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淋巴结转移的预防

淋巴结转移的预防

预防淋巴疾病的秘诀十分简单,就是常吃碱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因为酸化的体液环境,是正常细胞癌变的肥沃土壤,调整体液酸碱平衡,是预防淋巴疾病的有效途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且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5、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

乳腺癌转移到淋巴结

(1)淋巴转移:腋淋巴结和内乳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第1站。乳腺癌病人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临床报道乳腺癌患者就诊时有50%~70%已有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腋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转移数越多。

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灶部位及病期有关。据报道,病灶位于外侧的乳癌其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129%,病灶位于中央者其转移率为22%,病灶位于内侧者转移率为219%。有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其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亦增高。

锁骨上淋巴结是乳房淋巴引流的第2站,其转移主要是经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多数是同侧的,也可转移到对侧锁骨上淋巴结。

肿瘤细胞还可通过逆行途径转移到对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

(2)血行转移:乳腺癌细胞可直接侵入血管而引起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和病理分级有关。

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为肺,其次为骨、胸膜、肝、脑、肾上腺等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怎么办

一般认为乳房同侧的一级淋巴结转移为区域淋巴结转移,同侧二级以上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淋巴结转移时为远隔淋巴结转移。

(1)区域淋巴结转移:包括腋窝淋巴结和内乳淋巴结。仅出现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时,临床上仍然可以判定为Ⅰ、Ⅱ期,应在实施乳腺癌手术中同时进行清扫性切除,术后局部行放射治疗。对淋巴结转移已经融合固定,与腋窝部神经、血管难以分离切除的病例,应当选择放射治疗和化疗。

(2)远隔淋巴结转移:包括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和对侧乳房淋巴结等。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对容易摘除的淋巴结应当优先考虑采取局部手术切除。无论发生哪个部位的淋巴结转移,在进行局部治疗之后,都应当结合原发灶和全身情况,选择综合疗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已行乳腺癌切除术的患者应注意自查,即经常检查颈部、胸部和腋窝皮肤有无异常结节或包块,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若明确为局部转移或复发,排除远处转移,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更换内分泌治疗药物,全身化疗,若术后未行根治性放疗,可予胸壁小剂量姑息性放疗。患者本人要加强复发部位的护理,穿全棉内衣,避免局部皮肤的摩擦和挤压,保持皮肤清洁,若已破溃,需入院就治,防止局部感染。

多发性黑色素瘤是什么?

多发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于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继发癌变的病例多见于儿童。

对早期未转移的损害应手术切除,应根据深度确定切除皮损周边正常皮肤的范围,如果是指(趾)恶性黑素瘤,可采用截指(趾)术。应切除受累淋巴结,但预防性淋巴结切除仍有争议。肢体动脉灌注抗有丝分裂药物治疗肢体黑素瘤有一定疗效。对于发生广泛转移者可采用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生物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具有很大的前景。

依赖于诊断时的分期。局部、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黑素瘤预后较好。I/II期女性存活率高于男性,躯干、头颈部原发黑色素瘤比四肢的差,高龄与黑色素瘤存活率成反比,III期黑色素瘤具有明显不同的预后: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数量多提示预后差,IV期黑色素瘤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远处转移的位置,内脏转移比非内脏(皮肤及远端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了解,对多发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原因,以及它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都已经有所了解了。黑色素瘤现在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又一大疑难杂症,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它的顽固,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没能及时的注意到。

胃癌分期的介绍

胃癌的分期有哪几个?

0期:肿瘤浸润至粘膜层,但未累及粘膜固有层,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IA期:凡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IB期: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伴有距原发灶3CM以内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已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但尚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II期: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但已有距原发灶3CM以外局部淋巴结转移者;肿瘤已浸润肌层、浆膜下层,但仅有距原发灶3CM以内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已穿透浆膜层,但尚无淋巴结转移。

IIIA期:肿瘤浸润肌层或浆膜下,并有距原发灶3CM以外淋巴结转移;肿瘤已穿透浆膜外,但仅有3CM以内淋巴结转移;甚或肿瘤已侵及邻近组织、器官,但尚无淋巴结转移。

IIIB期:肿瘤已穿透浆膜层并有3CM以外的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已累及邻近组织器官,但有3CM以内淋巴结转移。

IV期:肿瘤已累及邻近组织、器官,并有距原发灶3CM以外淋巴结转移;或已有远处转移的任何T、N。

什么是淋巴结转移

中文名称:淋巴结英文名称:lymph node 定义:属周围淋巴样器官,位于淋巴管汇集部位,是淋巴细胞定居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系统(二级学科);免疫器官(三级学科) 淋巴结是哺乳类动物特有的器官。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当细菌从受伤处进入你的机体时,淋巴细胞会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有效地杀灭细菌。结果是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能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还有病毒、某些化学药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成分及异物等。因此,肿大的淋巴结是人体的烽火台,是一个报警装置。

