尺寸、硬度以及时长而焦虑时,夫妻双方可以从对方对皮肤的抚慰中获得亲密,这是最深层最真诚的身体上与心理上的陪伴。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拥有这样美好的性,或许也是人生的圆满了。

当然上面只是吕老师抛出的一个引子。她的工作对向是0-100岁的人群,这个跨度的确有点大,实际上反映的是性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需求,也是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当我们谈成年人的性时,总是那么难以启口,考虑到大家的接受程度,吕老师将本次讲座的重点放在了青少年上。

话题是从吕老师青春期的女儿开始谈起的。作为一个青春期女儿的家长,的确会有很多的焦虑,这个时期的孩子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极大的冲击。孩子在身体上的发育有着很多的困惑,这让做家长的也会措手不及。所以吕老师提到了一个家长的“亲职”的性生涯发展,也就是配合孩子性的发展,家长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生涯规划,一个持续学习的态度来应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性心理的问题。

女孩子胸部发育后,要不要戴胸罩?什么时候适合戴胸罩?这些问题都是吕老师自己女儿身上发生的事情。女儿比同龄人要发育的快,胸部开始丰满,在这个问题上,妈妈跟女儿谈要不要戴胸罩,孩子认为不到时候,妈妈接纳了孩子的选择。妈妈给女儿买了小背心打底,衣服是胸前有一些比较深色的卡通,这样可以避免那么暴露。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妈妈可以跟女儿很坦诚地谈到这些问题,并且尊重孩子的决定,最重要是妈妈表现出来的淡定与不焦虑。

当妈妈很淡定时,班级的其他妈妈却坐不住了。她们用了非常委婉的方式给吕老师说,我们班级的女生会一起去买胸罩,你女儿要不要参加?后来征得了女儿的意见,女儿愿意跟同学一起去买。当时吕老师正在大陆出差,那些好心的家长还说如果需要买的话,她们可以先垫付费用。这似乎是一场有“预谋”的活动,但正好也是孩子接纳戴胸罩的第一步,而且还关系到对于一个群体的认同感。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如果发育过早,也可能会被排挤。对于这样的新鲜事物,其他孩子还没有接触到,他们的不接受会导致早发育的孩子变成异类,而这个孩子也会对于身体的变化产生羞耻感。我们常常会发觉有些女孩子这时候不敢挺胸,长此以往还可能有些驼背。所以家长对于孩子提前的性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青少年存在哪些心理异常

1、学习问题

青少年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厌学、逃学,甚至造成自杀或暴力事件问题。其中,厌学是目前青少年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学习压力大、目标不明确、物质生活优裕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行为的懒散甚至厌学。

2、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发育较快,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在其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提高,渐渐感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所寄予的期望,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感受到了以上种种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若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就会由此而产生各类的情绪问题。青少年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情绪不稳定、恐惧、抑郁、焦虑、愤怒、羞怯等。

青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情绪行为障碍

情绪行为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时期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分离焦虑障碍,广泛焦虑障碍,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强迫症,癔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选择性缄默等。

发育障碍

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言语、认知、运动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上述任一方面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言语发育障碍,孤独症,学习障碍,语音障碍,口吃等。

睡眠和进食障碍

儿童青少年易于出现睡眠及饮食方面的问题,如:失眠,夜惊,梦魇,睡行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等。

个性发展问题

良好的个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如果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孩子容易形成个性发展的异常,如:自信心不足、自私、缺乏合作能力等。

其他心理障碍

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也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对患儿的社会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不可忽视的青少年自杀念头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这是因为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极为关键的阶段,在这期间,所谓的三观逐渐形成,而且这时,人的心理波动较大,一旦产生不好的念头,青少年更容易作出不可挽回的决定,比如自杀。

在一项对青少年进行的研究中,结果显示约有16%的学生考虑过自杀,这一数据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虽然只是有此自杀的念头,但也千万别忽视了自杀意念。所谓自杀意念是指“有了明确的伤害自己的意愿,但没有形成自杀的计划,没有行动准备,更没有实际的伤害自己的行动”,它是被自杀行为这露出海面的一角冰山所掩盖着的巨大基座。

