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对人类的好处
蜜蜂对人类的好处
蜜蜂,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一种昆虫。蜜蜂不仅帮助人类采集有益健康、增强生命力的植物精华,而且也是植物王国的“月下老人”。据美国专家统计,蜜蜂为农业授粉所增产的价值是蜂产品价值的143倍。二十世纪50年代,现代西方医学科学家,在蜂箱里发现了一种更为神奇的天然药物——蜂胶,从而揭开了蜜蜂王国在一亿五千年前创造的谜底。一群蜂由数万只组成,他们到野外采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病菌,但科学家们发现蜂巢内处于无菌环境,其清洁度甚至超过了现代无菌手术室。蜜蜂采集新生枝芽或树皮树脂混合蜜蜂分泌物酿造的蜂胶,涂抹在蜂巢里,能杀死24种细菌、20种丝状菌、1种原虫,并能快速消灭葡萄球菌。正因为蜂巢里含有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物质,使数万只群居的蜜蜂不发生流行病,蜂巢中终年享用的王浆、蜂蜜、花粉等食品不会腐败变质。现代医学对蜂胶的药理作用研究后证实:蜂胶具有极强的抗菌性、抗炎症性、抗氧化性作用,细胞活性再生作用、血液循环作用、清热解毒作用、精神安定作用、提高生物体的防卫作用,对各种疾病极有疗效。多国医学科学家认为:蜂胶可能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万能药。医学家们还发现:蜂胶对当今医疗技术尚不能根治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各种恶性肿瘤、乙肝等疑难病症具有特殊的疗效作用。
4种蜂蜜不要买
1、葡萄蜂蜜
葡萄只有花粉而无蜂蜜。
2、金银花蜂蜜
金银花的花冠叫长且细,蜜蜂的嘴很短,根本采集不到。
3、黄连蜂蜜
黄连主要分布在 陕西、湖北、四川。
是著名的传统中药,由于长期利用,大量采挖,野生黄连极为稀少,目前市场上所需的黄连,几乎全是栽培。特性 生于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野生或栽培。花期2--3月,果期4--5月。
我国2-3月除了南方的几个省的气温较高外,蜜蜂繁殖起来外,我国其它的地方的蜜蜂基本都在春繁,其本身就需要养蜂人用白糖喂养。
4、雪莲蜂蜜
雪莲在我国分布于西北部的高寒山地。是一种高疗效药用植物。
雪莲通常生长在高山雪峰之中,气候多变,冷热无常,雨雪交替,最高月平均温3--5℃,最低月平均温零下19---零下21℃。
蜜蜂活动的温度高于15度左右!您想想有蜜吗。
三类人群不能喝蜂蜜
1、未满一岁的婴儿不宜吃蜂蜜
蜂蜜营养丰富,是大众饮食佳品。许多新妈妈也会在婴幼儿的辅食中加些蜂蜜来调节口味、增加营养价值。不过专家指出,1岁以内婴幼儿不适合食用蜂蜜。
专家表示,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因为蜜蜂在采取花粉过程中有可能把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肉毒杆菌芽孢适应能力很强,在100℃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
由于婴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常发生于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后的8-36小时,症状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虽然婴儿发生肉毒杆菌感染的几率很小,但医生还是建议:在孩子满1岁以前,不要给他吃蜂蜜及其制品。
此外,专家还提醒,1岁以上的婴幼儿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与大人相比要适当减少。
2、糖尿病人不能服用蜂蜜
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约为35克,果糖40克左右,蔗糖约2克,糊精约1克。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进入肠道后无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经水解后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别明显。从这一点来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3、肝硬化患者不能喝蜂蜜
一般来说乙肝患者非常适宜喝蜂蜜,因为蜂蜜提供的单糖不需要肝脏分解合成,可以降低肝脏的负担,但是肝硬化患者却不能喝蜂蜜,因为会加重肝脏的纤维化。
吃生蜂蜜小心中毒
不少人认为,“纯天然”、“野生”的食物就是绿色食品,其实不然。比如说野生蜂蜜就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未加工的蜂蜜(生蜂蜜),里面各种微生物含量比较高,特别是耐糖酵母菌,发酵以后容易使蜂蜜变质,蜂蜜虽有抗菌性但不具有杀菌性,最好别吃未加工的蜂蜜。另外,入秋后的生蜂蜜中还可能含有毒物质,更要避免食用。
近日,我院急诊科收治了一位食物中毒的老人李先生,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医生诊断他为食物中毒。而这食物中毒的元凶竟然是从养蜂人那里打来的生蜂蜜。一些养蜂人会在蜂房旁现采现卖生蜂蜜,这生蜂蜜为什么会引发中毒呢?
