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药好还是打胰岛素好
糖尿病吃药好还是打胰岛素好
胰岛素和药物都是一样的。药物是利用自身胰岛功能,胰岛素是外源补充。药物治疗胰岛素是正常途径起作用,胰岛素治疗方向相反。人太胖了就会导致除血糖紊乱之外其他问题,那些问题的严重性超过血糖本身的危害。所以只要服药还有效,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就可以。胰岛素治疗是目前导致低血糖最常见的药物。老年人出现低血糖的危害非常大。
孕妇高血糖如何预防
1.孕妇血糖高,多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所以,首先要控制饮食,少吃多餐,控制水果,少吃高糖高脂,多吃蔬菜、杂粮、豆类,并且一定要坚持适当运动,运动不但能降血糖,对胎儿和分娩又有好处。
2.如果出现孕妇血糖高的现象,千万不要吃药,做好打胰岛素。因为药物对母体和胎儿都会造成影响。孕妇及家人要注意,不要吧孕妇血糖不当回事,及时治疗,才能保证胎儿的安全。
3.为了预防妊娠糖尿病,女性怀孕后最好在24~26周前后要做一次糖尿筛查。
4.利用氨基酸补充营养,不要为了添加营养而大量进食。氨基酸是人体必要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ankangyuan孕妇氨基酸来帮助母体和胎儿补充营养,孕妇进食采用少量多次,以免血糖升高影响宝宝健康。
使用胰岛素的几个常见误区
1、“胰岛素要到糖尿病最后阶段才用”:这是另外一个极端错误的传言!一些病人要等到所有药物失效、并发症发展到最晚期才用,其实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并发症都已不可逆转,生活质量很差,同时胰岛功能很差,胰岛素治疗效果亦不佳。
2、“打胰岛素太复杂、太麻烦了”:其实不是这样。现在注射胰岛素使用专门设计的胰岛素笔进行操作,非常简单,护士会几分钟内教会你,80岁的老太太也能轻松自己注射,同时携带方便,几秒钟完成注射,和吃药比并不麻烦。
3、用胰岛素说明病情变得更严重了,无可救药了: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您的血糖水平越高,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就越大。所以不要根据您吃了多少药来判断病情,要根据您的血糖控制水平来判断。现在太多的医生和病友存在着这种误解,因此在口服药阶段停留时间过长,即使血糖控制不好还仍在反复尝试换药、加量、减少饮食、加强运动。事实上对于一个病友来说没有什么比控制血糖更重要。保证血糖水平接近正常值,糖友才会更健康。
4、每天打胰岛素太疼了,长期打可受不了:一提到注射,您就会联想起医院注射室的大针头,这些针头非常长是因为它们是用来肌肉注射的。相比之下,胰岛素注射针就细的多,因为您只需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即可。而且胰岛素注射针头上都有一层涂层,这层涂层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让针头更容易刺入皮下。实际上大部分人在注射胰岛素时基本感觉不到疼痛。未开封的胰岛素可以在室温下保存4周时间,胰岛素注射笔携带也很方便,完全不会影响您的各种外出活动。
5、胰岛素的存放:未拆封的胰岛素保质期为冰箱冷藏2年,室温下也能保存3~6月;已使用的胰岛素冰箱冷藏可使用1~2月,室温下2周左右,因此短期出行未必需要冰箱。胰岛素存放时,注意放置阴凉处,避免暴晒,不能冷冻,最好放在冰箱内离冷冻格远侧,以免因冷冻格过冷导致胰岛素结冰。
6、糖尿病患者总是需要胰岛素:并不一定。1型糖尿病患者(约占到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10%)确实需要胰岛素来控制病情,而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到患者总数的90%~95%)可能不需要胰岛素。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统计,对于成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只有14%的人使用胰岛素,13%的病人同时使用胰岛素和口服药物,57%的人仅服用口服药,还有16%的病人通过饮食和锻炼来控制血糖水平。为了能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安全区域,患者应当采取任何必要的手段,否则高血糖在人体内相当于一种剧毒的毒药。
糖友忘记服药怎么办
糖友忘记服药该如何补救?
