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胡菜的主要价值
泥胡菜的主要价值
泥胡菜莲座期叶片柔软,气味纯正,开花期前茎秆脆嫩,水分多,纤维少,花
泥胡菜 蕾和幼苗不仅为多数家畜所喜食,而且是人们春季食用的野菜,是猪、禽、兔的优质饲草,全株切碎煮熟喂猪,饲用价值更高。进入结籽期,根出叶老化,茸毛粗硬,叶绿体解体,叶片枯黄,除煮熟喂猪外,多数家畜不再采食。所以,泥胡菜是一种春季短期饲用牧草。另外,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可治疗乳腺炎,疔疮、颈淋巴炎、痈肿,牙痛、牙龈炎等病症。
泥胡菜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治痔漏、痈肿疗疮、外伤出血、骨折。《贵州草药》载“清热解毒,法瘀生肌。”。四川民间用于治疗白内障,疗效较好。
江浙一带清明节有食用青团的习惯,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4] 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今已用的不多见。桐乡、德清一带用泥胡菜与发芽的小麦等原料做成的青色团子叫做甜麦圆子,又叫做甜麦塌饼,每年清明左右都会制作,深受当地人喜爱。
【来源】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扎捆,用时切段。
【性味归经】辛,平。
【各家论述】
1.《质问本草》:煎汤,洗大肠痔漏。
2.
药材基源:为泥胡菜的全草或根。《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瘀生肌。
【功能主治】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用于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痈肿疔疮,风疹瘙痒。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痔漏;痈肿疔疮;乳痈;淋巴结炎;风疹交通规则痒;外伤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附方】
①治各种疮疡:泥胡菜、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②治疔疮:泥胡菜根、苎麻根、折耳根各适量,捣绒敷患处。
③治乳痈:泥胡菜叶、蒲公英各适量。捣绒外敷。
④治刀伤出血:泥胡菜叶适量。捣绒敷伤处。
⑤治骨折:泥胡菜叶适量。捣绒包骨折处。(②方以下出《贵州草药》[5]
性味:味辛;苦;性寒
泥胡菜的主要价值
泥胡菜莲座期叶片柔软,气味纯正,开花期前茎秆脆嫩,水分多,纤维少,花蕾和幼苗不仅为多数家畜所喜食,而且是人们春季食用的野菜,是猪、禽、兔的优质饲草,全株切碎煮熟喂猪,饲用价值更高。进入结籽期,根出叶老化,茸毛粗硬,叶绿体解体,叶片枯黄,除煮熟喂猪外,多数家畜不再采食。所以,泥胡菜是一种春季短期饲用牧草。另外,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可治疗乳腺炎,疔疮、颈淋巴炎、痈肿,牙痛、牙龈炎等病症。
泥胡菜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治痔漏、痈肿疗疮、外伤出血、骨折。《贵州草药》载“清热解毒,法瘀生肌。”。四川民间用于治疗白内障,疗效较好。
江浙一带清明节有食用青团的习惯,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4] 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今已用的不多见。桐乡、德清一带用泥胡菜与发芽的小麦等原料做成的青色团子叫做甜麦圆子,又叫做甜麦塌饼,每年清明左右都会制作,深受当地人喜爱。
泡脚的艾叶是做青团的艾叶吗
不是。
