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怎么办
胸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怎么办
心理护理
胸椎手术患者常常既害怕手术又对手术抱有较高的期望,病情发生反复时往往不能正确面对,因此对患者应有正确的引导。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是为了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手术本身并不能直接修复脊髓、恢复功能,以后恢复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病变本身;同时手术也是一种创伤,可能引起或加重脊髓水肿。把手术的目的和相关事项交代清楚,使患者对此手术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既不延误手术时机,也使其对术后神经功能可能出现的状况和长期的康复训练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
给药护理
患者伤后24小时内应早期选用甲强龙大剂量疗法。本组均接受冲击疗法,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甲强龙为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使用可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表现为心动过速、高血压、高血糖、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甚至死亡。给药时应根据患者体重正确计算甲强龙剂量;冲击前给予洛赛克静脉推注,防止消化道出血;冲击过程中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均匀维持23小时;监测血压、血糖,并做好降压、降糖治疗护理。
术后一般护理
给予面罩吸氧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双上肢感觉运动情况。严密观察患者意识、T、P、R、BP、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什么原因造成了脊髓损伤
一、闭合性损伤:多见于和平时期,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扭伤、过重负荷等,使脊柱发生过度伸展、屈曲、扭转,造成脊柱骨折、脱位,脊椎附件的损伤或韧带及脊髓供血血管的损伤,进而造成闭合性损伤。病理上按损伤的轻重可分为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或横断、椎管内血肿。
二、.开放性损伤:多见于战争时期,多伴有脊椎的损伤,主要见于枪弹、刀刺、爆炸性损伤使刀刃、砸伤、撞伤等直接作用于脊椎,使其发生骨折或脱位,进而使脊髓受到损害,损伤与外力作用的部位一致,损伤程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可发生于任何脊髓部位,以胸髓最为多见。
三、具体损伤原因:
1、挫伤:如脊椎骨折脱位、挫伤脊髓。
2、压迫:如椎管内骨折块或血肿压迫脊髓。
3、缺血:如胸腹主动脉瘤突然破裂或手术阻断,致其供养的脊髓发生缺血。
4、锐器伤:如刀伤切割。
5、火器伤:枪弹、弹片除直接击伤脊髓外,椎管外火器伤还可由于冲击压力波进入椎管而损伤脊髓。
四、中医病因解释:本病属中医外伤性病证范畴。由于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导致脑气震激,髓窍壅塞不通,阳气不能上达于脑,神明失用,而致肢体失司;或血脉损伤,血溢于脉外,阻塞髓窍,日久筋脉失养而致病。
腰椎骨折如何预防
避免损伤,注意日常生活安全。
1、急救:如伤者仍被瓦砾、土方等压住时,不要硬拉强暴露在外面的肢体,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损伤。应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脊柱骨折时常伴有颈、腰椎骨折。
2、颈椎骨折要用衣物、枕头挤在头颈两侧,使其固定不动。
3、如胸腰脊柱骨折,使伤者平卧在硬板床上,身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直位。搬运时需三人同时工作,具体做法是:三人都蹲在伤者的一侧,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协同动作,将病人仰卧位放在硬板担架上,腰部用衣褥垫起。
