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宽纸尿裤导致宝宝O型腿吗
加宽纸尿裤导致宝宝O型腿吗
据一位负责商场和超市渠道的纸尿裤北京经销商透露:其实对厂家来说,加宽纸尿裤的裆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但是可以打着防侧漏的卖点,如果再升级一下包装,一包六、七十片的纸尿裤比普通的就要贵出20-30元。利润高,厂家当然愿意设计、生产。在一些百货卖场和超市的纸尿裤货架上,笔者发现每个超市均至少有4-5个婴儿纸尿裤品牌出售,打着防侧漏、吸水性强的功能性产品不在少数。一位卖场促销员的交流中了解到,购买这些产品的妈妈们普遍认为,虽然单片价格贵了,但是更换次数少了,平均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横向膨胀 纸尿裤增宽3.5厘米
网上一位细心的妈妈总结了几款纸尿裤的使用经验发现:几款吸水性强的纸尿裤,在加液160~200毫升后,裆部平均宽度增加2至3.5厘米不等,饱和吸水后纸尿裤的重量普遍超过350克。妈妈们也都有体会,吸尿后的纸尿裤沉甸甸的。
那么加“宽”是否意味着给宝宝的大腿加“压”呢?对此,产品研发人员李先生表示:为保证纸尿裤的吸收速度和防止排尿期间的漏液,的确可以采用加宽加厚的设计,并且现在的纸尿裤吸水后大都是横向膨胀的,所以裆部会变宽。但是只要不过分膨胀造成宝宝双腿内侧压力过大,就不可能导致O型腿。
而国内现行的“纸尿裤技术指标”中并没有针对纸尿裤裆部的最大宽度做出具体规定。笔者致电多家纸尿裤厂商,大多受访者均表示纸尿裤加宽与宝宝O型腿的形成无直接关联。
肌肉力学失衡 可能导致O型腿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O型腿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O型腿。而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因为穿着纸尿裤会呈现15°左右的内翻,所以也被叫做“尿裤腿”。相关育婴专家表示:婴儿骨骼较软,且腿部的脂肪分布与成人不同,大腿和小腿会比较丰满。长期包裹纸尿裤,宝宝坐、卧、爬、走时腿部被不自觉地撑开。纸尿裤裆部如果超出一定宽度,吸尿后横向膨胀,相当于给宝宝的腿部施加了一股外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大小腿肌肉力学失衡,形成O型腿,妈妈们需要警惕。
另外专家也提醒妈妈:婴儿虽然单次排尿量不多,一天总量在400-500毫升左右,但单片纸尿裤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勤换以减轻宝宝腿部压力。
纸尿裤和绑腿 中西合璧齐上阵
事实上,担心宝宝O型腿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辈的都不在少数。
“婆婆当初就提醒我包纸尿裤不好,小孩子骨头软,腿容易长不直”、“我们都是晚上睡觉用纸尿裤,白天用尿布的,就是怕一直包着宝宝会O型腿”……此类说法在网上频繁出现。
一位妈妈的对策是:纸尿裤还是要用的,但是婆婆为了宝宝腿长得直,一周会包尿布、绑腿那么几天。当然,也有部分妈妈表示不用担心“纸尿裤国外都使用几十年了,也没见他们O型腿啊”,不少妈妈也建议“可以多多给孩子把尿,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
关于纸尿裤是否会导致宝宝O型腿,目前还没有定论。除了呼吁企业在设计纸尿裤时更科学,不要为迎合销售卖点而盲目加宽纸尿裤,也希望爸爸妈妈们多多听取相关专家的建议,引起足够重视。
正确使用纸尿裤,这些知识你一定要懂