准确的说做青团用的是新鲜嫩艾叶,而泡脚用的是干艾叶,另外做青团很多地方是用艾草,也叫艾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也有的地方做青团不用艾叶,用的是泥胡菜、艾蒿、鼠曲草等。
青团绿色是什么植物
是用以新鲜艾草为主的的绿色蔬菜制成的。
青团颜色一般是绿色的,尤其是蒸熟之后的青团,颜色发绿会更加明显,绿色主要源于取材青绿色的植物,一般用的艾草,当然没有艾草人们用的是泥胡菜、苎麻叶、艾蒿等野草进行代替。
一些地方人们还会用菠菜、芹菜、南瓜叶等绿色叶子代替,只要取材健康无污染,颜色绿色的基本都是可以的。
青团除了艾叶还可以用什么代替
青团是清明节前后常见的一种小吃,常见于我国江南地区一带,一般传统的青团是用艾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有时加入花生、豆沙、莲蓉等增强口感。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生活中制成青团不仅仅只是使用艾草了,除了艾草之外,很多野菜都可以用来制作青团,如:泥胡菜、鼠曲草等,其次有些人会采用浆麦草或其他绿叶蔬菜来制作青团。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温中燥湿;行气止痛;截疟。主治心腹冷痛;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疟疾。
药理作用
大草蔻叶的水、醇提取物能抑制离体蛙心,收缩离体豚鼠肠管,对蟾蜍腹直肌无作用,对小鼠毒性很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种子或根茎3-9g;种子研末,每次1.5g。外用:适量,鲜根茎捣敷。
实用价值
编织品
台湾原住民排湾族及鲁凯族采用艳山姜的茎状叶鞘,于花期前采收晒干后,提取纤维以编织成绳索、置物蓝、盘、篓、凉席或草席等编织品,北方澳渔民则编织成大绳索以绑铁锚。
食用价值
早期台湾原住民平埔族中的西拉雅及马卡道族人,用作包裹粽子,台湾南部居民亦称艳山姜为肉粽叶仔,同时亦有于枕垫传统糕粿及麻薯 ,味道与竹叶不相似。嫩茎可作姜的替代品。另外,在四川泸州以及重庆与贵州部分地区,用艳山姜叶包裹黄耙。
观赏价值
花叶艳山姜叶片宽大,色彩绚丽迷人,是一种极好的观叶植物。衬托在蜡石下,给人生机盎然之感。种植在溪水旁或树荫下,又能给人回归自然、享受野趣的快乐。
泥胡菜的中药介绍
【药 名】:伪泥胡菜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伪泥胡菜的根。
【功 效】:解毒透疹。
【主 治】: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性味归经】:辛,凉。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
【别 名】:黄升麻、升麻(《陕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江西、湖北。
【拉丁名】:Serratula coronata L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除了艾草还有什么可以做青团
鼠曲草是一种野菜,又叫棉菜,在野外很常见,初春季节就冒出头了,没有开花的嫩苗可以采回家当野菜吃,用鼠曲草做的青团颜色没有艾草那么绿,因为加入了花朵,青团的表面呈现黄绿色,但是味道也很香。鼠曲草具有较好的药用功能,使用率仅次于艾草。
其实就是苜蓿,原本是一种牛羊饲料,但在江南地区常当成蔬菜栽培。在上海的各大酒楼餐厅内,草头是一种常见的美食(草头圈子),城里不方便挖野菜,也可以去菜场购买草头。草头洗干净后用搅拌机打成浆,倒入糯米粉中揉,味道清香,颜色呈淡绿色。
浆麦草最大的优点是用它做的青团特别绿,抹点食用油会显得绿汪汪的,看着非常有食欲。但是浆麦草和路边的野大麦草很容易混淆,寻找的时候要注意一下。
泥胡菜的嫩苗长得特别像荠菜,但是它的味道有一点点苦,人们一般不会挖来吃。泥胡菜其实是一种药材,全草可以入药,主要的作用是清热气、消肿,比较适合做青团汁。但是泥胡菜做的青团带有一丝清苦味道,老人们比较喜欢吃,认为吃了降火,但是现在很少有人用它做青团了。
