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康复怎么办
产后盆底肌康复怎么办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的回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快感及高潮。
盆底评估与生物反馈训练疗法是通过引导表面肌电图和引导尿道收缩压的测定,反馈显示为肌电图或压力曲线,通过影响显示及声音提示,使患者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状态,并参与到治疗当中。结合个体化电刺激治疗,可唤醒、激活盆底肌,加快产后阴道及盆底肌张力和弹性的恢复,对预防和治疗产后阴道脱垂及松弛、尿失禁等盆底障碍性疾病有不错的效果。
“盆底防治”不仅仅是盆底评估与生物反馈技术,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肥胖女性,可减少体重5%-10%,尿失禁的次数将减少50%以上。
不知道通过上面的方法,准妈妈们有没有已经开始行动了。各位准妈妈们一定要记得,想要恢复完美的身材,一定要先保障身体的完全康复,才可以采取有效的运动措施去塑身。身体调养的不完全,很有可能留下后遗症,很难治疗。
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是什么?
盆底肌肉锻炼(PFME),又称为Kegal运动。方法为做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s,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min,每日进行2~3次;或每日做PFME 150~200次,6~8周为1个疗程。
盆底肌肉训练需兼顾5个方面:①强度,肌肉收缩可以产生的最大张力;②速率,最大张力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时间之比;③持续时间,肌肉收缩可以持续或重复的时间长度;④重复性,可以反复收缩达到一定张力的次数;⑤疲劳,维持肌肉收缩达到要求或预期张力产生疲劳。Ⅰ类纤维训练,主要针对力度、持续时间和重复性这几个方面;Ⅱ类纤维训练,主要针对力度、速率和疲劳这几个方面。
电刺激能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唤醒部分因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电刺激是通过刺激尿道外括约肌收缩,通过神经回路进一步增强括约肌收缩,加强控尿。电刺激神经和肌肉,兴奋交感通路并抑制交感通路,抑制膀胱收缩能力,降低逼尿肌代谢水平,增加膀胱容量,加强储尿能力。电刺激治疗是手术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积极手段。
盆底肌康复治疗哪些人可以使用
盆底肌康复治疗适应的人群有以下情况,
第一个是适合刚刚生孩子的妇女来进行盆地肌肉的锻炼,
第二个是可以缓解女性的阴道松弛和阴道痉挛的情况,调节性生活的质量。还有女性的子宫脱垂的情况也可以缓解,还有帮助治疗尿路感染,尿路失禁,还有其他的泌尿系统的疾病,盆底肌康复治疗还有可以缓解下肢的水肿,静脉回流的障碍和手术之后疤痕出现疼痛感的情况。
产后盆底肌的康复治疗方案
随着临床的应用和科技的发展,许多国家应用现代生物反馈技术有针对性的对盆底肌肉进行康复。在欧洲,特别是法国,运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尿失禁,子宫、膀胱脱垂,阴道紧缩度降低,已有25年历史。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治疗体系。
女性在怀孕的时候,盆底部会随着胎儿的不断增大和子宫重量的不断增加而受到影响,而妊娠后产道扩张,造成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产道损伤、会阴侧切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产后盆底康复了。
腰背酸痛,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是产后妇女最常见的症状。其实,这些就是盆底肌肉功能损害的早期表现。如果不进行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日后就有可能出现尿失禁,子宫、膀胱、直肠脱垂等病症,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94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妇产科医生kegel针对产后妇女出现的尿失禁、子宫膀胱脱垂、阴道紧缩度降低等问题创造了盆底肌肉锻炼法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不仅能帮助产妇恢复身材,更重要的是,产后42天以后对盆底8块肌肉的针对性训练,能够减轻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能把因生育引起的更年期尿失禁可能性降到最低。此外,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直接效果是对产后阴道松弛的治疗,以提高生育后夫妻性生活质量。盆底肌肉康复锻炼以其无损伤、痛苦小、安全、有效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目前盆底肌肉康复锻炼包括: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即使用可进行生物反馈的器械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方法。患者可通过器械对盆底肌肉运动的生物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盆底肌肉锻炼的实时状况与进展
为什么要做盆底锻炼
