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防治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防治注意事项
宜动不宜静
长期循序渐进的运动,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明显提高骨盐含量。运动还能促进骨细胞的活性。有报道说,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坚持长跑,可使骨龄年轻20年。
宜早不宜迟
现代医学认为,骨量的丢失年龄段女性为35岁,男性为40岁,骨质疏松的防治也特别强调年龄段,宜越早越好。70岁以上的老人,"五脏皆衰,筋骨懈堕",此时要想通过治疗来延缓骨量的丢失,就难上加难了。因此,中年以后应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以了解自己的骨峰值,防患于未然。
宜补肾不宜伐肾
实验证明,补肾方药能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同时还能增生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补肾方药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稳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所以,人至中年,应根据体质的阴阳偏颇,常服补肾之品。若肾阳虚,则"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服用肾气丸、右归丸等;如肾阴虚,则"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服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宜健脾不宜损脾
在骨组织的代谢过程中需要适量的钙、磷及维生素D。某些胃肠道疾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时,则影响钙及维生素D的吸收,造成骨质疏松症。还有老年人肠黏膜对钙的吸收功能减低,也属脾虚之列。临床应用健脾调脾法治疗胃肠道病症和改善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行之有效,可用人参归脾丸、参苓白术丸等。
宜养血活血不宜破血耗血
老年骨质疏松症突出的症状是腰背疼痛,或伴四肢放射痛、带状痛、肢体麻木、无力,或伴肌肉疼痛、下肢腓肠肌痉挛等。通则不痛,血滞必用通法,但宜养血活血以通之,可用当归、川芎、白芍、怀牛膝、鸡血藤等。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酒精性骨质疏松症(AOP)是指因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导致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代谢紊乱性疾病,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亦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酒精性骨病之一。编辑本段酸性体质与骨质疏松和钙流失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编辑本段形成导致骨质疏松[1]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然而骨质疏松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即体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时,就是健康的。可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会趋于酸性,尤其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等时,出于本能,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的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碱性,以维持酸碱平衡。因此说,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通过改善酸性体质的途径,预防骨质疏松就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指出,食用碱性食品是防止体液酸化,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防止钙流失的最有效方法!
5类人要防骨质疏松
1.慢性病患者风险高。国内外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风湿性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较正常人明显增加。由于这部分人本身存在炎症,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加大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所以,慢性病患者应及早开展合理的抗骨质疏松防治措施,保障骨健康,预防骨折。
2.绝经期女性应重视。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为40%,男性为13%。约有1/3的绝经期女性存在骨质疏松问题,绝经过程中,由于雌激素减少,骨骼代谢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大量的骨质被吸收溶解,就出现了骨量流失,所以绝经期女性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3.年龄越大骨质疏松患病率越高。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年龄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老年人由于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胃肠功能下降,使体内钙质减少,而体内排出不变或略有增加,从而造成体内钙质缺乏。加上老年人户外运动减少,免疫力低下,可能存在多种疾病,都加大了患病几率。
4.白领一族生活方式不健康,成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白领一族由于工作忙,长期缺乏运动、晒太阳的机会少、缺乏维生素D,还有吸烟、喝酒、大量喝咖啡等习惯,都会降低骨密度,令骨头变脆。此外,素食者和长期节食减肥的人,今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较高。
5.有家族史的人要高度警惕。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自身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就相对更大,需要提早引起重视。
骨质疏松防治怎么去做呢
增加钙的摄入量
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要注意钙的摄入量,要通过多吃含钙食物来补钙。牛奶、骨头汤、海产品和绿叶蔬菜中含有较为丰富、可供人体吸收的钙离子,多吃这些食物有利于增加钙的摄入。常喝牛奶也很好的补充钙质,经常喝牛奶的人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比那些没喝得人低得多。
