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长冻疮怎么办 中药足疗
手上长冻疮怎么办 中药足疗
冻疮在中医看来就是血液循环障碍、气血运行不畅,所以用能够帮助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的中药进行足疗能够帮助很好的辅助治疗冻疮。比如可以用当归、红花、花椒各15克,煎煮之后取汁水温浸双足,每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坚持一周能够帮助活血通络,治疗脚上冻疮。同样的如果是手上长冻疮,可以用此方浸泡双手。
如何治疗妇科病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能够准确反应人体的健康状况。足疗是运用中医原理,集检查、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无创伤自然疗法。
足疗分为“热水足浴法、足部按摩法、中药足疗法。足疗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气血。女属阴,女性的生理结构比较复杂,身体各器官比较脆弱,稍不注意便可引起妇科器官的生理和结构紊乱,进而引发妇科病。
妇科常见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寒肢冷、痛经、月经量少、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治疗配合中药按摩、足浴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通过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常用的是稳迈舒运动按摩轮,它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达到防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冬天冻手怎么办 用冻疮膏
冻疮膏有预防手着凉长冻疮的作用,同时如果已经长了冻疮,也可以用冻疮膏缓解冻疮的情况,容易长冻疮的人建议每天晚上用一次冻疮膏,已经长冻疮的话,建议一天用3到4次,促进冻疮好转。
脸上长冻疮怎么办
脸上长冻疮最主要是由于脸部皮肤受到寒湿刺激导致其血液循环不畅引起局部红肿或发痒。脸上长冻疮后需采取措施预防冻疮扩大和治疗冻疮。1.擦冻疮膏或使用护肤品;2.冬季减少户外活动或者经常带口罩,保暖脸部;3.可轻轻按摩脸部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4.可以食用温的生姜水洗脸,生姜能加强血液循环,有预防冻疮的作用;5.若脸部冻疮严重者最好就医治疗。脸上长冻疮需要注意事项:1.冻疮红肿后严禁使用热水烫或火烤,以免高温烫伤脸部皮肤;2.脸上长冻疮后最好不吃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以免刺激冻疮使其加重或冻疮面积扩大。3.冬季多吃些温热食物有助于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如羊肉或狗肉等。
中药足疗治高血压
中药足疗治高血压
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十分重要。中药足浴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等优点。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十分重要。中药足浴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等优点。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脏器的功能衰竭,是现代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高血压病人可有头痛,头晕,颈部僵硬,心悸,耳鸣等症状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易引起血压迅速升高。足疗对以上的病理症状有一定的作用。足疗又包括足底按摩和足药浴两个部分。
足底按摩降压法
底按摩又称为足部推拿,是指用适当的手法或借助适当的工具,对人体双足的病理反射区进行按摩刺激,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对一些反射区的按摩,也会有显著的降压效果。
拇指用力旋转按压涌泉(足底人字沟顶点)、16号穴(内踝下凹陷处)、22号穴(足背第一、二趾间后1寸)、23号穴(拇趾后跖趾关节处)侠溪(足背外侧,第四,五趾间)[3],每穴3~5分钟;用拇指指甲端点掐侠溪穴3~5次后,再按压至阴(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6~10次。点掐时嘱患者深呼吸,按摩后在点掐部位可进行适当的搓揉,缓解点掐引起的疼痛。
在肾上腺(位于双脚脚掌第一跖骨与跖趾关节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的稍外侧)大脑(双脚拇趾趾腹全部)、垂体(双脚拇趾趾腹中央部位)三处反射区,用中指弯曲后的第二指节缓慢重按5~6次,每个反射区约1分钟。在心(左脚脚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间)、肝脏(右脚脚掌第四、五跖骨间)、胆(右脚脚掌第三、四跖骨间,在肝脏反射区范围之内)、颈项(双脚拇趾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的反射区用掌跟作快速搓揉、摩擦。每个反射区1~2分钟。
用一手指按摩双脚的足三里(膝盖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各1~2分钟;双手拇指指腹先点按再搓揉双脚足底的涌泉穴(足底人字沟顶点),搓揉的方法:视患者的年龄,如患者45岁,则顺时针搓揉45圈后,再逆时针搓揉45圈。
当血压突然升高,患者感到脖子僵硬时,将较僵硬同侧的脚放在另一条腿上,脚背向上,一手固定住脚掌,另一手掰开大拇趾作旋转运动,直到大拇趾感觉松弛,接着再换脚重复以上的动作,缓解颈项僵硬的而状态。用笔尖轻压降压穴(足底大拇趾趾关节横纹正中央)按压此处会让血压逐渐下降至平稳,避免中风的发生。足药浴疗降压 足药浴疗法是足浴疗法与药物治疗法的有机结合,药物通过足浴趁热从皮肤、穴位吸收,起到治疗作用,二者相辅相成,是治疗高血压的既实用又有效的方法
足疗治疗高血压病的配方
罗布麻叶15克、杜仲6克、牡蛎15克、夜交藤10克、吴茱萸10克
平肝潜阳,安神镇静。
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眩晕。
