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揪耳朵是怎么回事 外耳道湿疹
宝宝揪耳朵是怎么回事 外耳道湿疹
外耳湿疹是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变应性皮肤浅表性炎症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的小宝宝,宝宝因感到外耳皮肤瘙痒烦躁而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也有个别患儿因抓伤后继发感染了才过来医院就诊。因此,爸爸妈妈在发现宝宝脸上或其他地方曾长过有湿疹,而且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时,应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涂抹抗过敏药物。
宝宝睡觉爱抓耳朵不是小事
奇怪:宝宝睡觉爱抓耳朵?!
我的宝贝1岁的时候,睡觉时总是不停地抓右耳,有时候甚至抓得流血了。我们一直以为是他调皮而弄耳朵。我们曾经仔细地看他耳朵,好像蛮正常的,用棉签给他转转,也蛮干净的,于是就没怎么在意了。
真正发现问题是一天午后,他午睡醒来了,我看他的耳朵又抓的流血了!我当时心一揪,不可能这么严重的啊。马上凑近观察宝宝的耳朵,发现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层稀薄的黄痂,耳朵边上还闻到了异味!
肯定出问题了,我知道不能大意了,立刻用棉签帮宝宝把血渍清理干净,然后马上带宝宝去医院。
抓耳朵,抓出外耳道湿疹
来到医院,医生用一根长长细细的签子蘸点脱脂棉到他耳朵里面去掏。那场面,我看得心都揪起来了。后来拿出来,我的天啦!里面都化脓了!当时我那个心情啊,心都碎成千万块了。
医生解释说,宝宝患的其实是外耳道湿疹。婴幼儿外耳道湿疹最常见原因是躺着喂奶、喝水、或者洗澡时水进入耳朵,造成轻度感染,表现为渗出的液体淡黄稀薄,和耳内分泌物混在一起时有异味,有瘙痒感,其实这只是外耳道湿疹或炎症。药物或其他过敏性物质刺激,以及湿热、毛织品、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等因素刺激,都可能诱发外耳道湿疹。
我纳闷,记忆中没有试过让宝宝耳朵进水,那估计是蛋白质引起了,宝宝还是挺喜欢吃虾米的。
还好来医院了!医生说不要紧,开点药水滴一段时间以后就好了。
一波三折,耳朵再次抓出血了
之后在家用药,一个星期后复查,还没好。继续用药,一个星期后复查,好了!当时很高兴。可是第二天我发现他还是抓,而且抓另外一个耳朵也开始抓了。我有点紧张了,因为这段时间我们非常小心,绝对没有让他的耳朵进水什么的。我又把鼻子凑到他耳朵那里去闻,还是那个味道。马上我就着急了,决定换家医院看看。
这次医生开了一堆药水(具体我也忘记了),外加双氧水,双氧水用作清洗的。
经过一段时间后,宝宝终于好了,堵在心里的大石总算下地了。总结这次经验,宝宝年纪小,不会说话,小小的动作都不能大意,做妈妈的一定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宝宝。
另外,关于外耳道湿疹的建议,千万不要用肥皂水清洗湿疹部位,否则会加重局部刺激,也不可涂抹红霉素药膏。防止因痒搔抓患处,应给宝宝剪短指甲或戴布手套。
宝宝耳朵流水怎么回事
宝宝耳朵流水怎么回事:
耳朵流水是是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指耳道有液体积聚或流出,在临床上称为耳溢液或耳漏。外耳道、中耳或其周围组织急慢性炎症、创伤、肿瘤等都有可以引起耳漏,但以炎症所致者最为常见,耳漏的质、量、色、味亦因疾病不同而各异。按流出液体的性状可分为三类:引起耳朵流水的因素较多,中耳炎是常见原因之一。
但是耳朵流水不都是中耳炎.如外耳道湿疹、耳疖、外耳道炎、中耳的肿瘤等都可出现这种情况。耳朵流水仅是多种耳病的不同表现,必须根据病有无耳痛,痒,听力障碍,病程长短,溢液的性质,有无面瘫,结合专科检查所见,X线,CT扫描确定病变部位(外耳,中耳或内耳)和性质,予以对因治疗。
在对宝宝耳朵流水怎么回事认识后,宝宝出现这样情况后,要先选择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药物是不错之选,这样的治疗方式对宝宝身体没有太多影响,而且一些药物是针对宝宝问题进行的,因此使用的时候,家长都是可以放心进行。
耳朵痒谨防外耳道炎
耳朵痒警惕外耳道炎
外耳道湿疹和慢性外耳道炎都可以导致外耳道痒,如果是外耳道湿疹,患部可出现流黄水、痂皮等症状,这种情况不宜用水剂的药物,忌食海鲜及辛辣食物。如果是慢性外耳道炎,可以用一些有消炎作用的中药膏剂。外耳道痒的患者应该注意,平时不要经常用手刺激它,避免加重痒的症状。
外耳道炎的危害有哪些?