蜂蜜中毒的原因与植物花蜜中所含的有毒成分有关。自然界的植物有一部分是有毒的,而大部分有毒植物的花期较晚,入秋以后,有毒植物还处于开花季节。此时蜜蜂若采集有毒植物的花粉酿成蜜,多会混进有毒物质生物碱。人吃了这种含有毒素又未进行加工处理的生蜂蜜,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过敏,气喘,皮肤斑疹或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也可能会有烦躁、易怒等症状,还会影响睡眠。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蜂蜜时,需要了解该蜜的产地与采收季节,不要直接购买养蜂人的生蜂蜜,以免中毒。
三类人最好别吃蜂蜜
1岁以内的婴幼儿
蜂蜜营养丰富,是大众饮食佳品。许多新妈妈也会在婴幼儿的辅食中加些蜂蜜来调节口味、增加营养价值。不过专家指出,1岁以内婴幼儿不适合食用蜂蜜。
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因为蜜蜂在采取花粉过程中有可能把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肉毒杆菌芽孢适应能力很强,在100℃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
由于婴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常发生于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后的8~36小时,症状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虽然婴儿发生肉毒杆菌感染的几率很小,但医生还是建议:在孩子满1岁以前,不要给他吃蜂蜜及其制品。
此外,专家还提醒,1岁以上的婴幼儿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与大人相比要适当减少。
糖尿病人不宜服用蜂蜜
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约为35克,果糖40克左右,蔗糖约2克,糊精约1克。
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进入肠道后无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经水解后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别明显。从这一点来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感冒药容易和蜂蜜打架
感冒了多半会咳嗽,而蜂蜜有止咳的作用,于是很多人感冒时会喝蜂蜜缓解咳嗽症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药剂科教授孙广红提醒大家,感冒药最好不要和蜂蜜一起喝。
蜂蜜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嗽。如果咳嗽少痰,或痰少而黏,或者干咳无痰,可 以冲蜂蜜喝。但如果正在服用退烧药或含退烧成分的感冒药,不宜同时服 用蜂蜜。很多感冒药,如泰诺、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它遇到蜂蜜会形成一种复合物,影响机体对其的吸收速率,从而减弱退烧 作用。
蜜蜂会攻击有汗味的人
45岁的廖先生家住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昨天中午,他在树下打电话,电话聊了十几分钟后,突然一群蜜蜂朝他飞来,由于躲闪不及,廖先生脸部、颈部、手臂、小腿多处被蜇伤。
当天,家住武昌粤汉里社区的2名小伙,站在小区门口聊天,没注意头顶的树枝上挂着蜂窝。大约半个小时后,蜂窝内的蜜蜂突然飞出来,袭击两人。他们立刻冲进小区门房,但还是来不及,手臂和小腿被蜇伤。
医生接诊伤者后,发现被蜇伤的部位都出现了小块的红肿,赶紧消炎,并且进行抗过敏治疗。他介绍,通常被蜜蜂蜇伤的部位,会出现小块红肿、疼痛,一般不会有大问题,可以先用清水冲洗。如果被蜇的部位过多,或者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就需要警惕中毒,及时到医院治疗。
胡立冬分析,天气闷热时蜜蜂也会表现更烦躁,人身上的汗味会吸引成群的蜜蜂,人们在乘凉、聊天时尽量远离植物较多的地方。
四类人千万别喝蜂蜜
四类人千万别喝蜂蜜
1、肝硬化患者不能喝蜂蜜一般来说乙肝患者非常适宜喝蜂蜜,因为蜂蜜提供的单糖不需要肝脏分解合成,可以降低肝脏的负担,但是肝硬化患者却不能喝蜂蜜,因为会加重肝脏的纤维化。