我们也许更应该关注为何会产生这种念头。

研究者数据显示,在应对策略方面研究者发现,善于寻求外部帮助和指导,问题解决能力强,并会在目标无法达成时寻求替代方法的学生,自杀意念更低;而缺乏主见,忧愁时经常靠发泄情绪来保持心理平衡,逻辑性太强的人,则容易把自己绕进解不开的困境里,导致自杀风险增加。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懂得发泄情绪不是能减缓压力吗?这么说没错,但这里的发泄情绪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策略,它并没有迎面解决问题。从短期看,发泄一通后心理上确实舒服了一些;但就长期来说,其实问题并没有解决,甚至累积了下来,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另外,社交和应对策略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它们还会通过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而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作用。比如近期社会关系恶化,可能会让人产生社交恐惧,同时增加了他们焦虑感和对他人的敌意性。当心理健康恶化到一定程度时,自杀意念也就萌生了。

从以上的症结,我们也许可是对症下药了。从学校方面来说,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既能交朋友,又能学习应对策略的活动,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定期进行素质拓展活动,或是由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开展团体辅导。这些工作需要由学校的心理健康机构承担起来。从大学生中一员来说,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也要关注身边的同学,有时一旦陷入自杀念头,自己是很难靠自己走出来的,也会屏蔽掉向外求助的欲望,所以,同学间的友爱这时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青少年的心理有哪些特殊之处

情绪不稳定

在青少年期,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稳定,容易冲动失衡。一句无心的话,或者是一部电影都能够让他们心潮澎湃,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所以,他们的情绪也不稳定,常常变幻无常。

对外界感兴趣,缺乏判断力

青少年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活波好动,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他们会主动参加各种自己喜欢的活动,比如篮球等。同时他们还喜欢拉帮结派,追求什么兄弟义气,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自我意识强

青少年期自我意识会大大的增强,是继婴儿期之后的第二次自我意识的飞跃。他们开始对自己进行探索,开始对自己进行定义,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开始的对形象的关注到自己内在品质的关注。自我探索不断进行,自我意识也就不断加强。

智力发展日益成熟

青少年期是智力发展的又一黄金时期。随着身体的功能的飞速发展,大脑的机能也在迅速发展。不论是抽象能力还是逻辑能力以及记忆力都大大增强,所以经常会出现与同学,老师争论的情况,因为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观点。有时候会过于固执。

叛逆心理强

随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在摆脱依赖父母却又因现实,或者心理,不得不依赖父母之间挣扎。在现实中表现出来的往往就是叛逆行为,是为了彰显他们自己的个性,他们自己的成人感。

相关推荐

白斑病是传染病吗

白斑病传染吗,如果周围有患有白斑病的朋友,很多人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白斑病就是大家常说的白癜风,是不具有传染性的,好多人看到周围有得这种病的朋友就敬而远之,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伤害,更让自己的无知称为别人的笑柄,所以大家要尊重患者,更是尊重自己。 1、白斑病并不具有传染性,白斑病是一种后天色素脱失皮肤粘膜病。在临床上多在青少年发病,与自身免疫、黑素细胞自体破坏、精神神经因素、神经化学因子、黑素细胞生长因子缺失、遗传、微量元素变化、 暴晒、药物、创伤等因素有关。 2、传染又称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青春期男子性心理变化的特点

(1)疏远异性期:在青春期发育初,男少年对性的差别特别敏感,由于第二性征的心理变化,使少男对自身所发生的巨变感到迷茫、害羞,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与反感。他们对对方采取冷漠的态度,在共同的学习、劳动和游戏中不能很好协作,对立情绪明显增强。即使是“青梅竹马”,男女界线也十分明显。此期大约有半年至1年左右。 (2)异性狂热期:随着性发育渐趋成熟,在男性激素的作用下,会有性行为的发动。最显著的心理变化是最初表现为对异性排斥,后来转化为对异性的吸引及爱慕,这时,男青年常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女性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青少年心理健康

