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痰吐推拿手法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痰吐推拿手法
主证:时吐痰涎,饮后更甚,或流涎不止,食少不渴,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滑,指纹滞。
治法:建中化湿,降逆止呕。
推拿方法:补脾土,横纹推向板门,下推胃经,按弦搓摩,猿猴摘果,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下推七节,揉涌泉,利小肠,揉二马。偏寒者加揉外劳,一窝风,推三关;偏热者加清天河水,揉内劳,推六腑。
推拿功效:补脾土,推板门,下推胃经以健脾化湿,以堵“生痰之源”;猿猴摘果以利气化痰,健运脾胃;清小肠具有清热利尿除湿之功。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宝宝呕吐病因病机
伤食:小儿脾胃本不足,饮食不能自节,若喂养失调,乳食不节,脾胃受伤,运化失职,湿滞气阻,胃失通降,气逆于上,则致呕吐。
感受寒邪:中阳素虚,或外寒内侵,困伤脾胃,胃之通降无权,气逆作呕。
热邪犯胃:火热邪气入里犯胃,逼迫胃气上逆而致呕吐。
痰扰中焦:脾气素弱,或为食,邪所伤,健运失权,水湿不化,成痰成饮,停滞于中,胃气通降受阻,反随痰浊上逆而致呕吐。
卒受惊恐:小儿神气怯弱,不耐惊恐,惊则气乱,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逆不降而致呕吐。
小儿食积呕吐推拿手法
治法:消食导致,和中消食。
推拿方法:补脾经,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板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摩胃俞,脾俞,分腹阴阳,赤凤摇头。
婴儿呕吐怎么推拿 寒证型呕吐推拿手法
外感风寒或风寒侵腹都会引发本症,孩子摄入寒凉性食物也会引发呕吐。
症状表现:患儿有明显消化不良的症状,呕吐物没有酸臭气味,通常面色发白,四肢发凉,有畏寒的症状。
推拿方法:
主穴:揉一窝风5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推拿功效:揉一窝风有健脾之功效,可温中散寒;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合谷穴有平和胃气的作用,帮助消化,可缓解呕吐的症状。
配穴:揉外劳宫4分钟,捏挤神阙穴;推补肾经5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
推拿功效:揉外劳宫,捏挤神阙穴可驱寒,温养下元;推补肾经,揉二人上马可清热滋阴,清利小便,巩固疗效。
小儿湿疹中医按摩 小儿湿疹穴位推拿手法
定位: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摩曲池穴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定位:板门位于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小儿的板门穴3分钟。
定位:屈膝,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血海穴3分钟。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揉按足三里穴3分钟。
定位:脾俞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掌心搓热,速度稍快,用力较轻,推按脾俞穴五分钟。
打嗝推拿什么部位
揉攒竹3-5分钟
定位:眉内侧凹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两手的拇指由轻到重持续按揉小儿眉内侧凹陷处的攒竹穴,揉3-5分钟。
揉天突15次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中指指腹在小儿胸骨上窝正中的天突穴处按揉15次。
揉膻中1分钟
定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中指或拇指指腹按揉小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的膻中穴1分钟。
摩腹部5分钟
定位: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手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在小儿的腹部轻轻摩动,顺时针,逆时针各5分钟。
宝宝胃寒呕吐推拿 宝宝胃寒呕吐推拿手法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从指尖推向指根,推100-500次。
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
揉外劳宫:用食指,中指推前臂桡侧100-300次。自腕推向肘。
推天柱骨:用食指,中指自颈后发际正中向下直推至大椎100-500次。
推三关:用拇指侧面或食指,中指面自腕推向肘,推50-100次。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示 第四步:摩腹
摩腹即按摩小儿的腹部,通过对小儿腹部的按摩刺激能够更好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在按摩时用手指的掌面在小儿的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抚摸约5分钟。
婴儿呕吐怎么推拿 惊吓型呕吐推拿手法
症状表现:受到惊吓后,患儿会心烦气躁,睡眠变浅,容易惊醒,呕吐时发时止,呕吐物通常伴有黏液,或还伴随身体发热或发烧的症状。
推拿手法:
主穴:分阴阳1分钟;揉小天心5分钟;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
推拿功效:分阴阳可平衡体内阴阳紊乱;揉小天心可镇静安神,缓解孩子紧张的情绪;推补肾经,推清天河水可安神醒脑,缓解患儿烦躁不安情绪。
配穴:推清板门5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