学名小蓟,嫩苗也属于野菜的一种。它的叶子边缘有一些锯齿刺,颜色属于比较深的绿色,很适合提取汁液做青团。刺儿菜苦中回甘,具有凉血作用,也是老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做青团的方法和泥胡菜差不多。
江南地区有种植苎麻的传统,苎麻的嫩叶可以当野菜凉拌吃,有清热解毒、利尿等功效。用它来做青团可以把叶子剁碎后揉入糯米粉中,当然,揉之前要先煮一煮,加点石灰水去除酸涩味道,也可以用小苏打来代替石灰,总之是为了中和苎麻的酸性物质。苎麻青团的颜色较淡,闻起来像野菜饼的味道,味道也挺好。
除了这些,有些地方或者有些人在城里不方便摘野菜,也会采用菠菜、南瓜叶等等绿色蔬菜叶子做青团。
中国常见野菜及食用方法大全
1、野葱、野蒜、野韭菜
野葱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
按地域及生长环境,别名也称为:沙葱、麦葱、水葱、山葱等。
主要产地是北方草原。
野蒜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开花后植株可达70cm。
又名薤白、山蒜、菜芝等。分布极广。本人在四川、浙江都见过。
野韭菜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左右。
又名山韭菜等。华东地区很少见。
华东地区所谓的野葱或野乌葱乃是指野蒜(薤白)。
华东地区的野葱(野蒜)主要生长在山坡、山涧、鱼塘边、堤坝坡。
一般稻田埂很少有。
江南丘陵地带农家菜地里会有零星分布。
华东地区城市绿化带、花园花坛也常能看见。
喜欢沙性土壤。一般春夏期间采摘。
野葱全植株都可以食用,营养丰富,口味极佳。
个人口感,香气浓于普通葱蒜,刺激性气味淡于普通葱蒜。
华东地区最常见的做法是野葱煎蛋、野葱炒蛋。做法类似于葱煎蛋、韭菜炒蛋。
还可以做烹饪香料、炒肉、直接光炒。
野蒜头还可以腌制,做泡菜。或者单独食用。
但是有胃肠炎、腋臭等疾病的人慎食;表虚、多汗者也应忌食。
2、野艾蒿、鼠麴qū草(棉菜)、泥胡菜
野艾蒿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全国各地均常见。一般丛生。
性味与艾蒿基本相同。
摘下待洗的野艾蒿
鼠麴草是菊科植物,二年生草本,高10~15cm。
别名很多,主要有:佛耳草、绒毛草、鼠耳草、黄花白艾、毛耳朵、绵絮头草、清明菜、棉花菜、清明蒿、丝棉草、棉菜等。
华东地区多称为棉菜、棉花菜、毛耳朵。
可能是因植株叶子棉棉的,像是缺少水分而得名。
棉菜茎叶有白色绒毛。延地面生长,很是耐踩踏。全国各地均常见。
华东地区常用来代替野艾蒿做清明食物。
泥胡菜是菊科植物,二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别名糯米菜、剪刀草、石灰菜、绒球等。
全国各地均常见。一般单株生长。
以上三种野菜主要食用方法是做饼团、糕点等添加料,原本是清明节专门用来做团子的起香料及染色作用。
制作方法:把野艾蒿或棉菜或泥胡菜用开水掺熟,捞起去水,弄碎,加进糯米粉揉成团,做剂子。可作团圆、饼、饺子等糕点。
野艾蒿食用最常见,棉菜次之,泥胡菜最末。
野艾蒿口感最好,最被大众接受,现在元祖蛋糕店就有“艾青团”出售。
棉菜也不错,粘性比野艾蒿强。泥胡菜苦味重些。但是泥胡菜植株比较大,可全株采摘(不包括根),比较方便,冬春皆可采摘。棉菜虽然也可以全株食用,但植株很小,而且冬天采摘比较好,开花了就不太好了。野艾蒿主要食用嫩芽和嫩枝头。因为丛生,容易采摘,冬春皆可采摘。另外泥胡菜可以捞水后炒来吃或凉拌。
3、藜菜头(灰灰菜)
藜是藜科植物,一年生草本。种类很多,分布极广。
别称灰灰菜、野灰菜,灰蓼头草等。
灰灰菜华东部分地区也叫野苋菜。但是实际上植株跟真的野苋菜区别很大。为什么会有人称之为野苋菜呢,因为灰灰菜口感很像苋菜,只是没有苋菜气味重。
藜菜主要食用嫩芽或嫩枝头。春天采摘。
味道极美,营养丰富。口感比普通蔬菜苋菜要柔软细腻。