吴茱萸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生地黄15克、牛藤15克、生牡蛎50克。加水煎煮,去渣取液,待温后浸洗双足10分钟,每日1次,7~14日为一疗程。
清热燥湿,疏肝除烦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出现眩晕、颜面红赤、口苦口干者。
磁石18克、石决明18克、桑枝6克、枳壳6克、当归6克、党参6克、黄芪6克、乌药6克、蔓荆子6克、白蒺藜6克、白芍6克、炒杜仲6克、牛膝6克、独活6克。前两味药先加水煎汤,再加其余12味共煎,去渣取液,洗浴双足,每日1次,每次约1小时,10日为一疗程。为保持水温,在洗浴过程中可适当添加热水。
镇肝熄风,柔肝补肾,益气养血。
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眩晕、麻木等。
方四:钩藤20克、冰片少许。将钩藤切碎,加少许冰片,入布包,放入盆内加温水浸泡备用。每日晨起和晚睡前各洗浴双足1次,每次30~45分钟,10日为一疗程。
功效:疏风清肝,熄风止痉。
桑树皮15克、桑叶15克、茺蔚子15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左右,去渣取液,凉至不烫足时洗泡双足30分钟,每日1次,洗毕睡觉。为保持水温,在洗浴过程中可适当添加热水。
疏风清肝,化瘀止痛。
高血压病等原因引起的头痛。
一说到足疗很多人都会想偏的,这也不能说我们的思想多么的不纯洁,只是现实的发展太过于偏激了。在这里我们要分享的是足疗也是能治疗高血压的,具体情况就在下面细细地解说。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水量以能没过脚踝部为好,双脚放热水中,加入适量精本草降压散,浸泡10到3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
除了足疗之外的,中医中还有一种气功是比较神秘的,而气功疗法也是能治疗高血压的。
一般取内养静功法,可以取坐姿或站姿。坐姿是坐于椅子上,双腿分开自然踏地,两手放于大腿上,手心向下,全身放松,心情怡静,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口唇轻闭,双目微合,调整鼻息。站姿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与肩平,两膝微屈,两手抱球放于身前,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调整呼吸。每次10到30分钟,每天1到2次。
足疗对高血压有治疗作用,是因为穴位的影响,而气功对高血压有治疗作用,是平心静气的结果,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情绪不激动血压也就不易升高。而如果高血压患者想通过足疗来进行治疗的话,不要在外面随意找家店,要去找正规的师傅进行治疗。
足疗的作用
随着高血压人群队伍的不断扩大,形形色色的降压药物也随之出现了,但是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影响了治疗效果。作为祖国的传统医学足部疗法对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足疗能改善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足疗对防治高血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调整血压足疗能使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促进小静脉的回流,保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小动脉痉挛状态足疗对以上症状有所改善,有显著的防治高血压作用,使血压恢复平稳。
降低血液粘滞度高血压患者由于外周血管阻力的增高,血压随之增高,而血液粘滞度也是构成外周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足疗能促进血液循环,通过热力作用,降低血液粘滞度,使血液流动朝正常状态转化。
促进新陈代谢足疗使全身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调节内分泌功能,调节体内水盐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对高血压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改善睡眠睡眠质量对于高血压的病人尤为重要,足疗可是下肢血流量增加。这种状况通过皮肤感受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是头部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
运用足疗降压的注意事项
足部按摩每天1~2次持续3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月恢复正常后可改为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足浴水温以40~45度为宜,每次30~40分钟,以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一般以20天为一疗程。
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疗,饭前足疗影响胃液的分泌,不利于消化,饭后足疗会使胃的血容量急剧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足疗的最佳时间为睡前半小时。足底按摩后不能用冷水洗脚,应穿上袜子保暖;足疗后应注意适量补水。
足疗中由于下肢血管扩张,会使血流量聚集在下肢,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不适时应先暂停足疗。
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在足疗期间不能突然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足疗,逐渐减少用药量。严重高血压患者应以药物临床治疗为主,酌情辅以足疗;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宜采用足底按摩的方法。
手上冻疮怎么治
用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连续1周。