4、身体创口部分进行包扎,冲洗创口,止血、包扎。
5、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损伤,均应在现场做好固定且防治并发症,特别要采取最快方式送往医院,在护送途中应严密观察。
(1)可疑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时立即按脊柱骨折要求急救。
(2)运送中用硬板床、担架、门板,不能用软床。禁止1人抱背,应2~4人抬,防止加重脊柱、脊髓损伤。
(3)搬运时让伤者两下肢靠拢,两上肢贴于腰侧,并保持伤者的体位为直线。
6、胸、腰、腹部损伤时,在搬运中,腰部要垫小枕头或衣物。
脊柱脊髓伤是怎么回事
发病原因:
多因各种脊柱骨折,脱位而致伤。
发病机制:
1.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 脊柱骨折脱位在任何椎节均可发生,但有60%~70%的病例好发于胸10至腰2段,其中,胸12至腰1段更为高发,约占其中的80%;颈4~6椎节及颈1~2为次多发区,约占20%~25%;其余病例散见于其他椎节。
2.脊髓损伤的伴发率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脊柱骨折脱位中的发生率约占17%左右,其中以颈段发生率最高,胸段及腰段次之,颈1~2及枕颈伤易引起死亡,且多发生在致伤现场的当时,从暴力的作用方式观察,直接暴力所致比例最高,尤其是火器贯穿伤,几乎是百分之百,其次为过伸性损伤,如从骨折的类型判定,则以椎体爆裂性骨折多见,当然,伴有脱位的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更高,临床上也可遇到椎骨损伤严重,却无明显脊髓受损症状的所谓“幸运型脊柱骨折”的病例,这主要是由于椎管较宽大的缘故。
3.各型骨折的病理解剖特点
(1)伸展型骨折:主要表现为关节突骨折或椎板骨折后向椎管方向的塌陷性改变,对硬膜囊形成压迫,轻者有感觉障碍,重者可引起截瘫,伴有椎体间关节自前方分离或椎体中部分裂者较为少见,前纵韧带可完全断裂,但临床上并不多见,偶可发现棘突骨折并向前方塌陷者,多系直接作用于棘突上的暴力所致,此时多伴有软组织挫伤,关节突跳跃征常见于颈椎,其次为胸椎,在腰椎节段十分罕见。
(2)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压缩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最为多见,当椎体前缘压缩超过垂直径的1/2时,该节段即出现一个约18°的成角畸形;当椎体前缘压缩2/3时,这一角度可达25°左右;椎体前缘完全压缩时,成角可达40°,因此,被压缩的椎体数量愈多,程度愈重,角度愈大,并出现以下后果:
①椎管矢状径减小:其减少程度与畸形的角度大小呈正比,并易对椎管内的脊髓组织及其伴行血管等造成压迫而出现脊髓受累症状,尤其是后方小关节松动伴有严重椎节不稳者。
②椎管延长:由于成角畸形,其后方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因呈展开状而使椎管后壁拉长,以致椎管内组织,特别是后方的黄韧带,硬膜囊壁及血管均处于紧张状态,易引起损伤,并波及脊髓,尤其是当节段长度超过10%时。
③引起椎节不稳:椎体压缩愈多,椎节的稳定性愈差,除因小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及前纵韧带松弛失去原有的制动作用外,椎体的短缩及成角畸形本身就已经改变了脊柱的正常负荷力线,易引起椎节失稳。
(3)椎体爆裂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椎体后缘骨片最易进入椎管,且在X线片上又不易被发现,常可出现以下后果:
①脊髓受压:压缩碎裂的椎体后方的骨块或爆裂型骨折的骨片之所以不易向前方移位,主要是由于前纵韧带坚强,且受屈曲体位的影响,而后方恰巧是压力较低的椎管,以致椎体骨片易突向椎管而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髓前方致压物,并构成后期阻碍脊髓功能进一步恢复的病理解剖学基础。
②易漏诊:突向椎管方向的骨块(片)因受多种组织的遮挡而不易在X线片上发现,尤其是在胸椎段,以致易漏诊而失去早期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对伤者进行CT检查或断层摄影。
③难以还纳:后纵韧带损伤时,如果其尚未失去纵向联系,碎裂的骨块(片)仍附着在后纵韧带前方,则通过牵引可使骨块还纳;但在损伤时,如果后纵韧带完全断裂,则此时椎体后方的骨块多呈游离而失去联系,即使通过牵引使椎体骨折获得复位,该骨片也难以还纳原位。