2、糖尿病人不能服用蜂蜜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约为35克,果糖40克左右,蔗糖约2克,糊精约1克。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进入肠道后无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经水解后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别明显。从这一点来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3、感冒吃药不可与蜂蜜同服感冒了多半会咳嗽,而蜂蜜有止咳的作用,于是很多人感冒时会喝蜂蜜缓解咳嗽症状。专家提醒大家,感冒药最好不要和蜂蜜一起喝。蜂蜜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嗽。如果咳嗽少痰,或痰少而黏,或者干咳无痰,可以冲蜂蜜喝。但如果正在服用退烧药或含退烧成分的感冒药,不宜同时服用蜂蜜。很多感冒药,如泰诺、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它遇到蜂蜜会形成一种复合物,影响机体对其的吸收速率,从而减弱退烧作用。
4、未满一岁的婴儿不宜吃蜂蜜蜂蜜营养丰富,是大众饮食佳品。许多新妈妈也会在婴幼儿的辅食中加些蜂蜜来调节口味、增加营养价值。不过专家指出,1岁以内婴幼儿不适合食用蜂蜜。
五类人要慎吃蜂蜜
1、1岁以内的婴幼儿不要吃蜂蜜及其制品
蜂蜜营养丰富,是大众饮食佳品。许多新妈妈也会在婴幼儿的辅食中加些蜂蜜来调节口味、增加营养。不过专家指出,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肉毒杆菌芽孢适应能力很强,在100℃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由于婴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便秘、疲倦、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因此,医生建议:在孩子满1岁以前,不要给他吃蜂蜜及其制品。1岁以上的婴幼儿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与大人相比要适当减少。
2、肝硬化患者不宜喝蜂蜜
一般来说乙肝患者非常适宜喝蜂蜜,因为蜂蜜提供的单糖不需要肝脏分解合成,可以降低肝脏的负担,但是肝硬化患者却不能喝蜂蜜,因为会加重肝脏的纤维化。
3、糖尿病人不宜服用蜂蜜
每百克蜂蜜中葡萄糖约为35克,果糖40克左右,蔗糖约2克,糊精约1克。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进入肠道后无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经水解后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别明显。从这一点来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4、服用感冒药的人不宜同服蜂蜜
感冒了多半会咳嗽,而蜂蜜有止咳的作用,于是很多人感冒时会喝蜂蜜缓解咳嗽症状。但医学专家指出,感冒药最好不要和蜂蜜一起喝。蜂蜜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嗽。如果咳嗽少痰,或痰少而黏,或者干咳无痰,可以冲蜂蜜喝。但如果正在服用退烧药或含退烧成分的感冒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蜂蜜。很多感冒药,如泰诺、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解热镇痛药乙酰氨基酚,它遇到蜂蜜会形成一种复合物,影响机体对其的吸收速率,从而减弱退烧作用。同理,凡是含蜂蜜的中成药,如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等都不宜和上述感冒药同服。
5.痛风患者慎吃蜂蜜
痛风患者要慎吃蜂蜜。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多数流行病及实验研究显示,高果糖消耗与血尿酸升高、高血压、白蛋白尿、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产生相关。
许多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还显示,无论一次性摄入大量果糖或者长期较多量消耗均可导致血尿酸升高。蜂蜜中含果糖远超各种水果,痛风的患者要慎吃。
四类人不适宜喝蜂蜜
1、吃感冒药的人最好不要喝蜂蜜
感冒了多半会咳嗽,而蜂蜜有止咳的作用,于是很多人感冒时会喝蜂蜜缓解咳嗽症状。医生提醒大家,感冒药最好不要和蜂蜜一起喝。
蜂蜜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嗽。如果咳嗽少痰,或痰少而黏,或者干咳无痰,可以冲蜂蜜喝。但如果正在服用退烧药或含退烧成分的感冒药,不宜同时服用蜂蜜。很多感冒药,如泰诺、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它遇到蜂蜜会形成一种复合物,影响机体对其的吸收速率,从而减弱退烧作用。