1.宝宝红屁股是纸尿裤引起的
如果宝宝的大便或尿液长时间和娇嫩肌肤接触,那么宝宝就会得红屁股。因此,无论是纸尿裤还是普通尿布,当宝宝排泄后都要及时清洗更换,并为宝宝擦上护臀膏。
2.宝宝穿纸尿裤会不透气
纸尿裤的吸水性能很好,能快速吸收宝宝的尿液。宝宝小便后妈妈能感觉到纸尿裤很潮,这就表明纸尿裤的透气性良好。
3.男宝宝穿纸尿裤不利于生育
纸尿裤十分透气,热量散发较快。宝宝使用纸尿裤后阴囊仍处于低温状态,不会发生“高温杀精”的状况。
还有,宝宝的睾丸内还没有精子存在,所以不用担心会影响宝宝的生殖发育。
4.宝宝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
纸尿裤很轻柔能随着宝宝屁股和双腿的运动发生变形,所以,轻柔的纸尿裤对宝宝的骨骼发育没有任何影响。
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吗
不可能导致O型腿
在致电多家纸尿裤生产厂商之后,一位姓陈的先生说:纸尿裤不可能导致婴幼儿O型腿。他首先从纸尿裤的芯体结构出发进行说明:纸尿裤的吸收芯体主要是由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绒毛浆组成。其中,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也就是剪开纸尿裤后能看到的白色粉粒,能吸收比自身重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尿液,吸尿后成凝胶状,受外力压迫会滚动变形。绒毛浆则是用作吸水介质的纸浆,纸尿裤吸尿后会膨胀,但由于原材料的特点,芯体也会随着宝宝的大腿、臀部动作而变形,所以对宝宝大腿的压力实际不大。
其次,陈先生提及现在的纸尿裤在设计理念、生产技术方面已相当完善。关于纸尿裤引发婴幼儿O型腿的可能性,国外并没有临床案例留存。
育儿专家:
质疑确有造成O型腿隐患
就生产商关于芯体结构的说明,某医院的专家给笔者看了一张1岁左右、正处于学步期的孩子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包着纸尿裤站立,大腿根部呈现不自然地分开。为确认这种现象是否由纸尿裤导致,专家现场做了实验,原本较薄的裆部在倒入水后迅速膨胀起来,拿尺子量后发现宽度上也有所增加。而专家认为这种横向膨胀确实会对宝宝大腿根部形成压迫,生产厂商应该告诉消费者这种压迫作用到底有多大,而不该以“压力实际不大”轻松带过。
另外,专家指出婴幼儿在成长初期,骨骼较软,设计过宽、吸尿后更宽的纸尿裤,使宝宝长期受到不良的外界压力,容易引起骨骼生长变形。对于正在学站和学步的宝宝而言,纸尿裤吸尿后的重量尤其加重了宝宝的腿部负重,导致腿部关节受力不均,同样也会影响骨骼发育。这两种因素都说明为了加强吸水性能,盲目加宽裆部设计的纸尿裤确实存在导致宝宝O型腿的风险。
最后,专家还提醒家长,单片纸尿裤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即便一片普通的L码纸尿裤可以吸收200ml左右的尿液,家长也最好在宝宝3次尿尿——也就是纸尿裤吸收120ml左右的尿液后就及时更换,以免纸尿裤裆部膨胀过宽造成宝宝腿部不适。
宝宝穿纸尿裤会O型腿吗 如何避免纸尿裤对腿型的影响
专家建议预防宝宝O型腿,妈妈们应慎重、忌盲目,做到如下几点:
1、选择适合东方宝宝设计的纸尿裤。
2、平均每尿尿3次就要替换纸尿裤。
3、针对宝宝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选择纸尿裤。
4、睡觉时用纸尿裤,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5、不宜过早让宝宝学步。
6、忌沿袭传统给宝宝绑腿。
加宽纸尿裤导致宝宝O型腿