外耳道炎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导致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如果外耳道炎到了晚期,会扩散到耳后乳突骨。如果不及时治疗,外耳道炎可造成永久性的耳聋。
1、外耳道炎可引发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如果治疗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2、外耳道炎可引发面瘫: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3、外耳道炎可引发迷路炎:炎症进入内耳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五官科专家提示:患有外耳道炎的患者一定要尽快的接受科学的治疗,外耳道炎需要坚持治疗,一定可以战胜外耳道炎,恢复健康。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耳朵痒谨防外耳道炎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4个原因会引起耳朵发痒
1、有耳屎分布:平时没有注意及时清洁清洗,分泌物在耳道中产生刺激就会导致瘙痒的出现。
2、经常用挖耳耙掏耳朵:这会导致耳膜内的绒毛掉落变得稀少,不能有效抵制杂物进入,并且耳朵内膜变得稀薄而敏感,容易引起外耳炎,因此导致耳朵部位搔痒。
3、中耳炎等疾病:平时没有注意耳朵卫生,洗澡时水进入耳朵里没有及时清理,或是发生了霉菌感染,都可能会导致耳朵部位发生炎症,炎症刺激会产生分泌物刺激耳道出现瘙痒,并伴有疼痛的症状。
4、外耳道湿疹:由于个人体质,接触了过敏物质,导致外耳道湿疹,耳道里面出现发红、瘙痒、分泌物增多的现象。
总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可经常掏耳朵,洗澡时候避免耳朵里面进水,防止发生炎症。若出现明显的瘙痒、疼痛、分泌物增多,可选择服用扑尔敏、息斯敏等抗过敏、止痒药物。若是炎症引起,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油等药物,用于消炎治疗耳朵瘙痒。
掏耳朵掏深了疼怎么办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慢行中耳炎常见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
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鼓膜是一层厚约0.1毫米的薄膜,如果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不小心会将鼓膜刺伤甚至穿孔,严重的会造成耳聋。
耳屎多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原发性炎症居多如而外伤、耳廓软骨膜炎、湿疹、丹毒、外耳道疖、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耳道异物、耳道耵聍栓塞、骨膜炎、急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RamsayHunt综合症等。继发性如下颌智齿阻生、磨牙嵌顿、颞下颌关节病、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以上就是掏耳朵后疼痛的原因以及治疗手段,相信你们都清楚了吧,当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按照小编的文章进行救治,严重的可以去一医院就医。
得了外耳道湿疹应该如何治疗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活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皮肤问题接踵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其中外耳道湿疹就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让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得了外耳道湿疹该如何治疗呢?外耳道湿疹可以使用帕芙欧珍肤膏,每日在患处涂抹1~3次,坚持半个月便可以康复,让我们重拾自信绽放光芒。
外耳道湿疹的治疗是有偏方的,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1)苦参、白矾各15克,黄柏9克,加500-1000毫升水,煎沸温洗患部,每日3-4次。适用于急性外耳道湿疹。
(2)木槿皮、马齿苋、白癣皮各适量,煎汤洗患处,每日2-3次。适用于外耳道湿疹有瘙痒者。
(3)枯矾、煅石膏各20克,雄黄7克,冰片1克,研末加凡士林200克,调匀外涂,适用于慢性外耳道湿疹。
得了外耳道湿疹以后,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饮食,荤素搭配,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豆类及高纤维素类食物,避免容易导致过敏及刺激性食物,如鱼、虾、辣椒、浓茶、咖啡、酒类等。经常修修自己的指甲,避免搔抓或烫洗,以免外耳道湿疹泛滥加重病情。急性外耳道湿疹禁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导致外耳道湿疹更加恶化。衣服尽量宽松一点,避免摩擦加重外耳道湿疹的疼痛感,*选择纯棉材质的衣物,因为纯棉衣物不仅舒服而且天然不刺激,不含添加剂不会导致皮肤过敏,肤质敏感者更要注意这一点。避免受热出汗,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出汗的话一定要及时擦干,避免汗渍刺激皮肤。
宝宝老揪耳朵小心中耳炎
宝宝为什么会揪耳朵?
