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刮痧刮哪里
颈椎病刮痧刮哪里
经脉闭阻型颈椎病
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
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足部昆仑穴。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风池,肩井,天柱,大椎近部取穴,以活血通络;远处取穴昆仑有舒筋活血通络之功。
气血瘀滞型颈椎病
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
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最后刮下肢的血海,三阴交。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局部痛点取穴,以疏通颈部气血;而血海,膈俞,三阴交相配伍则调理气血,活血化瘀。
肝肾不足型颈椎病
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肾俞,太溪,太冲。
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腰部的肾俞穴,最后刮下肢的太溪,太冲。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局部取穴,以疏通颈部的气血,肾俞,太溪,太冲相配伍以补肝益肾。
颈椎病刮痧有用处吗
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所以从医学都角度讲刮痧对颈椎病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颈椎病也有其病种类型,刮痧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颈椎病患者,所以,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个病症,正确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颈椎疼痛.
根据自身的情况分析,如果遇到得是技术比较好的中医老师,是可以用刮痧的方法来解决颈椎病的问题的。中医的方法很多,有:中药,推拿,针灸,刮痧,火罐等,都是治疗方法之一,不同的中医老师擅长的不同,但是只要是辨证准确都是有效果的。关键是要坚持治疗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颈椎病的治疗首选牵引理疗可配合针灸、按摩,要坚持按疗程治疗效果才好.平时要保持正确的工作或生活姿势避免保持一个姿势时间过久.睡觉不益枕的过高,不要躺床上看电视和长时间打牌不要低头工作时间过久等。
关于刮痧可以治疗颈椎病吗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有的人的身体并不适合使用刮痧这种治疗方法,更多人的身体条件可能会更适合针灸。所以刮痧可以尝试,但是不能作为根治颈椎病的方法,最好还是到医院去检查治疗一下。
中医刮痧是怎样治疗颈椎病的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办公一族由于长期久坐办公桌,造成肌肉劳损,从而患上颈椎病。专家提示大家,如果工作中有颈椎不适的情况,可以自行简单刮痧祛除不适。刮痧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刮痧板。
专家说,刮痧最好就是用水牛角或者砭石,或者玉石。因为水牛角和玉石本身就是中药的一个材质,有活血化瘀、行气散气的作用,在家里如果没有这种刮痧板就可以就地取材,只要边缘光滑的,比如一元的硬币,还有瓷勺、甚至碗的边缘,只要边缘光滑就行。
如果是自己简单刮痧的话,只要是边缘光滑的物件就能充当刮痧板。而刮痧过程、手法也比较简单。
专家说,去医院或者在家刮痧的时候都要先抹上油,在医院有刮痧油,在家一般用橄榄油、植物油都可以。刮痧一般是从上往下,如果是在家一般只刮颈椎这一段就行,因为自刮比较方便,如果到医院或者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可以把胸椎也一并刮了。
因为很多颈椎病其实是存在颈肩综合征,颈部和肩部都疼痛,这样就可以同时治疗。先刮中间,再刮两边。这个病人比较年轻,体质比较好,病情比较重,所以可以采取比较重的手法;如果病人体质比较虚弱,手法就要轻。一般刮10到20次左右就可以。另外在刮痧过程中刮拭面尽量拉长。从上往下沿着一个方向刮动,切忌来回刮。
颈椎病刮痧的方法 经脉闭阻型颈椎病
1.症状:颈椎病经脉闭阻常因感受风寒湿邪引起,以颈部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畏寒无汗,舌淡苔白为典型症状。
2.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
3.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再刮足部昆仑穴(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4.刮痧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痧,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痧,以出痧为度。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重刮,30次,出痧为度。
湿疹能刮痧吗 湿疹刮痧的部位
取穴:脊柱两侧,肩上区,颈1~7与胸1~5及其两侧,或肘弯区,手掌区,或腰骶椎及其两侧,膝弯区,足背区。病变局部周围。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颈1~7至尾椎)轻刮3行,肩上区轻刮1~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再刮病变局部的周围。然后随病变部位刮治,上部病变:重点刮颈椎与胸1~5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肘弯区、手掌区;下部病变:重点刮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膝弯区及足背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湿疹(急、慢性均可用之)。临床屡用,效果甚佳。若配合药物涂擦患部,则疗效更佳。皮损处忌刮。