加宽纸尿裤备受青睐
据一位负责商场和超市渠道的纸尿裤经销商透露:其实对厂家来说,加宽纸尿裤的裆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但是可以打着防侧漏的卖点,如果再升级一下包装,一包六、七十片的纸尿裤比普通的就要贵出20-30元。利润高,厂家当然愿意设计、生产。在一些百货卖场和超市的纸尿裤货架上,笔者发现每个超市均至少有4-5个婴儿纸尿裤品牌出售,打着防侧漏、吸水性强的功能性产品不在少数。一位卖场促销员的交流中了解到,购买这些产品的妈妈们普遍认为,虽然单片价格贵了,但是更换次数少了,平均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横向膨胀 纸尿裤增宽3.5厘米
网上一位细心的妈妈总结了几款纸尿裤的使用经验发现:几款吸水性强的纸尿裤,在加液160~200毫升后,裆部平均宽度增加2至3.5厘米不等,饱和吸水后纸尿裤的重量普遍超过350克。妈妈们也都有体会,吸尿后的纸尿裤沉甸甸的。
那么加“宽”是否意味着给宝宝的大腿加“压”呢?对此,产品研发人员李先生表示:为保证纸尿裤的吸收速度和防止排尿期间的漏液,的确可以采用加宽加厚的设计,并且现在的纸尿裤吸水后大都是横向膨胀的,所以裆部会变宽。但是只要不过分膨胀造成宝宝双腿内侧压力过大,就不可能导致O型腿。
而国内现行的“纸尿裤技术指标”中并没有针对纸尿裤裆部的最大宽度做出具体规定。笔者致电多家纸尿裤厂商,大多受访者均表示纸尿裤加宽与宝宝O型腿的形成无直接关联。
肌肉力学失衡 可能导致O型腿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O型腿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O型腿。而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因为穿着纸尿裤会呈现15°左右的内翻,所以也被叫做“尿裤腿”。相关育婴专家表示:婴儿骨骼较软,且腿部的脂肪分布与成人不同,大腿和小腿会比较丰满。长期包裹纸尿裤,宝宝坐、卧、爬、走时腿部被不自觉地撑开。纸尿裤裆部如果超出一定宽度,吸尿后横向膨胀,相当于给宝宝的腿部施加了一股外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大小腿肌肉力学失衡,形成O型腿,妈妈们需要警惕。
另外专家也提醒妈妈:婴儿虽然单次排尿量不多,一天总量在400-500毫升左右,但单片纸尿裤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勤换以减轻宝宝腿部压力。
纸尿裤和绑腿 中西合璧齐上阵
事实上,担心宝宝O型腿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辈的都不在少数。
“婆婆当初就提醒我包纸尿裤不好,小孩子骨头软,腿容易长不直”、“我们都是晚上睡觉用纸尿裤,白天用尿布的,就是怕一直包着宝宝会O型腿”……此类说法在网上频繁出现。
一位妈妈的对策是:纸尿裤还是要用的,但是婆婆为了宝宝腿长得直,一周会包尿布、绑腿那么几天。当然,也有部分妈妈表示不用担心“纸尿裤国外都使用几十年了,也没见他们O型腿啊”,不少妈妈也建议“可以多多给孩子把尿,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
关于纸尿裤是否会导致宝宝O型腿,目前还没有定论。除了呼吁企业在设计纸尿裤时更科学,不要为迎合销售卖点而盲目加宽纸尿裤,也希望爸爸妈妈们多多听取相关专家的建议,引起足够重视。
妈妈选纸尿裤产品注意三大“水分”广告
假象一:吸水量能超过1000ml