不同规格的胰岛素,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包括起效时间以及作用维持时间等等)均不相同,因此,胰岛素一定要按照要求定时、定量注射,否则会造成血糖的继续波动或增高。
①血糖不是很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不算大,可于餐后立即服用阿卡波糖或诺和龙。
②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胰岛功能较差以致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以及某些继发性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而且只能选择胰岛素,否则可能会发生严重后果。
超短效胰岛素(如诺和锐)或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餐前忘打了,可于餐后立即补注,对疗效影响不大。
一天一次的长效胰岛素,漏打一次,尽快补上即可,下次注射如在原时间需注意低血糖反应,因为两次注射间隔时间很可能小于24小时,也可从此改变注射时间将注射时间调整为补打时间(如早8点补打胰岛素,以后均早8点注射胰岛素)。
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30)的患者,如果早餐前忘记打胰岛素了,可于餐后立即补打,其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如果想起来时已快到中午,应检查午餐前血糖,当超过10毫摩尔/升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切不能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并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按时、规律用药是平稳控制血糖的基本要求。作为患者,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漏服降糖药或忘打胰岛素的情况。
一旦真的发生上述情况,就要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把由此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降血糖用胰岛素好还是吃药好
糖尿病患者判断用药方案的好与坏,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血糖控制是否稳定。
按照临床治疗指南规定,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改善生活习惯无法控制血糖,起始治疗都是使用口服降糖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口服降糖药比胰岛素好。
之所以优先给患者使用口服药物而不是胰岛素,目前主要是因为治疗依从性的角度来考虑。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必须长期使用药物或者胰岛素,而胰岛素必须每天扎针,甚至每天要扎几针,这种痛苦往往新的糖尿病患者不容易接受,以至于无法坚持规范使用胰岛素,这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而口服药物相对于每天注射胰岛素来讲,更容易让新患者接受,从而能够更好的在长期治疗中坚持。
但是,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胰岛素,究竟哪种方案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胰岛素该打则打
糖尿病是一种既常见危害性又极大的疾病,它的危害表现在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如果想要严格控制住血糖,注射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专家表明在治疗糖尿病期间,胰岛素该打则打。
以胰岛素使用为例,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严重误区。很多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拒绝使用,很多患者认为,“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打胰岛素会使Ⅱ型糖尿病变成Ⅰ型,会产生依赖”,“打胰岛素会上瘾”……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
当医生建议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必担心打了胰岛素就会转变成Ⅰ型糖尿病。
这是因为,临床上有很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节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后仍不能控制血糖,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有些病人,处于感染、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状态时,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不但糖尿病迅速得到控制,并且加速了病灶或伤口的愈合,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等这些并发症完全好转,仍可撤掉胰岛素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物。
通过上述内容大家可以知道,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胰岛素该打则打。
糖尿病患到底该不该打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到底该不该打胰岛素
中国的糖尿病人,很抵触打胰岛素,他们觉得这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标志,这个误会贻误了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已经同时服用了2种降糖药后,血糖还是控制不住的话,就到了用胰岛素的时候了,再往后拖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也会受影响,这是中国专家最近在“美国第76次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给出的建议。
2013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经明确有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
但在我国,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
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用种类越多,或者剂量越大,用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难度就更大,血糖就很难控制。
糖尿病口服疫苗 有效吗
二、糖尿病口服疫苗的疗效:
1、可以降低血糖、血脂。
2、纠正代谢途径的紊乱。
3、防治各种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4、改善“三多一少”的症状,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5、治疗脂肪肝(不单指对肝没伤害而且起到改善,唯一的用药)。
注: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在肝细胞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会产生脂肪、糖代谢紊乱,人体免疫机能下降,严重者会造成肝硬化的发生,危害生命。
三、糖尿病口服疫苗的治疗机理:
利用一氧化氮局部释放技术以及高科技酶解技术从天然植物、苦瓜、西洋参、黄芪中人工合成多肽活性蛋白酶,并在三价铬的配合下,克服了多肽活性蛋白酶生命周期短的科技瓶颈。这一研究成果,将从胰岛细胞免疫领域为糖尿病人提供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安全、并无毒副作用。“糖尿病口服疫苗”在修复胰岛细胞提高胰岛细胞抗病力,激发胰岛细胞活力的同时,它特含的多肽活性蛋白酶,可提高胰岛受体活性,从而纠正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当糖代谢恢复正常功能后,不仅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还可对脂代谢起很好促进作用,可减少脂肪肝,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防止其衰竭。
四、什么人不适合服用糖尿病口服疫苗?
“糖尿病口服疫苗”做为一种生物制剂,通过提高胰岛细胞活力来达到自主调节分泌胰岛素水平,因此,首要的要求是,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具备可修复、可激活的能力。反之,如果胰岛细胞已经受损严重或衰竭,则难以达到提高其活力的目的。
另外,如果长期大量打胰岛素和大量吃药,也会使胰岛素细胞受到损伤,也会对“糖尿病口服疫苗”不敏感、不吸收,属于无效人群的机率较大。建议不要使用或使用3~5天效果不明显放弃使用。
对于胰岛素超过50 个单位,且血糖值很不稳定的糖尿病人,基本可视为胰岛细胞已经衰竭的无效人群。因为,正常人每天分泌胰岛素的水平为48个单位。包括服药品种很多、剂量较大,且血糖不理想的糖尿病人,则可告之,长期吃药、大量吃药损伤了胰岛细胞,同时由于大量吃药,体内有可能已经有耐药性,也就是对口服疫苗不敏感、不吸收的可能性较大。建议谨慎使用,如使用3~5天不见血糖明显改善,为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建议放弃使用,继续使用传统疗法而不会有任何影响。
要求糖尿患者的胰岛细胞不至于受损严重或衰竭(C肽检查等于或小于0.2ng/ml,则视为坏死或衰竭)。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史超过25年,年龄超过78岁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则属于无效人群的机率较大。
以上是关于糖尿病口服疫苗的介绍,糖尿病患者可以参考,但正式运用治疗还需要结合医生的详细病情分析。
打胰岛素的常见误区
胰岛素是都知道的,有的人也是会用的的,但是有的人也是存在误区的,那么打胰岛素的常见误区是什么?
