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疏松的中医发病机理

骨质疏松的中医发病机理

骨质疏松病因复杂,中医中并无骨质疏松这一疾病名称,根据其临床症状,骨质疏松属于中医中骨痹、骨痿、虚劳等范畴,其中医发病机理如下。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能生髓,髓以养骨,故骨及骨髓的生长、发育、修复等均有赖于肾气的滋养。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足、肾精充实,则骨髓化生有源,骨骼坚固;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骨髓乏源,骨骼失养,髓弱骨枯。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精依赖脾精的滋养才能不断得以补充。

若脾不运化,脾精不足,则肾精乏源,也可造成骨骼失养。肝藏血,主筋,筋束骨,筋骨相连,且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肾虚肝亦虚,若肾精不足,肝血亏损,则骨髓失其充养,筋脉濡养不足。老者之气血衰,老年人元气渐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而致血瘀,这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本,也可兼有肝脾亏虚、气虚血瘀。由于患者体质差异,阴阳盛衰、气化代谢等方面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以肾虚为主的几种基本证候类型:肾精气亏虚、肾阴虚、肾阳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以及瘀血阻络等证。随病情发展,骨质疏松症后期各证均转为肾虚血瘀的本虚标实证。

骨质疏松怎样治疗

1.骨肽片,该药是用来治疗风湿类风湿的,是唯一的口服骨肽制剂,能直接到达骨质疏松部位,靶向性好,含有多种骨生长因子。

2.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商品名Fosamax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3.降钙素(calcitonin):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有效。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 不过,只要停止药物治疗,骨质流失速度会开始加快,因此必须长期治疗。

4。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钙之缘片内含维生素D,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骨髓吸收的载体,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吸收更好。

5. 荷尔蒙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没有子宫,则不需要黄体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高发病症,国外有统计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妇女发生的危险率为 58%。

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由此造成骨痛、骨折,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妇女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而药物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长期服用西药容易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

骨质疏松的中医发病机制

肾虚

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虚则肾精不足,骨髓失养,可出现腰背酸痛、胫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中医的肾涉及内分泌、神经、免疫、代谢等多种功能,对全身的生理功能起多种调节的作用。研究表明,肾虚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引起成骨功能下降,使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

脾虚

脾主运化生肌,是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旺则四肢强健,脾虚则无以生髓养骨,导致疾病的发生。脾胃虚弱可以影响胃肠对钙磷等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血瘀

血的运行必须依赖气的推动,气虚无以推动血行,必成血瘀。骨质疏松症的血瘀是在肾虚和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病理产物。血瘀阻滞经络,反过来又加重病情。有学者发现,雌激素水平下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出现粘、浓、凝聚状态,而雌激素水平和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关系密切。还有人发现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血流变学指标有明确关系。

肝郁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肾的精气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若肝失调达,则肝郁耗血,可致肾精亏损,骨髓失养,肢体不用。调查表明,绝经期早的妇女比同龄正常妇女骨密度低。多数妇女在绝经后表现出肝郁诸证,同时骨量迅速下降,证明肝郁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的关系。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骨质疏松是是一种病理改变,骨质疏松引起的临床症状叫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的原因和年龄、性别、遗传、种族都有明显的相关性,另外,还与内分泌的因素、机械性因素如运动、日光照以及其他疾病和药物等因素有关系,吸烟、酗酒等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其中内分泌因素常见于绝经后的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降钙素水平降低等,都可以导致骨质疏松。所以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

缺少日晒、粗粮及谷类食物、运动是导致年轻人骨质疏松的三大原因。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越来越多的人上下班以车代步、晒太阳少,运动更少,吃的食物也以快餐为主。这些都是加速骨骼老化,使骨质疏松提前到来的重要因素。