食用方法主要是加蒜泥直接炒来吃、捞水凉拌。还可以炒肉、豆腐干、小鲜笋、做汤。也可晾干贮藏。一些高档饭店也以灰灰菜作为冷菜。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
4、野苋菜(刺苋)
刺苋是野苋菜的一种。
野苋菜主要包括反枝苋、繁穗苋、刺苋等。繁穗苋还可作园林观赏植物。野苋菜分布极广。华东地区以刺苋最为常见。山坡路旁、田间地头、公园花坛都可常见。其实刺苋菜属于外来物种,原产美洲,现在全国都有分布。
刺苋是苋科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叶腋(叶干结合部)有刺。性味类似苋菜。
刺苋主要食用嫩芽和茎杆。春天采摘嫩芽。食用方法与苋菜相同。注意采摘时不要带刺。一般来说嫩芽不带刺。华东地区除炒来吃、捞水凉拌外,经常做汤,鸡蛋野苋菜汤。口感比一般野苋菜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
刺苋一般夏秋时期采摘茎杆,去枝叶,去刺。做霉菜梗。制作方法与霉苋菜梗相同。
洗净,切成3-5厘米段,放入罐中,密封,一般一星期就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可以蒸臭豆腐,也可直接蒸煮。不过有刺激性气味,有些人可能受不了。其他野苋菜食用方法大同小异。
5、蕨菜
蕨菜是蕨类植物,凤尾蕨科,一般植株高达一米。
别名又叫作龙头菜、如意菜、狼蕨头等。号称“山珍之王”。华东地区称为蕨菜或狼蕨头。
蕨菜一般生长在山坡灌木林阴湿处。
食用嫩芽。春天采摘。冬天也少量有。
食用方法:
食用时,一般用开水煮熟后,取出撕开,用清水浸泡一二天,泡去涩味。可配鸡蛋、肉类炒来吃,也可凉拌。有轻微涩味。如今菜市场一般都能见到泡好的蕨菜,可以买回来直接烹饪。种植量不大,主要是野生为主。
蕨菜可以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水泡发。菜市场也有卖。
还可做粉条、粉皮食用。现在已经很流行,超市一般都能买到,蕨根粉丝、粉条。蕨菜食用已经工业化。 食用蕨菜有降血压、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
6、荠菜
荠菜是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40厘米。
各地叫法不一,主要有:荠荠菜、粽子菜、枕头菜、榄鼓菜、地末菜、田儿菜、鸡翼菜、菱角菜、三角草等。华东地区一般叫荠菜或枕头菜。
荠菜主要吃的是幼嫩叶。一般冬天,开花之前采摘。春节期间很是流行。
另外,没有经验的人采摘荠菜往往出错,把其他野菜采入。
荠菜对城市人来说很难在野地里辨认。
采摘的荠菜形态一般分为两种,花叶与圆叶,花叶常见。花叶的荠菜容易与独行菜、碎米荠、黄鹌菜幼株混淆。圆叶的荠菜往往容易与鼠耳芥等野菜混淆。
独行菜(不是野菜
黄鹌菜幼株(不是野菜)
鼠耳芥(不是野菜)
碎米荠(不是野菜)
一般来说硬地上的荠菜成棕绿两色,平铺坚韧。草丛中的荠菜成单一绿色或棕绿两色,大而嫩,向上生长,尤其是圆叶荠菜,细长细长的。
荠菜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华东地区最喜欢的是做饺子、馄饨、圆子、饼的馅。
有荠菜鲜肉、荠菜鸡蛋、荠菜豆腐等馅。
另外,可以做羹汤、炒肉片、直接光炒、捞水凉拌等。
有俗语:到了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
现在初中课本中有著名当代女作家张洁的美妙散文《挖荠菜》
注意:荠菜现在已经广为栽培,尤其是大城市的菜市场,野生荠菜所占比例没有栽培荠菜大。
我说明一下野生荠菜与栽培荠菜的主要区别:
1、野生荠菜主要是花叶荠菜,栽培荠菜主要是圆叶荠菜。
2、野生荠菜一般叶色是棕绿两色,栽培荠菜一般是全绿色。
3、野生荠菜因遭受踩踏叶子很强韧,栽培荠菜叶子柔弱。
7、马兰
马兰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丛生。