(4)椎节脱位:除颈椎可单独发生椎节脱位外,胸,腰段的椎节脱位大多与各型骨折伴发,尤以屈曲型多见,由于上节段椎体下缘在下椎节椎体上缘向前滑动,使椎管内形成一个骨性的阶梯样致压物,可引起对脊髓或马尾神经的刺激或压迫,构成早期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是妨碍脊髓功能完全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5)侧屈型损伤:其病理改变与屈曲型大体相似,主要表现为一侧椎体的侧方压缩,多见于胸,腰段,侧屈型损伤的脊髓受损程度,在同样的暴力情况下较前屈型为轻。
(6)其他类型:包括目前发现较为多见的急性椎间盘脱出(尤多见于颈椎,单纯的棘突骨折和横突骨折等,病变大多较局限,受损程度亦轻,通过椎体中部至后方椎板的水平分裂骨折(chance fracture)等,近年来在临床上也不少见。
4.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分型 由于脊髓组织十分娇嫩,任何撞击,牵拉,挤压及其他外力作用后,均可引起比想像更为严重的损伤,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脊髓震荡,脊髓实质损伤及脊髓受压三种状态,但在临床上常将其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震荡:是最轻的一种脊髓损伤,与脑震荡相似,主要是传导暴力通过脊柱后部传到脊髓,并出现数分钟至数十小时的短暂性功能丧失,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这一类型的脊髓损伤在恢复时,一般先从下肢开始,由于脊髓组织形态上无可见的病理改变,因此其生理功能紊乱多可获得恢复,属可逆性。
(2)脊髓出血或血肿:指脊髓实质内出血,这在血管畸形者更易发生,其程度可从细微的点状出血到血肿形成不等,少量出血者,血肿吸收后其脊髓功能有可能得到部分或大部分恢复;严重的血肿易因瘢痕形成而预后不佳。
(3)脊髓挫伤:脊髓挫伤的程度有较大差别,从十分轻微的脊髓水肿,点状或片状出血到脊髓广泛挫裂(软化和坏死)不等,并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神经胶质和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继而导致瘢痕形成,脊髓萎缩以致引起不可逆性后果。
(4)脊髓受压:髓外组织,包括骨折片,脱出的髓核,内陷的韧带,血肿及后期的骨痂,骨刺,粘连性束带,瘢痕等以及体外的异物(弹片,内固定物及植骨片等)可造成对脊髓组织的直接压迫,这种压迫可引起局部的缺血,缺氧,水肿及淤血等,从而改变且加重了脊髓的受损程度。
(5)断裂:除火器伤外,脊柱脱位超过一定限度时,脊髓也可出现部分或完全断裂,以致引起脊髓传导功能的大部或全部丧失,外形上看,硬膜囊大多保持完整;但骨折脱位十分明显的严重型,硬膜囊亦可同时断裂。
(6)脊休克:与脊髓震荡不同,脊休克不是暴力直接作用于脊髓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损伤椎节以下肌张力降低,肢体呈弛缓性瘫痪,感觉及骨骼肌反射消失,引不出病理反射,大便失禁及小便潴留等,这种表现实质上是损伤断面以下脊髓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后果,一般持续2~4周,合并感染者持续时间延长,当脊休克消失后,脊髓的恢复因损伤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横断性脊髓损伤者的运动,感觉及浅反射功能不恢复,反射亢进,并有病理反射出现;不完全性损伤者的脊髓功能则可获得大部分,部分或少许恢复。
脊柱骨折严重吗
1、急救:如伤者仍被瓦砾、土方等压住时,不要硬拉强暴露在外面的肢体,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损伤。应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脊柱骨折时常伴有颈、腰椎骨折。
2、颈椎骨折要用衣物、枕头挤在头颈两侧,使其固定不动。
3、如胸腰脊柱骨折,使伤者平卧在硬板床上,身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直位。搬运时需三人同时工作,具体做法是:三人都蹲在伤者的一侧,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协同动作,将病人仰卧位放在硬板担架上,腰部用衣褥垫起。
4、身体创口部分进行包扎,冲洗创口,止血、包扎。
5、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损伤,均应在现场做好固定且防治并发症,特别要采取最快方式送往医院,在护送途中应严密观察。