很多妈妈都不喜欢半夜起来给宝宝换纸尿裤,这样既打扰宝宝的休息,也影响大人第二天的工作,因此选择宝宝的夜用纸尿裤时,很多妈妈都会直接买吸收量很大的纸尿裤,而且是量越大越好,但是在实验中,声称可以吸收1000毫升水量的纸尿裤在吸收400毫升以后就已经很饱和了,因为宝宝尿尿的位置是比较固定的,商家宣传的1000毫升大概指的是整个纸尿裤的吸收量。
假象二:加宽裆部更防漏
宝宝比较好动,白天活泼,晚上可能也不听话,翻身也是很正常的事,为了不让尿液沾湿衣服,妈妈就会选择加宽型的纸尿裤来防止侧漏,其实加宽纸尿裤贴身效果往往不是很好,而且太宽的话会挤压到宝宝的腿部,防侧漏边做得太好的话又会影响吸收效果。
假象三:一整夜都“不发胖”
宝宝一晚上可能会尿2-4次,假如宝宝每次尿100毫升左右,那整晚的尿液总量是400毫升左右,要想吸收400毫升的尿液,但纸尿裤却不会出现任何变形的话,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根据男女宝宝尿尿位置不同而设计的纸尿裤,其膨胀性可能不会太明显。 纸尿裤是新生儿必备的婴儿用品,长时间不更换纸尿裤会让宝宝不舒服甚至出现尿布疹,同时也会影响宝宝睡眠。
宝宝穿纸尿裤有哪些问题 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
真相是:不会。
婴儿期宝宝都会有类似O型腿的样子,这是因为胎儿在子宫内一直保持着蜷缩四肢的体位,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等宝宝学会站立、行走,下肢骨骼的承重状态改变,会逐渐改善。
真正影响孩子发育、行走的O型腿的原因一般有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所致)、先天性骨软骨发育不全、长期不良姿势导致下肢骨骼肌肉受力失衡等。
纸尿裤的原料是无纺布、吸水芯体和一些辅料(腰贴、弹性腰围等),即使吸收尿液后也是用手捏一下就能变形的东西,其强度远不能影响骨骼发育。
关于纸尿裤使用的问题
随着纸尿裤越来越普及,围绕着它的争议也从未中断过。有的家庭还因为年轻人跟长辈的观念不一样,吵翻天。下面就来解答一下大家关心的问题。
穿纸尿裤更容易得尿布疹吗?
不会。
很多人反对纸尿裤的原因就是觉得它不透气,对皮肤不好,宝宝容易长红屁股。其实无论是穿何种尿裤,都可能会导致红屁股,没有证据显示尿布比纸尿裤好,反过来也是。
引起红屁股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纸尿裤或者尿布,而是尿液和大便长时间接触宝宝的幼嫩肌肤。有些妈妈非常注重尿布的透气性,但是要知道,再透气的尿布,也只是透了「气」,尿液和大便并不会透掉,不管是用尿布还是纸尿裤,及时更换才是预防红屁股的关键。
穿纸尿裤会导致 O 型腿吗?
不会。
仔细观察的话,婴儿期宝宝都会有类似 O 型腿的样子,这是因为胎儿在子宫内一直保持着蜷缩四肢的体位,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等宝宝学会站立、行走,下肢骨骼的承重状态改变,会逐渐改善。
影响孩子发育、行走的 O 型腿的原因一般有佝偻病(维生素 D 缺乏所致)、先天性骨软骨发育不全、长期不良姿势导致下肢骨骼肌肉受力失衡等。
纸尿裤的原料是无纺布、吸水芯体和一些辅料(腰贴、弹性腰围等),即使吸收尿液后也是用手捏一下就能变形的东西,其强度远不能影响骨骼发育。小宝宝看上去很娇嫩,但骨头的发育绝对不是纸尿裤这种柔软的对手可以撼动的。
穿纸尿裤会影响髋关节发育吗?
不会。
就目前研究所得,影响髋关节发育的因素大部分都是先天的,后天因素比如绑腿等,和纸尿裤也没有关系。宝宝穿上纸尿裤之后微微两个大腿微微外展的姿势,才是比较正常的。
另外,还有传言,穿纸尿裤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宝宝有防治的作用,是否真是如此呢?
