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人如何选择适合的运动方法

糖尿病人如何选择适合的运动方法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也称耐力运动),这是一种可以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改善新陈代谢,纠正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锻炼方法。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登楼、划船、游泳等。

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宜进行运动强度小的运动,如散步。如果能在优美的绿化环境中进行,自然的气息更有益于身心健康。行走时应全身放松,眼观前方,自然而有节律地摆动上肢,每次10—30分钟。

身体条件较好、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则可采用运动强度中等偏高的运动如健身跑。

糖尿病患者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住高层建筑者,可进行爬楼梯运动、跳绳、原地跑等方式。此外,广播体操、球类运动等都可以采用。

身体健康的人,在运动时间方面没有什么禁忌。而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运动的强度、时间,要防止运动中发生低血糖。

对糖尿病人来说,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运动。此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稳定,胃中的食物也消化大半,也不容易伤害肠胃。尤其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此时运动往往不必加餐。需注意的是,患者不要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

糖尿病病人运动时注意事项 运动方式选择多

低强度:购物、散步、做操、太极拳、气功等;

中强度: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梯、健身操等;

中高强度:跳绳、爬山、游泳、球类、跳舞等;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足部护理

糖尿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后的自护,要做好三个了解:

第一,了解用药和测血糖。糖尿病人,住院期间。虽然医护人员,会按正确的时间和方法让病人服药。以及了解所用的药物,的服用方法。包括,服用时间及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人,也可借此机会,充实自己。为以后的自护做好基础。

第二,治疗过后,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护。了解平时运动强度。医生给糖尿病人,选择合适其的运动量及运动方式。掌握了这个运动强度,病人可以预防过度锻炼,导致的低血糖。以后回家自护也会心里有数。

第三,了解食物的糖指数。每天该吃多少种类及数量的饭。糖尿病人,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医生会根据糖尿病人的个体情况,给其搭配合适的食物。这个时候,糖尿病人可以尽快的学习自护知识。

糖尿病适合什么运动 糖尿病人运动的次数要求

一般而言,每周运动3次为宜,少于3次则达不到运动效果。如果身体状况较好,可以每周运动5次,甚至天天运动,效果会更加理性。

练瑜伽能降血糖吗

能。

糖尿病人选择合适的瑜伽动作,控制运动强度,长期规律的进行是有利于糖尿病者的血糖控制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脂、血压、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适合哮喘病人的锻炼方法是什么

1.运动方式:是游泳。因为游泳可以让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强壮,每次呼吸量增加,加强呼气时的能力。哮喘病人选择户外运动的最好方式有跑步、骑车、散步,这些都是内容比较单一的有氧运动,运动起来简单,安全可靠。如果哮喘不是很厉害,可以用跑步和骑车的方式锻炼。如果哮喘病情很重,做短时间的散步即可。

2.运动时间和强度:每次练习的强度为60%-90%,训练强度达到75%以后就应该时刻关注呼吸的频率和节奏。如果运动量过大,反而会引起哮喘。如果在练习中有一点咳嗽或者是气短的症状应该马上停止训练,在训练中哮喘的症状是不能出现的。

3.运动环境:不要在比较冷的环境中进行运动,因为冷气中的含氧量很低,比如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哮喘病人就不适合运动。还有在早上、晚上、空气干的时间和场合不要运动。因为这些时间段和环境含氧量都是比较低的,稍微一运动就有可能引起哮喘。在潮湿的天气里哮喘病人最适合运动。

适合糖尿病人的运动

1、举重。

美国欧道明大学运动科学教授谢莉·R·科尔伯格博士表示,哑铃并非健美者的专利。糖尿病患者练习哑铃等抗阻训练或力量训练,可锻炼肌肉,增加肌肉热量储存, 降低血糖水平。她建议,开始锻炼时候,不妨使用小哑铃,或自制矿泉水瓶中装半瓶沙子,每周锻炼2—3次,每次15—20分钟。之后根据锻炼情况,再逐渐增 加运动强度、哑铃重量,此时半瓶沙子可换成整瓶的。

2、散步。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内分泌学专家贝杜尔·哈蒂波格鲁博士表示,散步简单易行,只需一双合适的运动鞋,随时随地都可散步。他建议,如果之前一直没有参加锻炼,那 么可以从每天散步10—15分钟开始,之后逐渐增加到每天散步30—45分钟。或者戴一个计步器,争取实现每天步行1万步的目标。

3、太极拳。

科尔伯格博士表示,练习太极拳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平衡能力和提高身体灵活性。糖友练太极还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近日,《替代和补充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 研究发现,糖友每周参加两次太极拳训练班,每次练习1小时,每周再在家练习三次,每次20分钟,可以使血糖水平明显降低,提高糖友生活质量。

4、水中运动。

糖友参加游泳、水中健美操和水中漫步等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和改善身体灵活性。科尔伯格博士表示,水中锻炼尤其适合神经病变的糖友(手脚常出现无力、麻木、刺痛或疼痛等症状)。由于水中锻炼对关节冲击更小,因而也很适合同时患有关节炎的糖友。