当女性在怀着宝宝的时候,盆底肌就逐渐在发生改变了,变化行为会一直持续到坐完月子,盆底肌的变化几乎是为了宝宝能够顺利降临人世间而发生的,因此盆底肌的变化对宝宝顺产具有充分必要性。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很重要,在分娩之后,盆底肌肉受到巨大损伤,很难自己修复,因此,会导致有些人有漏尿情况,严重的有产道严重松弛。到了晚年的时候就会有盆底肌功能性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女性被要求必须在生产后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集中。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
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
在女性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等支持结构。盆底肌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生完孩子屁股大怎么收 月子里使用腹带
产后42天是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月子里就少不了使用绑腹带了,其主要作用就是固定骨盆,同时兼有收胯、防止骨盆错位的效果,不仅可以帮助你回缩骨盆,还可以治疗产后骨盆松弛带来的疼痛症状。在专业的骨盆复位矫正下,最少可以回缩2-3厘米。
为什么要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朋友们大概不知道,当女性在怀着宝宝的时候,盆底肌就逐渐在发生改变了,变化行为会一直持续到坐完月子,盆底肌的变化几乎是为了宝宝能够顺利降临人世间而发生的,因此盆底肌的变化对宝宝顺产具有充分必要性。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有多重要?分娩之后,盆底肌因为受到巨大的损伤而难以自行修复,所以导致部分人具有漏尿的状况,更糟糕的是产道严重松弛,人到晚年就会频发盆底肌功能性障碍,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女性被要求必须在生产后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可以请专业人士或者是瑜伽老师帮助开展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每天练习几个针对性强的动作,对快速恢复盆底肌健康是非常有效的。万一条件不允许,就在家中自学收缩肛门阴道的动作,站着做效果会比较好,做的时候尽量放松心情,每次二十分钟到半个钟,早晚各一次即可,坚持至少三个月,效果才会显现出来,必要时候需借助仪器,具体事项可咨询医生。期间一定要按期去医院例行做检查,认真听取医生的叮嘱与建议。
盆底肌康复治疗有用吗
女性朋友在妊娠和分娩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盆底损伤。支持盆底的组织结构主要有肌肉、筋膜、韧带等。当其中一项有损伤时,则会影响女性产后的恢复,甚至影响女性的生理机能。所以为了女性朋友产后更好的恢复,应该及早得进行盆底肌锻炼,可以有效得预防疾病发生。
由于妊娠和分娩,使妇女泌尿生殖系统和盆底肌肉神经解剖学及生理学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多在产后7~8周恢复至孕前状态。如产后不能及时修复,日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生殖器官脱垂和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等。因此产后及时复查盆底肌力,发现肌力下降及时治疗。
产后如何恢复盆底肌呢
妊娠和分娩,是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十月怀胎,不论准妈妈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分娩的过程中,盆底肌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此外,若是孕期或分娩时存在异常情况,例如胎儿过大、孕妇体重过甚、产程过长、难产、多次分娩等状况的发生,则会加重女性的盆底肌肉受损的严重程度。因此,若不注意及时修复受损的盆底肌肉,容易在日后引致疾病。
现如今,如何让产后新妈妈的盆底肌肉尽可能恢复到产前原有的状态,已成为现代保健的重要课题。良好的盆底肌肉修复可减少女性因怀孕和生产过程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提高产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产后盆底肌肉的恢复与锻炼,也日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
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
女性的盆底肌肉,承托并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除了使这些盆腔脏器维持正常的解剖位置之外,还参与了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多项生理活动。
当盆底肌肉受损时,便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初期的盆底功能障碍可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等症状。还可能因阴道松弛、性生活过程中不会或不能收缩盆底肌肉,而导致男女双方性快感下降,影响婚姻生活质量。
若没有重视盆底肌肉的恢复,使盆底肌肉功能没有及时康复的话,将逐渐发展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等更加严重的疾病。这些疾病病虽无关乎于性命,但却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在欧美国家,更是把尿失禁喻为“社交杀手病”,足见其危害性。
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要性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中,有45%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而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的电刺激治疗和生物反馈训练等康复治疗。
