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与中医的哪些病相似
艾滋病与中医的哪些病相似
本病与中医“瘟疫”、“虚劳”有相似之处, 但有区别。艾滋病虽然是一种传染病,但它是一 种传染性较低的疾病,其传染媒介只有血液和精 液,重要的传播途径是交媾不洁、输血、针头不 洁、母乳传播,这和一般“瘟疫”通过呼吸、消 化道传播不同;艾滋病患者常伴有元气亏损,精 气不足的病理表现,如纳少、乏力、盗汗、腹 泻、消瘦等,这些症状与“虚劳”病证相似。但 艾滋病又与单纯脏腑亏损而致虚劳者有区别。首 先,中医所谓,也可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不 能生化气血而成,其病因均为内伤劳损,而与艾 滋病的“疫毒”入侵不同;其次,在治疗方面, 艾滋病也不能完全沿用“损者益之”、“劳者温 之”的补益虚劳方法,而应扶正祛邪,标本兼 顾。
诊断艾滋病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依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尤其是HIV抗体 阳性,结合细胞免疫缺陷,就可以诊断为艾滋 病。但是在诊断艾滋病时,特别要考虑与某些症 状相似的疾病区别。(1) 其他原因引起的免疫缺陷:除艾滋病 外,还有其他免疫缺陷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 发性免疫缺陷病如皮质激素、化疗、放疗或原先已经存在的严重的蛋白-热能性营养不良引起的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 血液病:由于艾滋病患者有发热,肝脾 肿大,淋巴结肿大,个别病人白细胞降低,淋巴 细胞减少,因此需要与血液病鉴别。(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急性 HIV感染期的表现很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因此当艾滋病高危人群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的症状时,应立即进行HIV抗体或病毒抗原 的检测,并进行鉴别。(4)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近来发现艾滋病病 人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比较多,如感染、 痴呆等,应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相鉴别。
哪些病容易与艾滋病相混淆
由于艾滋病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有许多疾病也有与 艾滋病相似的某些临床表现,诊断艾滋病时必须加以鉴别。 艾滋病表现的发热、消瘦、疲乏和无力等须和其它传 染病(如结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胶原性疾 病及血液病中某些类似症状相鉴别。
全球艾滋病状况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显示,随着各国防治艾滋病的努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及艾滋病相关疾病致死人数继续下降。2011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250万,比2001年减少70万;艾滋病相关疾病致死人数约170万,比2005年高峰期减少近60万。截至2011年底,全球共有34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约一半的人并不知情。在这些感染者中,有1480万人适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其中800万人正在接受治疗,比2009年增加了63%;但仍有近68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法获得相应治疗。
2012年7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球每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持续稳步下降,降幅约20%。
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初期、免疫系统还相对健康时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可以将病毒传染的风险降低96%。目前,人类已经有约30种抗逆转录药物构成的有效疗法,如果联合用药,它们能够挽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命,使病毒感染者活得更健康,更有品质。数据显示,早发现、早治疗并坚持下去的感染者能存活数十年,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预期寿命可与普通人相当。
自1995年以来,全球已经有1400万人的生命因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而得到挽救。抗艾治疗的覆盖率也在迅速扩大。在拉丁美洲,治疗覆盖率已达到约70%,加勒比地区也为67%。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56%需要治疗的感染者已能得到治疗,这一数字仍在继续增长。
同时,中低收入国家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也加大了公共投入力度。2011年,中低收入国家共投入86亿美元用于防治艾滋病,较上年增长11%,投入总额首次超过国际援助。其中,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国家(除南非外)近5年用于防治艾滋病的公共投入增长97%。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和中国等金砖国家同期公共投入增长120%。
国际社会为实现“零新发感染、零歧视以及零死亡”设立了明确可行的全球目标,包括到2015年向1500万人提供抗逆转录治疗,根除母婴传播,减少50%通过性传播的新发感染等。
男女艾滋病初期症状各不同
艾滋病感染是有一个过程的,医学上可以讲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和典型艾滋病期。每个阶段的症状表现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四个时期不同的症状表现是一个渐进和连续的发病过程。
1、急性感染期
急性感染期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窗口期。窗口期的主要症状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还会发生乏力、盗汗、咽炎等。部分患者也有可能出现急性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由于急性感染期时,症状比较轻,通常容易被人们忽略。在被感染HIV后的2-6周,可以通过查血,检测HIV抗体是否呈阳性,以此为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的标准。急性感染期过后,便是潜伏期,潜伏期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阶段。
2、潜伏期
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潜伏期内,艾滋病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因此潜伏期是不易于人们发现和预防艾滋病的。研究表明,潜伏期后,8年内将有50%的人发展为艾滋病,儿童艾滋病潜伏期短,平均为12个月。
3、艾滋病前期
艾滋病前期是指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出现明显的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人称之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主要表现在:持续性的淋巴节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