也不是。非手术治疗髋关节发育问题,主要是用各种辅助工具让宝宝保持青蛙一样两条腿微微外展的姿势。有一种辅助工具的外形和纸尿裤有点像,但材质与普通纸尿裤是完全不同的,本质上还是石膏、医用高分子材料等。
毕竟和人体骨骼、肌肉以及关节相比,纸尿裤实在还是「太软」,几乎没有「杀伤力」。穿或不穿纸尿裤,髋关节都会按照既定的计划自我发育下去。
穿纸尿裤会导致精子发育异常吗?
不会。
有些家长担心纸尿裤内部温度过高,男宝宝的精子会被「高温」伤害,从而影响生育功能。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
首先,纸尿裤内并不存在温度过高的情况。纸尿裤不是保暖裤,其内外表层都是透气的,因此纸尿裤内外热量的交换和平衡不存在障碍,基本和尿布一样。人体细胞的生存和繁殖一般不会受到纸尿裤的影响。
这些习惯会导致宝宝得O型腿
宝宝在出生或走路的时候,妈妈常会看到宝宝的腿型不好看,因而担心宝宝是不是O型腿。其实宝宝在3岁之内出现膝内翻是很正常的。一些小宝宝在生下来时腿看起来是O形的,这是因宝宝在子宫时,腿长期弯曲,所以出生时就有O型腿的现象是正常的。另一个因宝宝的腿短胖,所以在开始能够站立或走路时会变得更明显,但随着腿部力量变强,能承担起身体体重时,就会开始变直了。
O型腿形成原因:
1、过早负重,例如过走路或过度肥胖,都易因负重造成骨骺发育异常。
2、喂养不当,添加辅食时间不对造成宝宝营养跟不上。
3、宝宝患有佝偻病。
宝宝O型腿预防:
平时需要注意睡姿和坐姿,不要趴着睡。同时避免过度的矫正。建议晚上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给孩子多翻翻身,因为保持同一个姿势睡觉也很容易会有o型腿。
选择了不合适,不贴身的纸尿裤也会对宝宝造成o型腿。过分宽大的纸尿裤还会影响孩子走路等等。
选择适合东方宝宝设计的纸尿裤;
针对宝宝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选择纸尿裤;
给宝宝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预防。
宝宝O型腿矫正:
1.当宝宝出现O型腿时,妈妈不要使用绑腿的老办法来矫正。轻微O型腿可以选择在家里矫正。
2. 弯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膝盖上,膝盖朝向内保持10秒,再还原站立,做5~10次。
3. 按摩法。根据孩子膝关节畸形的方向,两手分别抓住大腿和小腿,两个拇指顶在膝关节凸起侧,双手稍用力,按畸形相反的方向按揉膝关节及附近的肌肉和肌腱,使关节两侧韧带松弛,关节位置松动。每天按摩3 ~ 5 次。
4.宝宝O型腿状况严重、大小腿夹角大于10℃时,应去医院听取医生建议
夏季如何给宝宝穿纸尿裤
♦ 起尿布疹
纸尿裤更换不及时,尿液残留致使宝宝的臀部备受折磨,无法保持干燥,从而引发尿布疹。建议妈妈根据季节气候的特点,适时选择薄厚适宜的款式,还应注意纸尿裤的尺寸,不要包裹得过紧。
♦ 屁屁皮肤受损伤
合理使用纸尿裤一般不会损伤宝宝小屁屁的肌肤,因为质量合格的纸尿裤表面材质柔软,大多还带有护肤的精华,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不会影响宝宝皮肤的健康。但如果纸尿裤穿过久,宝宝臀部的温度会随之升高,带走体内水分,而宝宝的肌肤很娇嫩,反复摩擦容易使皮肤起皱。
♦ 脐带发炎
纸尿裤穿好后刚好卡在宝宝腰部,如果新生儿的脐带还未脱落,宝宝一旦有动作,脐部就会与纸尿裤之间有摩擦,容易使皮肤发生磨损,出现发炎、出血等问题。为了避免发生此类问题,妈妈在给宝宝床好纸尿裤以后,可以将贴近宝宝脐部的纸尿裤部分向内折或向外翻,只要保证纸尿裤不会与宝宝的肚脐接触、摩擦,就不会出现问题。
♦ 出席O型腿
造成O型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宝宝体内缺钙,和纸尿裤的使用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宝宝的纸尿裤更换不及时,时间越久,越多尿液涌向纸尿裤左右两侧膨胀,宝宝两腿不由向外扩张,时间长了就会使宝宝产生大腿内侧向外扩张的意识,不仅影响行走,也不利于骨骼的发育。妈妈可以选购前后方向膨胀的纸尿裤类型的产品。
