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耳炎怎么处理
宝宝中耳炎怎么处理
1.治疗中耳炎感染。中耳炎有一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因不容易和细菌性中耳炎区分,所以目前治疗时,如果是急性中耳炎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一疗程。
若使用鼻滴剂的局部鼻塞缓解剂来打开耳咽管,病人须躺着滴入鼻腔几滴药物,然后头部转向耳朵有发炎的那侧,如此可使药物流经耳咽管,使血管收缩,黏膜消肿使耳咽管打开。
2.外科方式。当内科治疗失败或是有慢性中耳炎时,可以考虑手术方式。
耳膜切开术耳膜上切一小口,可缓解耳朵疼痛,引流出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耳膜造口术如果中耳积水超过3个月,就要考虑手术治疗。因为积水过久会破坏听小骨,引起听力障碍。将耳膜打个小洞,放一个引流小管,一般建议应放置6~18个月或直到自然掉落为止。耳管放置期间最好不要去游泳。
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半部的淋巴组织,若发育太大,也会阻塞耳咽管开口,引起中耳炎。若反复发作,可考虑腺样体切除。腺样体肥大的症状包括,因鼻塞用嘴巴呼吸、睡觉打呼噜、吞咽困难和经常鼻窦感染等。
中耳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完整的治疗过程,并注意是否并发积水或是听力障碍等症状。
宝宝经常抓耳朵要怎么办
1、可用小电筒对着宝宝的耳孔观察是否有耵聍栓的情况。
2、如果耳内流棕黄色粘液应考虑为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影响听力。建议上医院耳科就诊。
3、宝宝因常哭或吐奶,泪水和奶水往往会流入耳内,如未及时处理干净,可引起中耳炎。建议您带宝宝去确诊。 预防宝宝中耳炎从小注意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多晒阳光,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小儿体质和抗病能力。天气寒冷或气候变化剧烈时尤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的感染。婴幼儿不能在平卧或侧卧时吃奶,否则会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而引起感染。哺乳时应斜抱婴儿,喂奶后应把小儿放在肩上轻轻拍打背部,使空气排出。进乳不能太多、太急而致呛咳,以免将乳汁呛入中耳而发炎。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耳朵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重视自己耳朵的健康,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宝宝经常抓耳朵要怎么办才好。
喂奶方式不对易致宝宝中耳炎
喂奶方式不对易致宝宝中耳炎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是引发中耳炎最常见的因素,喂奶姿势不当也可引起婴儿的中耳炎。这是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而宽,又比较平,奶汁流到鼻咽腔后,容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症。所以抱着给宝宝喂奶时,最好让他的头稍微比身体高点,让身体保持一个坡度。此外,擤鼻涕方式不对也可能引发中耳炎,比如用手指紧捏 双侧鼻孔,这样可能会将炎性鼻涕挤入咽鼓管。
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用手指轻轻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将鼻涕向外“呼”出;或把鼻涕吸到咽部,从口中吐出;或在两鼻孔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轻轻用力向下擤出。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不要用力过猛,用力程度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
中耳炎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1 可以引发面瘫的症状,中耳炎可以感染到我们的面部神经如果患有中耳炎处理不好,或者说治疗的不够及时加上不注意预防的话,很有可能会感染我们的面部神经导致出现面瘫的症状。
2 听力下降是必然的,因为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耳内科疾病病发于我们的中耳处,这样很容易影响到我们的听觉的,因为患病的原因就会导致患者的听力出现下降,患者要积极的配合治疗。
3 患者发现自己患有中耳炎的症状或者出现这类的症状的时候,可以用氯霉素可的松液或者氧氟沙星滴耳液,配上棉签擦拭我们的患处,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病痛使患者的病症减缓一些。
宝宝中耳炎怎么治疗 宝宝中耳炎的原因
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不过,如果游泳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
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睡眠不足或体力消耗过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再加上适量运动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
宝宝中耳炎怎么治疗 宝宝中耳炎的预防
1、对于卡他性中耳炎,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必不可少。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预防感冒和防止耳内进不清洁的水是预防的关键。
2、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宝宝感冒谨防中耳炎
感冒会引起宝宝中耳炎:
(1)一般感冒刚开始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差,细菌容易趁虚而入,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常见的细菌是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在耳朵与咽部之间有一条斜行的管道,医学上称咽鼓管,宝宝的咽鼓管与成人是不同的,他具有短、平、宽的特点,并且咽鼓管的方向几乎呈水平位,这样鼻咽部的液状物更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当然感冒后发生的细菌感染也就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须及时治疗:
宝宝得了发生中耳炎后一定要看医生,遵医瞩认真治疗,不能自行服消炎药而使宝宝未得到彻底治疗而留下隐患。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尤其是婴幼儿期的宝宝机体抵抗力低,中耳炎可以向附近器官扩展,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了解中耳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专家说,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婴幼儿 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这主要与宝宝的耳部解剖特点有关。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中耳炎的宝宝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磨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否为小儿中耳炎。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耳内渗出的 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患儿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因此,不论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不可拖延,究竟儿童患上中耳炎该怎么护理呢?65%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如果染病宝宝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聪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宝宝反复患急性中耳炎,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系,比较好去正规的耳鼻咽喉科室确诊。一般来说,宝宝中耳炎在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 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
现在还有不少家长用偏方治中耳炎,也就是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药末堵塞鼓膜的穿孔处,内耳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 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 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将会有生命危险。
如何预防中耳炎复发
其实这位年轻妈妈犯得错误,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在做,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不但帮不了孩子,还可能伤害到孩子。给宝宝洗澡时,要防止耳朵进水。可将宝宝耳朵由后到前按住贴紧脸部,或是用棉花塞住耳朵。如进水后,可让宝宝向两侧轮流侧位,用棉花吸出。尽量不要使用棉签,因为它坚硬的顶端极容易滑进内耳耳道,甚至刺伤耳鼓。
如果确实发现宝宝外耳道有较多耳屎,可到医院处理。自行处理时,可在宝宝比较安静的情况下,两个家长配合,一个家长固定好宝宝头部,另一个家长轻轻掏出耵聍。如掏耳朵时宝宝突然出现哭闹不安,家长最好留个心眼,看看外耳道有没有出血。
慢性中耳炎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果经过一定的治疗仍不见好,且脓有恶臭,耳后红肿疼痛,说明有可能合并乳突炎,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必要时需拍片。如果是慢性乳突炎还需手术治疗。
家长们一定要多加注意了,在喂药前要注意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如果药液过冷的话,应该稍稍加温,以免孩子在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宝宝中耳炎疾病,上面就是小编做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了解和学习,中耳炎已经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危害,大家了解这种疾病的治疗措施和方法平时要多加防范,避免疾病给我们身体带来进一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