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让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为了让孩子模仿好的榜样,健康地成长,家长应当牢记以下守则:
第一条,适当的角色和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第二条,孩子是面镜子,爸爸妈妈可以从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努力做个好榜样。
第三条,要鼓励孩子模仿好的行为,对孩子所模仿的不好的行为要加以制止。
第四条,对孩子在模仿过程中出现的自创动作,只要是对孩子和周围人无害的,不必干涉。说不定,未来的发明家就在你的身边。
如何引导不同年龄的宝宝模仿
孩子从一岁开始,就会主动地去模仿父母的动作和语言。父母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注意自己地言行习惯,尽可以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不过也不必尽求完美,因为孩子不只是模仿你而已。
孩子会走路以后,就会经常在户外走动,所看所闻也会丰富起来。对于好奇的人事,特别是喜欢的人,孩子都会主动去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对于“喜欢”最原始的表达。这时,父母就不能用严厉的语言来命令孩子不要去模仿了,而是应该用商量和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模仿好的方面。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让孩子学学和模仿汽车和特种车辆的喇叭和报警声,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它们的跑、走、飞和游的,如果孩子模仿不上来,家长可以给予正确引导。根据孩子的好奇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由孩子的好动、爱模仿来培养孩子的动作协调,以及灵敏的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宝宝凡是喜欢模仿别人怎么办
3-6岁是幼儿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喜欢模仿,说明幼儿观察力比较强,喜欢获得别人的认同,但是如果宝宝事事都模仿,不喜欢自己动脑筋想问题,凡事没有主见,确实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了。虽然说3周岁的宝宝喜欢模仿,但同时他们又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喜欢被支配,总是追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如果宝宝喜欢盲目从众,胡乱模仿,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干预:
1、给宝宝讲模仿别人的坏处
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幼儿:凡事喜欢模仿别人,就会被别人瞧不起,认为不聪明、不能干,是个“跟屁虫”,这该多难为情啊。
2、鼓励宝宝动脑筋想办法
爸爸妈妈可以跟宝宝讲:“宝宝最聪明能干了!只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肯定比他们想的更好!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会干得更好!”
3、培养宝宝的独立思维能力
爸爸妈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方法,想出一些点子、主意,开启宝宝思维的阀门,引导宝宝灵活地思考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早教期可以鼓励宝宝模仿
模仿能力的增强,是宝宝自我意识和活动能力增强的表现。宝宝可以将他人与自我,良好地区分开来,并且通过模仿他人的动作,使得“自我”的概念更加清晰和成熟,同时,积极地模仿外界,也是一种宝宝认识事物、社交的方式。
这个月,趁着宝宝模仿能力的增强,爸爸妈妈可以充分利用机会,鼓励宝宝试着说话和走路,对宝宝进行语言和步行教育。
第十个月,宝宝其实已经储备了不少的句子和词汇,就等一个合适的契机,脱口而出。所以,在这一个阶段,爸爸妈妈要积极地做好引导工作,抓住宝宝语言能力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时机,让宝宝多接触之前就熟知的事物,以及各自的发音,在教会宝宝认事物的同时,辅以发音,“催化”宝宝的语言功能。
在学步上,爸爸妈妈可以先辅助宝宝进行肢体的训练,让宝宝熟悉走路的动作,尤其是下肢的活动,不可操之过急,要让宝宝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给宝宝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保障宝宝可以渐渐地适应外界。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除了在语言、运动等方面教会宝宝通过模仿来刺激学习外,爸爸妈妈还要为宝宝树立生活习惯、情绪情感上的榜样。爸爸妈妈不要在宝宝面前吸烟、吐痰、说脏话,或者不表现出暴躁、阴郁的情绪,这些,都会成为宝宝生活中的“阴云”,爸爸妈妈的一些坏习惯和情绪,会传染给宝宝,阻碍宝宝的正常发育成长。
一岁宝宝的教育技巧
1、独立行走。这个阶段是宝宝学走路进展的迅速时期,刚开始时,他可能仅是蹒跚地走几步,也容易摔倒,但他很乐意一遍遍地走。家长要多给宝宝一些锻炼的机会,逐渐拉长练习走路的距离,比如,可以让宝宝拉着小拖车之类的玩具练习走路,让他拉着小拖车侧着走、倒着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宝宝走路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2、动手游戏。1岁的宝宝开始有了主动性,可以自己进行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此时家长可以和宝宝玩多种动手游戏,如搭积木、叠小套桶等,可先给宝宝做示范,然后让宝宝模仿做,宝宝熟练后,就可以让他自己玩儿。这些游戏既可以训练宝宝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也能够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
3、学说话。宝宝1岁时,已经开口说话了。家长此时要经常给宝宝看一些图画、幼儿图书等,教他正确地认识各种物体的名称及简单的用途;并要经常带宝宝出去玩玩,使他认识外界更多的东西,在教导宝宝认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多引导和鼓励他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如果宝宝说不出来时,家长要清楚地告诉他,并反复强化,知道宝宝能说出来为止。
口吃患儿的护理对策
1、尽量避免给宝宝太大的压力:尽量让宝宝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宝宝说话、做事时不要大声催促、呵斥,不要和别人家的宝宝对比,不要过于严格地要求宝宝,要时常鼓励宝宝。
2、模仿因素:语言学习阶段,是宝宝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强烈的好奇心导致宝宝经常模仿别人的行为,在语言方面也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场面中,当出现有口吃情节时,在强烈好奇心和模仿兴趣的驱使下,宝宝便会模仿和学习。
3、健康心理:谈话时,要鼓励患儿面向家长和老师,眼看家长讲话,最好要患儿坐着,使之树立起大胆正视旁人的健康心理。
4、参加活动:教育患儿多参加文体活动,多接触人,努力改变过去的行动孤单、沉默寡言的坏习惯,使之加快心理意识倾向的转化以及语言和精神面貌的改观。?