保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量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单位,对骨基质的维护有很大作用,人到中老年要保证满足机体的蛋白质营养需要,摄入充足的食物蛋白。鸡蛋、瘦肉、牛奶、豆类和鱼虾都为高蛋白食物,应当合理搭配,保证供给。
不吸烟和少饮酒的良好习惯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及其毒素可致成骨细胞中毒、破坏,使得骨量降低而诱发骨质疏松。所以预防骨质疏松要戒酒戒烟,烟酒不仅会导致骨质疏松,烟酒危害大,对人全身的五脏六腑都要影响。
多参加体育运动
坚持运动可增强骨质的强度和骨量。而且保持自己身体的灵活性,不要那么僵硬,能很大程度上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是老人骨折的隐患
“约70-80%的中老年骨折就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华东医院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朱汉民教授昨天下午明确表示,骨质疏松症其实是一种可以治疗并且也需要治疗的疾病,而进行早期诊断,则是预防骨折发生的第一步。
在上海率先启动的“银丝带”计划,旨在打造一个可持续的公众健康教育平台,通过系列化、多层次的活动,唤起广大女性对骨骼健康的重视,以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上海站系列活动在社区、超市、公园等中老年女性常去的场所,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请各大医院专科医生提供咨询和骨密度测试等服务;同时还计划走进商务楼、健身中心等进行面对面宣教,呼吁年轻女性从现在起关心母亲的骨骼健康,帮助母亲了解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活动得到了市妇联的大力支持。
市六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章振林教授则称,仅靠饮食调整和摄入钙片并不能真正解决骨骼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必须到正规医院接受定期的骨密度检测。如发现症状,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配合生活方式改变,完全能够有效降低骨折的风险。
专家介绍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密度和骨强度降低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是人体中正常的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失去平衡,进而使骨骼变得更为疏松脆弱,增加了骨折的发生风险。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在腰部、脊柱和腕部。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价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的骨质也会慢慢流失,进而导致骨质疏松。这是人类老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达7%,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如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会导致骨折、瘫痪,甚至死亡。统计数字显示:髋骨骨折的患者20%会在1年内因为各种并发症致死,50%的患者会致残。
然而,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腰背痛、骨折已成为老年人的严重威胁。治疗骨质疏松症,只用一种药“单打独斗”疗效有限,要有效抗击骨质疏松,必须强调“多兵种作战”。下面,就先来看看治疗骨质疏松的“常规武器”有哪些。
钙尔奇D
老年人骨量的流失主要就是钙的流失,人体对钙的吸收必须要有维生素D的协同。所以,钙剂与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药物。市场上补钙产品五花八门,但不同的钙剂在人体的吸收率相差并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补钙的方法十分重要,首先是适量补钙,最好分次进行,临睡前服用更佳。钙尔奇D为碳酸钙与维生素D3的复方制剂。碳酸钙含钙40%,人体吸收率可达到40%左右,且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是较佳的补钙产品。但因碳酸钙的溶解吸收需要胃酸参与,故不适合于胃酸分泌少的人。
醋蛋液的营养价值 治疗骨质疏松
醋蛋液的含钙量较高,而且被醋软化的蛋壳变为醋酸钙,这种钙极易被吸收,它不仅对人体骨骼生长发育起作用,而且还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高血压等。
补血的食物有哪些 乌鸡
《本草纲目》记载乌鸡有大补作用,可以补诸劳虚损,可以治疗消渴症。另外,对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止小孩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骨质疏松疼痛
想到骨质疏松,脑海常会浮现这样的画面:一条脊柱,原本健壮挺拔,但随着年岁增高,越来越弯,最终曲近直角;又或是,一根结构致密的骨头,空隙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后来变成像蜂巢一般千疮百孔,轻轻一碰,便断成两截。
骨质疏松会导致身材变矮、驼背,甚至骨折。但你可知道,疼痛——一种贴膏药、搽药酒无法缓解的的彻骨之痛,也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骨质疏松疼痛最常发生在脊背、髋及四肢等部位,特征表现是夜间休息时疼痛依然无法缓解。
抗骨松,才能解骨痛
不同于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骨质疏松之痛的根源是骨骼老化。
骨骼支撑着全身的重量,并承受着一举一动带来的应力。大量丢失会破坏骨组织微结构,带来微骨折,骨骼变形后会导致肌肉、韧带受力异常,从而造成身体疲劳、疼痛。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就开始出现骨痛症状。
擒贼先擒王,治疗骨质疏松疼痛,根本在于抗骨质疏松,防止骨折发生,其后才是缓解疼痛。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抗骨质疏松药包括:双膦酸药物、降钙素、雌激素类药物受体调解剂、硒盐以及甲状旁腺类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调整骨代谢平衡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密度,达到降低病人骨折风险的目的。其中,降钙素类药物具有显著的缓解疼痛作用。
破解骨松的密码
骨质疏松疼痛可止可治,这自是好事;然而,不少病人面对的问题是,明明患了骨质疏松,却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