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二型糖尿病出现的运动误区

二型糖尿病出现的运动误区

二型糖尿病运动有哪些误区:

动时间不合适。不但运动的强度要适中,运动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轻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空腹运动,而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者一般在餐后1小时前后开始活动比较合适。有些使用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喜欢空腹运动,结果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一些在四肢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运动过早,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极易导致低血糖,要注意避免。

不注重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医生指导下的降糖药物治疗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内容,而更重要的治疗方法是日常生活中患者的积极配合,如运动、饮食,积极乐观、心情舒畅、保证睡眠等,这些基础治疗措施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降糖药物治疗的效果,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对待。

动量过大。适当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热卡,减少脂肪的堆积,并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控制血糖有利。但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刺激机体引起应激反应,反而使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控制糖尿病病情是有害的。

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

一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常可能处于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过多之间。在胰岛素相对不足时进行运动可使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血糖升高;在胰岛素相对过多时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有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故对一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体育运动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同时可以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在众多运动项目中,走跑交替或者快步走适宜二型糖尿病患者参与,但有如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按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

运动时,如果感觉体力增强、精神饱满、周身舒适,血糖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则表明运动疗法有效。相反,如果感到疲乏无力加重、精神萎靡、血糖又高低不定或反而升高,则应重新调整运动方案或暂时停止运动。

因此,无论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都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严格遵守规定的运动量和进度,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反应而使血糖升高。运动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三吝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疗效。

二型糖尿病症状

1、有糖尿病家族史。有明确的轻型糖尿病家族史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要引起注意。

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型儿或巨大儿等。

3、反应性低血糖。多发生于餐后3小时或3小时以上,表现为心慌、出汗、饥饿、颤抖等,如测血糖则在正常低值或低于正常,进食含糖食物后上述症状可消失。

4、老年人无原因的知觉障碍。如:多汗,尤其是半身出汗,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尿失禁、不明原因的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下肢血管病变,如下肢发凉、发泔、间歇性跛行、肢端坏死、水疱、溃疡等。

5、反复感染。顽固性外阴瘙痒,或反复外阴、阴道霉菌感染,或屡发疖痈者,有可能是患了糖尿病。不少女病人就是因为外阴瘙痒去妇科就诊而发现糖尿病的。

二型糖尿病病因

1.遗传因素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4.种族因素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二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1、二型糖尿病症状之多尿:临床上患者血糖过高,因为肾脏的功能也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患者的血糖排除过多,这就会造成肾小球率过滤的功能下降,为此24小时的尿量这就会增加。

2、二型糖尿病症状之多饮: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多喝水,主要是因为高血糖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增加,这就会造成口渴的了临床症状增加,为此患者就会多喝水。

3、二型糖尿病症状之多食:临床上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饮食过多的发病因素不明显,因为血糖处在高水平状况,患者高消耗的话,也会造成组织细胞处在一个饥饿状况,为此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食欲也会亢进。

4、二型糖尿病症状之体重下降:临床上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尽管有时候因为饮食正常,但是因为胰岛素的问题,也会造成身体脂肪以及蛋白质分解过多,这就会造成身体体重下降。从而形成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5、二型糖尿病症状之乏力:这种临床表现在二型糖尿病中还是很常见的,是因为很多能量不能完全被身体所用,这就会造成浑身乏力的情况出现,造成患者出现痛苦。

糖尿病运动误区

做家务就是运动,不必要再运动了做家务虽然具有运动的部分特点,但与糖尿病治疗意义上的运动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做家务是以完成必要的家庭事务为主,不具有治疗运动连续性和运动量的概念。一般来说,做家务不能满足治疗所需要的运动量。调查发现,家庭主妇真正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每天大多不足两个小时,而且运动强度都较低。而且在家庭环境中,往往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应因人而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要有一定的运动环境。

每天都很累,再运动就受不了了必要的运动量是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前提,除非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你每天都感觉很累,说明你血糖可能控制很差,更需要加强运动,只有血糖控制良好,这种“累”才会减轻。认为“再运动就受不了了”只是自己吓唬自己。

凡是运动都有利于降血糖这种运动是盲目性的,认为只要运动就会降血糖的想法是错误的。对有严重并发症者,盲目运动可能加重病情。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疗希望完全寄托于“运动”,既不监测血糖、也不就诊,那更是有害无益的。而且盲目运动缺乏针对性,即使适合运动的人,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运动,不宜盲目运动。

越早起床运动,效果越好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生物钟”,这个钟都是为你的生理节律而存在的,它不能随便被调拨,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过早起床,可能会打乱你的生物钟,导致人体生物节律紊乱,使体内节律性分泌的激素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血糖波动。所以每天的起床时间不宜早于清晨6点,而且每天起床的时间要基本一致。

已经服用降糖药了,就不必再运动了体育锻炼能够消耗热量、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而减轻体重也能降低血糖。所以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降糖疗法,尤其是餐后的运动更能使血糖下降。通过运动能协助降糖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糖尿病患者最简便易行的体育锻炼方法就是走路。开始可以慢走,每天走大约10分钟,每周5天,渐渐地增加到每天走30分钟。步行时,可以边走边听磁带,这样可以鼓励和帮助你调整步伐和节奏。或者也可以听一些娱乐节目,边运动边放松。

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一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常可能处于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过多之间。在胰岛素相对不足时进行运动可使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血糖升高;在胰岛素相对过多时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有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故对一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体育运动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同时可以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在众多运动项目中,走跑交替或者快步走适宜二型糖尿病患者参与,但有如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按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

运动时,如果感觉体力增强、精神饱满、周身舒适,血糖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则表明运动疗法有效。相反,如果感到疲乏无力加重、精神萎靡、血糖又高低不定或反而升高,则应重新调整运动方案或暂时停止运动。