用药物治疗冻疮是最佳选择,姜 味 暖 暖 冻 疮 膏 治疗冻疮效果不错,其由多为中药材精制而成,治疗时只需取适量涂抹于患处即可,可以有效解决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的症状。
风油精治疗冻疮:取本品少许涂搽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3周,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但冻疮破溃者不宜使用。在冬季来临时,每日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可预防冻疮。此外,
冻疮高发人群——妇女儿童须格外注意
高发人群之一:儿童
儿童少年的皮下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血液瘀滞,局部组织营养不良,容易发生损伤,而老年春的皮下小血管对寒冷的刺激则不敏感,所以,不易生冻疮。
手上长冻疮怎么办
高发人群之二:妇女
青年和壮年妇女比同年龄的男子容易生冻疮,这是因为妇女对寒冷的适应性差,皮肤对寒冷的抵抗力低。
手上长冻疮怎么办
高发人群之三:体质较弱者
体质强弱以及血液循环状况好坏,与发生冻疮也有密切关系。患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和末梢血液循环机能差的人,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和抵抗力差,经不起寒冷的刺激,容易发生冻疮。
手上长冻疮怎么办
高发人群之四:在潮湿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的人
在潮湿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的人,可以明显加重寒冷对他的影响和危害,更容易破坏局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促使冻疮形成。所以在潮湿中比在干燥环境下生活更容易发生冻疮。
手上长冻疮怎么办
此外,长期站立、缺乏活动、衣服窄小、营养不良以及疲劳过度等,也容易发生冻疮。
冻疮不会传染怎么回事 冻疮会不会遗传
冻疮不遗传。
冻疮不遗传,因为冻疮不会改变基因,也就是说父母长冻疮不会影响下一代。但营养不良或某些慢性疾病可能是生冻疮的诱因,如果孕妇出现营养不良或慢性贫血可能会影响胎儿身体状况,胎儿出生后可能容易长冻疮。
老年妇科病的治疗方法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能够准确反应人体的健康状况。足疗是运用中医原理,集检查、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无创伤自然疗法。足疗分为“热水足浴法、足部按摩法、中药足疗法。足疗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气血。
女属阴,女性的生理结构比较复杂,身体各器官比较脆弱,稍不注意便可引起妇科器官的生理和结构紊乱,进而引发妇科病。妇科常见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寒肢冷、痛经、月经量少、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治疗配合中药按摩、足浴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通过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常用的是稳迈舒运动按摩轮,它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达到防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咳嗽老不好怎么办 足疗疗法
如果是长期咳嗽的人可以选择用中药足疗泡脚的方式开帮助宣肺气帮助缓解长期咳嗽带来的不适。
配方:鱼腥草90克,麻黄、细辛各30克。
用法:将鱼腥草、麻黄、细辛加入清水中煮沸10分钟之后将药液倒入洗脚盆中浸泡双足即可。
长冻疮后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长冻疮了该怎么办呢?长冻疮要注意以下事项:
1、锻炼身体:容易长冻疮的朋友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
2、保暖防寒:长冻疮要注意保暖防寒,衣服、鞋袜要穿暖和,大小合适,并保持干燥,避免潮湿、过紧。改善工作环境,不要让肢体长时间接触冷水。外出时要戴好防寒帽、围巾、手套加以防护。面部暴露部位应经常用护肤霜加以保护。
3、经常按摩:长冻疮应注意经常搓手,活动手脚。按摩易生冻疮处,以促进血液循环。经常用冷水、热水交替洗手脸,以改善毛细血管舒缩功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
4、加强防护:冬季特别要注意保暖,并经常用辣椒、茄根、萝卜煎水熏洗局部易生冻疮处,或用中成药红灵酒、云南白药酊外搽局部易生冻疮处,并揉搓至局部发热,可有效预防冻疮。
5、饮食调理:长冻疮应注意吃一些防寒保暖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公鸡肉、辣椒、川椒、生姜、大蒜等。每晚睡前用热水浸泡手脚,可促进血液循环。
中药足疗治疗高血压
桑叶芹菜足浴方:桑叶、桑枝各30克,芹菜50克。用法:将上列药物加水4000毫升煎煮取液,先薰足后浸足,每日一次,发作时每日2次,1剂可用2~3次,10天为1疗程。可清肝降压。
钩藤桑叶足浴方:钩藤20克,桑叶15克,菊花20克,夏枯草30克。用法:上药加水4000毫升煎煮取液,先薰脚后温洗双足,每日一次,1剂可用2~3次,10天为1疗程。可平肝潜阳,清热安神。
小儿足疗
其中小儿中药足疗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药足疗法。小儿中药足浴法的来源及发展:小儿中药足浴法同其它药浴疗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行以汗”可见当时已提倡用沐浴疗法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药方》载有“婴儿病痫方,取雷尾三果治,以猪煎膏和之。
