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菇的简介
珊瑚菇的简介
扫把菇:一种野生名贵食用菌、药用菌,子实体呈珊瑚状。
【学名】:拉丁文学名(Ramaria botrytoides)
【别名】:珊瑚菇、扫把菌、扫帚菌、扫帚蘑
【形状】:子实体呈珊瑚状、扫帚状,以形似扫把得名扫把菇、珊瑚菌,颜色艳丽,有红、黄、白等色,被称为野生菌之花、红扫把、金扫把。
【分类】:真菌门、多孔菌目(Aphyllophorales)、珊瑚菌科(Clavariaceae )
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
珊瑚礁的形成: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死亡后的遗骸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地质时期的礁是与其同时代沉积层相比,垂向幅度较大的含有丰富造礁化石的碳酸盐岩体,也称古代礁。
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可作为划分地层、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50米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
成礁环境:
水温
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C。J.D.米利曼认为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韦尔斯认为最佳水温上限可达29°C。热带海区,这一最佳水温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冬季珊瑚生长最快。海南岛和西沙群岛水温平均为25~27°C,属珊瑚生长最佳水温范围,但海南岛的季节变化大,水温不稳定,对珊瑚生长有抑制
作用。海南岛和台湾的珊瑚礁被称为“高纬度珊瑚礁”。
盐度
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南海盐度为34,属最佳盐度范围,海南岛沿岸有淡水注入,盐度略低,为32左右。
水深
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许多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与造礁珊瑚共生的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深度。
光照
也是虫黄藻光合作用的需要,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风和风浪
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迎浪的。如果风浪有季节性变化,礁的形状会出现双马蹄形。所以根据古代礁的形态可判断古风向。过强的风浪使珊瑚虫难以在基底上固着,不发育礁。
河流
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
海平面变动
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这种影响因素对古代礁意义较大。
海底地形
无论在大洋或浅海区,珊瑚礁总是生长于海底的正地形上,如大洋中的平顶海山、海底火山、大陆架的边缘堤以及构造隆起上。由于在不同的海底地形上水动力作用不尽一致,因此地形特征有时对礁体发育有很大影响。如极浅的平缓海底往往形成离岸礁;而岸坡较陡,则礁体紧贴岸线发育。珊瑚在海底营固着生活,在坚硬的岩石基底上发育较好,部分属种也可在水下砂坎上发育,说明对底质有一定的选择。
藻类与物种
虫黄藻与造礁珊瑚共生,它吸收造礁珊瑚排出的 CO2,为珊瑚虫提供钙质,形成骨骼中甲壳质(几丁质)的有机成分,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红藻中的珊瑚藻是完全钙化藻,可形成层状骨架,参与造礁。藻屑是珊瑚礁中常见的组分,一般占20~50%。藻类还可粘结礁骨架和生物屑,并有富镁作用,形成高镁方解石。但钻孔藻(Bringalgal)在珊瑚礁中起破坏作用。
珊瑚礁的研究意义:
古生代研究
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珊瑚属种多,演化快,常成为划分地层的依据。造礁珊瑚对环境要求严格,只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中,而且随着纬度升高,其属种减少,生长率变慢,因而又可作为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某些属种的造礁珊瑚,每年会象树木年轮那样留下生长线,因而可将其当作“生物钟”。寒武纪期间年生长线为424~412条,奥陶纪为412~402条,泥盆纪为410~385条,石炭纪为390条左右,三叠纪 381条左右,现代为365条左右,这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有力证据。
地壳运动研究
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50米以浅的海域,高出海
面者无疑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50米以深或覆盖在平顶海山上的巨厚珊瑚礁灰岩,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根据珊瑚礁灰岩的产状、厚度和分布等特点,还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地槽区因地壳活动频繁,升降幅度也大,常常会形成巨厚而结构复杂的珊瑚礁灰岩;地台区地壳较稳定,升降幅度不大,通常形成厚度不大、结构较简单的珊瑚礁体;地台活化区由于地壳活动性大,个别地段甚至为较深的地堑和海湾,因而可形成较厚的珊瑚礁沉积。
地质时期珊瑚的生长北界不同,在晚侏罗世北界自英国经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以北、高加索直到帕米尔一带。以后,北界逐渐南移,到第四纪才与现代大体一致。这可能是气候变迁和大陆漂移的结果。
矿产资源