中医介绍骨质疏松的有效预防措施

专家介绍,2000多年前的中医名著《黄帝内经》就说过:“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这里提到的“骨痿”、“骨枯”、“骨痹”与现代医学的腰背疼痛、身材缩短、驼背、骨折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中医认为导致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虚精血不足则髓之生化乏源,不能滋养骨骼,骨之失养会导致骨骼脆弱无力。其次,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的重要病机,脾虚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气滞血瘀则是其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一旦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有哪些原则?有3条基本原则:补肾为先、健脾益气、活血通络。并由此衍生出4种辨证治疗方法。当患者证型为肾阳虚衰时,用温补肾阳之法,以右归饮为主化裁;当患者证型为肝肾阴虚时,用滋补肝肾之法,以六味地黄丸为主化裁;当患者证型为气滞血瘀时,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法,以身痛逐瘀汤为主化裁;当患者证型为气血亏虚时,用健脾益气养血之法,以归脾丸为主方治之。

那么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有什么用药规律?近年来临床报道的对防治骨质疏松有较好疗效的方剂有26首,将方中中药按功效分类进行单味中药用药次数统计,结果发现补虚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的验方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补阳药以补肾阳药为主,补血药以补血养脾为主,补气药以健脾益气为主。由此推出目前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一是以补肾健脾益气方药为基本药物组成。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当归、黄芪、枸杞子、淫羊藿、鹿角胶、龟板、党参、白芍、菟丝子、山药、杜仲、女贞子等。二是以活血祛瘀药为主配伍药物。活血祛瘀药是除补虚药以外用的最多的一类中药。常用的药物有牛膝、丹参、川芎、延胡索、桃仁、穿山甲、鸡血藤、自然铜等。总而言之,补肾、健脾、活血是中医药防治该病的主要大法。

专家强调,骨质疏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骨代谢疾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技术以及循证医学在这一领域的运用,其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但仍需深入研究。由于该病起病缓慢,迄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因而特别要注意调理,要重视预防工作,最好从青年时期就开始预防。

我国绝大多数人食谱中钙含量较低,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量比国际推荐量少了600~800毫克,而钙摄入不足乃是骨质疏松的重要诱因,因此补钙是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牛奶及豆乳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建议每天最好饮用500毫升以上的鲜牛奶。补钙的同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最好多晒太阳,多做适量运动。还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钙的吸收,帮助骨质基质的形成。《黄帝内经·素问》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灵枢》说“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根据临床防治状况,患者也可以选用适当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肾壮骨药服用一段时期,以避免骨质疏松继续发展。

骨质增生患者不需要补钙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虽然是完全不同的病变,但二者的发病却都是钙缺乏所致,所以在临床上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往往是同时存在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降钙素含量也增加。

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的后果是破骨活跃,骨吸收增加,使得骨超量脱钙。骨骼中的钙游离到血中,其结果一方面骨质疏松加剧,另一方面血钙含量增高。而降钙素的增加则加速新骨的形成,这种代偿性新骨的形成往往是在骨关节的边缘长成骨刺,这就是骨质增生的发病机理。可见,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钙丢失引起的一对孪生病。

所以,患了骨质疏松要补钙,患了骨质增生也要补钙。通过补钙,增加钙质的吸收,刺激血钙的自稳定系统,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过量分泌,降低血清钙含量,增加骨钙含量,最终达到既能防治骨质增生,又能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牙齿松动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引起的

骨质疏松症是很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在生活中,它能引起全身其他器官的不适,引发很多并发症,比如像牙齿松动、浑身冒凉气都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引起的。

发生牙齿松动的时间都是人到中年,通常那个时候随着更年期的到来,年龄的增加使骨骼的状态走下坡路,骨密度也越来越低。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的不坚固,全身骨质疏松情况严重,牙槽骨骨质疏松就很有可能发生。发生这种情况没有太好的补救办法,但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如提早服用钙片,进行跳跃、震动式的锻炼,经常叩齿等。

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吃红枣有什么功效 防止骨质疏松

红枣具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如果经常食用红枣,还会预防骨质疏松,中老年人因此要经常吃红枣,青少年成长时期吃点红枣也非常好处。

治疗骨质疏松的中医疗法

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认为其发病机理为肾虚及脾虚,故针对病机而采用补肾壮骨、益气健脾的治疗法则。