同理,凡是含蜂蜜的中成药,如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等都不宜和上述感冒药同服。
另外,蜂蜜主要通过润肺来达到止咳作用,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因外感所致,不宜滋补,最好不要喝蜂蜜。
2、糖尿病人不宜服用蜂蜜
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约为35克,果糖40克左右,蔗糖约2克,糊精约1克。
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进入肠道后无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经水解后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别明显。从这一点来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3、1岁以内的婴幼儿
蜂蜜营养丰富,是大众饮食佳品。许多新妈妈也会在婴幼儿的辅食中加些蜂蜜来调节口味、增加营养价值。不过专家指出,1岁以内婴幼儿不适合食用蜂蜜。
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因为蜜蜂在采取花粉过程中有可能把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肉毒杆菌芽孢适应能力很强,在100℃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
由于婴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常发生于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后的8~36小时,症状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虽然婴儿发生肉毒杆菌感染的几率很小,但医生还是建议:在孩子满1岁以前,不要给他吃蜂蜜及其制品。
此外,专家还提醒,1岁以上的婴幼儿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与大人相比要适当减少。
4、肝硬化患者不能喝蜂蜜:
一般来说乙肝患者非常适宜喝蜂蜜,因为蜂蜜提供的单糖不需要肝脏分解合成,可以降低肝脏的负担,但是肝硬化患者却不能喝蜂蜜,因为会加重肝脏的纤维化。
蜜蜂的生活习性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和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蜂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造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这技术其实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骗的时候。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访1100-1446朵花才能获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间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一生只能为人类提供0.6克蜂蜜。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变化过程。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花蜜被蜜蜂吸进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转化酶,蔗糖的转化就从此开始,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来蒸发水份,加速转化和浓缩直至蜂蜜完全成熟为止。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围内,它们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还会将花蜜和花粉传送到特定的地方,这要通过跳特殊而严格的舞蹈而获得。他们的职责包括酿蜜,做蜡状蜂房的巢室,这些都是为食物存储和幼虫居住,还有照顾蜜蜂和蜂王,守护蜂巢。蜜蜂是一个多年生群体,将会不断地有新蜂王被抚养起来,老蜂王然后和一群工蜂离开蜂房到别的地方重建一个家。
蜜蜂完全以花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时酿造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蜂蜜三类人群不能喝
1、婴儿