取穴: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肾俞、肩髃、曲池、合谷、神门、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在上述穴位皮区依次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对慢性湿疹者在刮拭后,可在湿疹周围应用放痧与挑痧法。
主治:湿疹。用之临床,均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忌用热水和肥皂烫浴。避免搔抓。
取穴:大椎、肺俞、脾俞、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背部大椎、肺俞、脾俞,再刮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然后刮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湿疹。屡用效佳。
取穴:分3组:一为肺俞、曲池、委中、阴陵泉、神门、大椎;二为大都、阴陵泉、脾俞、足三里、曲池;三为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膈俞、郄门。
治法:用刮痧、放痧法。第1组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肺俞,然后刮前臂曲池、神门,膝部委中放痧(刺血),最后刮下肢内侧阴陵泉。用泻法,委中放痧,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第2组先刮背部肺俞,再刮前臂曲池,然后刮下肢阴陵泉、大都、足三里。用补泻兼施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3组先刮背部膈俞,再刮前臂曲池、郄门,然后刮下肢内侧血海至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湿疹(第1组主治湿热浸淫型,第2组主治脾虚湿蕴型,第3组主治血虚风燥型)。分型施治,用之效佳。
中医刮痧疗颈椎病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办公一族由于久坐办公室,造成肌肉劳损,从而患上颈椎病。如果你也有颈椎不适的情况,不妨试试以下简单的刮痧方法。
刮痧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刮痧板。专家说,刮痧最好是用水牛角或者砭石、玉石。因为水牛角和玉石本身就是中药的一个材质,有活血化淤、行气散气的作用。在家里自己刮痧,如果没有刮痧板,可以就地取材,只要是边缘光滑的物件即可,比如一元的硬币、瓷勺,甚至是碗的边缘,都可以充当刮痧板。此外,刮痧的过程和手法也比较简单,很容易被大家掌握。
专家说,去医院或者在家刮痧的时候都要先抹上油,在医院有刮痧油,在家一般用橄榄油、植物油。刮痧一般是从上往下刮,如果是在家一般只刮颈椎这一段就行了,因为自刮比较方便。如果到医院或者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可以把胸椎一并刮了。因为很多颈椎病其实存在颈肩综合征,颈部和肩部都疼痛,这样就可以同时治疗。先刮中间,再刮两边。如果比较年轻,体质比较好,病情比较重,可以采取比较重的手法。如果体质比较虚弱,手法就要轻。一般刮10到20次就可以了。
另外,在刮痧过程中刮拭面尽量拉长,从上往下沿着一个方向刮动,切忌来回刮。
刮痧可以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简单易行、见效较快的方法,通常,自己这样刮上一通,就能使颈部的肌肉得到舒缓,同时,也增强了局部血液循环,可以有效缓解颈肩疼痛的症状。
刮痧适合用于哪些疾病
刮痧适用的疾病范围比较广,但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如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腹泻、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痛经、小叶增生、头痛、食欲不振、牙痛、鼻窦炎等,都可以采用刮痧疗法。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患有以上这些疾病,并且还比较严重的话,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够单纯依靠刮痧了,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同时,患有以下疾病也不适合刮痧,如白血病等出血性疾病、经期、孕妇、皮肤病、心衰、腹水、严重糖尿病、动脉硬化者等。
刮痧的部位是根据疾病本身而定的,但常用的部位有大椎、肩颈、喉咙两侧、脊椎、脊椎两侧的肌肉、肘窝、腘窝等部位。
对于正常的人来说,可能不怎么了解经络的作用,都是“哪儿痛,刮哪儿”,就好像拉肚子,就刮肚脐周围的穴位。
刮痧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不建议在骨头部位进行刮痧,如脊椎,脊椎上都是骨头,如果力度掌握不好,易受伤,太阳穴周围血管分布密集,也不建议自行刮。
小孩子皮肤比较嫩,不建议上小学之前的孩子刮痧;过饥、过饱、过渴、过分疲劳、醉酒等情况下也不要刮痧,可在饭后1小时刮痧。
刮痧过程中要注意保温;刮痧后半个小时不洗冷水澡;刮痧后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可饮用1-2杯温水;痧没退,不能再次进行刮痧,以免伤皮肤。
咳嗽刮痧哪里效果最快
外感咳嗽应该怎么刮痧一、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二、穴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府: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问隙。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问隙的后方凹陷处。
三、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四、刮拭方法太冲、肺俞可放痧。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肺俞、太冲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内伤咳嗽应该怎么刮痧一、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他脏见证。
二、穴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肾俞,最后刮胸部中府、膻中。
四、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再至肾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