5、间歇式运动。

间歇式运动是指在正常运动过程中增加几次强度更高的运动,比如慢跑与快跑结合,散步与快走结合等。研究发现,间歇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科尔伯格博士建议,插入高强度运动的时间一开始可以是15—30秒,之后逐渐增加到1—2分钟。

6、平衡锻炼。

科尔伯格博士表示,平衡能力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降低,糖友脚部感觉通常会更加迟钝,因此平衡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更容易走路失态。平 衡能力训练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专家建议,选择桌椅附近,单脚着地,做做“金鸡独立”。能够单脚着地站立后,再练习“闭眼金鸡独立”,双脚可轮流练习。

7、做家务也是锻炼的好方法。

沙伊纳博士表示,有些人不爱运动,其实做家务也是很好的锻炼,有助于消耗热量和降低血糖。养花种菜、打扫房间、洗车、遛狗、与孩子一起玩耍等都很好。

8、选择喜爱的运动。

美国“控制你的糖尿病”糖尿病教育组织创始人史蒂夫·埃德尔曼博士表示,选择喜爱的运动,是糖友持之以恒的关键,比如,跳舞、爬山、打乒乓球等。

糖尿病病人如何选择合适的鞋子

糖尿病人下肢及足底的血管因为血糖持续升高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相对应的周围神经病变使血管血液循环运动减弱,组织对外界伤害因素的抵抗力下降。即使足部很小的损伤,比如鞋子对脚部的挤压,缝线对脚的摩擦等都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皮肤损害,继而形成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人选择合适的鞋子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柔软舒适第一

糖尿病患者选择的鞋子要柔软舒适,鞋底不能很硬。鞋子的材料最好是纯棉布。柔软的棉布鞋可以帮助减轻鞋底对脚部造成的压力,缓冲走路鞋子对脚部的摩擦。同时要注意鞋底也要柔软有弹性,有较好的减震作用,这样脚底的受力才不会过猛。

2、最好选择系带鞋

糖尿病病人最好选择系带鞋,因为糖尿病病人的脚部肿胀是常有的症状。系带鞋可以随时调整鞋子的松紧和大小,同时可以防止因为脚部感觉麻木,神经病变造成感觉失灵致使察觉不到鞋子脱落。选择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宽度,脚的最宽部位要和鞋子最宽的部位吻合,脚趾前段也要留出足够的空间防止脚趾头挤压出现损伤。

哮喘病人锻炼有需要注意的吗

1.运动方式:最适合哮喘病人的锻炼方式是游泳。因为游泳可以让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强壮,每次呼吸量增加,加强呼气时的能力。哮喘病人选择户外运动的最好方式有跑步、骑车、散步,这些都是内容比较单一的有氧运动,运动起来简单,安全可靠。如果哮喘不是很厉害,可以用跑步和骑车的方式锻炼。如果哮喘病情很重,做短时间的散步即可。

2.运动时间和强度:每次练习的强度为60%-90%,训练强度达到75%以后就应该时刻关注呼吸的频率和节奏。如果运动量过大,反而会引起哮喘。如果在练习中有一点咳嗽或者是气短的症状应该马上停止训练,在训练中哮喘的症状是不能出现的。

3.运动环境:不要在比较冷的环境中进行运动,因为冷气中的含氧量很低,比如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哮喘病人就不适合运动。还有在早上、晚上、空气干的时间和场合不要运动。因为这些时间段和环境含氧量都是比较低的,稍微一运动就有可能引起哮喘。在潮湿的天气里哮喘病人最适合运动。

相关推荐

糖尿适合什么运动 糖尿病人做有氧运动的好处

氧气在人体内是靠血液供应到各部位去的,血量提高也就相应增加了氧气的输送能力。同时循环血液总量的增加也就相应降低了血糖浓度。 有氧代谢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从而提高了肺的气体交换量以及吸入氧气的能力,这对保护肺和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有利。 氧气吸入肺部后,要靠心脏泵血才能随血液输送到全身,有氧代谢运动使心肌强壮,使每次排出的血液更多,并且能提高血液中对冠心病有预防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坚持经常进行有氧代谢运动,则会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糖尿病过于肥胖会增加冠心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性。

6种最适合糖尿病人运动项目

1、水上运动 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皮肤并发症,可以适合游泳这种低强度有氧运动,游泳有助于燃烧卡路里,提高身体柔韧性,特别是对神经衰弱,如手足虚弱、麻木、刺痛或刺痛等症状。而且水中运动对关节的影响更小,同时也有利于并发关节炎的朋友。 2、力量练习 糖尿病患者可以练习哑铃运动等力量锻炼,力量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增加肌肉热量储存,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开始锻炼时,可以使用小哑铃,每周锻炼2~3次,每次约20分钟。根据运动情况后,逐渐加大哑铃的强度和重量。 3、平衡运动 由于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脚感一