补肾壮骨法

根据"肾主骨"的中医学理论,肾虚是骨质疏松的发病关键,故治疗宜补肾壮骨,若肾精充足,则筋骨坚硬有力。有

杨氏等选择退化期骨质疏松症患者11例,按临床表现分成肾阴虚和肾阳虚型,分别用左归丸及右归丸加减治疗,连服2个月,结果9例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用X线显示骨密度明显增高者6例。王氏等用补肾益骨膏(熟地、淫羊藿、紫河车、泽泻、龙骨等)治疗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服药3个月后,患者挠、尺骨骨矿含量均较治疗前增加。

梁氏等以续断、桑寄生、山萸肉、骨碎补、熟地等治疗58例,肾虚症状明显改善,且骨密度平均值略有回升,其中尺、桡骨骨矿物质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呈进行性减少。由以上临床案例表明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不但使肾虚症状明显改善,且骨矿含量、骨密度等指针的检测亦可得到改善,证实了补肾中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优良。

益气健脾,活血调肝

脾虚则肾精亏虚,骨骼失养,骨骼脆弱无力,以致发生骨质疏松症。故治疗宜补气活血、健脾调肝。

日本金井成行用加味归脾汤治疗骨质疏松症,显示对骨盐量增加明显,可使贫血及更年期指数改善。张氏等发现丹参能使骨折过程中胶原纤维丝形成增多,钙盐沉积丰富,证明了丹参可以从邻近骨折骨组织中调动钙,以满足新骨形成对钙的需要,这说明丹参具有直接调节钙代谢的作用。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有多大

骨质疏松在中老年群中发病率非常高,患有骨质疏松病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预防疾病的发作,做好预防措施。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加所致。发病多迟缓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根本正常。

1、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2、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3、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4、老年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牛皮癣反复发作的中医发病机理

1、皮肤缺乏水分滋养

皮肤表面干燥导致牛皮癣产生这一直接现象,这意味着人体内的水分不足以供应皮肤对水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人体必须是内环境趋于平衡的情况下,身体才是健康的。就人体水分来说,多了不行,水分太多就会导致人体湿气太重,导致风湿、糖尿病等疾病发作。如果水分少了,内环境也不平衡了,当水分少了的时候,肯定是热气太多,也就是说人体内能制约湿气和水分的火气多了。

2、血热

中医理论明确指出,人体内的气有“温熙、气化、防御、固摄、推动等作用,故气属阳。”而血与津液是是同质异态的东西,是对全身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物质,故属阴。

血液里主要是水分,因此自动起热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人体内流通的只有四种成分,分别是:气、血、津、液。这四种成分相互作用,但除了气之外,其他三种的都是水分,水分与水分相互结合是不会生热的。这就意味着,导致血热情况出现的唯一缘由就是“气”。而且这个“气”肯定是热气、燥气。实际上,血液之所以能在人体内流动,离不开气的推动。这就意味着气对血液的影响是最大的。

血热这种症状的出现,是气与血之间的阴阳不平衡,而且很明显是阳盛而阴衰。阳盛即是指气太盛,气太盛则生热、生燥。这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就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刚洗好的衣服湿淋淋的,搭在外面晾晒的时候,只要风大,即使没有太阳,也会很快变干。自然界里的风到了人体内就成了气。

3、血燥

根据五行理论,将六气之燥起白皮的五色之白、四季之秋、五脏之肺以及形体之皮毛有机地联系起来,得出银屑病病因为燥邪,症状起白皮,病位在皮肤而应肺脏,发病在秋季,病理为血燥日久,阴血耗伤,肌肤失养而致病。

肝脏如何导致人体内的气变热、变燥?中医理论认为,肝脏有两大基本功能,一为藏血、二为疏泄。藏血是指肝脏所具备的储藏血液和生成血液的功能,疏泄是指肝脏所具备的推动血液在人体内运行的功能。肝脏的这两个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意思是说肝脏藏血离不开疏泄功能,否则就只能藏不能向人体输送;疏泄功能的存在也是因为要运送血液。因此,中医讲藏血为阴,疏泄为阳。这两者之间也要讲究一个阴阳平衡。