因此,无论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都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严格遵守规定的运动量和进度,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反应而使血糖升高。运动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三吝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疗效。

糖尿病会传染吗

糖尿病专家告诉大家:糖尿病目前主要有一型、二型,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目前都还没有案例和证据可以证明糖尿病是会传染的,所以,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

专家解释到:目前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为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一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假如有人患了糖尿病,那么引发的因素就只有两种可能,即遗传因素跟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一型或二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二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一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以上就是糖尿病专家对于糖尿病的简单介绍和一般患病的简单分析,告诉大家了糖尿病发病因素,可以肯定跟遗传没有关系,大家不要担心糖尿病会遗传,不要自己吓自己,要有健康的、良好的心态,不要被糖尿病会遗传这类简单的问题所困扰。

相关推荐

二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2型糖尿病是不可能治愈的。它是一个长时间慢性的疾病.糖尿病重在稳定血糖,合理控制饮食,控制体重,适当锻炼,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防治病情的发展.平常要用糖尿病饮食,家属要监督病人不要多吃主食,应该每天主食五两按1/5,2/5,2/5分配三餐体力劳动者可适量加一点,每天半斤牛奶,一个鸡蛋.多吃蔬菜少吃肥肉可以不可以吃瘦肉,鸡肉鱼肉等禁忌含糖的食物,对于水果含糖多的也要少吃.稀饭不要喝用可以不可以用豆浆(有糖尿病肾病的时不可以喝)代替, 因为稀饭生糖比面食更多.家属一定要监督控制好病人的饮食,糖尿病的疗法控制饮

二型糖尿病和一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酮症和胰岛功能,其次是有无胰岛自身免疫的证据。 1. 1型糖尿病分为2大类,3型: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和非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1A型又分为速发型(经典1型糖尿病)和缓发型(LADA)。 2. 因此1型糖尿病除了LADA以外,特点都是酮症起病,病程在3个月以内,以后必须要用胰岛素维持治疗,胰岛功能很差。如果不是酮症起病,即可排除经典1型糖尿病和特发性1型糖尿病。 3. 但是2型糖尿病有时也可以以酮症起病,但是一般有诱因或者病

澄清糖尿病六大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事实上,糖尿病最终致人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乳腺癌和艾滋病。 误区二:吃糖太多引发糖尿病。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到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因素,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 误区三:肥胖引发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超过25只是引发糖尿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之一。有很多体重超重的人身体完全健康,一些体重正常的人却得了糖尿病。 误区四: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饮食要异于常人。其实

糖尿病人引起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也成了日常生活中一种最常见的疾病。一般人会认为吃的糖多就会患上糖尿病这以错误观念。就会忽略其中内在的一些原因。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换上糖尿病的,在病发的过程中很容易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还会致残甚至致死。那么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我们来了解下: 引发原发性糖尿病的基本病因有两条: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基础和内因,而环境因素则是患糖尿病的条件和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目前人们认为,一型糖尿病患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感

二型糖尿病什么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非典型症状:乏力、口干、视力下降、皮肤瘙痒、手脚麻木,疼,走路如踩棉花样。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性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服用中药,西药,注射胰岛素等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多尿、烦渴、多饮。由于糖尿,尿渗透压升高而肾小管回吸收水减少,尿量常增多。病者尿意频频,多者一日夜可二十余次,夜间多次起床,影响睡眠。不仅每次尿多与尿频,一日尿总量常在2~3L以上,偶可达十余升。 即使是做手术,也应该把空腹血糖将到正

儿童肥胖的危害

对于儿童肥胖症这种疾病,父母们应该要在生活中引起重视,因为这种疾病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是伤害比较大的,所以你们在生活中应该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多带他们出去锻炼身体,对于食物的消化是有帮助的。 雄性激素过多症,在青少年女孩雄性激素过过多。肥胖的青少年儿童胰岛素抵抗与腹部脂肪高度相关。肥胖和过度肥胖会使青少年女孩处于月经紊乱和早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高风险之中。 心血管疾病,肥胖引起各种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液动力的改变。过多的脂肪堆积导致血量和心脏输出量增加。睡眠呼吸暂停和与肥胖有关的肺通气不足可能产生肺动脉高血压。在病

你是糖尿病易发人群吗

一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型糖尿病。它的特点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一型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经常感到饿、体重减轻、视力减退和疲乏,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一型糖尿病的病因,也很难预防它的发生。 二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属于二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重超重和缺乏身体活动所致。症状可能与一型糖尿病相似,但往往症状不明显。所以,经常会在发病多年之后才诊断出来,这时候已经出现

藜麦的功效与作用 5.预防二型糖尿病

藜麦也对二型糖尿病人有益。因为藜麦中富含镁、锰及其它矿物质,生成的一种酶参与体内葡萄糖的利用及胰岛素的分泌。并且藜麦的GI升糖值为35,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规律性地食用藜麦和其它一些全谷粮食会减少二型糖尿病的发生。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缓解糖尿病

六味地黄丸对于二型糖尿病,具有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的作用,还能减轻糖尿病的基本症状。

糖尿病分几型

第一类是一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的原因,导致体内产生了一些抗体,因此胰岛素功能衰竭,体内绝对缺乏胰岛素,这一类的糖尿病就叫一型糖尿病。 而二型糖尿病,是属于胰岛素抵抗为主,因为一些环境、饮食影响而发生,这一类的病人胰岛功能尚可,是以口服药治疗为主。 第三个是一些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一些基因突变、手术外伤、药物等等引起。 第四个是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以前没有糖尿病,而在怀孕当中发生了血糖的异常,因此目前糖尿病就主要分为这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