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礁灰岩是多孔隙岩类,渗透性好,有机质丰度高,是油气良好的生储层。已发现和开采的礁型大油田有十多个,可采储量50多亿吨。礁型气田也是高产的。大型油气田多产于古代的堡礁中。珊瑚礁及其泻湖沉积层中,还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中发现铜、铅、锌等多金属层控矿床。礁作为储水层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珊瑚灰岩可作为烧制石灰、水泥的良好原料。有潮汐通道与外海沟通的环礁泻湖,可辟为船舶的天然避风港。珊瑚礁灰岩覆盖的平顶海山,可作为水下实验的优良基地。千姿百态的珊瑚可作为装饰工艺品。五彩缤纷的礁栖热带鱼类可供人们观赏。有些珊瑚早已被用作药材。礁区具有丰富的渔业、水产资源。不少礁区已开辟为旅游场所。
漂唇漂什么颜色好看 小麦色肌肤适合颜色
橘粉色是介于粉色与橘色之间的一种颜色,小麦肤色的人群选择用这种颜色漂唇,能彰显出一种健康活泼的气质。
珊瑚粉顾名思义,就是如同珊瑚一样鲜艳的颜色,多指带有奶油色调的淡粉色,小麦色肌肤搭配这种颜色的漂唇,给人一种既新鲜又神秘的感觉。
哪些人不宜食用珊瑚藻
孕妇能吃吗
可以吃哦海产品可以适当吃些,对身体有好处,
2
功效和作用
除皱、养颜
3
营养价值
1.防止贫血
珊瑚藻富含铁元素,对预防缺铁性贫血以一定作用。
2.养颜美容
珊瑚藻富含胶原蛋白,能够消除皱纹,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
4
上火吗
属于蔬菜类,蔬菜属于凉性,不会引发上火。
5
副作用
无副作用,可以放心吃,但是要控制量,适量即可。
6
能吃吗
珊瑚藻适合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食用。
7
怎么吃
珊瑚藻凉拌:珊瑚藻可作为凉拌菜食用,也可以以热水烫焯后加入佐料食用。
珊瑚藻煮食:珊瑚藻也适合一般的热炒、蒸煮食用。
8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
9
适宜人群
珊瑚藻适合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食用。
10
保存方法
冷藏即可
11
挑选技巧
注意观察生产日期
12
制作技巧
珊瑚藻需浸发后食用:先将珊瑚藻洗净,再放置在冷水内浸泡一小时,换水浸泡约4~6小时
吃珊瑚藻上火吗
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好正确的饮食能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尤其是容易上火的人一定要特别注意,下满一起了解下吃珊瑚藻会上火吗?
珊瑚藻的营养价值
1.防止贫血 珊瑚藻富含铁元素,对预防缺铁性贫血以一定作用。 2.养颜美容 珊瑚藻富含胶原蛋白,能够消除皱纹,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
吃珊瑚藻上火吗
属于蔬菜类,蔬菜属于凉性,不会引发上火。
食物虽然能让我们获取营养,但是不是每种食物都适合自己,上面就是对吃珊瑚藻会上火吗的介绍,这样在吃珊瑚藻的时候就能更好的掌握了。
珊瑚虫和珊瑚的区别
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由于珊瑚虫具有附着性,许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会附着大量的珊瑚虫。
珊瑚是非生物,属刺胞动物门,当中也包括水母、水螅、软珊瑚、海葵等动物。珊瑚由很多珊瑚虫造成。每一珊瑚虫都有一个中空而底部密封的柱型身体,它的肠腔与四周的珊瑚虫连接,而位于身体中央的口部,四周长满触手我们通常把珊瑚分为石珊瑚,八放珊瑚及水螅珊瑚,它们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除了生物学分类外,我们亦可按生态功能,把珊瑚分为两大组。那些有共生藻(即虫黄藻) 的珊瑚称为可造礁珊瑚,而那些没有共生藻的则称为不可造礁珊瑚
珊瑚菇的食疗价值
珊瑚菇被称为野生菌之花,鲜甜爽囗,含有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门各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苏氨酸等15种氨基酸,其中有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可以用药,具有和胃现气、祛风、破血缓中等作用,对小白鼠肉癌S-180,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1.活血祛瘀: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宜于治疗血瘀证。
2.和胃:中和胃酸,缓解胃痛。
3.抑癌抗瘤:延缓和抑制癌细胞生长、扩散。使癌细胞退化、萎缩。
珊瑚藻和珊瑚虫有什么区别
1,珊瑚藻 来源:藻类红藻门珊瑚菜,以叶状体入药。 形态特征:藻体直立丛生,钙质化,略带粉红色,高3~6cm。主枝及侧枝均具关节,其上对生出羽状分枝或小枝,节间基部圆柱形,上端略广展,枝顶端的节间圆柱状,顶端略平;次生分枝狭窄,圆柱形,节间不钙化。 生活于中潮带岩礁上或石沼内,沿海略有分布。 全藻供药用。 可作为驱蛔虫药。 生境:生于中潮带岩石上,发现于山东烟台海边栈桥。2, 珊瑚虫:腔肠动物,身体呈圆筒状,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结合成一个群体,形状象树枝。骨骼叫珊瑚。产在热带海中。 珊瑚虫身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够吸收海水中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 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久的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 珊瑚虫体内有藻类植物和它共同生活,这些藻类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的越高,越有利于藻类植物的生存. 由大量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和珊瑚岛,能够给鱼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固海边堤岸,扩大陆地面积.因此,人们应当保护珊瑚.