5、注意说话艺术:对儿童讲话,除要用较慢的语言,还要有和蔼的目光,作为语言的感情和启发,使儿童消除紧张心理,为顺利语言创造条件。
6、父母间的吵架:甩东西,相互对骂,高声粗气都对儿童学语阶段的环境产生不利因素,父母应尽量避免和克制。
宝宝智力开发的五个阶段
1.0~2个月
此时的宝宝对味觉、听觉、触觉和视觉的外界刺激都有反应。2个月的宝宝俯卧时能抬头,眼睛能跟随物体移动,易被颜色鲜艳的物体吸引。小游戏:蹬玩具。家长将软球或柔软的玩具放在宝宝小床的一侧,把玩具推到宝宝手边,他便会用手推开玩具;再将玩具推到宝宝脚附近,他会用脚去蹬玩具。此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宝宝的手、脚灵活能力。
2.3~7个月
此时是宝宝由视觉引导的知觉探索时期。宝宝能积极活跃地探索身边的事情。
小游戏:藏猫猫。妈妈蒙住自己的脸,然后问宝宝:“妈妈在哪儿?”在宝宝寻找时,突然露出脸,并叫一声“喵儿”,逗宝宝笑。然后将宝宝脸蒙住,让他学着露出脸来,渐渐让宝宝自己控制游戏,训练宝宝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8~13个月
孩子的感知能力变得灵敏,开始喜欢模仿。
小游戏:拍拍手。与宝宝面对面坐下,握住他的两只手,边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不握他的手,边拍手边有节奏地说“拍拍手”,教他模仿,训练宝宝理解语言与模仿的能力。
4.14~18个月
宝宝开始产生抽象思维。在1~1.5岁阶段,宝宝能更精准地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能配合父母的引导进行互动。
小游戏:音乐呼啦圈。家长跟宝宝双手相握形成一个圆圈,音乐开始时,家长带宝宝按顺时针方向踏步走,音乐停止,引导宝宝停下来。做2~3次后,可以让宝宝自己尝试。
5.21个月以后
宝宝能够掌握符号关系,如语言理解、语言逻辑等。
小游戏:给宝宝讲个简单的图画故事,再让宝宝讲给家长听。家长可结合图画,重复一些重点的语言、动作描述,也可让宝宝跟着复述。然后让他看图讲故事,有困难时父母可适当提醒。若宝宝讲得与图书不一致不要去纠正,肯定他的合理创造。
帮宝宝开发智力时,应顺应自然,配合宝宝的发展阶段,适时给予刺激,营造学习的环境。而最重要的,是“退一步”,给宝宝独立发展的空间。
宝宝8个月发育指标详解
手指:精确使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东西。
乳牙:可长出2—4颗牙齿。
动作:不仅能独立,而且能从坐位躺下扶着床栏杆站立,并能由立位坐下,俯卧时用手和膝部扒着能挺起身来,会拍手,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玩,常常咬玩具。
视觉:有目的的看目标物。
独立性:吃饼干;交往;玩玩具。
语言:能模仿大人发出单音节词;发出双音节“妈妈”了。
社交:看见熟人会用笑来要求抱。对新鲜的事情会引起惊奇和兴奋。从镜子里看见自己会到镜子后面去寻找。
这一阶段,爬行是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锻炼全身的自我运动。大多数宝宝在这个月开始学爬,但有些宝宝根本不爬。也有些宝宝不会爬就直接会走了,这对于宝宝来说并不好,今后有可能造成宝宝协调能力差,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所以,还是先让宝宝学爬吧!
