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
高血压药物
第二类降压药是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双氢克尼噻)及速尿、吲哒帕胺等,这些都是利尿剂,目前也是主要用于老年人,尤其老年收缩压比较高的人群,还有高血压同时有水肿患者。
第三类降压药是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博苏、康忻)都属于这一类降压药。这一类药物主要用于年轻人,舒张压较高者,或者高血压合并有冠心病人群。
第四类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最早的药物为开博通,还有福辛普利、培多普利等都是属于这一类药,目前主要用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或有蛋白尿的高血压人群。
还有一类降压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男性病人同时合并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抗高血压治疗可以考虑这一类药物。以上几类为目前比较常用降压药。
老年高血压如何选择抗高血压药物
根据老年高血压特点,在进行抗高血压治疗时应有别于中青年高血压,首选钙拮抗剂,如硝苯吡啶(拜心同、伲福达)、氨氯地平(洛活喜、压氏达)、非洛地平(波依定)等,这些药物可有效地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硝苯地平作用较强,适用于血压较高者,它有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其成分是一样的,普通片作用时间短,一日需服3~4次,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控释片作用持久,可维持24小时降压效果。这些优点正符合老年人的耐受特点,故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亦可选用,但不适合于有糖尿病和痛风者,强烈利尿也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苯那普利、福辛普利等)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厄贝沙坦等)对老年高血压有较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也可使用。上述药物可以单独应用,也可联用。一般来说,如果周围阻力较大,血压较高时,可选用硝苯地平,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作用较温和,适用于轻、中型高血压患者;血压较顽固者,钙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联合应用。对具有潜在窦房结病变(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左心功能不全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对老年高血压有效,但易引起血压波动和骤降,一般不宜使用,仅适用于其他降压药无效的中、重度高血压。利血平可诱发或加重老年精神抑郁,也不宜使用。
降血压的六大误区
1、灵丹妙药根治高血压
2、降压药物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这种想法非常危险。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靶器官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越好。如果等到并发症出现,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后悔莫及了。
3、降压药物影响肝肾功能
有些人由于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实际上,有的人服用降压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相比高血压的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的获益更大。
4、保健品有降压作用
高血压病人千万不要被某些鼓吹能根除高血压的伪科学所蒙蔽,不遵医嘱而采取一些不科学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中风、心肌梗塞的发生。
5、去医院复查时停止服用降压药物
一些高血压患者去医院复查前停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的更真实,这是错误的做法。降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更关注服药后血压水平,因此,无论是否去医院就诊,均应按时服药。
6、长期用药可产生耐药性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长期服用同一种降压药会出现耐受性而导致疗效下降,所以在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自行换药,以免因血压波动导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是什么
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基本原则:1、小剂量开始,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3、 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4、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的选择:
(1)轻度高血压:单用利尿剂。如心率较快,心排血量增多时可首选β受体阻滞剂。
(2)中度高血压: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亦可加血管扩张剂。
(3)中度以上高血压: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加强作用的血管扩张剂,或利尿剂加ACEI;或ACEI加钙通道阻滞剂。
(4)高血压危象:宜静脉给予降压药,如硝普钠或二氮嚷。
由于血压下降过快可能会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灌注,降压不宜过猛,一般情况下,在最初6小时内使血压下降大约总计划的1/3,其余部分在以后48~72小时使血压降至接近正常。在降压同时必须积极迅速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并注意心、肾功能,调节好水、电解质平衡。
服用降压药注意3件事
1.高血压患者要坚持长期服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虽然高血压可以很好得到控制,但目前高血压还不能治愈。服降压药后,血压降到正常,并不是高血压病痊愈了,而是降压药物作用的结果。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病人服几天降压药,血压降到正常就不服药了,几天后血压又升高了,就再开始服药,这种服服停停的方法是错误的,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有危险。
停药后血压会升得更高,甚至会超过治疗前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反跳”。血压“反跳”得太高,很容易出现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高血压病人若平时血压较高时,降压治疗是必要的,但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
2.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物时,应先从小剂量开始,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服药一周后,如果血压还很高或降得不明显,考虑一种药物不行时,可以再加一种,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同时服用两种降压药,血压是能够降到理想水平的。
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后,要维持1~2月,若血压一直保持稳定,再逐渐减第二种药,直到用“最小剂量”的降压药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为止。这个“最小剂量”就叫维持量。维持量要坚持长期服用,不可随意停用,否则血压又会升高,前功尽弃,还得从头开始。
