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患儿应该如何调理
黄疸患儿应该如何调理
一、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正常新生儿几乎都有。其特点是:
1、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微带黄色,尿稍黄,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第10-14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2、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偏高。
产生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体内产生胆红素过多,而肝转化、排泄胆红素能力差,致使胆红素堆积于血中而发生黄疸。因系生理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可多饮葡萄糖水,促进利尿,排出胆红素。有些严重的黄疸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引起永久性脑损害,所以一旦发现宝宝黄疸有所加重就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遗憾终生。
二、需要区别的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由疾病引起。其特点是:
1、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1周后出现,或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
2、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时限。
3、黄疸过重,血清胆红素超过了生理性黄疸的数值。病理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道畸形、克汀病、头颅血肿等,一旦发现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医诊治,并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
母乳性黄疸吃什么好
母乳性黄疸吃什么好?吃哪些食物有利于减轻母乳性黄疸的症状表现,减少母乳性黄疸的发病几率,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详细介绍。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食疗方:
茵陈鲫鱼汤:退黄疸、清湿热、健脾和胃
原料:茵陈30克 鲫鱼300克 葱末5克 姜片5克
调料:盐3克 料酒10克 植物油20克
做法:
1、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放入洗净的茵陈,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约2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
2、将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在鱼身上划上花纹,抹上少许盐和料酒,腌制片刻;
3、炒锅加油烧热,将鲫鱼入锅,煎至两面金黄;
4、将药汁倒入锅内,放入姜片,用中火煮约10分钟,加入盐,撒上葱花即成。
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黄疸患儿应忌食油腻、辛辣等助热生湿的食物,如肥肉、辣椒、韭菜、大蒜、生姜等;
忌食粘糯滋腻的食物,如糯米、桂圆、大枣、荔枝等。
患者可多食:
黄疸患儿可适当地多吃冬瓜、西瓜、茭白、田螺、泥鳅、番薯等;
应积极地补充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适当地多吃胡萝卜、菠菜、麦芽、西兰花等;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妈妈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可能会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不利于胆红素代谢,进而出现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妈妈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妈妈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
茵陈鲫鱼汤:退黄疸、清湿热、健脾和胃
原料:茵陈30克 鲫鱼300克 葱末5克 姜片5克
调料:盐3克 料酒10克 植物油20克
做法:
1、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放入洗净的茵陈,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约2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
2、将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在鱼身上划上花纹,抹上少许盐和料酒,腌制片刻;
3、炒锅加油烧热,将鲫鱼入锅,煎至两面金黄;
4、将药汁倒入锅内,放入姜片,用中火煮约10分钟,加入盐,撒上葱花即成。
二、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黄疸患儿应忌食油腻、辛辣等助热生湿的食物,如肥肉、辣椒、韭菜、大蒜、生姜等;
忌食粘糯滋腻的食物,如糯米、桂圆、大枣、荔枝等。
三、患者可多食:
黄疸患儿可适当地多吃冬瓜、西瓜、茭白、田螺、泥鳅、番薯等;
应积极地补充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适当地多吃胡萝卜、菠菜、麦芽、西兰花等。
母乳性黄疸吃什么好
一、食疗方:
茵陈鲫鱼汤:退黄疸、清湿热、健脾和胃。
原料:茵陈30克鲫鱼300克葱末5克姜片5克。
调料:盐3克料酒10克植物油20克。
做法:
1、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放入洗净的茵陈,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约2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
2、将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在鱼身上划上花纹,抹上少许盐和料酒,腌制片刻;
3、炒锅加油烧热,将鲫鱼入锅,煎至两面金黄;
4、将药汁倒入锅内,放入姜片,用中火煮约10分钟,加入盐,撒上葱花即成。
二、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1、黄疸患儿应忌食油腻、辛辣等助热生湿的食物,如肥肉、辣椒、韭菜、大蒜、生姜等;
2、忌食粘糯滋腻的食物,如糯米、桂圆、大枣、荔枝等。
三、患者可多食:
1、黄疸患儿可适当地多吃冬瓜、西瓜、茭白、田螺、泥鳅、番薯等;
2、应积极地补充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适当地多吃胡萝卜、菠菜、麦芽、西兰花等。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近来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母乳性黄疸肠肝循环增加有关。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新生儿黄疸处理方法介绍
1、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被确诊为新生儿黄疸且不是生理性黄疸或者当出现较严重的生理性黄疸时,药物治疗对于促进患儿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例如,遵医嘱适时地给予宝宝供应白蛋白,以纠正患儿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使用肝诱酶制剂如苯巴比妥来促进血液中高水平的胆红素的正常排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增强患儿免疫力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对于新生儿黄疸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
2、新生儿黄疸的蓝光照射治疗
对于患新生儿黄疸较严重的患儿,医生一般会建议采用蓝光照射治疗作为辅助治疗,以帮助促进患儿病情的好转。在进行照射时,医务人员会对患儿的眼睛、外生殖器官等部位进行必要的遮挡以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家属不用过于紧张和担心这种治疗方式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都会对患儿做好保护措施的。
哪些人不宜吃南瓜 有黄疸的人
有黄疸的人不能吃南瓜并不是因为南瓜是黄色的,而是因为黄疸患者属于阴虚体质或者湿热体质,禁忌温热性食物。而南瓜是温热性食物,黄疸患者食用南瓜恰恰助长了黄疸患者体内中的“热”症,导致病情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