很多婴儿在喝配方奶粉的时候,都很容易上火。有些妈妈就想到喝蜂蜜水可以去火,于是给宝宝喝蜂蜜水,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蜂蜜在酿造和运输的过程中是很容易受到污染的,若是受到肉毒杆菌的侵袭,100度的高温也难以将它们杀死。而婴儿的肝脏还很娇嫩,解毒功能并不完善,若是喝了被污染的蜂蜜,容易引起便秘、食欲减退等轻度中毒症状。虽然这种几率并不是很大,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还是不要冒这个险了。配方奶粉引起的上火,还是通过多喝水、喝“清火宝”等方式来解决吧。
1岁以上的幼儿也不要毫无顾忌地喝蜂蜜水,应比成人减少摄入的量。并且,如果蜂蜜中毒的话,会在食用后的8-36小时内发作,给孩子喝了蜂蜜水的家长应严密关注宝宝的变化。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是不可以再摄入葡萄糖和果糖的,但是蜂蜜中恰恰含有这两种糖分。糖尿病人喝了蜂蜜水,葡萄糖和果糖都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被肠道吸收,而蔗糖等其它成分经过水解后也会被吸收,血糖将会迅速升高。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相当显著,糖尿病人千万不要再喝蜂蜜水了。
3、感冒患者
感冒会有很多种症状,比如咳嗽,有些人会用蜂蜜跟白萝卜一起煮食,来润肺止咳,这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吃了感冒或是退烧药,就不要同时饮用蜂蜜水了。药物成份和蜂蜜会产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想想看,吃药喝蜂蜜水,药物的毒性被吸收了,但是药性却被减弱了,这是非常划不来的。
同样的,一些含有蜂蜜成分的糖浆、枇杷膏等中成药,也不能喝感冒药同时服用。此外,感冒时不要进行任何滋补,而蜂蜜也属于滋补品,因此,感冒时,最好就不要喝蜂蜜水了。
牛角蜂攻击蜂群
牛角蜂攻击蜂群咋办?日前,笔者在眉山市东坡区盘鳌乡鸡公岭采访养蜂人刘师傅。他正在用蜂网捕捉与蜜蜂混杂在一起飞舞的几只“大蜂”。只见空中不时有“大蜂”“捉抱”起小蜜蜂飞走。还有不少“大蜂”从远处不断飞来,时不时地有被“大蜂”咬死的蜜蜂从空中掉到地上。大约半小时功夫,
牛角蜂窝图册刘师傅用蜂网捕捉到了20余只“大蜂”,装了半瓶子。来自成都的养蜂人刘师傅介绍,这种“大蜂”俗名“牛角蜂”,在土穴或树上筑巢繁殖,每年的6—10月是其繁殖高峰期。他说,放了七八年蜂,从未遇到过像现在这样大密度的牛角蜂攻击蜂群现象。以前,仅偶尔有小野蜂搔扰蜂群,但其对蜂群损害极小,不必作特别防范。现在,这种牛角蜂每天大约有近400只(次)前来攻击蜂群,它们与蜜蜂混在一起在空中飞翔,伺机“捉抱”蜜蜂,或将蜜蜂咬死丢下,或将蜜蜂“抱”走。更有甚者,有的牛角蜂干脆飞到蜂箱的蜂门处,见蜂便攻击,咬死一大堆蜜蜂后飞走。
牛角蜂攻击蜂群的时间从每天上午的九十点钟开始,可持续到下午的6时左右,如果不加捕捉,每天要损失蜜蜂上千只。“我现在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巡视蜂箱旁,用蜂网捕捉牛角蜂,累惨了!”,“除了人工捕捉外,有无其他更好的办法防止牛角蜂攻击蜂群?”笔者关切的问道。“我不晓得!既不能施药,又不能拉天网,除非关闭蜂门不让蜜蜂出来。”刘师傅显得一脸无奈。如何才能有效防止牛角蜂攻击蜂群?希望有关专家、养蜂高手能给刘师傅支个招。
3类人不能喝蜂蜜水
1、糖尿病者
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约为 35 克,果糖 40 克左右,蔗糖约 2 克,糊精约 1 克。
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进入肠道后无需消化便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经水解后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升血糖作用较明显。
2、一岁以内婴幼儿
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污染。肉毒杆菌芽孢适应能力很强,在 100 ℃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
由于婴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于 6 个月的婴儿,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1 岁以上的婴幼儿也要慎重喝蜂蜜,食用的量与大人相比要适当减少。
3、肝硬化者
一般来说乙肝患者非常适宜喝蜂蜜,因为蜂蜜提供的单糖不需要肝脏分解合成,可以降低肝脏负担,但是肝硬化患者却不能喝蜂蜜,因为会加重肝脏的纤维化。
除了以上人群不适宜喝蜂蜜外,痰湿较盛、脘腹胀满和肠弱泄泻的人群,也要慎饮。
可见,蜂蜜虽好,并非人人适宜。关于蜂蜜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和牛奶、面包、蔬菜汁、粥类、豆浆等食物搭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