4、血瘀

邪气聚结于肌肤,气血运行失畅,肌肤失于濡养,还可由于营血亏耗,生风生燥,更兼风寒外袭、营养失调,均能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致病。

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为国际研究热点。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由刘庆思、庄洪、黄宏兴、冯新送、魏合伟、邵敏、徐必达、杜莹、蔡桦等合作研究。他们在全面分析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补肾、健脾、活血法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并根据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研制出骨康口服液,经系列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根据肾主骨理论、脾肾相关学说及血瘀论,首次提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肾虚、脾虚和血瘀有关,且肾虚是关键,确立“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治疗原则。这一学术思想的提出对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项目研究建立了多种稳定的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采用补肾、健脾、活血法,结合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放免、骨代谢生化、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技术,揭示:⑴骨康方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作用;⑵能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状态;⑶能提高脾虚大鼠的血清木糖含量;⑷对血瘀模型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⑸有较好的镇痛作用;⑹能使大鼠体内微量元素发生相应变化;⑺实验显示无明显毒副作用。

运用离体细胞培养技术,揭示了骨康方含药血清可直接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成骨细胞内ⅰ型胶原的表达,抑制成骨细胞分泌il-6;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诱导破骨细胞凋亡。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进行了196例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骨康方能显著缓解腰腿痛及肾阳虚症状,提高骨密度;阐明了活性氧对骨代谢有重要影响;内皮素水平的改变对血瘀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内皮素与雌二醇及骨密度值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揭示了一氧化氮、雌二醇与骨密度三者之间具有正相关。

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质疏松中医专家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时间一久则脾胃功能衰弱,影响食物消化,因而营养不能充盈经脉,从而发生骨质疏松。即使脾胃不虚,但如果肾阴不足,也可造成骨质疏松。因为肾主骨、藏精,脾胃消化的营养不能充样于骨,所以根据发病机理又将骨质疏松分为脾气虚型及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方法:

1. 川乌、草乌通络止痛、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四者合用止痛以急治其标故为佐药。

2. 由淫羊藿、仙茅、知母、黄柏、巴戟天、川芎、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炙甘草等中草药组成骨松康胶囊方中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可补肾壮阳、通络止痛黄柏苦寒亦归肾经可坚阴治疗骨蒸潮热二药合用阴阳双补相辅相成以治根本共为君药;仙茅、巴戟天均为温归肾经以助淫羊藿补肾壮阳、知母苦寒坚阴可助黄柏坚阴降虚热三药方中为臣药。

3. 炙甘草既可健脾以补肾又能缓解二乌之毒,为使药纵观全方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标本同治温而不燥使用后不仅可较快地缓解疼痛,而且能逐渐改善骨质疏松症其症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中老年女性勿忽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衰老的表现骨质疏松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属祖国医学“骨痿”、“骨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的盛衰与骨骼的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骨质疏松与肝、肾、脾等多个脏腑相关连,以肾虚为主。肾虚精髓不充、骨失所养为其主要病机。骨质疏松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久病失治、老年衰变、用药失当引发。

骨质疏松是衰老的一种表现,如果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明显腰背痛或神经症状,应视为一种疾病。骨质疏松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因生理功能逐渐衰退造成原发性骨质疏松,另一方面,各种疾病后期都会影响到肾,导致肾虚,引发继发性骨质疏松。

中老年女性容易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男女性的骨量在35~40岁以后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期以后的骨量丢失远远高于男性,故女性的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这是因为雌激素能刺激成骨细胞,制造骨基质。如果雌激素水平下降,则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减少。绝经后妇女如合并甲亢,其骨质疏松出现较早且较重。

相关推荐

骨质疏松事出有因

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两种不同的病症。骨质增生是退行性关节病或骨性关节炎的病因之一,是机体一种代偿性的修复过程。由于受伤或身体超重,在关节受力最大处(如膝关节内侧)发生软骨磨损,继而发生骨的改变,关节软骨边缘骨质增生,往往表现为骨密度增高。 而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年龄增加和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疾病。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发病机理不同,但为什么两者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呢?人对钙的吸收率与年龄成反比。平均每增龄10年,钙的吸收率减少5%~10%。60岁以上的人钙吸收率明显降低