3.服用降压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血压能否控制良好,药物选择是一方面,给药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药物作用时间有长有短,长效的每天吃1次即可,短效的每天需要服好几次。人的血压每天都在不停地波动,一般来讲,白天血压高,夜晚血压偏低,因此一般降压药物白天服用,每天一次的药就清晨醒后服用,两次的一般8点、16点吃,三次的7点,12点半,18点吃。
降压药的用药原则
应用降压药降低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疗法。据美国不久前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发现合理应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与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相比,平均寿命可得到提高。因此,凡被确诊为高血压病并由医生决定需用降压药物治疗者,必须坚持应用降压药。在用药过程中,应坚持以下“五要三不要”的原则:
1、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分期和有无并发症的存在,由医生决定采用何种适宜的降压药,自己切不可擅自滥用。
2、对轻、中度高血压,要选一种降压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再逐步改为维持量,以保持血压不再增高。
3、病情较重的要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4、要密切注意在应用降压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
5、用药过程中,要经常测量血压,根据血压变化而调整药物剂量。
6、不要凭自我感觉增加或减少剂量,以免出事。自我感觉是不可靠的,如头晕,血压高时可出现头晕,而血压过低时,也会感到头晕。
7、不要自己擅自更改药物的种类或剂量。
8、不要轻信传言和广告,切莫停用降压药而改用偏方、秘方或用保健品代替降压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高血压病人可以同时使用多种降血压药吗
1现在的降压药真的是五花八门,什么种类的都有,所以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慎重的选择降压药物的。如果不能长期的坚持服用降压药物的话,患者的血压就降不下来的,选择再好的药物也是白搭。
2高血压病人是需要长期的坚持服用降压药物的,尤其是血压比较高的患者,一定要定时按量的服用降压药物的,有的病人的降血压的药物是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才能控制好血压的。
3很多老年人,除患有高血压的疾病外,还患有其他的慢性的疾病,比如心脏病,高血脂等等疾病,除了服降压的药物以外,还是要服治疗其他的疾病的药物的。其他的药物也是有一定的降压药物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的。
可抗血脂的高血压药物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对血清脂质代谢有不良影响的抗高血压药物,以减少血脂代谢异常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对血清脂质代谢有良好作用或无不良作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跌普利、苯那普利等,对血清脂质代谢无不良影响。
(2)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如吲哚心安、醋丁酰心安、柳苄心安等,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ldl-胆固醇水平。
(3)钙离子持抗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长期应用会升高血清hdl-胆固醇水平,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4)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对血脂代谢有轻微的有利作用,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ldl-胆固醇水平。
(5)中枢交感神经阻滞剂:如可乐宁对血清脂质代谢无不良影响。
(6)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利尿剂:如吲哒帕胺,对血清脂质代谢无不良影响。
老年人高血压的症状
1.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因此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用药量。
2.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因此应慎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α1受体阻滞剂、速尿等。
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高血压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耐受较差.更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得太低。
4.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性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脑卒中。
5.老年人β受体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更好,但依然有引起心动过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6.老年人对血容量减少和交感神经抑制敏感,这可能是与老年人心血管反射损伤有关。
7.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初始剂量、增加剂量比年轻高血压患者小,间隔时间也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长。
8.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更易发生药物治疗时的抑郁症,因此应避免选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降血压的六大误区
患者不是专业医生,往往在降血压治疗过程中难免会陷入以下误区:
1、灵丹妙药根治高血压
2、降压药物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这种想法非常危险。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靶器官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越好。如果等到并发症出现,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后悔莫及了。
3、降压药物影响肝肾功能
有些人由于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实际上,有的人服用降压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相比高血压的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的获益更大。
4、保健品有降压作用
高血压病人千万不要被某些鼓吹能根除高血压的伪科学所蒙蔽,不遵医嘱而采取一些不科学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中风、心肌梗塞的发生。
5、去医院复查时停止服用降压药物
一些高血压患者去医院复查前停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的更真实,这是错误的做法。降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更关注服药后血压水平,因此,无论是否去医院就诊,均应按时服药。
6、长期用药可产生耐药性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长期服用同一种降压药会出现耐受性而导致疗效下降,所以在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自行换药,以免因血压波动导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