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脐疝的治疗方法

脐疝的治疗方法

胶布粘贴法: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粘贴时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压迫法: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

婴儿脐疝中医治疗方法

1、将茴香籽炒后用纱布包好,用于熨烫患处,可以同时制作两包替换使用。

2、把白附子研成粉末后,用水调后敷在肚脐处,再用艾灸辅助进行。注:这种方法掌握不好容易造成对患者的烫伤。

3、取山楂肉、茴香籽(炒熟后)各一两,研成粉末后糊成丸子,每次空腹用白开水送下。

4、把葱白与食盐一起捣烂成泥状后,涂在患处。

5、把吴萸、盐各60克一起炒热后,用纱布包好熨脐部,冷时可以加热水袋熨烫1-2小时。

成人脐疝与婴儿脐疝的区别

(1)婴幼儿脐疝多发生于1岁以下婴儿;而成人脐疝多见于中年妇女。

(2)婴幼儿脐疝多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包括脐环未闭或脐环周围瘫痕组织薄弱导致脐疝形成;而成人脐疝多为后天因素促成,如妊娠、腹水、腹部肿瘤、过度肥胖等原因,导致脐部周围组织薄弱,抵抗腹腔内压力上升的能力下降所致。

(3)婴幼儿脐疝主要表现为脐部半圆形隆起,一般如拇指头大小。小儿啼哭时隆起体积略增大,一般无明显症状,很少发生嵌顿。而成人脐疝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或小肠,由于疝门较小,反复脱出易发生粘连而形成难复性疝。主要症状为局部胀坠不适,如有嵌顿或绞窄,可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疵内容物如为肠管,多柔软,加压后体积略缩小。如果内容物为大网膜,则触之硬韧不平。在嵌顿及绞窄情况下,肿物变大、变硬,有明显压痛。绞窄晚期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及脱水、酸中毒及休克等临床表现。

(4)婴幼儿脐疝在治疗上首选非手术疗法,可选择粘膏贴脐疗法。具体方法是回纳疝内容物,用一个大于脐环的硬币或小木片,外包纱布抵住脐环,同时用双手将腹部两侧腹壁向中线推压,以缩小腹围。再用宽4厘米一5厘米的长腹带固定脐部的压垫。贴腹带的部位先用安息香酸酊涂于皮肤,以增加其粘度。粘膏每隔1—2周更换1次。经上述非手术治疗1年后无效或患儿年龄在2岁以上,脐环仍大于1.5厘米一2厘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成人脐疝很难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取得成功,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

如何正确诊断脐疝

小儿疝气的手术治疗不但困难,因小孩之各种器官和组织都较微细,精管、精索动脉等极易受到损伤,也可能给将来带来不育的影响,小儿因不配合治疗,术后大哭大闹等原因造成的合并症及复发率也很高,危险性也大。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常需全身麻醉,易损伤脑细胞,造成智力发育障碍。因此小儿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检查】

常规物理检查。

【鉴别】

与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

【分类】

1.羊膜疝 羊膜油又称脐膨出或脐带疝。这是由于先天性腹壁发育不良、在脐周发生缺损而使腹腔内脏脱出体外的畸形。

临床表现为在新生儿的腹部中央,相当于脐带部位,有突出腹外的腹腔服器,其上覆有透明囊膜,透过囊膜可窥见其内所含脏器。在囊膜上有脐带残株附着,特别是脐动静脉,尤为显著。囊内部含小肠,有时部分胃及肝、脾也可移位于囊内。根据腹壁缺损的大小可将脐膨出分为小型、大型脐膨出及伴发畸形三类。

2.婴幼儿脐疝 婴幼儿脐疝多发生于I岁以下婴儿,巨大者少见。婴幼儿脐疵的发病原因有两方面☆方面为脐部发育异常,包括脐环未闭或脐环虽闭但因局部短痕组织薄弱导致脐疝的形成;另一方面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旗内压增高。

3.成人脐疝 成人脐疵多见于腹壁薄弱的肥胖者、中老年和经产妇,亦多见于有腹内压力增高的慢性疾患者,占各类癌的t%。4%。成人脐疝是后天发生,多因妊娠、腹水、腹部肿瘤、肥胖等原因致脐环结缔组织菲薄,抵抗腹压能力降低所致,有时可伴有腹直肌离开,癌内容物多为大网膜,其次为横结肠和小肠。

【治疗】

1.婴儿脐疝,色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园形切口分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2.成人脐疝宜早施手术治疗,嵌顿时应紧急手术。围绕脐部作一横行椭圆形切口,分离疝囊直至颈部,细心分离粘连,在疝囊颈部切断,将疝将同紧密粘连难以分离大网膜和多余的皮肤一并切除。于是,尽多的游离疝环周围的腹横筋膜、腹膜。予以横形对合缝合,然后在上下两侧游离腹直肌及其腱膜,必要时可作重叠缝合。