♦ 延长入厕训练时间
以前的纸尿裤穿脱不方便,影响如厕训练的进度。但是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专门为宝宝如厕训练设计的产品,比如成长裤、拉拉裤,腰部采用环状松紧带,便于穿脱。
♦ 影响男宝宝的生育能力
这点目前并没有定论。至今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明确表明纸尿裤与男性不育有关,因为生育能力一般是受遗传、发育、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此疑问是因为男宝宝在穿纸尿裤后,阴囊的温度会随之有明显的升高,而生殖器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中会造成睾丸生育能力降低。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即使不使用尿布,阴囊的温度也会升高,所以无法就此断定穿纸尿裤会影响男宝宝的生育能力。
穿纸尿裤会影响腿型吗 宝宝穿纸尿裤会O型腿吗
造成O型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宝宝体内缺钙,和纸尿裤的使用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宝宝的纸尿裤更换不及时,时间越久,越多尿液涌向纸尿裤左右两侧膨胀,宝宝两腿不由向外扩张,时间长了就会使宝宝产生大腿内侧向外扩张的意识,不仅影响行走,也不利于骨骼的发育。所以,妈妈只要发现纸尿裤已经有2-3次的尿量就应该更换,并尽量选购前后方向膨胀的纸尿裤类型的产品。
专家建议,妈妈们不用担心,经过这么多消费者的验证,纸尿裤的普及还是很有道理的。
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吗
近来,有关婴幼儿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的话题引起家长们的关注。婴幼儿患O型腿的原因到底有哪些?纸尿裤过宽究竟会不会诱发宝宝O型腿?对此,厂家连忙辟谣,而育儿专家却提出质疑,令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生产商辟谣:
不可能导致O型腿
在致电多家纸尿裤生产厂商之后,一位姓陈的先生说:纸尿裤不可能导致婴幼儿O型腿。他首先从纸尿裤的芯体结构出发进行说明:纸尿裤的吸收芯体主要是由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绒毛浆组成。其中,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也就是剪开纸尿裤后能看到的白色粉粒,能吸收比自身重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尿液,吸尿后成凝胶状,受外力压迫会滚动变形。绒毛浆则是用作吸水介质的纸浆,纸尿裤吸尿后会膨胀,但由于原材料的特点,芯体也会随着宝宝的大腿、臀部动作而变形,所以对宝宝大腿的压力实际不大。
其次,陈先生提及现在的纸尿裤在设计理念、生产技术方面已相当完善。关于纸尿裤引发婴幼儿O型腿的可能性,国外并没有临床案例留存。
育儿专家:
质疑确有造成O型腿隐患
就生产商关于芯体结构的说明,某医院的专家给笔者看了一张1岁左右、正处于学步期的孩子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包着纸尿裤站立,大腿根部呈现不自然地分开。为确认这种现象是否由纸尿裤导致,专家现场做了实验,原本较薄的裆部在倒入水后迅速膨胀起来,拿尺子量后发现宽度上也有所增加。而专家认为这种横向膨胀确实会对宝宝大腿根部形成压迫,生产厂商应该告诉消费者这种压迫作用到底有多大,而不该以“压力实际不大”轻松带过。