1、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表现情绪不稳定 、情绪脆弱,受到挫折易出现情绪问题,表现如下:(1)抑郁情绪:主要表现情绪低、自卑、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并有轻生之念 。(2)情绪不稳定: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不良性格,从小娇惯、任性、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而发脾气,此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造成性格苦闷、孤独、猜疑等。(3)强迫症:由于平素性格胆小、拘谨、呆板、对任何事思虑过重,易出现强迫行为,表现反复关门、煤气、电灯、反复洗手、强迫性怀疑,如怀疑患艾滋病、性病等。 情绪问题,青少年时期情绪会不稳定很容易误会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祸根

1、性取向倒错 性取向倒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同性恋,虽然它不是病但绝对是性心理异常的表现。这种情况是由性指向障碍导致的,也就是在性欲方面和常人相异,出现“不合理”的取向和心态。 2、变态型性偏好 性偏好从字面理解是对性中某个元素有特殊兴趣。而变态型性偏好是性心理障碍的极端分子,此类人用非正常手段和方式谋求性满足,如穿着异性服饰,用非法手段获取异性衣物的“异装癖”;以暴露自己生殖器恐吓异性的“露阴癖”;用非法手段窥探异性日常生活和性活动的“偷窥癖”;甚至偏爱幼儿、儿童的“恋童癖”等等。这些都是在青少年时期性心

指甲的异常变化代表什么:

1.指甲的异常变化代表什么?指甲表面出现棕色的纵纹或纵裂,由指尖向指甲根部延伸,那就显示患有肠道炎症病变或预示维生素缺乏和缺铁等症。 2.指甲部分发白表示缺锌。普通发白表示贫血。 3.指甲上出现带棕黄色的条纹,那是肝脏生病讯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棕黄色条纹要同时显现在十个手指甲上,才是肝病;单独出现并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4.指甲出现云絮状的白云或白点,可能是肠道有问题。 5.指甲淡白无华为虚寒,苍白为贫血,青紫是有心血管疾病。 6.指甲出现横纹,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病人发病前的一个征象。 7.指甲过于平

抑郁症是影响青少年成长心理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成长心理不健康常表现为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主要表现在:意志活动减退、郁闷情节。如意志活动减退的青少年:其基本含义是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就算是日常生活中最寻常的事件都会使其产生厌恶的感觉。其次抑郁情节主要表现在每时每刻都情绪低落、悲伤或空虚等。 如果青少年患有抑郁症常常会有自杀的想法和冲动,据统计:著名艺人张国荣跳楼而亡,还有海明威举枪自尽事件等,都是因为其患有抑郁症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想要自杀呢?首先是虚构出的感受不停地产生强度的变化,导致自杀的念头被不断强化。其次是抑郁症患者的信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是指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生理急剧变化心理动荡发展,学业紧张繁重,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压力巨大。加之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偏差,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的负面影响,导致在物质生活上日趋丰富的今天,学生精神世界却走上另一种不健康的轨道。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李军旗老师提出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标准: 1.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 人格完整,意

​青春期少年性心理有啥特点

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主要标志是性发育和性成熟,要经历躯体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青春期是性心理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表现出对异性的浓厚兴趣,特别注意周围异性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及其有关活动。为了增强吸引力并给异性以好感,注重自己的修饰和着装。男孩会有主动接近女孩的向往,并极力表现自己,以讨好心目中的异性对象。非常关注或渴望获取性方面的知识,包括异性的、同性的和自身的。从青春期开始到结婚,平均时间长达10年以上,从性心理角度客观地分析,这是一段漫长而难耐的日子,因而常寻求一些摆

青少年心理健康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课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发挥,让他们可以悠闲的看蜘蛛织网、研究萤火虫如何发光……,以他们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们所好奇的世界。也许,有时你也该放慢你的脚步,拋开你的行程表,跟着孩子的节奏享受生活。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

熊孩子为什么这么熊

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青少年经常会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严重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然而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并不清楚这背后的原因。不过最近发表在《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这些青少年大脑中负责处理社会信息和冲动控制的区域存在缺陷。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来自荷兰、年龄15到21周岁、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青少年罪犯。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和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这些青少年(实验组)进行迷你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