对脐疝病儿,要耐心细心的护理,按时喂哺,及时换尿布,注意冷暖,尽量减少哭闹;定期做儿保健康检查,及时换尿布,注意冷暖,尽量减少哭闹;定期做儿保健康检查,及时添加钙剂及维生素D,多晒太阳,防止佝偻病的发生;因患佝偻病的小儿肌肉松驰,易合并脐疝。

疝气一定做手术吗 疝气保守治疗怎么治疗

疝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带疗法两类。

药物疗法:针对疝气本身,并没有针对性药物,民间流传的各种‘’一针灵‘’都是不可取的,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疝所导致的腹胀、腹痛、排尿困难,便秘等症状,从而使疝减轻,但无法控制根治,不能控制病情进展。

疝带疗法:暂时不能接受手术的病人,可以通过疝气带阻止疝囊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的进一步发展、缓解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同药物治疗一样一般无法根治疝。

保守治疗适用于:第一种情况,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生的脐疝,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增强,疝有自愈的可能。第二种,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的,可使用疝带阻止疝块突出。除上述两种情况,大多数病人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疝气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疝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带疗法两类。

药物疗法:针对疝气本身,并没有针对性药物,民间流传的各种“一针灵”都是不可取的,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疝所导致的腹胀、腹痛、排尿困难,便秘等症状,从而使疝减轻,但无法控制根治,不能控制病情进展。

疝带疗法:暂时不能接受手术的病人,可以通过疝气带阻止疝囊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的进一步发展,缓解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同药物治疗一样一般无法根治。

保守治疗适用于:第一种情况,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生的脐疝,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增强,疝有自愈的可能。第二种,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的,可使用疝带阻止疝块突出。除上述两种情况,大多数病人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疗法有疝传统修补术、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三类。

脐疝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查

小儿安静或平卧时,突出的肠子返回腹腔,肿块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发育,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一般在1~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可请小儿外科采用保守疗法,用胶布粘贴,每 1~2周更换一次。此法的缺点是胶布容易刺激皮肤,应仔细观察贴胶布处有无皮炎,绝不可在家自行乱贴。专家建议家长要减少疝气哭闹、咳嗽、便秘的几率,有助于疝气的治疗。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应去医院手术治疗,其效果甚好。

脐疝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脐部可见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做增加腹内压动作时(如哭闹、站立或用力时)肿物会增大而紧张。以手轻压脐部包块时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闻及气过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或疝环,儿童脐疝的直径多为1cm左右,2~3cm者罕见;成人脐疝多较大。脐疝多无自觉症状,个别可有局部膨胀不适感甚至疼痛,可能是疝囊牵拉镰状韧带的腹膜和脂肪所致。

脐疝应该挂什么科

洗澡对肚脐没什么影响!若是你做的“松紧带下压棉花包裹硬币”经常脱落,你可以去医院购买脐疝带,一种专用的保守治疗束带治疗!婴儿脐疝,绝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预防便秘,避免小儿长时间哭闹,定期检查束扎情况!

肚脐眼”突出,医学上称为“脐疝”,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婴儿出生后,脐部是一个先天性薄弱点,凡是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都能使脐疝外突,例如咳嗽,打喷嚏,哭闹等.小儿安静或平卧时,突出的肠子返回腹腔,肿块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发育,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一般在1~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可请小儿外科采用保守疗法,用胶布粘贴,每1~2周更换一次.此法的缺点是胶布容易刺激皮肤,应仔细观察贴胶布处有无皮炎,绝不可在家自行乱贴.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应去医院手术治疗,其效果甚好.

建议您到医院的普外科就诊,如果是成人脐疝,是要进行一个手术治疗的。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脐疝应该挂什么科这一问题的知识解答,希望有这种现象的患者能够尽早去医院查明疾病原因及类型,提早就医,不要觉得这只是小病就忽视它,很多时候,这种思想往往是错误的。

婴儿脐疝症状 婴儿脐疝的治疗

一般来说,在宝宝的脐疝气按压后可以复位。但是,当脐疝被卡在脐部较长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了嵌顿,无法用手送回。这样的情况需要紧急就医处理。因为肠壁受压,血液流通不畅,就有肠缺血坏死的危险。大多数脐疝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观察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cm者,宜手术治疗。沿脐口1cm处,沿脐作半圆形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白线,游离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若2岁以上幼儿仍见有脐疝,直径超过2cm者,应去医院手术修补。如无手术条件,可试用粘贴法:用2条4cm宽胶布,其中一条开一横行小孔,将另一胶布一端剪窄,使其能正好穿过小孔。用75%医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将胶布粘牢固定,使脐部下陷,两侧缺损缘相接触。注意局部清洁,一周后更换胶布。

