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觉发育及视觉训练
儿童视觉发育及视觉训练
良好的视觉能力对于宝宝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得他(她)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能够观察细微、判断精确、分析明晰、记忆牢固、反应迅速,从而在语言文字、书画艺术、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取得突出的成绩。
不过,宝宝的视觉并不是生来就很优秀,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培养,也就是根据上述视觉发育七个阶段的特点,通过视觉游戏加以开发训练,才能让宝宝看得更清、看得更远、观察敏锐、记忆牢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个多月大的宝宝眼睛发育还不完全,对光线会有反应,但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他能追着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而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厘米的人或物。多用色彩鲜明的物体(稍大的)在宝宝眼前18~38厘米处慢慢移动以吸引其注意。可以锻炼宝宝视力,促进视神经发育。
1~3个月的宝宝:宝宝满月后,已具有注视与两眼固视能力,会注视抱他的人,不过无法持续太久,眼球容易失去协调。3个月后宝宝的视野已经可达180度,也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此时,大多数婴儿的视觉可以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你家宝宝在1-3个月内,属正常时间范围,不用太担心,3个月时去医院做个听、视筛查。
4~6个月的宝宝:视网膜已有很好的发育,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4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感。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移动的物体,例如妈妈在房间内走动,婴儿的眼睛也会跟着转动;此时婴儿己经能够转动身体,会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吊饰等。这个时候的视力约为0.1。
6~12个月的宝宝:6个月以后,两眼可以对准焦点,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能够看清楚想要看的东西。
8个月大时,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追踪眼前的物体,眼、手的协调也较为顺利。此时,宝宝的视力保持在0.1~0.2之间。
儿童视觉发育具有敏感期
“用”就是使眼的黄斑部充分受到外界环境来的视觉刺激,并且在黄斑部结成清晰的而不是模糊的图像。然后这种清晰的图像作为视觉信号,还要频繁地经过视路传递到大脑皮质,如此经过反复使用视觉系统才能建立起巩固的视觉反射,视觉才能走向成熟。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视觉信号减少,传输中断或者信号不正常,则大脑皮质视中枢的发育就要受到影响,相应的神经元就要“下岗”,致使视中枢发生退化,当然视觉就难以形成了。成年人视觉发育已经成熟完善,视觉反射已经牢固建立,即使视信号输入减少也不会影响视中枢的功能。
例子1
学龄前儿童有度数较高的近视或远视、散光,如果不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看东西时物体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所以黄斑部的图像是模糊的,模糊的图像是不正常的、很弱的信号,由眼向中枢传递时导致外侧膝状体(皮质下中枢)和枕叶17区(影像信号合成中枢)的神经元功能退化,从而视力减退,临床上称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例子2
1岁以内的婴儿,遮盖一只眼用不了7天就可以使该眼视力丧失,这是因为视路和视中枢收不到信号而无事可做,于是细胞退化,这叫遮盖性弱视。
综上所述,在人出生后的一段时期内,主要是大脑皮质,其次是视路有很大的可塑性。因为有可塑性,所以改变周围环境或反复进行功能训练,就能改变大脑皮质细胞的结构和提高它的功能;反之,视觉环境不良或让视觉系统无事可做,也能使脑细胞萎缩甚至丧失视功能。
因此在这一段时期内,良好的视环境和正常的视觉刺激,对双眼视觉的发育极为关键,称之为“敏感期”。
宝宝视觉训练 8-12个月宝宝视觉训练
宝宝视线能随移动的物体上下左右地移动,能追随落下的物体,寻找掉下的玩具,并能辨别物体大小、形状及移动的速度。能看到小物体,能开始区别简单的几何图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12个月时视力可达0.2。
训练方法:这时应该多带宝宝到户外去,他会越来越喜欢这个五颜六色的世界。虽然这个时候宝宝还不能识别红、黄、蓝,但可以有意识地对宝宝说:“这是红色的花,那是绿色的小草。”
光照胎教如何做
光照胎教如何做?