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
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
大堡礁(英语: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它纵贯于澳大利亚东北昆士兰州外的珊瑚海,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以南(约南纬10°至南纬24°),绵延伸展共有2600公里左右,最宽处161公里。约有2900个独立礁石以及900个大小岛屿,分布在约344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自然景观非常特殊。大堡礁的南端离海岸最远有241公里,北端较靠近,最近处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基本简介
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Queensland, Australia)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区,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1]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省对开,是一处延绵2000公里的地段,它纵贯蜿蜒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这里景色迷人、险峻莫测,水流异常复杂,生存着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鱼类1500种,软体动物达4000余种,聚集的鸟类242种,有着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条件,这里还是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物种(如人鱼和巨型绿龟)的栖息地。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区。延伸於澳大利亚东北岸外,长逾2,000公里(1,250哩),距岸16∼160公里(10∼100哩),由数千个相互隔开的礁体组成。许多礁体在低潮时显露或稍被淹没,有的形成沙洲,有的环绕岛屿或镶附大陆岸边。是数百万年来由珊瑚虫的钙质硬壳与碎片堆积,并经珊瑚藻和群虫等生物遗体胶结而成。至少有350种色彩缤纷、形态多样的珊瑚,生长在浅水大陆棚的温暖海水中。据钻探,礁体之下是早第三纪陆相堆积,说明该地区原先位於海面以上。自早中新世以来,陆地下沉,间有数次回升。在海底礁坡上有多级阶地,相当於更新世冰川引起的海面变动的停顿期。礁区海底地形复杂,有穿过礁区与现代河口相连的许多谷地,这是古代陆上侵蚀产物。礁区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小,表面水温高21∼38℃(70∼100℉),向深处去温度变化不大。海水清澈,可清楚看到30公尺(100呎)深处的海底地形。礁区海洋生物丰富,有彩色斑斓、形状奇特的小鱼;还有宽1.2公尺、重90公斤的巨蛤和以珊瑚虫为食的海星。植物贫乏。养珠业发达,有对虾和扇贝繁殖区。大堡礁吸引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北昆士兰岸外建有水下观测站。有从大陆海滨城市到大堡礁的航线。其他资源有石灰、石英沙。最近发现石油,已开始测量和试钻。
大堡礁心型岛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营造如此庞大“工程”的“建筑师”,是直径竟是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珊瑚虫体态玲珑,色泽美丽,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度的水域,且水质必须洁净、透明度高。澳大利亚东北岸外大陆架海域正具备珊瑚虫繁衍生殖的理想条件。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群体生活,能分泌出石灰质骨骼。老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像树木抽枝发芽一样,向高处和两旁发展。如此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一起,堆积成一个个珊瑚礁体。珊瑚礁的建造过程十分缓慢,在最好的条件下,礁体每年不过增厚3-4厘米。有的礁岩厚度已达数百米,说明这些"建筑师"们在此己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同时也说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地区在地质史上曾经历过沉陷过程,使追求阳光和食物的珊瑚不断向上增长。在大堡礁,有350多种珊瑚,无论形状、大小、颜色都极不相同,有些非常微小,有的可宽达2米。珊瑚千姿百态,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木和花朵状的。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从白、青到蓝靛,绚丽多彩.珊瑚也有淡粉红、深玫瑰红、鲜黄、蓝相绿色,异常鲜艳。
Great Barrier Reef
Great Barrier ReefThe Great Barrier Reef is not just one reef but actually a series of over 2,000 reefs stretching for more than 2,300 kilometres. 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coral reef.
色彩斑斓的大堡礁(8)since coral reefs are also in shallow water, you can actually see them from above the water! All along the Great Barrier Reef, the color of the coral reef changes as does the color of the water, which varies from a green to a blue color.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tretches more than 2,000 kilometres along the Queensland coast, the east coast of Australia, from the mainland towns of Port Douglas to Bundaberg.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ystem consists of more than 3000 reefs which range in size from 1 hectare to over 10,000 hectares in area.