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者。持续半年以上;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数月的周期性低热;夜间盗汗;口腔出现毛状白斑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拉稀,均又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
艾滋病中医病因的认识
艾滋病中医病因,大体有以下五类不同的认识,分析如次。
感染艾毒、艾邪 艾毒、艾邪是直接附会西医的称谓,仅仅是艾滋病病毒的简称,只有“新味”,不含“原汁”,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应用没有实际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感染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 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是中医温病学对“皆相染易”性质病因的总称、泛称,虽有中医特色,是“原汁”不纯,“新味”不含,无论从中医诊断学或者从治疗学上,都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肾虚、精虚等 这是外邪入侵后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可以称为继发性原因,或称为第二原因,严格来说只能叫“证因”,不能称之为病因。艾滋病的传染性也得不到体现,是有“原汁”无“新味”。
感染湿温、湿热等 湿温已是中医的专有病名。湿热是艾滋病发病时的重要病机之一,是不少学者的共识,称之为病因既不规范,也不免有以偏赅全之憾。
感染湿毒 HIV致病,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缠绵难愈,表现复杂,首犯脾土,病位广泛,符合中医湿邪致病特点,几乎是专家学者的一致观点。称谓“湿毒”也符合现在语言习惯,但不严谨,经不起分析。“毒”作为中医学特殊的病因学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张允岭等曾对9个地区110位专家问卷调查,通过类聚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提示,毒的主要特征是酷烈性、暴戾性、正损性,即毒致病来势凶猛,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以发病急,病情传变快为临床特点。人体感染HIV后,呈现一个很长的自然史发展过程,8~10年的潜伏期可无任何症状,与毒的致病特点相悖。湿毒之名,虽是“原汁添新味”,但“原汁”与“新味”有附会之嫌。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 概述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的一种新的性传播疾病。该病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毒(HIV)引起的。病毒大量地存在于患者的精液、血液、唾液、眼泪、阴道分沁物及乳汁和其它体液之中。性行为放荡,不正当的性交手段,吸毒时共用注射器和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是艾滋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因此,同性恋者和静脉吸毒者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此外,在艾滋病的高发区,母婴传播也是一条主要的传染途径。
临床上把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健康带毒者”阶段,这时人体已经被艾滋病毒感染,血液检查为HIV阳性,但基本上没有临床症状。第二阶段是出现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的阶段,此时HIV病毒开始进攻人体的免疫系统,但免疫系统还没有被完全摧毁;第三阶段为艾滋病阶段,即病人免疫系统已经有了缺陷,任何感染都可能威胁病人生命。
艾滋病临床四个时期
1. 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当这种发热等周身不适症状出现后5周左右,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 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 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淋巴结病相关综合征"、"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征"等。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
4. 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确诊艾滋病不能光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根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所以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做检查,千万不要自己乱下诊断。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有何原则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有两个原则:一 是自愿的原则,其他人或单位不能强制你去做艾滋病咨询或检 测;二是保密的原则,这种咨询以及检测的过程及结果是完全 保密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泄露咨询者个人与艾滋病相关的 信息,否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女性艾滋病初期症状有什么
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可分为艾滋病急性感染期、艾滋病潜伏期、艾滋病相关病变期、艾滋病病变期。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症状。
1、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症状(艾滋病初期症状)
大部分人在感染HIV初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但是有一部分人会在感染的2到6周内,出现发热、寒颤、关节疼、肌肉痛、呕吐、腹泻、喉痛等症状,随者时间的延长会出现皮疹。
2、艾滋病潜伏期症状(艾滋病无症状期)
当人体产生HIV抗体后,HIV的数量会急剧减少,此时一些艾滋病初期症状会消失,就像一个健康人,但是HIV依然存活在体内,这段时期称为艾滋病潜伏期或无症状期,一般来说,潜伏期在10年左右,在这段期间,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CD4细胞会缓慢的减少。
3、艾滋病相关病变期症状
艾滋病相关病变期医学上称为AIDS-Re-lated complex(ARC)。这个阶段的主要症状为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
4、艾滋病病变期
在长期无症状或表现为ARC以后,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渐进性消瘦(3个月内体重下降》10%),乏力,超过一个月以上的持续不规则低热,每天4-5次腹泻。继而出现机会性感染,常见的感染如突发的咳嗽、气短、卡氏肺孢菌肺炎、口腔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隐球菌脑膜炎、肺结核、淋巴瘤、黑色素瘤等。
艾滋病的表现症状也有结膜炎吗
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