胎教的方法越来越多,包括光照胎教、音乐胎教、环境胎教等各式各样的,不同的胎教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不过都是为了训练孩子的反映能力和智力等,那么,光照胎教如何做呢?首先我们来了解光照胎教的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可用4节一号电池的手电筒,一闪一灭直接放在母亲腹部进行光线照射,每日3次,每次30秒钟,并记录胎儿的反应。进行视觉训练可促进视觉发育,增加视觉范围,同时有助于强化昼夜周期,即晚上睡觉,白天觉醒,并可促进动作行为的发展。
注意:在用光照射时,切忌用强光,也不宜照射时间过长。
婴儿早教之认知能力训练方法
听觉训练:家长可在小儿周围不同方向,用说话声或玩具声训练小儿转头寻找声源。可选择不同旋律、速度、响度、曲调或不同乐器奏出的音乐或发声玩具,也可利用家中不同物体敲击声如钟表声、敲碗声等,或改变对婴儿说话的声调来训练小儿分辨各种声音。
视觉训练:婴儿仰卧位,在小儿胸部上方20-30cm用玩具,最好是红颜色或黑白对比鲜明的玩具吸引小儿注意,并训练小儿视线随物体作上下、左右等方向运动,来刺激视觉发育,发展眼球运动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味、嗅、温度等感知觉训练:利用日常生活,发展婴儿各种感觉。如吃饭时,用筷子蘸莱汁给婴儿尝尝;吃苹果时让婴儿闻闻苹果香味、尝尝苹果味道;洗澡时,让小儿闻闻肥皂香味,用奶瓶喂奶时,让孩子用手感受一下奶瓶的温度等等,均有助于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触觉训练:婴儿面颊、口唇、眉弓、手指头或脚趾头等处对触压觉很敏感。可利用手或各种形状、质地的物体进行触觉练习。光滑的丝绸围巾、粗糙的麻布、柔软的羽毛、棉花、头梳齿、粗细不同的毛巾或海绵、各种形状的玩具均可让小儿产生不同的触觉感,有助于发展小儿的触觉识别能力。
除了以上训练内容之外,爸妈要注意为婴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利用婴儿醒着的时间不断地和他说话,促进婴儿更多听到语言。
弱视会遗传给刚出生的婴儿吗
弱视是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本病是与视觉发育紧密相关的眼病,表现为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视力丧失,通常为单眼受累。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形觉剥夺是其常见的致病因素。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部分弱视可以通过治疗恢复正常,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预后越好,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失明。
弱视的发病多数是在孩童时期形成,也有先天性弱视者。儿童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在视觉系统发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的阶段,称为敏感期,为0~12岁,其中0~3岁称之为关键期。若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象与模糊物象之间发生竞争,就会导致弱视的发生。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斜视、屈光不正或屈光间质混浊。少数也可由先天性因素所致。
根据上边分析,弱视并非是基因遗传性疾病,所以它不会遗传给刚出生的婴儿。
弱视会遗传会失明吗
弱视不会遗传。
但远视或近视是有遗传倾向的,因此一定要注意你孩子的视力,到他能辨认视力表时给他测视力,看他的视力是不是能达到正常。如果跟同龄孩子有差距应该注意给孩子验光,看是否需要配眼睛。
弱视不会失明。
从医学角度上说弱视是一种可治愈的视力缺陷病,当两眼受到的视觉刺激不同时,在眼睛成像不同,大脑通常选择成像清晰的像,抑制成像模糊的像,所以视觉刺激不足的那只眼睛通常会形成弱视。小于六岁患者眼底发育尚未完成,经过视觉训练可以获得较好的改善关键在于视觉训练。而大于六岁的患者由于眼底发育完成,再进行视觉训练效果一般都不佳。弱视一般成年后就不会发展了,不存在失明之说。
宝宝视觉训练 0-2个月宝宝视觉训练
此期的宝宝,视力趋向于近视,可以把视力集中于8至15厘米远的物体上,还能够用眼追随移动的物体。
训练方法:可以用红色毛线绣让宝宝追视力。多给宝宝看黑白相间的图案。图案可以是环形、条形、曲线的,只要是黑白两色,宝宝都会注视较长时间。
儿童视觉发育分有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叫“黑白视觉期”,一般是0-6个月,这时的宝宝只能对光线和明暗或是简单的色泽和朦胧的色彩有感知他模糊看到的距离仅有10-20几公分。
第二个时期叫“彩色视觉期”,一般是6-12个月的孩子。随着孩子对彩色世界的分辨和色彩对他的刺激,使他的视觉神经系统得以快速发育。
第三个时期叫“立体视觉期”,一般是1-3岁的孩子。这时宝宝在分辨线条、形状、色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事物产生了立体感知。所谓的对物体的前后、高低、空间距离,有了分辨的能力。