You can swim, snorkel, dive and sail the World Heritage-listed Great Barrier Reef, a living masterpiece so big that it can be seen from outer space.
地理位置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的昆土兰州以东,巴布亚湾与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域,太平洋珊瑚海西部,绵延于澳大
利亚东北海岸外的大陆架上,北面从托雷斯海峡起,向南直到弗雷泽岛附近,沿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线绵延2000余千米,东西宽20~240千米。大堡礁由三千个不同阶段的珊瑚礁、珊瑚岛、沙洲和泻湖组成,蔚为奇观。这个世界上景色最美、规模最大的珊瑚礁群,总面积达20.7万平方千米(另一资料:总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它北部排列呈链状,宽16至20公里;南部散布面宽达240公里。 北起托雷海峡,南至弗雷泽岛附近的大堡礁,长达2000余公里。其宽度由北部不足2公里,向南展宽至150公里以上,由大约2900多个大小岛礁组成,总面积达20.7万平方公里。大堡礁退潮时,约有8万公里的礁体露出水面,而涨潮时,大部分礁体被海水掩盖,只剩下600多个岛礁忽隐忽现。
区域面积
全长约2300公里,最宽处161公里。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大堡礁并不是一个大的独立珊瑚礁,而是由大约2900个独立的成片珊瑚礁组成,其面积等同于英国的国土面积,而这却是由最微小的珊瑚虫创造的伟大自然奇迹。
大堡礁水域共约有大小岛屿600多个,其中以绿岛、丹客岛、磁石岛、海伦岛、哈米顿岛、琳德曼岛、蜥蜴岛、芬瑟岛等较为有名。大堡礁的一部分岛屿,其实是淹在海中的山脉顶峰。俯瞰大堡礁,犹如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绽放的碧绿的宝石一般。这些各有特色的岛屿现都已开辟为旅游区,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游客。
气候环境
属热带海洋性气候。1月份平均气温北部28°C,南部26~27°C;7月份北部22~26°C,南部18~22°C;气温年较差不大,北部为4°C,南部为6°C。降水量较少,1月份北部约10毫米,南部5~8毫米。珊瑚海位于南半球的信风带,盛行东风或东南风,风速1月份整个海区约为5米/秒,7月份北部为5~6米/秒,南部为 6~7米/秒。水面比较平静,有利于珊瑚虫的发育繁殖。
玉珊瑚根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Yù Shān Hú Gēn
【来源】为茄科植物珊瑚樱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珊瑚樱,又名:珊瑚子、冬珊瑚。
小灌木,高0.6~1米。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狭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渐狭成短柄,全缘或多少波形,两面光滑。花单生或数朵簇生,花梗光滑;萼5裂;花冠5裂,白色,径约8~12毫米;雄蕊5;子房上位,2室。果实球形,直径1.2~1.5厘米,红色或黄色,经久不落。种子多数,扁圆形。花期5~8月。果期6~12月。
【生境分布】多盆栽作观赏,各地园圃亦有栽培。
【化学成份】根含生物碱毛叶冬珊瑚碱0.83~2.24%,具有抗结核杆菌和肺炎双球菌的作用。叶和茎含毛叶冬珊瑚碱1.53~2.15%。果也含毛叶冬珊瑚碱。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咸微苦。(有毒)
【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止痛。治痨伤腰痛。珊瑚子根一两,泡酒半斤。日服二次,每次五钱。
【摘录】《*辞典》
多肉植物姬珊瑚怎么繁殖呢
仙人掌属姬珊瑚,呈肉肉的手掌形状。开黄色的花,非常漂亮。姬珊瑚的繁殖也是非常容易成活。姬珊瑚夜晚可以释放出氧气,可以吸收甲醛,美化净化室内空气。
其实姬珊瑚的繁殖很简单,由于姬珊瑚是仙人掌属的物种,所以可以直接扦插繁殖。也就是折一段姬珊瑚直接插到土里就可以了。它的生长习性:喜阳光、忌暴晒。可放在窗前、阳台和其他散射光明亮处。冬夏休眠期应节水遮阳。所有浇水不能太勤快,否则易烂根。
此外在姬珊瑚的生长期,由于新生的茎非常鲜嫩,经常受到蜗牛和大青虫的啃食,得注意防范,及时捕捉。另外姬珊瑚在栽培的过程中,还可以培育出一些掌形茎片状的植株,而且满身长有像金琥一般金光灿烂的刺,十分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