小婴儿以水半斗,大者以水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挠以浴之。隋唐时期《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伤寒》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的浴儿、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儿科医家钱已对本疗法用于儿科证治。清代吴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经验,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小儿中药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国内继承最系统的小儿中药足疗法为郑氏小儿中药足疗法,从晚清开始,经过郑氏红药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小儿中药足疗法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足疗,即热水洗脚,加之一些科学的脚部按摩。实践证明,足浴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国民间素有“睡前一盆汤”的习惯做法,和“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除湿祛暑;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的说法。
冻疮发作该如何是好
冻疮发作该如何是好?说到冻疮,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多发生在耳廓,手、足等处,局部发红,发紫,肿胀,痒痛,有时起水泡,糜烂,破溃,结痴,如无感染,天暖后自愈,那么,冻疮发作该如何是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注重保暖。我们都知道,长冻疮了,就是我们人体对寒冷的不适应的反应,所以,一旦长冻疮了,就更加要注重身体的保暖了,特别长冻疮的部位,要更加注意不要冻着了,尽量不要碰冬天里的凉水等等。
其次,再痒也要忍着,不要抓。一旦长冻疮了,随着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温度升高,冻疮的部位就会非常的痒,感觉发热发痒,有时候非常难受,那么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有定力了,坚决不要太用力的去抓挠,很容易抓伤抓破皮,那就更加严重了。
再者,日常多搓手,多按摩长冻疮的部位。平常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就多去搓搓手,可以很好的防止长冻疮,当然还有耳朵,脚等一些容易长的部分,可以可以用手去按摩按摩,冬天里多按摩增加血液的循环,才能很好的防治冻疮。
最后,不要穿太紧身的衣物,特别是有长冻疮的地方不能太紧。我们都知道,冬天里容易长冻疮就是天气冷,血液循环减慢,不畅而导致的,那么除了前面说到的要保暖,多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外,我们穿衣服,裤袜也要注意,不能太紧身,太紧身也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受阻。
耳鸣怎么办 中药足浴
熟地50克,天冬40克,桑葚子30克,菖蒲15克,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滤取药液,泡足。有滋补肝肾、养阴聪耳的功效,对治疗耳鸣、听力减退有效。
足疗的功效有哪些?
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连接人体脏腑的12 条经脉,其中有6条起于足部,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双脚分布有60多个穴位与内外环境相通。如果能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能刺激这些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舒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稍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经常用热水洗脚,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从理疗学的观点看,热水洗脚是一种浸浴疗法。洗脚时,水温以40至50℃为宜,水量以淹没脚的踝部为好,双脚浸泡5至10分钟。同时,用手缓慢、连贯、轻松的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发热为止。这样,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末稍神经兴奋,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如能长期坚持,不仅有保健作用,还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如在浴水中加入某些药物,还能防治感冒、脚疾、冻疮和关节痛等症。
小儿中药足疗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药足疗法
小儿中药足浴法的来源及发展:小儿中药足浴法同其它药浴疗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行以汗”可见当时已提倡用沐浴疗法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药方》载有“婴儿病痫方,取雷尾三果治,以猪煎膏和之。小婴儿以水半斗,大者以水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挠以浴之。隋唐时期《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伤寒》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的浴儿、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儿科医家钱已对本疗法用于儿科证治。清代吴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经验,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小儿中药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国内继承最系统的小儿中药足疗法为郑氏小儿中药足疗法,从晚清到现在,经过郑氏红药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小儿中药足疗法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