另外,专家指出婴幼儿在成长初期,骨骼较软,设计过宽、吸尿后更宽的纸尿裤,使宝宝长期受到不良的外界压力,容易引起骨骼生长变形。对于正在学站和学步的宝宝而言,纸尿裤吸尿后的重量尤其加重了宝宝的腿部负重,导致腿部关节受力不均,同样也会影响骨骼发育。这两种因素都说明为了加强吸水性能,盲目加宽裆部设计的纸尿裤确实存在导致宝宝O型腿的风险。
最后,专家还提醒家长,单片纸尿裤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即便一片普通的L码纸尿裤可以吸收200ml左右的尿液,家长也最好在宝宝3次尿尿——也就是纸尿裤吸收120ml左右的尿液后就及时更换,以免纸尿裤裆部膨胀过宽造成宝宝腿部不适。
拉拉裤什么时候穿
宝宝需要穿拉拉裤的时候说明宝宝到了要学习走路的阶段了,这个时候用尿不湿不仅小还很紧,就或许会导致宝宝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造成O型腿等比较严重的后果。
拉拉裤,类似于内裤式纸尿裤,部分品牌称为成长裤。对于好动的宝宝来说,拉拉裤的裤型设计的比纸尿裤好,穿着比较贴身,又有弹性,方便宝宝的活动,比较适合1岁以上可以走路的宝宝穿。
具体拉拉裤什么时候穿,是依据宝宝的需求来的,因为拉拉裤的价格要高于纸尿裤,所以,一般宝宝不需要走路的时候是不用给宝宝穿拉拉裤的,拉拉裤适合宝宝在一岁以上穿,一般的小孩子学习走路都是在一岁左右,或者是一岁以上,这个时候妈妈们就可以考虑给宝宝选择一款比较适合的拉拉裤啦~
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吗
生产商辟谣:
不可能导致O型腿
在致电多家纸尿裤生产厂商之后,一位姓陈的先生说:纸尿裤不可能导致婴幼儿O型腿。他首先从纸尿裤的芯体结构出发进行说明:纸尿裤的吸收芯体主要是由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绒毛浆组成。其中,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也就是剪开纸尿裤后能看到的白色粉粒,能吸收比自身重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尿液,吸尿后成凝胶状,受外力压迫会滚动变形。绒毛浆则是用作吸水介质的纸浆,纸尿裤吸尿后会膨胀,但由于原材料的特点,芯体也会随着宝宝的大腿、臀部动作而变形,所以对宝宝大腿的压力实际不大。
其次,陈先生提及现在的纸尿裤在设计理念、生产技术方面已相当完善。关于纸尿裤引发婴幼儿O型腿的可能性,国外并没有临床案例留存。
育儿专家:
质疑确有造成O型腿隐患
就生产商关于芯体结构的说明,某医院的专家给笔者看了一张1岁左右、正处于学步期的孩子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包着纸尿裤站立,大腿根部呈现不自然地分开。为确认这种现象是否由纸尿裤导致,专家现场做了实验,原本较薄的裆部在倒入水后迅速膨胀起来,拿尺子量后发现宽度上也有所增加。而专家认为这种横向膨胀确实会对宝宝大腿根部形成压迫,生产厂商应该告诉消费者这种压迫作用到底有多大,而不该以“压力实际不大”轻松带过。
另外,专家指出婴幼儿在成长初期,骨骼较软,设计过宽、吸尿后更宽的纸尿裤,使宝宝长期受到不良的外界压力,容易引起骨骼生长变形。对于正在学站和学步的宝宝而言,纸尿裤吸尿后的重量尤其加重了宝宝的腿部负重,导致腿部关节受力不均,同样也会影响骨骼发育。这两种因素都说明为了加强吸水性能,盲目加宽裆部设计的纸尿裤确实存在导致宝宝O型腿的风险。
最后,专家还提醒家长,单片纸尿裤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即便一片普通的L码纸尿裤可以吸收200ml左右的尿液,家长也最好在宝宝3次尿尿——也就是纸尿裤吸收120ml左右的尿液后就及时更换,以免纸尿裤裆部膨胀过宽造成宝宝腿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