妈妈在产后42天后,便可以进行常规的盆底肌肉康复疗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日后的性生活质量,更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但遗憾的是,很多女性因自身并没有盆底功能障碍的明显症状,而错失产后康复的最佳机会。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大,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肌肉也会变得更加松弛,此时,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便会显现出来,并且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到那时就只能依靠手术治疗来恢复了。所以,建议生产后的妈妈,重视产后盆底肌肉恢复的问题并积极预防,在产后及时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盆底肌康复的介绍
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回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要遵循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对于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可采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提肛法,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加强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具体做法是反复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或每日做150-200次,4-6周患者有改善,3个月有明显效果。而对于重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电刺激治疗或者相关的手术治疗。
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
女性在怀着宝宝的时候,盆底肌就逐渐在发生改变了,变化行为会一直持续到坐完月子,盆底肌的变化几乎是为了宝宝能够顺利降临人世间而发生的,因此盆底肌的变化对宝宝顺产具有充分必要性。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很重要,在分娩之后,盆底肌肉受到巨大损伤,很难自己修复,因此,会导致有些人有漏尿情况,严重的有产道严重松弛。到了晚年的时候就会有盆底肌功能性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女性被要求必须在生产后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集中。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
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
在女性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等支持结构。盆底肌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网”往女性健康的盆底肌
①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与盆底肌肉薄弱大有关系。
②怀孕和分娩,会让盆底肌肉大受损伤。
③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
漏“网”之忧:尿失禁、子宫脱垂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是压力性尿失禁的表现。经常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更严重的可能需要用护垫,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吊力”不足,还可以表现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常有中老年人是因发现外阴有肿物脱出,才到医院就诊的。但由于就诊太晚,脱垂程度较严重,往往错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是盆底肌薄弱远期的影响,而性生活质量下降,则是近期的主要影响。这在产后妇女中尤为多见。有相当部分产妇出现阴道前后壁轻度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阴道黏膜干涩和菲薄,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可以说,女人要健康、幸福,必须有一个强健的“网”。
孕产,盆底肌薄弱的主因
怀孕和分娩,是造成盆底肌薄弱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十月怀胎,随着胎儿逐渐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随之增大,盆底肌的弹性极限受到挑战。分娩时,盆底肌肉又进一步受到胎儿的挤压和撕扯。
另外,如果怀孕期间体重增加过多,例如超过20千克(一般建议控制在12。5千克以下),以及多次生育、胎儿巨大、分娩时出现难产、使用产钳等,更容易造成盆底肌受损。
盆底肌自我保健操
早在1948年,美国性学家凯格尔就提出妇女要进行盆底肌训练,即有意识、有节律地做盆底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运动,从而加强盆底肌的力量。
和其他保健操一样,盆底肌训练也可以分为徒手与器具两种。
徒手训练 ①紧缩肛门,开始时以收缩3秒为一次(若坚持不到3秒可以缩短时间),随着锻炼效果加强,逐渐延长到10~15秒。②放松肛门,和收缩保持一样长的时间。如此重复,每天2~3次,每次以10分钟为宜。
器具训练 即“阴道哑铃”。在阴道塞入“哑铃”样的小器械,让阴道收紧以免其脱出。每天坚持一小段时间(约10分钟)锻炼,从坐位、站立位到慢步、快步走,小器械则从轻至重,逐渐增加难度。这种训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器具选择不当造成感染或损伤。
