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手足口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手足口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科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普通病例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家长怀疑宝宝手足口病需要做以下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3.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度。

4.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5.病原学检查 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6.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其他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2.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3.脑电图 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4.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

已经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长大后还会得吗

已经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说明体内已经产生这一种引起这次手足口病的病毒的抗体,再之后的几年是不会得由同样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了,这一点各位家长朋友们是可以完全放心的。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至少有二十多种,所以这次手足口病好了之后,还是有可能马上又得手足口病。这不是这次手足口病的复发,而是又得了一种新的手足口病,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卫生。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长大还是会得手足口病的。也有可能和小时候是同一种病毒引起的,因为人体内抗体最多可以存在几年,但并不是永久性的,也有可能是新的病毒引起。

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护理

您了解手足口病吗?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护理呢?手足口病常常困扰着我们身边的人们,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烦恼,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手足口病出现之后要积极诊断,积极治疗,以免手足口病的病情加重而给人们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很多人对手足口病并不是十分了解,不知道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护理,为了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可表现为在口腔和咽部出现疹子。手足口病比较容易出现在小儿身上,患儿可自觉口腔和嗓子疼痛,因此要做好护理。

手足口病的患儿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流食,如粥、牛奶、米粉等,患儿还应多喝水。手足口病患者也要做好皮肤的护理,不要搔抓皮疹。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手足口病的护理知识,您了解了吗?祝您健康

得了手足口病会怎么样 怎样判断孩子手口足病

手足口病的第一判断标准,就是根据患者有无上述病症表现来进行判断,通常查看患者身上的疱疹,尤其是口腔部位的疱疹,比较容易辨别。

如果患者在学校或生活环境周围有接触过手足口病,并伴有上述病症表现的,如: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说明患者得了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如果宝宝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下降,甚至抗拒进食或喝水,婴儿频繁吐奶、大量流口水、手抠嘴巴等举动,我们要提高警惕宝宝是否患上了手足口病。

如果你看到孩子有流鼻涕、咳嗽、发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且嘴里长满疱疹,口腔黏膜有白斑溃疡,那么建议您赶紧送小孩去医院检查,这时,医生往往会给开单要求小孩验血,检查血常规。如果白细胞正常或者稍高,淋巴细胞高出许多,就会诊断小孩患上了手足口病。

成人会得手足口病吗

1成人手足口病有时候毫无表现,只是感到无力。但是也有一些成人的手足口病会有发烧,手脚溃烂,口舌生疮这些明显的表现。成人得了手足口病,要及时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以免病情扩散。

2成人手足口病是会传染给小孩子的,因此要注意得病之后,不要过多的接触小孩子。事实证明,很多小孩子的手足口病是大人传染的,因此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大人一定要特别谨慎。

3成人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抗病毒的药物来治疗。同时应该保证卧室里的窗户打开,空气流通,另外,得了手足口病的大人要注意休息,最好是等到手足口病的所有症状都痊愈再接触孩子。

注意事项:成人手足口病一样不可大意,它不仅关系着成人的健康,更关系着成人身边的孩子的健康,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成人如果觉得自己感冒了,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因为手足口病前期是和感冒非常相像的。

孕妇会得手足口病吗

答案是肯定的,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孕妇接触这些肠道病毒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手足口病症状,有的孕妇不会出现患病症状,但是会成为手足口病的携带者,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腹中胎儿,酿成较严重的后果。有的孕妇怀孕后免疫力下降,感染手足口病后也会出现发热等症状,手、足、口腔部位出现疱疹,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

孕妇是如何感染手足口病的呢?如果家中的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其生活用品没有注意消毒,孕妇接触后就可能患病。孕妇不慎食用或饮用受到肠道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就很可能患上手足口病。

要识别孕妇是否患上手足口病,首先要观察其有无类似感冒的症状,其次要检查其口腔内是否有灰白色绿豆大的疱疹,手、足部位是否发生疱疹并且周围有红晕围绕。手足口病如果病情严重,可能引发心肌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所以孕妇一定要谨慎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有哪些区别