脐疝的治疗原则

婴幼儿和成人的脐疝治疗原则有所不同,对于婴幼儿脐疝,无论脐环大小,如无特殊情况,早期均应该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原因为:

(1)非手术治疗避免了患儿经受手术之痛苦;

(2)患儿年龄较小,对手术耐受性较差,术后不易护理且患儿家属不易接受;

(3)患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没有闭锁的脐环迟至2岁时,随着发育腹壁增强,多能自愈。观察至2岁后,如仍未愈合,再考虑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长期保守治疗不愈伴有症状者;

(2)嵌顿或有疝内容物坏死者;

(3)年龄>2岁;

(4)疝环口直径>2.5cm者;

(5)伴有局部腹壁肌肉发育不良者。成人脐疝的疝门组织坚韧且边缘比较锐,多无自愈的可能,因而易转变成为难复性疝或发生嵌顿,也有疝外覆盖组织较薄而自行破溃的可能,故一般应该在消除腹压增高因素的前提下,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脐疝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这是一种疾病,当然是有影响的,需要尽快治疗。 脐疝是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还有小孩小的时候饮食吃的特别多,肚子张力比较高,或者小孩爱哭闹,这种情况引起的脐疝。 少数可能发生疝气嵌顿即疝出的肠管被卡在脐环处此时疝出的肿物变硬有触痛还纳受阻。 不过一般这种小儿疾病只需要专业的育英人士就可以治疗。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

小孩疝气难道一定要手术吗

小孩疝气主要表现为脐部肿物脱出,呈半球状,患儿哭闹时扩大,且脐部皮肤及瘢痕处紧张呈微青色,患儿安静或平卧睡眠时肿物回缩或消失,脐孔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探入可以触及扩大而坚硬的脐环,还纳疝内容物时可以听到气过水声。

除上述脐部肿物外,一般无不适,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时可以引起局部疼痛,有时可发生腹胀、呕吐,但较少嵌顿。其主要治疗有:

1.非手术治疗

疝气随着年龄增长,程度减轻,大多数可在2岁以内自愈。有人用宽胶布压迫脐孔,粘胶布前将疝内容物还纳,垫以纱布,防止疝内容物脱出。多数人主张不需任何治疗,等待其自愈,不主张局部以硬币、纽扣或木片等硬物压迫,以防局部破溃感染。

2.手术治疗

仅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一般在2岁以后,如有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者或有嵌顿史者应及时手术。

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很少复发。非手术治疗时应加强脐部护理,防止压迫损伤脐部菲薄的组织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脐疝患者的方法有哪些

脐疝治疗用药是很有规范的,脐疝患者要是不及时的处理的话会引起另外的疾病,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治疗脐疝时切不可因小失大。生活中人们不能忽视脐疝的影响。对于婴儿脐疝日常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

1、婴儿脐疝家长们您一定要减少腹压增加的机会

婴儿脐疝是发生肚脐位置的疝气,婴儿有脐疝您不要大意,婴儿脐疝您一定要避免其大声哭闹,而有慢性咳嗽的要及时治疗。

2、婴儿脐疝的饮食需要多加重视,饮食一定要均衡

饮食是婴儿健康很重要的一方面,家长们您一定要调理好其饮食,不要让婴儿出现便秘、腹胀等情况。

3、婴儿脐疝患者有自愈可能性,家长们您可以等到两岁以后

随着婴儿的长大,腹壁肌肉的发育坚固,脐环闭锁,脐疝多于两岁以内便完全自愈,无需到医院治疗,但如果脐疝愈来愈大,脐环直径超过2厘米,甚至发生肠管嵌顿,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治疗。

生活中很多的人很容易得上脐疝,患了脐疝更是痛苦不堪。生活中很多的原因导致患有脐疝的几率就会增加。脐疝的症状是很多的,人们要注意了解。

相关推荐

婴儿脐疝护理注意事项六条

1.要减少婴儿腹压增加的机会 婴儿脐疝是发生肚脐位置的疝气,婴儿有脐疝准父母们不要大意,婴儿脐疝您一定要避免其大声哭闹,而有慢性咳嗽的要及时治疗。 2.婴儿脐疝的饮食需要多加重视,饮食一定要均衡 饮食是婴儿健康很重要的一方面,家长们您一定要调理好其饮食,不要让婴儿出现便秘、腹胀等情况。 3.婴儿脐疝患者有自愈可能性,家长们您可以等到两岁以后 随着婴儿的长大,腹壁肌肉的发育坚固,脐环闭锁,脐疝多于两岁以内便完全自愈,无需到医院治疗,但如果脐疝愈来愈大,脐环直径超过2厘米,甚至发生肠管嵌顿,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