肾癌淋巴结转移如何治疗

肾癌淋巴结转移目前最有效的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加细胞免疫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辅助性肾切除术以及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外科处理,目的在于去除病灶、减轻患者淋巴结痛和预防发生病理淋巴结折及截瘫。单发性淋巴结转移灶应该积极进行手术切除并对淋巴结缺损进行重建和固定,包括人工关节置换,髓内针、钢板固定等,对于有发生病理淋巴结折风险的多发性转移灶,也应积极进行病灶切除、重建和固定。对于可能发生截瘫的脊柱转移病灶应行刮除、减压固定术。细胞免疫治疗副作用小,对控制手术切除后的肿瘤复发也起到一定作用,对提高生存率有益。

目前,手术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的方案使肾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经过手术切除固定后缓解了疼痛,避免了发生病理淋巴结折和截瘫,生存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传统的治疗肾癌淋巴结转移癌方法已经让患者受益,但是复发和其他部位转移仍然是需要克服的问题,这时候的治疗还需要配合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免疫治疗能克服传统手术、放疗、化疗“不彻底,易转移、易复发,副作用大”等弊端。可以和手术、放化疗联合进行,实践证明肾癌术后配合辅助治疗与单纯性手术比较,前者生存期要长,术后复发较少,肾癌细胞免疫治疗具有免疫调节和体细胞修复作用,可使患者精神状态和体力有明显恢复等现象,大大提升肾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淋巴结转移,一般是首先到达距肿瘤最近的一组淋巴结(第一站),然后依次在距离较远者(第二站、第三站的,当瘤细胞在每一站浸润生长的同时也向同组内邻近的淋巴结扩展。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部分患者,也可循短路绕过途径中的淋巴结直接向较远一组淋巴结(第二站或第三站)转移。临床上称这种转移方式为跳跃式转移。如宫颈癌在盆腔腹膜后,纵隔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情况下,首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另外还可出现逆淋巴汇流方向的转移,转移到离心侧的淋巴结,这可能是由于顺流方向的淋巴管已有阻塞的结果。如宫颈癌转移到腹膜内淋巴结,胃癌转移到髓窝淋巴结或腹膜内淋巴结。这些特点增加了肿瘤转移的复杂性,使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颈部淋巴结己证实转移癌,却最终也找不到原发病灶者,这是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时颇为特殊的问题,有时会因寻找原发灶而拖延治疗时间,从而影响了患者治疗的预后。

相关推荐

子宫癌可发生扩散转移吗

子宫癌经常听说,但是不了解具体的症状表现,更不知道相关的常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子宫癌常见的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做好日常的生活预防,远离子宫癌疾病。 子宫癌晚期还能活多久? 专家告诉我们,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因人而异的,主要还是取决于病人的具体病情、病人的身体素质,病人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疗、是否有较好的照顾护理、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否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等等,情况好的能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治疗不理想的就是几个月的生存期;所以,提醒子宫癌晚期患者及家属一定要抓住最佳治疗时间,不要等病情已经无法控

甲状腺癌治疗全过程

1、未分化癌的治疗:未分化的甲状腺癌的病程短,进展快,有些不宜手术治疗的可以做明确的诊断。有些病灶较小的,适宜手术的还应积极争取作根治性手术。 2、髓样癌的治疗:髓样癌的恶性程度中等,常沿淋巴道及血道转移,一旦颈部淋巴结转移,即可较快浸润到包膜外,累及周围组织,所以确诊后应尽快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3、乳头状癌的治疗:乳头状瘤是甲状腺癌的重要表现,临床上具有恶性程度低,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好发于中青年妇女等特点,所以手术治疗必须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如果乳头状癌肿局限在一侧的腺体内,可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

得了食管癌还能活多久

食管是人体的生命通道,位置特殊,紧邻气管,夹于两肺中间,旁有心脏大血管,后有脊柱。所以得了食管癌,等于生命通道受阻,弄不好心肺也受牵连,预后多不好。那么,得了食管癌,究竟能活多久? 总的来说,预后与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方式等等有关。分期早,预后好;鳞癌稍好于腺癌;病变长度短者比长者预后好;无淋巴结转移者比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好。 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总体约25~40%,I、II、III、IV期大约依次为90%、50%、35% 、15%;无法手术、选择放疗5年生存率要低很多,大约10%左右;还