疼痛:当宝宝哭闹时拉自己的耳朵,很可能是疼痛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出牙,耳垢堵塞外耳道,或是耳部感染(例如中耳炎);
玩耍或自我安慰:当宝宝3个月左右大时,就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耳朵的存在了,这时宝宝有时会揪自己的耳朵玩耍,当宝宝高兴或紧张时,他也会揪耳朵来安慰自己。
宝宝老揪耳朵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果宝宝精神好,很开心的玩,睡眠也好,胃口也好,那多不是耳朵疼痛引起的,家长就不需要担心;
如宝宝有哭闹或不适,还有吃自己的小手,玩具或咬奶头时那宝宝有可能在出牙;
如宝宝哭闹,但无发热,有可能就是耳垢过多引起的;
如宝宝有发热,哭闹,有时甚至看到耳朵流液体,那有可能是耳部感染;
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宝宝看医生?
如果宝宝因为疼痛而揪耳朵,在小的宝宝表现为哭闹,大的宝宝会述耳朵疼,或有发热,耳朵有液体流出时,就应该带宝宝看下医生。
医生会做哪些检查?
医生会用耳镜检查宝宝的耳朵,一般不需要再做其它检查。
如何治疗?
如宝宝宝除了揪耳朵外没有任何不适,那也不需要治疗;
如发现耳垢较多医生会告诉家长清理耳垢的方法或直接给宝宝清理耳垢;
如发现是耳朵感染引起的,医生有时会用抗生素治疗。
耳朵里面痒是怎么回事
专家称,耳朵痒是外耳道皮肤感觉神经受到轻微刺激发生的感觉。耳朵痒的原因很多,耳垢、耳朵发炎、皮肤湿疹、真菌感染、过敏或太干燥等,都会引起耳痒。
1、耳垢多
耳朵里面痒是由于分泌物耵聍对局部皮肤刺激引起。霉菌,过敏或太乾燥。常挖耳朵的人把耳垢随时挖得光光的,耳朵皮肤变得太乾燥就会痒,痒就会想再挖,挖后又更痒,如此恶性循环就越来越糟。
2、耳朵发炎
耳孔口周围瘙痒如果频繁发作,多见于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病。其中以中耳炎常见。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3、耳朵干燥
常挖耳朵的人把耳垢随时挖得光光的,耳朵皮肤变得太干燥就会痒,痒就会想再挖,挖后又更痒,如此恶性循环就越来越糟。
4、过敏体质
有过敏体质或耳朵流脓的患者,易发外耳道湿疹,初起时耳孔发红、出水疮,搔破后流黄水。在梅雨季节,因不洁挖耳可将霉菌带进耳道内,于是就有类似足癣一般的痒与渗液症状。
5、蠕形螨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或脂螨,可寄生于人及哺乳动物皮肤的毛囊或皮脂腺内。在相当一部分健康者的体表可找到该螨虫,但以面颊部为重点“灾区”.酒糟鼻由它引起已广为人知,而对耳痒它也难逃其责。
6、糖尿病
老年人好发糖尿病,全身瘙痒亦与之有关。以天然胰岛素涂抹外耳道,有明显的止痒效果。
宝宝总是揪耳朵怎么回事 原因3:外耳道湿疹
外耳湿疹常见于过敏体质的小宝宝。医师说,宝宝因感到外耳皮肤瘙痒烦躁而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因此,爸爸妈妈若发现宝宝脸上或其他地方曾长过湿疹,且摇头晃脑、拽拉耳朵时,应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涂抹抗过敏药物。
外耳道湿疹的治疗应从调整饮食入手