一、打胰岛素会发胖
胰岛素是一种促生长激素,应用后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但只要剂量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或配合减轻体重的药物,能使体重基本稳定。另外,不同胰岛素对体重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胰岛素对体重影响小,具有优势。
二、打胰岛素很疼
目前注射胰岛素的专用针头都有光滑的外涂层,且针头非常细,注射时几乎不会感觉到疼。另外,常用注射部位(如腹部)神经末梢少,疼痛感不明显。
三、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
糖尿病患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胰岛素治疗,如1型糖尿病、出现急性并发症、合并重症感染、围手术期、妊娠、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理想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某个阶段需要使用,但以后还可以改用口服药治疗。
四、打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是人体按需分泌的激素,医生之所以使用胰岛素,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已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对缺陷进行补充是必须的。一旦血糖被控制住,就可以考虑减小剂量或停用。但对于口服药失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
五、胰岛素特别容易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确实是胰岛素治疗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监测血糖,适时合理地调整剂量,注射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六、打胰岛素的技巧不好掌握
现在的注射装备大多采用笔式注射,使用和携带起来比较方便。很多医疗单位都配备专门的教育护士,对患者进行讲解和示范,大部分患者能很快掌握。
七、胰岛素是最好的药,最好一诊断糖尿病就打
糖尿病患者是否首选胰岛素治疗需根据病情综合判断。我们主张适时、合理应用胰岛素,反对过度或滥用。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上述就是对打胰岛素的常见误区的介绍,现在应该有了解了吧,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一定不要忽视了对打胰岛素的正确认识,祝您健康!
糖尿病忘打胰岛素怎么办
如果忘打胰岛素的是2型糖友,且平时血糖控制较好,可采用上文所述方法补打胰岛素。如果短时间内无法补打,可以根据血糖情况考虑用口服药加量的方法来解 “燃眉之急”。如血糖不太高,只比平时高2~4毫摩尔/升,并且一两天内可以找到胰岛素,也可以临时省略掉这一两天的胰岛素,密切观察血糖,暂不改变口服药的使用方法。如果血糖超过上述标准,可以尝试将现有口服药部分加量,一般可以加量使用的是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在不能打胰岛素的那一餐可以把这餐服用的二甲双胍加量,用量在0.5克以内可加倍。不使用二甲双胍或肠胃较弱的糖友,也可以把该餐时或餐前服用的短效促泌剂适当加量 50%~100%。长效或缓释的促泌剂加量应非常谨慎,而且晚餐前不宜增加,以免发生低血糖。
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
其实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对身体是没有危害的,因为胰岛素是本身就所有的,只是在本身所有的不够用的状态下,借助外来的胰岛素而已,它不像毒品,毒品是本身所没有,依靠外来才可以.
另外,胰岛素越早使用,和长时间的使用,对患者身体的好处还是很多的,可以让自身的B细胞得到修养,而且胰岛素内,有很多未知的作用,相对比口服药的患者,并发症的几率要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使用过多的胰岛素的话,血糖含量可下降到危险的低水平,这种情况称为低血糖,也称为胰岛素休克或胰岛素反应,是胰岛素治疗可能引致的一种极端严重的并发症.
胰岛素休克时,患者会突然感到头痛,眩晕,欲吐,且行动笨拙,发抖,视觉模糊,心跳加快,语言含糊,大汗淋漓,行走困难,神志不清,以致常被误认喝醉酒.严重时可发生惊厥或昏迷,如果不及时予以治疗救治会死亡.
糖尿病患者未摄入足够的食物以平衡其胰岛素剂量,也就是说如果遗漏或延误了一餐,或呕吐,喝酒,活动量过度又未吃足够的食物,胰岛素休克即可突然发作.
另外,如果长期打胰岛素的话,那注射部位的皮肤会变硬,不能再用.所以轻型糖尿病大多控制饮食再适当口服药就可达标,不需注射胰岛素.唯在自身胰岛素分泌很不足,吃药无效等唯需注射胰岛素者方再考虑注射使用胰岛素.
长期打胰岛素有危害吗 腹部肥胖
长期打胰岛素容易使人的体重增加,尤其是腹部肥胖,二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多见。
如果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肥胖的现象,往往是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建议患者可以的改用纯化胰岛素或者加服降糖,达到降低胰岛素使用量的效果,减少身体发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