(1)可疑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时立即按脊柱骨折要求急救。
(2)运送中用硬板床、担架、门板,不能用软床。禁止1人抱背,应2~4人抬,防止加重脊柱、脊髓损伤。
(3)搬运时让伤者两下肢靠拢,两上肢贴于腰侧,并保持伤者的体位为直线。
6、胸、腰、腹部损伤时,在搬运中,腰部要垫小枕头或衣物。
高位截瘫能活多久
照顾好的话和常人的寿命差不多,只是不大方便而已。
确切情况还的结合临床情况看,但是截瘫会导致各种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寿命。高位截瘫,是指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高位截瘫一般都会出现四肢瘫痪,预后多不良,其它方面跟下肢截瘫相同,脊柱椎骨或附件骨折,移位的椎体或突入椎管的骨片,可能性压迫脊髓或马尾,使之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脊髓横断平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的,称完全性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有神经功能障碍者,为四肢瘫。
脊柱骨折的检查
1、检查脊柱时暴露面应足够,必须用手指从上至下逐个按压棘突,如发现位于中线部位的局部肿胀和明显的局部压痛,提示后柱已有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可摸到后突畸形。检查有无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的表现,如有神经损伤表现,应机制告诉家属或陪伴者,并及时记载在病史卡上。
2、X线摄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老年人感觉迟钝,胸腰段脊柱骨折往往主诉为下腰痛,单纯腰椎摄片会遗漏下胸椎骨折,因此必须注明摄片部位包括下胸椎(T10—12)在内,通常要拍摄正侧位两张片子,必要时加拍斜位片,在斜位片上则可以看到有无椎弓峡部骨折。由于颈椎前方半头尾是一种隐匿性损伤,没有明显的骨折,普通的X线摄片检查时很容易疏忽掉而难以诊断。如果仔细读片,仍可发现有四种特征性X线表现:
(1)棘突间间隙增宽。
(2)脊椎间半脱位。
(3)脊椎旁肌痉挛使颈椎丧失了正常的前凸弧,上述各种表现在屈曲位摄片时更为明显。
(4)下一节椎体前上方有微小突起表示有轻微的脊椎压缩性骨折。
X线检查有其局限性,它不能显示出椎管内受压情况,凡有中柱损伤或有神经症状者均须作CT检查。CT检查可以显示出椎体的骨折情况,还可显示出有无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并可计算出椎管的前后径与横径损失了多少,CT片不能显示出脊髓损伤情况,为此必要时应作MRI检查,在MRI片上可以看到椎体骨折出血所致的信号改变和前方的血肿,还可看到因脊髓损伤所表现出的异常高信号。
脊髓损伤的预防
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脊髓损伤的预防工作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预防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1、一级预防主要是指在院前急救及院后急救搬运及检查治疗过程中,防止损伤脊髓;二级预防是指脊髓损伤发生后,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开展早期康复;三级预防指脊髓损伤造成功能障碍后,应用全面的康复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残存功能。
2、一般情况下,脊髓损伤多由外伤引起,交通事故、体育事故、高空作业事故、矿井事故等均可导致脊髓损伤,尤其是头部受撞击引起颈椎损伤,或背部砸伤、坠落时臀部落地伤引起胸腰段脊椎骨折,诱发脊髓损伤。比如跳水时,水浅,头部着地引起颈椎脱位、脊髓损伤,又如矿井中,煤块砸伤腰部,引起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均可引起脊髓损伤。
上述为您做了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脊髓损伤的预防的发生,只能降低得脊髓损伤的概率,并不能完全避免,而一旦发生脊髓损伤的话,及时的进行治疗是很有必要的,选择科学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才是最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