宝宝户外活动可促进骨骼生长
1、“学做快乐的小动物”
低幼的宝宝体能及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可以让他模仿鸭子走、兔子跳、鸟儿飞、猴子爬等各种动物的活动,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模仿起来兴趣很高,既锻炼了四肢的协调、灵敏及柔韧性,又增加了运动量。
2、“前进后退”
在先教会宝宝倒着行走,不跌交的情况下,由家长发口令:“前进”、“后退”,宝宝听口令向前走或向后退着行走,中班以上的孩子可以用跑代替走,加大运动量。为增加趣味性,家长可以和宝宝一同来做动作,也可与宝宝轮流发口令,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敏捷、行进的速度快。
3、“开飞机”
让宝宝模拟一架小飞机,两臂侧平举当作飞机的翅膀,然后开始小跑,时而直身跑,时而弯腰像飞机一样下降俯冲。跑的速度因年龄而异,不要太快,以免摔倒。这项运动既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又锻炼了协调性,增加了肺活量。
4、“踩石头过河”
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当“河”,再画一些圆圈当“石头”,家长和宝宝一前一后踩着“石头”过河,谁掉进“河”里谁就输了。当孩子玩得已经很熟练后,可去掉一些“石头”增加距离。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身体的平衡性能力,增强跨步的肌力。
5、“斗鸡”
先教会宝宝用左右腿交叉着金鸡独立似的站立,并做到单脚蹦跳。经过一段时间宝宝已能够熟练自如时,再教他把曲着的左脚用右手搬到站立的右腿膝盖前,跳跃着撞击与他同样姿势的家长(大人只能采取被动状态,避免伤着孩子)。这种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增加孩子双脚的耐力、身体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平衡的能力。
6、借助玩具器械运动的种类更是繁多。比如:小皮球、小足球、跳绳、皮筋、哑铃、呼啦圈、小三轮车等。这些可锻炼宝宝身体四肢的大肌肉动作,在进行走、跑、跳、踢、蹬、投、抛、拍击、推拉、爬行等各种运动中发展体能及动作的协调性。另外,手摇铃、积木和积塑、动物玩具、木偶玩具、珠类玩具、画笔等,可锻炼宝宝的小肌肉动作能力,发展孩子的精细动作和大脑的智力。
7、当宝宝五六岁时,父母可带他们到公园或运动场去荡秋千、划船溜冰、游泳。通过这些相对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锻炼全身机能,使肌肉系统紧张度增加,肌纤维增粗,耐力和活动力增强;让呼吸加快加深,增加肺活量,促进呼吸肌发达;使血液循环加速,心脏收缩力加强,改善心血管功能;也让神经系统反应灵活、迅速并且使身体新陈代谢活跃,改善消化功能。幼儿的任何身体活动都是肌肉在神经系统指导下运动,从而牵动骨骼实现的。因此,多做户外运动可以使幼儿身体各个部分得到锻炼,提高全身机能的整体素质。
3周岁宝宝蛀牙怎么办
预防虫牙要从婴幼儿做起,这是因为,3岁以下宝宝,即使是哺乳期,如果不注意喂养方法,也容易患上“奶瓶龋”。首先注意不要让宝宝养成嗜糖的习惯,饮食中不加入过多的糖。其次是喂奶时,奶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位置,更不要用奶瓶做为哄宝宝的工具,让宝宝抱着奶瓶、喝着奶睡觉。还要做到吃完奶后,喂些清水,以达到刷洗牙齿的目的。
1岁左右的宝宝,模仿力强了,就要让他模仿大人饭后漱口。睡觉前不仅洗手,洗脸,还要用小牙刷清理一下牙齿。当然处于乳牙期的宝宝,模仿力再强,要让他独立掌握和运用刷牙技术,保证刷牙质量也不是很容易的。因此,作为家长,还是要和宝宝一起共同完成刷牙的工作,要不厌其烦地讲刷牙的道理,如此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为宝宝永久性自觉刷牙打下基础。目前有专为儿童设计制作的牙膏,可以选用。
所以说孩子平时的生活奇怪我做大人的也要时刻注意,我们要注意孩子的蛀牙问题,要监督孩子刷牙的情况,不要等他长大以后满口蛀牙了再去解决,那么到那个时候已经没办在换牙了,只能镶嵌假牙了,这样对孩子也不会,假的哪有真的好对吧。
12个月宝宝能力发展
12个月宝宝的基本技能表现包括:
应该掌握的能力(大多数宝宝能做到):能够模仿其他人的动作;能用手势表示自己想要什么。
发展中的能力(一半宝宝能做到):能走上几步;除了妈妈”、爸爸”外,能说个别单字。
高级能力(只有少数宝宝能做到):能独立行走了;能用彩笔涂鸦;除了妈妈”、爸爸”外,能说个别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