因为手足口病和口蹄疫的发病症状比较相似,所以大家有的时候会分不清楚到底属于哪种病,就不能够对症下药以耽误了病情,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手足口病和口蹄疫的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分清,好对症下药。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而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l6)等。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而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而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而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而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以上就是关于手足口病和口蹄疫的具体区别,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上面的表述正确的辨别患有何种疾病,做到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够早日的康复。小编提醒如果大家不能分清一定要去医院进行诊治,不要乱用药,以免耽误了病情。

宝宝手足口病不发烧要住院吗

如果孩子在口、手、脚、肛门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时,无论是否有发烧,家长都应该带宝宝去医院,由医生来确诊是否手足口病,如果确诊,医生则会做传染病登记。对于症状较轻的宝宝可以在家中隔离护理,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怀疑是重症倾向的则可能留院观察或者住院治疗。

如果孩子在家护理期间,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手脚发凉,特别是四肢抖动(该症状提示病毒已侵犯了孩子的神经系统),则应当立即就医,提示有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对于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内的孩子更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

如果是轻症的宝宝来就诊,医生一般开具血常规或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查。徐翼解释,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绝大多数引起的症状较轻,一周左右即可痊愈,不过若是由EV71型病毒或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对于其他来说比较容易出现重症。所以说,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查主要针对这两种病毒,来评估宝宝是否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对于需要住院或留观的宝宝,说明属于(疑似)重症,所做的检查会更多些。

春夏交替儿童易患三种病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症状伴随精神不好,警惕是重症

今年3岁的小明体质较差,经常需要到医院看病。近段时间一直高烧不断,口腔内也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谨慎的父母怀疑小明得了近段时间流行的手足口病,于是赶紧将小明送医诊断,果不其然,小明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正当小明入院治疗的三四天后,1岁半的弟弟也不小心感染到手足口病。幸好诊断出来是EV1型肠道病毒感染,医生表示这种类型的手足口病没那么严重。经过医生的细心治疗和调养,小明兄弟俩正在逐渐恢复中。

提醒:

5岁以下的幼儿最容易感染上手足口病,3岁以下的孩子更容易得重症。尤其是孩子出现症状后,还伴随着精神不振,很有可能是重症,一定要注意防范,建议到医院做肠道检查。

要注意的是,如果疱疹长在口腔内,要注意是否是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一般长在双颊的口腔内,数量不多,并不严重,孩子患了口腔溃疡并不需要过分担心。

手足口病便是一种典型的病毒感染。防范手段与防流感相似,主要多通风、勤洗手。家长在给婴儿换尿布后,一定要洗干净手后才能喂食。

TIPS:并非所有医院都可以检查手足口病

如果是轻型的手足口病,在一般医院的儿科治疗便可。但要做检查或病情较重时,最好到专门有检查、治疗手足口病的医院。

2、毛细支气管炎

◎6个月以下小儿喘憋、痰多要注意

才出生5个月的小翔最近老是出现咳嗽、有痰,有一天在睡觉时突然出现喘声,表情看似很痛苦,父母十分着急便拨打了120。后来诊断才发现是毛细支气管炎,医院表示,痰卡在小翔的咽喉部位,如果迟一点送院,很可能出现危险。

提醒:毛细支气管炎虽然是冬季常见病,但最近广州变化无常,气温下降伴随着阴雨而来,毛细支气管炎有多发的迹象。

6个月以下的小儿更易患此病。

毛细支气管炎典型症状是出现咳嗽、喘憋。重症时,吸气时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凹陷,面色苍白、口周发青、啼哭不止。建议如果孩子出现咳嗽、轻微出现喘憋,就要及时送医。