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即为外耳道湿疹。外耳道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眼泪、汗液以及化脓性中耳炎的脓都能浸渍外耳道皮肤,从而诱发外耳道湿疹。此外,凡是能够诱发皮肤湿疹的因素都能诱发外耳道湿疹,例如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在喝了牛奶后也会引发外耳道湿疹。
如同皮肤湿疹一样,外耳道湿疹的治疗也应当从调整饮食入手。例如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应尽早地增加辅食,以便早日用饮食代替牛奶,从而杜绝过敏因素。
其次,外耳道湿疹也应避免搔抓,切忌使用热水和肥皂,以及使用刺激性药物。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皮损较为干燥且无渗出的患者,可使用10%~15%的氧化锌软膏、抗生素与可的松软膏外涂;如皮损处有少量渗液者,可用龙胆紫水溶液或氧化锌糊剂等外用;渗液较多者要用硼酸水或双氧水湿敷。如果患者皮损处的渗液过多,可同时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如皮损处出现明显感染,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使用抗生素。
如果患者的外耳道湿疹是由于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患者需要经常清除脓液,以减少脓水对外耳道皮肤的刺激,加重湿疹。
宝宝爱揪耳朵 原因2长牙,多伴有流口水
宝宝在长牙的时候,乳牙萌出会刺激到牙龈神经和周围组织,让他们感到牙龈不舒服,并流出很多的口水。
宝宝平躺时,这种感觉可以从牙龈传到耳部。因此,他们会不停地揉搓自己的耳朵。医师表示,如果宝宝揪耳朵是因长牙时的不舒服而引起的,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可以给宝宝一些干净的磨牙胶,来缓解他们萌牙时牙龈的不适。
宝宝患外耳道湿疹别用水洗
7个月的林林这几天右边的脸颊微微红肿,还起了很多小红疙瘩和水泡。有些水泡破溃以后,流出了淡黄色的液体,在面颊上形成了黄色的痂皮。慢慢的,红疙瘩和水泡蔓延到了耳朵上。妈妈给林林擦了红霉素药膏,可一点也不管用。
对策:
林林患的是外耳道湿疹,药物或其他过敏性物质刺激,以及湿热、毛织品、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等因素刺激,都可能诱发此病。家长需要仔细寻找病因并除去,宝宝应适当减少容易致敏的食物,如鱼、虾、蛋类及奶制品。才能避免此病复发。
如果宝宝的耳朵已经患有湿疹了,妈妈不可用温水清洁耳部,保持宝宝耳朵的干燥很重要。如果渗液较多,可用炉甘石洗剂或70%酒精涂抹,并保持局部干燥。如果渗液较少,可涂抹1—2%龙胆紫药水、激素软膏、氧化锌油等。较干燥无渗水者,可用10—15%氧化锌软膏、派瑞松(1%硝酸益康唑或0.1%曲安奈德)外涂。有少量渗液者,可用龙胆紫水溶液或氧化锌糊剂等。渗出多者可用3%双氧水清洗后,再用3%硼酸溶液湿敷。外耳道湿疹不便湿敷,可单用双氧水清洗。待渗水减少后,可用上述药物涂布。遇渗液过多,可同时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感染明显者,要使用抗生素。
Tip:千万不要用肥皂水清洗湿疹部位,否则会加重局部刺激,也不可涂抹红霉素药膏。防止因痒搔抓患处,应给病儿剪短指甲或戴布手套。毕竟外耳道湿疹不是什么大病,对全身无严重影响,一般待宝宝2—3岁多能自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