糖尿病人该如何运动最合适

散步 适合各类糖尿病患者。散步不但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过度负担,利于病情的控制,还能预防骨质疏松。散步时应穿轻便的服装和运动鞋(要穿袜子),直视前方,肩膀不晃动,背挺直,收紧小腹,手臂大幅度摆动,步伐要尽可能大,步行时间为30-45分钟以上。 慢跑 能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大量血糖,减少脂肪存积,预防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需要征得医生的同意。注意,不宜在饭后立即慢跑,也不宜慢跑后立即进食,最佳时间为每天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踢键子 能调节全身血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很多患者的生活都被影响着。大家对于糖尿病都会有一种恐惧感,其实随这医疗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痊愈的。糖尿病的控制跟平时的饮食,运动治疗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有哪些运动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呢。 (1)扩胸运动:两臂置胸前屈肘,掌心向下。两臂绍前向后摆动,还原成立正姿势。如此算一次,共做8次。 (2)振臂运动:左臂上举,同时右臂向后摆动,左臂经前向下,向后摆动,同时右臂经前向上举。如此上下振臂16~20次。 (3)踢腿运动:两手叉腰。左脚前踢,与上体约成9

糖尿病早上运动好还是下午运动糖尿适合做什么运动

慢跑被称作温和的心脑血管体操,它对人体的心脏和血管会产生非常好的刺激。跑步当中排汗非常有利于健康,它不等同于蒸桑拿或者由于环境温度高出汗的概念。糖尿病患者体质偏酸性,动汗可使体内环境偏碱性,从而降低炎症的发生率,并且我们糖尿病患者朋友们,在生活中坚持慢跑,是可以增们身体的免疫机制的,对于帮助缓解病情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还可以起到不错的预防其他的疾病的作用。 散步一种比较悠闲的运动,所谓“练十练不如散一散”,强调的是任其自然的一种锻炼方式。这种运动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最有益,因为散步不会因为过度的劳累造成血压上升

男人如何选择适合运动方式

20岁大男孩“储备期”的“常规体力” 最近备受年轻男士们热捧的风筝冲浪运动代表了20岁男士对运动的追求向往。这是一项极具惊险性和刺激性极限的运动,需要极好的身体灵活性、顽强的毅力和冒险精神,而且还对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任何运动强度的锻练。 非常适合20岁的年轻男士,因为在这个阶段正是身体健康能量的“储备期”,而男士在这个年龄段通过肌肉强化锻炼取得的“常规体力”,就算在锻炼终止后也不会消失。 推荐运动项目:风筝冲浪、悠波球、跆博、攀岩 30、40岁的男人魅力VS性感腹肌 最让女人羡慕不已的莫过于看到男人们到了

适合哮喘患者的运动方法

因剧烈运动后而在一定时间内引发的哮喘发作,称为运动性哮喘,运动性哮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成年人及儿童的患病率大致相等。大多数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的病人,经历持续运动后都可以出现支气管收缩。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喘息。大约60%-80%的哮喘病人在剧烈运动几分钟后即可引起哮喘发作。哮喘病人的锻炼方法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方式:是游泳。因为游泳可以让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强壮,每次呼吸量增加,加强呼气时的能力。哮喘病人选择户外运动的最好方式有跑步、骑车、散步,这些都是内容比较单一的有氧运动运动起来简单,安全

羊角蜜糖尿病人能吃吗

不建议食用。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首先必须要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才能适量地吃一些水果,其次对于水果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建议糖尿病人选择那些含糖量在10%以下的水果,比如西瓜、橙子、桃子、梨子、草莓等。 而羊角蜜的含糖量为12%,即每100克的羊角蜜中含有糖分12克左右,因此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不建议吃的。

肥胖2型糖尿病人适合做的运动

肥胖2型糖尿病人适合做的减肥运动有哪些呢?专家介绍,肥胖2型糖尿病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运动的。宜选择在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不要空腹或在饭后立即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或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每次运动30~60分钟。每周3~5次。宜循序渐进,最好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游泳等非竞技性并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运动时最大安全心率计算方法是:170-年龄。心率过快容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产生不良后果。 具体说来肥胖2型糖尿病人适合做的减肥运动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爬坡快走:30分钟可消耗热量320卡

糖尿病患者运动好不好

运动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益处,但每一位糖友所选择运动方式一定要根据自身病情来衡量,糖尿病患者要根据的身体状况与环境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来看,糖尿病人运动方式也以有氧运动为主(也称耐力运动),这也是一种可以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改善新陈代谢,纠正血糖与血脂代谢紊乱的正确锻炼的方法。通常来采用的有氧运动有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登楼、划船、游泳等等。 糖尿病人的年龄都较大、体质也较差时宜进行运动强度小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如果能在优美的绿化环境中进行,大自然的气息就有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