胃癌多久转移如何转移

1.淋巴结转移 专家指出,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的重要途径,而且发生较早。淋巴结转移占胃癌转移的70%,胃下部癌肿常转移至幽门下、胃下及腹腔动脉旁等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胰旁、贲门旁、胃上等淋巴结。晚期胃癌可转移至主动脉周围及膈上淋巴结。由于腹腔淋巴结与胸导管直接交通,故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随着癌肿增长,侵犯胃壁愈深愈广,转移的机会就愈多。根据胃癌转移的先后顺序可分为3组:第一组:距离瘤体最近,为贴于胃壁上的浅组淋巴结,一般发生在胃癌局限于粘膜下层时。第二组:系引流浅淋巴结的深组淋巴结,当胃癌

乳房淋巴结是怎么回事

乳腺癌患者有淋巴结肿大症状出现。那么出现了淋巴结肿大是不是一定是乳腺癌的症状表现呢?专家告诉我们:发现淋巴结肿大一定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腋下淋巴结肿大不一定与乳腺癌有关,我们要做的是到医院查明病因。 腋下淋巴结肿大症状是否与乳腺癌有关?对于淋巴结肿大症状和乳腺癌的关系专家作出了以下介绍: 乳腺癌逐步发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因为淋巴转移部位多是同侧腋下淋巴结。所以腋下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出现了。淋巴结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结数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推动,最后相互融合,固定。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鼻咽癌的症状吗

淋巴结是人体对抗部分疾病的先锋前哨。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多种多样,而原因也是纷繁复杂。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检查方法 触诊:淋巴结质地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为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血管周围多发性、大小不等、质软、可伴粘连的多是淋巴结结核。当质地硬、无压痛、易粘连而固定时多提示为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颈部的淋巴结转移癌多由头面部原发灶转移而来。其中发病率最高且易发生早期转移的当属鼻咽癌。 辅助检查:除了体检触诊之外,血象、穿刺吸涂片病理学检查、CT及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均可帮助确诊肿大的淋巴结因何

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淋巴是我们人体废物代谢的场所,我们人体有很多的淋巴,遍布我们身体各处,而我们的腋下也是有淋巴的,而我们的淋巴结也是非常容易出现异常的情况的,这就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健康,而淋巴肿瘤也是比较常见的疾病,那么,究竟腋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呢?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可由隐匿性乳腺癌发生转移后引起,临床乳腺未触及肿块而已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转移,治疗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如果患者乳房悬垂或腋淋巴结转移癌较大,可行乳房单纯切除或加低位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然后行放疗,在小的或萎缩的乳房或腋转移癌小时,放疗前无须行乳房切

前列腺癌病理分期发展

病理分期 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目前有四种不同的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系统在临床上应用。病理分期是以临床分期为基础,只在分期前加P即可。四种分期系统为ABCD系统、T NM 系统、OSCC系统和超声分期系统。在这四种中以前两种应用很多,而TNM系统分期详细,且为国际抗癌协会推荐使用的病理分期系统,故介绍如下。 (1)T指原发肿瘤的有无。 PTx:无法估测原发肿瘤。 P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PT1:临床检查没发现肿瘤而病理检查有癌。 PT1a:在切除的前列腺组织中发现有癌,癌的体积小于或等于

如何看待病理报告中的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肿大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感染: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急慢性炎症;肿瘤:淋巴瘤、各型急慢性白血病、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肿瘤转移;反应性增生;细胞增生代谢异常等。 淋巴结病理结果要看总数、阳性数、还有阳性比例。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转移。 有转移的淋巴结,大多数会增大变硬,但出现肿瘤后,局部粘膜屏障出现缺陷,会引发炎症反应,也会刺激淋巴结肿大。即使手术前CT、MRI检查,或者手术中发现很多肿大淋巴结,也不一定有转移。 淋巴结总数与手术范围有关,也和肿瘤性质、术前治疗有关。 淋巴结总数:是在病理检查时,可

睾丸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

睾丸肿瘤易发生早期转移,其又淋巴结转移为主,发生淋巴结转移后根据转移部位不同部位其临床症状也有所差异, 1.转移致腹股沟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是睾丸肿瘤最常转移的体表淋巴结,当转移致此时,最突出的表现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直接用手就可以摸到,肿瘤转移导致的淋巴结肿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即淋巴结质地比较坚韧,表明欠光滑,活动度差,按压无疼痛。如果腹股沟淋巴结具有这些特点,应高度考虑是肿瘤转移所致。 2.转移致腹腔淋巴结 睾丸肿瘤最易转移致髂内、髂总、腹主动脉旁及纵隔淋巴结等,由于这些淋巴结位置较深一般很难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