别名:马兰头、马郎头、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草、脾草马莱、红梗菜等。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华东地区一般称为马兰头,田埂边、路边常见。食用嫩头,冬春采摘。一般菜市场均有出售。
注意:马兰头叶子无毛,而且是一丛丛地生长在一起。采摘时不要跟其他杂草混淆。
食用方法:用沸水掺熟,尽量挤去水分,切碎凉拌,最好与碎香豆腐干一起拌。
乃极品美味。性微寒,食用有清热袪火、止血等良效。
目前高档酒店多用这道菜作为冷盆菜
8、鸡头莲(芡实)
鸡头莲学名芡实。芡实是睡莲科水生植物,叶、茎、果实都带密密麻麻的刺。
别名: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刺莲藕、肇实等。
华东地区一般叫鸡头莲、鸡头苞等。野外主要分布在鱼塘湖泊里、沼泽湿地环境。可以做园林观赏植物。目前由于华东地区鱼塘多有人承包经营养鱼、养珍珠,野生鸡头莲越来越难以见到了。鸡头莲一般食用种仁和茎。茎杆一般式夏天采摘,种仁秋天采摘。华东地区时令季节菜市场偶尔也有出售。
鸡头莲果实像鸡头,全是刺,采摘时千万小心。
种仁外壳坚韧,可以炒来吃,像炒板栗一样炒,味道比较淡。还可以酿酒。可以磨成粉来吃。还可以像莲子一样做汤。生吃有涩味。
功效类似莲子,药性不如莲子。
鸡头莲的茎杆采摘后去皮,颜色有红里透白白,可以直接生吃,粗细如大葱,味道淡甜清爽。生吃时最好挑颜色白的粗大些的。也可以做各种烹饪,炒、蒸为主。
鸡头莲茎杆与荷叶梗相似,中空有筛孔,而且拧断也有丝相连。炒着吃比莲藕别有味道。
白花菜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腌制熟的白花菜 白花菜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人体必须的钙、铁等元素。这种菜具有独特的风味,是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其茎叶腌制后可食用,是夏季主要的一种腌菜,可炒肉、蛋炒或单炒。其味清香鲜美,能提神生津、开胃建脾、增进食欲。全株还能作药用。[2]
传统方法腌制的白花菜,香味独特,口感丰富,回味无穷,是当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佐料。市场的白花菜产品开袋开瓶即食,它的生产、加工采用传统和现代科技相结合腌制而成。[2]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疟疾,痢疾,白带,痔疮。
白花菜 ①汪颖《食物本草》:下气。
②《纲目》:煎水洗痔;捣烂敷风湿痹痛;擂酒饮,止疟。
③《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理蛇咬伤。
④《中国药植图鉴》:止下痢。
单方验方
1、治风湿痛痹:白花菜12克,三叉苦根15克,虎姆根30克,猪排骨水煎和酒少许服。
2、治遗精、白浊:鲜白花菜60克和猪赤肉炖服,每日1剂,连服3-5次。
3、治淋浊、带下:白花菜根15-24克,水酒各半煎服。
4、治白带:白花菜15克,猪赤肉水煎服。
5、止下痢、治跌伤:白花菜叶15-24克,水煎服。
6、治健胃、助消化:白花菜种子1-1.5克,水煎服。
7、治痔疮肿痛:白花菜全草水煎,熏洗患处。
8、治风湿痹痛:白花菜全草捣烂外敷患处
9、偏方预防治疗月子里的疾病: 产妇第30天。取白花菜少
艾草粑粑怎么做才是绿色的 除了艾草还有什么可以做青团
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
青团是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外观颜色为绿色,一般用春季清明前后萌发的鲜嫩绿色植物当做原材料制作,除了常见的艾草以外,还有鼠曲草、苜蓿、浆麦草、泥胡菜、小蓟、苎麻嫩叶等都可以做。
除了这些,有些地方或者有些人在城里不方便摘野菜,也会采用菠菜、南瓜叶等等绿色蔬菜叶子做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