推拿功效:推清板门可清胃热,降体温;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合谷穴可平和胃气,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揉二人上马可清热泻火,通利小便,巩固疗效。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寒吐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寒邪或饮冷史,食后良久方吐,或朝食暮吐,遇寒加重,得热呕缓,吐物不臭,喜热饮食,神疲倦卧,面白唇淡,四肢欠温,或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淡红,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推拿手法: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揉一窝风,推上三关,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凤凰展翅,下推七节,揉涌泉,摩腹。
推拿功效:横纹推向板门,长于止呕降逆;外劳,一窝风,三关均是温法的代表穴位,具有温热之性,能温里散寒;脾土能补益脾气,健脾和胃;逆运八卦能降能平,主降;凤凰展翅能温里散寒,降逆止呕;下推七节,摩腹具有消积导滞,降逆之功效。
婴儿呕吐推拿手法图 伤食型呕吐推拿手法
孩子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即会引发本症;孩子的消化系统还没有 成长健全,若摄入较为油腻的或是不易消化的食物也容易引发呕吐。
症状表现:患儿会感觉腹胀,身体发热,感到恶心,呕吐物气味发酸。
推拿方法:
主穴:揉小天心3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推拿功效:揉小天心,推清板门可清胃热,消除口臭;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平和胃气,促进消化,消除腹胀;揉合谷穴可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
配穴:推清肺经5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
推拿功效:推清肺经可行气通滞,通利大便;揉二人上马,推清天河水可清热泻火,通利小便,巩固疗效。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示 第一步:运内八卦
内八卦在手掌内侧,为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的功能,对于治疗小儿胃气上逆、呕吐等有很好理气止呕的作用。具体操作方法为用左手托起小儿四指,使其掌心朝上,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缘在内八卦穴上运揉50次。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伤食吐推拿手法
主证:有伤食史,食已则吐,呕吐酸臭,嗳腐吞酸,腹胀不食,或泻下酸臭,日晡潮热,夜寐不安,手心发热,舌红,苔白厚腻,脉滑,指纹滞。
治法:消食导滞,降逆止呕。
推拿方法:清脾土,清板门,揉足三里,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揉中脘,苍龙摆尾,下推七节,揉涌泉,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小天心。
推拿功效:板门为脾胃之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功在健脾胃以促纳运;内八卦与四横纹为消法的代表穴位,能化积导滞;苍龙摆尾,下推七节及揉涌泉具有降逆的功效;清天河水退六腑可清热安神。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按摩
小儿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小儿身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这种方法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系疾病、肺系疾病,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快柔和为原则,取穴要以经络脏腑、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理论为指导,根据病情灵活取穴,所以宝宝如果出现了感冒流鼻涕需要做推拿手法的话,建议是由专门的小儿推拿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选用穴位进行专业的推拿治疗。
宝宝厌食怎么推拿
宝宝脾运失健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助运,佐以消食和中。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摩腹,食窦,揉脐,脾俞,运内八卦。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故补脾经,摩脾俞,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以补脾健中;摩腹,食窦,揉脐,运内八卦,以消食和中。
宝宝胃阴不足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养胃育阴,生津润燥。
推拿手法: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推膊阳池,摩脾胃,胃俞,膏肓俞。
方解: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推膊阳池,以清肠之热而存胃肠之阴;运内八卦自坤经兑至乾,乃土生金,金生水,而成金水相滋之功,以达养阴清热之治;摩脾俞,肾俞,胃俞,膏肓俞,乃养胃生津之法,具清而不滋,补而不碍脾运之效。
宝宝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揉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揉脾俞,揉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揉足三里之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