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辅食越精细越好吗
宝宝辅食越精细越好吗
正确添加辅食训练宝宝咀嚼能力
有的人认为宝宝与生俱来就有吞咽、咀嚼的能力,所以时候到了自然就会吃东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王玉玮教授表示,吸吮是孩子出生后先天带来的本能,但是吞咽和咀嚼却需要后天的训练。如果没有规律地、有计划地训练咀嚼能力,对于宝宝未来的进食习惯、营养吸收以及牙齿发育都会有影响。
因此,在宝宝4-6个月就应该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年龄的增长,适时地供给一些有硬度的食物,帮助宝宝乳牙的萌出,同时兼有训练咀嚼功能的作用。
训练宝宝咀嚼能力应注意时间
整吞整咽期:4-6个月
在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出牙,刚添加泥糊状食品时,因为孩子舌头的推挤反射还没有消失,几乎每个婴儿都会或多或少将食物顶出来,有的孩子吞咽时还表现出干呕,即使是吃进的食物孩子也不能将食品从舌面运动到舌后,然后吞咽下去,因此会整吞整咽,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吞咽动作不协调的缘故。
舌碾期:7-9个月
孩子的牙齿刚开始萌出,一般用舌头碾烂食物,可以用磨牙食品来训练咀嚼能力。
咀嚼期:10-24个月
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经历门牙切碎、牙床咀嚼以及使用磨牙研碎逐渐向成人的饮食过渡,因此在这个时期,食品的形状也要由糊状的食品进一步转换到半固体的食物进而到固体的食物。
给宝宝辅食的喂养误区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误区一:宝宝辅食要适量加盐或调味品,不然宝宝不爱吃
这是很多爸爸妈妈容易犯错的问题之一。宝宝辅食究竟需不需要加调味品呢?其实,宝宝辅食真的不需要额外加盐了。因为在新鲜食材中已经存在了宝宝身体需要的“盐分”,再次添加调味品反而会增加宝宝的肾脏负担。另外,宝宝进食过多盐分,过宝宝未来的味蕾是有损害的。所以,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是不需要再添加盐分或者其他调味品的,最绿色、天然、健康的食品才是给宝宝最好的辅食。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误区二:成人食物煮的烂一些就可以给宝宝当辅食了
其实,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方面的禁忌是非常多的,除了我们刚刚在上文中说到的,宝宝辅食不需要再额外加盐分或调味品外,宝宝在添加辅食初期也是要根据宝宝发育进行辅食选择。由于宝宝的消化能力还未发育完全,因此在给宝宝添加辅食上要遵循稀到稠、少到多、单一食材到混合食材等。如果给0-1岁宝宝添加成人食物,虽然煮的烂一些,确实能够帮助消化,但是同样会给宝宝的肠胃功能造成负担,容易引起宝宝的消化不良或者便秘等情况。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误区三:宝宝辅食添加的不丰富会令宝宝长大后偏食
对于宝宝的营养需求方面,给予宝宝更多的辅食种类确实能够帮助宝宝满足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补充,但是并非越多越好。我们在上文中说过,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根据稀到稠、少到多、单一食材到混合食材等原则进行辅食添加。一味的追求品种多只会增加宝宝的肠胃负担,造成消化系统紊乱。爸爸妈妈可以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从单一的米糊、菜汁、肉泥等食物开始添加,并根据宝宝的消化能力再进行酌情增加辅食种类。
宝宝辅食制作哪些注意事项
宝宝辅食制作注意之干净
为宝宝制作辅食的时候,是需要用到很多的厨房用具的,比如锅,铲,碗,勺等等。这些用具上经常都会残留有很多的细菌,所以小编建议你们在给宝宝制作辅食之前,最好是能用清洁剂将这些用具洗净,并且充分的漂洗,消毒过后再使用。
另外,如果可以的话,建议你们最好是可以为宝宝专门的准备一套烹饪用具,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
宝宝辅食制作注意之选择优质新鲜的食材
给宝宝选择的食材,最好是选择哪种没有化学物质污染的绿色食物,并且要尽可能的新鲜,在烹调之前也要认真的清洗干净。
宝宝辅食制作注意之单独制作
对于小宝宝们来说,辅食的口味一般都是要求需要清淡,细烂。所以在制作宝宝辅食的时候,最好是要为宝宝另开小灶,这样可以避免让大人过重的口感影响到宝宝。
宝宝辅食制作注意之采用合适的烹调方法
对于宝宝的辅食制作所采用的烹调方式,小编建议最好是使用蒸煮等方式,并注意烹调的时间不要太长,以维持原料中尽可能多的营养素。
一岁宝宝食谱 这些宝宝饮食禁忌不可碰
1、忌食精细的谷物类食物
谷类和淀粉类食物,因其容易消化吸收,而且不容易致敏,成为父母给宝宝添辅食的首选。但是,一些过分注重宝宝辅食营养的父母们经常偏向于选择精细的谷类食物,这其实是错误的选择。因为精细的谷物类食物中的维生素已经被破坏,一旦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就会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会因为损失过多的铬元素而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
2、忌食鸡蛋清
鸡蛋清中的蛋白分子比较小,有些可以通过宝宝的肠壁直接进入血液,如果宝宝机体对异体蛋白分子产生过敏反应,就会导致孩子出现湿疹、荨麻疹等疾病。
3、忌食汞含量较高的鱼
汞元素主要以甲基汞的形态积聚于鱼类中,而甲基汞能够影响人的神经系统,胎儿和婴儿和孕妇因身体较弱则更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在给一岁左右的宝宝选择鱼类辅食时,应避选择食体型较大或汞含量较低的鱼类。
4、忌食海鲜
日常家庭饮食中常见海鲜,如螃蟹、虾等带壳类海鲜容易引发幼儿,特别是婴儿的过敏症状,而且螃蟹属寒性,所以不建议给一岁左右的宝宝食用。
5、忌食含有大量草酸的蔬菜
含有大量草酸的蔬菜,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一岁左右的宝宝身体吸收功能发育还不健全,所以不建议食用。这类蔬菜包括:菠菜、韭菜、苋菜等蔬菜,父母要注意给宝宝食用。
婴儿期饮食
随着宝宝的逐渐成长,很多时候婴儿期宝宝的饮食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因为单一的母乳喂养或是配方奶粉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宝宝对营养的需求,所以一般是要在宝宝的饮食中加入辅食。宝宝辅食是完整均衡的营养,对成长中的孩子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0岁阶段的营养给予,更是奠定宝宝一生健康的根基。
一般宝宝辅食就是要逐渐给宝宝加一些除了母乳之外的食物,包括果汁、菜汁等液体的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半固体食物,煮的很烂的米饭、面条、切成很小块的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这些食物就是婴幼儿的辅助食品。虽然宝宝辅食的种类大致相同,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宝宝成长阶段的不同,宝宝辅食在要求上也还是有差异的,宝宝辅食最好也是从流状逐渐向块状转化。
宝宝辅食越烂真的越好吗
一、宝宝辅食真的越烂越好吗?