第四个时期叫“空间视觉期”,一般是3岁以上的孩子。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去关注世界、辨知世界,也称之内视觉感知能力。 比如说,他可以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他眼前的房屋、树木和远处的山林等等,他会告诉妈妈离他最近的物体是房子,房子后面是树林和山,还有在他头顶上的天空。那么所谓视觉感知能力进一步加深,他看两条铁轨从近处到远处呈三角形,越看越窄,但你问他这两条铁轨会越走越窄吗, 他说不会的,是相同宽度的;再比如说,近处挂着的一条鱼和远处的人在视觉上是同样大小,但实际上你问宝宝,他会知道鱼仅仅有一尺大,而人远远比鱼大,而在其他动物世界就没有这种视知觉感知和分辨能力。
先天性弱视的自我保健
视觉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效果与儿童对训练手段的兴趣高低和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儿童比较感兴趣的训练方式至关重要。传统的训练方法普遍存在形式单一、趣味性不足等不足,很难让孩子持之以恒的训练,影响治疗效果;
弱视儿童必须配戴合适的屈光矫正眼镜。弱视治疗是无法改变患者的屈光状态的;
视觉发育存在关键期,过了关键期,治疗效果很差,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存在弱视,要立即进行训练。有些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或自己的工作,而把训练往后推一推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当弱视患者的两眼视力相差较大时,在进行视觉训练时必须遮盖视力较好的眼睛;
注意将家庭训练和医院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弱视训练必须每天进行,不宜间断,因此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个患儿的每次训练都在医院进行,适当在家中进行训练是必须的,也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一般在新训练的初始阶段,到医院直接在医生或视光师的指导下进行,待孩子对训练目的和方法比较理解后,可将训练转移到家中继续进行;
弱视治疗的最终目的不是弱视眼视力的提高,而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没有建立起双眼视功能的患者,很难保证弱视眼视力提高后不发生减退。因此在弱视眼视力提高到与优势眼视力相差不超过2行时,应及时进行双眼视功能的训练;
8弱视治愈后,一般需要一到两年的随访期。随访期内,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旦发现视力减退,可使用原先的训练方式训练一周,一般视力都又会有提高,若无提高,请找有关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成人弱视的训练方法
视觉训练是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特定的视觉状况,因人而异制定的一系列训练方案,训练要求在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如同物理治疗可以改善运动功能,视觉训练能显著提高视力、增进视觉技巧、开发视觉潜能、改进视觉功能。视觉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治疗眼部疾病和使用眼镜以外的提高视觉功能的科学。
传统的视觉训练包括在医院进行的治疗和在家庭进行的各种训练,包括:传针、穿珠子、描图、看方孔、红闪仪、同时机、光栅、后象、综合弱视治疗仪等。
近10年来国际上与视觉治疗相关的神经认知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由此推动了视觉治疗的临床革命,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视觉训练渐渐成为视觉训练的主流趋势。
我中心引进“增视能”光盘视觉训练系列,此系列共5套,分别为:视觉刺激,视觉精细,同时知觉,融合功能,立体视觉。这五套光盘为阶梯式提升训练,医生可根据每个儿童的情况确定训练起点和每个阶段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搭配。其丰富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大大提高训练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训练效率。
主要适用于下列人群:
(1)弱视患者
(2)轻度斜视、斜视术后患者
(3)白内障术后儿童
(4)眼球运动失调患者
(5)学习障碍患者
(6)阅读困难患者
(7)休克、头部创伤后视觉功能需要重建的患者
(8)希望通过训练提高视觉功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