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发病机制 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导致铜毒内聚,诸证皆因之而起。肾阴(精)素亏,精不化血,精血两虚,筋脉失养,乃至火生风 动,故肢体震颤、拘急僵直;肾阴(精)不足,虚火内生,火性炎上,心神被扰,则神志癫狂;火灼肝胆则胆热液泄,发为黄疸;肝胆湿热久蕴,肝络瘀热互结,积聚成痞积;积聚日久,经隧不通,津液不能输布,聚津为湿为水,发为膨胀;肝失条达,肝气横犯脾土 ,脾失健运,痰浊郁毒内生,上泛阻于舌本,乃见口涎唾滴,构音不清;郁毒循肝脉上注于目,角膜呈色素之环;肾阴不足,精不生 髓,脊骨失濡,故出现佝偻、

女性过量吃甜食易得4种病

1、骨质疏松症。 吃太多甜食会使得体内大量钙被中和,导致骨质流失及骨质疏松症。 2、阴道炎。 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阴道炎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当每日食糖摄入量减少的时候,90%的患者阴道炎复发率明显降低。这表明食糖摄入量与阴道炎发病率呈正比例关系。 3、视神经炎。 视神经炎发病机理很复杂,但是维生素B1缺乏是重要病因之一。糖在人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经常大量进食甜食,既会导致眼睛疲劳,又会影响视神经的正常功能。 4、胆结石。 美国科学家发现,年过50岁的妇女吃过多甜食,容易导致

常喝牛奶会有什么坏处

1.导致蛋白质摄入过量,损害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教授指出,这些说法是建立在针对西方人群的调查基础上的。首先,西方人的膳食结构特点是高蛋白、高脂肪,再加上大量的牛奶、奶酪、冰淇淋等,但中国人的蛋白质摄入则是普遍不足。 2.牛奶呈酸性,会溶解钙,导致骨质疏松; 中国有几千万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范教授表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以前都不喝牛奶或者喝得很少。事实上,牛奶中富含钙、镁、钾等金属元素,总体呈弱碱性。既然牛奶呈弱碱性,就不会分解骨骼中的钙质,导致骨质疏松。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都生活

西医治疗骨质疏松

1.荷尔蒙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没有子宫,则不需要黄体素。 2.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商品名fosamax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3.降钙素(calcitonin):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有效。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 不过,只要停止药物治疗,骨质流失速度会开始加快,因此必须长期治疗。 4.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5.骨肽制剂,是目前临床新出现的

骨质疏松可以避免吗

骨质疏松是可以避免的。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老人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如果人体长期缺乏运动,如长期卧床和手术后的病人,可因骨骼停止活动造成废用性骨质疏松。而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的功能,使骨合成减少,造成骨质疏松。另外,吸烟和酗酒、甲亢等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肝肾疾病、妊娠、肿瘤等也是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 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有:腰背酸痛、周身酸痛或者全身酸痛、休息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身高缩短、驼背、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等。其中,约60%-70%的骨质疏松患者会出现全身或局部酸痛,尤其在晨起或久坐起立时

骨质钙化到底严重吗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病因: ①内分泌性 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②妊娠、哺乳。 ③营养性 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 ④遗传性 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⑤肝脏病。 ⑥肾脏病 慢性肾炎血液透析。 ⑦药物 皮质类固醇

重度骨质疏松的治愈率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常常可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每个人都有提升并促进骨骼健康的必要。定期做骨健康检查并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尤其是65岁以上的女性和有骨折史的50岁以上的女性和男性都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 骨质疏松症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从199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阿法迪三又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本品主要适应症有:骨质疏松症、肾性骨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6种适应症。它可以增加肠道钙磷吸收,所以应监测血清中的钙磷水平。尤其是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本品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所致腰背痛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根据实验证明,采用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58例,治疗结果总96%。阿法骨化醇口服副作用较小,主要副作用偶尔见于胃肠道不适。本组有2例轻度胃肠道反应,口服胃肠动力药物后不影响继续服药。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统计,45岁以上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