新生儿脐疝怎么办

那么如果新生儿出现了脐疝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才行呢,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脐疝脐疝在临床上面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怎样的,最后才能知道如何处理脐疝。 什么是脐疝 脐疝是指婴儿的腹壁筋膜在脐部的发育缺陷。按人种划分,非洲裔宝宝的发病率比较高。早产儿常见,小于1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甚至能高达75%。 患脐疝的宝宝有什么症状 脐部可见到一个小凸起,特别是在宝宝哭闹、咳嗽、排便等腹腔内压力升高的时候,凸起更加明显。而宝宝安静下来以后,凸起多半会缩小或自动消失。这种凸起是宝宝的肠管或大网膜从脐部没闭合的小洞冒出而

白线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国外文献报道白线疝约占所有腹外疝的0.4%~3%,多见于20~40岁之间的男性患者,男女之比约为5∶1。本病常伴有腹内脏器疾病和其他部位的腹外疝,Hoffman报道76例中,24例同时并存腹内脏器疾病。赵伯蝠(1985)报道在刚果工作期间收治54例白线疝,占同期各种腹外疝的9.5%,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其中脐上白线疝53例,脐下仅1例;男女发病率无太大差异,男女相比为5∶4;32例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腹外疝,其中伴发腹股沟疝17例、脐疝7例、腰疝5例、股疝3例、1例同时存在2处白线疝,他认为可能与刚果人的先

脐疝治疗方法有哪些

1.婴儿脐疝 大多数脐疝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观察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圆形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白线,游离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2.成人脐疝 宜早手术治疗,嵌顿时紧急手术。围绕脐部作一横行椭圆形切口,分离疝囊直至颈部,分离粘连,在疝囊颈部切断,将疝囊连

新生儿脐疝怎么处理

在儿科门诊,有位年轻的母亲着急的抱着小宝宝,边给医生看边诉说:“我的宝宝出生25天了,这几天突然肚脐很鼓,哭闹时增大,不知怎么回事?”经医生仔细检查,发现小宝宝腹部有以脐部为中心的圆形突出物,用手按压可回纳。医生检查完告诉这位母亲,宝宝患“脐疝”了。 婴儿脐疝属先天性的。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增加(经常啼哭、便秘、咳嗽等)情况下,内脏可以从脐环处突出而形成脐疝脐疝突起或还纳时,小儿均无痛苦,不易发生嵌顿。往往当小儿哭闹时因腹压增高而突起较大,安静

小儿疝气的治疗

在孩子出现疝气症状后,需要马上进行治疗。若患儿脐疝较小,一般可在2岁前自然痊愈,只需在患儿脐疝处贴胶布或缠绕弹性腹带来治疗;但若脐疝较大,患儿2岁后仍未痊愈,则需要通过手术手段,开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一般针对直径小于1.5cm的较小的脐疝,这些脐疝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小儿疝气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 弹性腹带法: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孩子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胶布

两个月宝宝有脐疝怎么办

1、宝宝有脐疝的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 1.1、压迫法: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 1.2、胶布粘贴法: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

新生儿脐疝治疗方法有哪些

婴幼儿和成人的脐疝治疗原则有所不同,对于婴幼儿脐疝,无论脐环大小,如无特殊情况,早期均应该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 正常情况下生后18个月内,脐环可以继续缩窄,因此,婴幼儿脐疝有自愈的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疗绝大多数在2岁内自愈。有人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腹肌亦越来越发达,脐环也逐渐变小而闭合,据统计生后6个月内有90%,一年以内有95%闭合而自愈。 1、非手术疗法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 (1)压迫法 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

小儿疝气用做b超检查吗

小儿腹股沟疝气的重要原因就是鞘状突没有完全关闭,使腹腔内的小肠,卵巢,输卵管等进入鞘状突,就形成了疝气。疝气一般是男生患病几率更大一些,还有就是早产儿,体重太轻的患儿。 小儿脐疝则是由于脐环没有完全闭合形成的。正常状态下,脐环会慢慢缩小一直到最后完全闭合,但是脐疝患儿脐部却没有完全闭合,所以就形成了脐疝。另外,患儿如果大声哭闹,咳嗽也能促使脐疝形成。 家长一旦发现幼儿患上疝气就要及时接受医生检查和治疗。一般临床观察就可以,看患儿腹股沟或肚脐附近有没有大小不一的包块,一般患儿站着就会出现包块。那么小儿疝气用

脑疝怎么治疗

1.婴儿脐疝,色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园形切口分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2.成人脐疝宜早施手术治疗,嵌顿时应紧急手术。围绕脐部作一横行椭圆形切口,分离疝囊直至颈部,细心分离粘连,在疝囊颈部切断,将疝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