其实给宝宝添加辅食时,给孩子准备的辅食太烂太碎是错误的,这一做法除了利于孩子吞咽以外,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孩子的咀嚼力就会难以得到充分锻炼,还有可能干扰颌面和牙齿的正常发育。
由于宝贝长期吃到被精心捣碎的糊状辅食,难以接触干的或者硬的食物,形成对软食的依赖性,习惯了食物入口后随即吞咽这个动作,使其口腔中肌肉就难以得到锻炼,味觉发育也会迟缓。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的脸部、口腔、牙齿的正常发育。牙齿和牙龈没有得到正常的食物挤压锻炼,在发育和排列上就会受到影响,难以牢固。舌头和其他口腔器官也难以灵活伸展,孩子日后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的情况。宝宝只有长时间进行口腔动作,才能在锻炼中达到良好的咀嚼能力。另外,食物被捣烂后其营养成分也会流失得特别严重。孩子经常食用,既无法吸收到所需的营养,还会变得营养不良。
爸爸妈妈在辅食的准备上要注重循序渐进,从“以奶为主”慢慢转变为以“辅食为主,以奶为辅”。在各个阶段来充分锻炼他们的咀嚼力。
二、宝宝辅食 按年龄段来制作
不要以为宝宝只能吃泥糊状的食物,其实,宝宝在不同的年龄段,对辅食有不同的要求。家长要根据宝宝的成长特点来制作宝宝的辅食,以辅助宝宝在每个成长阶段都能接受到符合年龄的正确饮食。
4-6个月宝宝——泥糊状
参考辅食:米糊,烂粥,蛋黄,鱼泥,菜泥,水果泥
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宝宝都是以液体食物为主食。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慢慢的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状态。这个时候,辅食的添加以泥糊状的为主,可以选择米糊、烂粥及各种细腻的肉泥菜泥。
四个月宝宝辅食
四个月宝宝辅食食谱
四个月宝宝辅食可以吃清新小米糊。准备十五克的大米,洗干净后放在温水中泡120分钟。泡好后放在搅拌机中搅拌成米浆。米浆倒入奶锅中,加8倍水,小火加热,期间要一直用勺子搅动。米糊易消化吸收。
四个月宝宝辅食可以吃糙米糊。准备八十克糙米和500毫升水。糙米倒入水中泡2个小时左右,然后煮成稀饭。再把稀饭搅打,过滤成糙米糊,喂给宝宝吃。糙米有助于新陈代谢和排毒。四个月宝宝辅食可以吃菜末米汤。准备一些油菜心和米粉、高汤适量。青菜洗净切碎,米粉用冷水调开至没有结块。高汤烧开,米粉倒入锅内,等到变粘稠时就可以加入青菜末。
四个月宝宝辅食可以吃地瓜叶汁。用五十克的地瓜叶和一杯水。地瓜叶洗干净后放到锅中,加水蒸煮。煮熟后压汁,再喂食宝宝吃。地瓜叶可以预防便秘、保护视力等。
宝宝的辅食不宜过分精细
4—8个月的宝宝,因为刚刚学习吞咽动作,所以辅食要以糊状、泥状和半固体状为最佳,如米粉糊、鸡蛋黄等。6个月后可适当增加一些颗粒状食品,以培养宝宝的咀嚼能力。
8—12个月的宝宝进入了旺盛的牙齿生长期,这时候可做一些烂面条、肉末蔬菜粥、烤面包片等,并逐渐增加食物的体积,由细变粗,由小变大,而不是一味地将食物剁碎、研磨。这样,不但能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在饭间进行磨牙动作,促进牙齿发育。
12个月后,软饭、饺子、馄饨、细加工的蔬菜和肉类都可以帮助宝宝巩固咀嚼功能的发育。这个时期,牙齿越来越多,宝宝的咀嚼、吞咽动作更加协调,慢慢地还能学会“初级”的吃饭工序,如用牙齿将粗、硬的食物咬磨细碎。这些动作能锻炼舌头及整个颌面部的肌肉,为宝宝日后语音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岁以后,宝宝的牙齿发育已经成形,食物的软硬、粗细程度基本上就可以和成人一致了,不必刻意为他们开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