游戏般的盆底肌康复训练
可是,由于盆底肌“看不见摸不着”,大概有10%的女性完全不懂得如何收缩盆底肌肉,更多的女性则是上述训练做得不正确。有些女性在收缩盆底肌肉的时候,屏住呼吸、“肚皮紧紧的”,无法做到自然呼吸;也有的同时收缩腹部和大腿的肌肉,这些错误的训练是无法达到锻炼效果的。
现在,有一种更专业、更直观的手段,就是“盆底肌康复训练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刺激和反馈系统两部分。
刺激系统 针对有些产后妇女“找不到收缩的感觉”,通过仪器,用低频电刺激,使肌肉被动收缩,让她们体会收缩的肌肉的位置,逐渐掌握自主收缩方法。
反馈系统 这是与刺激系统相连的一个显示器,能够显示肌肉收缩的曲线。训练者像玩电子游戏一般,一边训练一边看自己运动的曲线。有趣的是,屏幕还会出现诸如“哎呀,自己肚皮用力了”、“这次收缩没坚持好哦”等人性化的提示语言。同时系统设有各种模块和场景模拟,以增强锻炼的趣味性。
在学会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方法后,可在家里每天坚持一小段时间的“阴道哑铃”锻炼,以保住“训练的战果”。
盆底肌康复训练,越早开始越好。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在法国,产后妇女都是常规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最近这几年,国内许多大城市的妇产科也已
广泛开展此训练。
没有生育过的女性,同样应该锻炼。把盆底肌训练好,终身受益。
为什么要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一般什么样的人才需要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尤其适用于生完宝宝后的妇女,也适用于有房事不够激情四射和满足感的女性、经常性患发阴道炎症的女性、胸部不够坚挺或往下垂的女性、有非严重性子宫脱垂现象的等女性。即使在以上症状归列范围之内,也可以选择性不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吗?是的,有些人确实可以选择性决定是否要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但如果可以,最好还是选择开展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为什么要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朋友们大概不知道,当女性在怀着宝宝的时候,盆底肌就逐渐在发生改变了,变化行为会一直持续到坐完月子,盆底肌的变化几乎是为了宝宝能够顺利降临人世间而发生的,因此盆底肌的变化对宝宝顺产具有充分必要性。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有多重要?分娩之后,盆底肌因为受到巨大的损伤而难以自行修复,所以导致部分人具有漏尿的状况,更糟糕的是产道严重松弛,人到晚年就会频发盆底肌功能性障碍,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女性被要求必须在生产后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可以请专业人士或者是瑜伽老师帮助开展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每天练习几个针对性强的动作,对快速恢复盆底肌健康是非常有效的。万一条件不允许,就在家中自学收缩肛门阴道的动作,站着做效果会比较好,做的时候尽量放松心情,每次二十分钟到半个钟,早晚各一次即可,坚持至少三个月,效果才会显现出来,必要时候需借助仪器,具体事项可咨询医生。期间一定要按期去医院例行做检查,认真听取医生的叮嘱与建议。
产后屁股大怎么恢复 月子里使用绑腹带
产后42天是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月子里就少不了使用绑腹带了,其主要作用就是固定骨盆,同时兼有收胯、防止骨盆错位的效果,不仅可以帮助你回缩骨盆,还可以治疗产后骨盆松弛带来的疼痛症状。在专业的骨盆复位矫正下,最少可以回缩2-3厘米,这样屁股就不会大了。
什么是盆底康复
在中国,女性生完孩子之后都会在家休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女性的身体慢慢恢复起来。大家都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盆底康复。那么,什么是盆底康复呢?盆底康复治疗怎么做?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盆底康复
一般来说,怀孕和分娩是盆底肌肉损伤的重要原因。怀孕的时候,随着胎儿的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慢慢增大,肌肉的弹性受到挑战,在分娩是,盆底的肌肉更是受到挤压和拉扯。
除此之外,如果在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的过多,超过20kg,或者多次生育,胎儿巨大,使得在分娩时出现难产,需要通过产钳来将胎儿取出来,这样很容易对盆底肌造成损伤。
一旦盆底肌受到损伤,盆腔内的器官就无法维持正常的位置,从而导致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比如像阴道松弛、盆底肌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
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产妇恢复身材,还能在产后42天后对盆底的8块肌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减轻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的可能性,把生育引起的各种身体异常情况降低到低。
除此之外,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训练对产后阴道松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