TIPS:小儿喘憋,拍背震出痰

罗菲表示,如果小儿喘憋厉害,堵住了呼吸道导致不能呼吸,很可能窒息而死。孩子喘憋可能是痰堵住了呼吸困难。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以将五指紧靠,手掌窝起,手心形成凹洞,以这个手法,加上手腕的力度,从肩骨下方开始往上轻拍,震出孩子的痰。情况严重时必须送院。平常注意勤通风、勤洗手,注意饮食清淡,少给小孩吃甜食、煎炸食物。

3、急性喉炎

◎剧烈咳嗽、声音嘶哑要注意

小华平常爱跟小朋友玩耍,大声叫喊,经常出现声音变粗、沙哑,并伴随着咳嗽,父母见习惯了,也就没有多心。直到小华日前咳嗽不断,带有微烧,咳嗽时好像胸腔有回音一样,父母才带他到医院,检查后发现,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

提醒:

孩子玩耍、叫喊过多可能出现急性喉炎,但春季病毒多也可能引发这种疾病。如果孩子出现感冒发烧,咳嗽声音嘶哑不断,有如犬吠的“扣扣”声,则要警惕是否是急性喉炎。罗菲表示,急性喉炎的检查可分为3级喉梗阻,达到2级以上就是情况严重,如果到了3级,则需要插管治疗了,急性喉炎严重时可能损害声带,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因此,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要注意及时治疗。

TIPS:注意防感冒,少吃甜食

罗菲表示,急性喉炎多由感冒病毒引发。孩子感冒时,不要让他到处去玩,注意多休息、尽早治疗,不要传染给他人。平常也要注意勤通风、勤洗手,注意饮食清淡,少给小孩吃甜食、煎炸食物。

手足口病和湿疹区别

1、位置不同

手足口病和湿疹的发病部位是不同的,手足口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就是手部和脚部以及口腔等;而湿疹的发病部位不仅仅局限于手部或者是脚部,在躯干、肘关节、四肢、脸部等都有可能会出现。

2、形态不同

手足口病和湿疹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手足口病出现的皮疹主要就是疱疹,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小红点,慢慢就会变成小水泡,而且皮疹是随着皮肤横纹的走向长的;而湿疹主要的表现就是皮肤会有潮红现象,同时还会有瘙痒现象,有时还会发生溃烂或者是渗液。

3、分布规律不同

手足口病和湿疹的分布规律也是不一样的,手足口病严重的时候也会在四肢、躯干等部位出现,但是它的分布规律通常是呈离心性的,也就是说会分布在四肢的末端;而湿疹则正好相反,它是呈向心性的分布。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手足口病和湿疹区别也有一定的了解了。不管是手足口病还是湿疹,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很难受的,家长们发现之后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避免病情反复或者是恶化,影响孩子日常生活。

小儿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检查结果显示,东东是患了小儿手足口病。小儿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嗓子疼痛,不爱吃东西,咽喉或者上腭的地方出现红色的小米粒样子的水疱,疼痛剧烈。

小儿手足口病在一般情况下是由消化道病毒引起的,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所以通常手足口病的患儿,都会进行隔离治疗。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已经可以完全治愈手足口病,通常手足口病患儿在入院的十天左右的时间之内,就能完全治愈,而且不会留疤。

尽管如此,根据权威的数据统计,每年因手足口病致死的患儿仍然数以万计,这主要与患儿病情被拖延有关。儿科专家告诉我们,一旦手足口病被拖延治疗很容易引发小儿心脑血管疾病,后果不堪设想。

3岁以上的孩子会的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患者的唾液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因此三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接触了患者的唾液,也是会被感染手足口病的。因此手足口病的传播与年龄无关,只是三岁以下儿童更容易被感染。

手足口病的病毒还可以通过患者的粪便,进行传播。因此我们说,手足口病人的粪便要进行处理,进行填埋,不能出现在人多密集的地方,要不然的话很多健康人就会被感染到手足口病。

如果三岁以上的儿童,吃到手足口病人吃剩下的东西,也是会被感染手足口病的。因此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朋友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孩子,对于手足口病患者,更不应该把东西随便乱扔。

所以说,不仅三岁以下的孩子会得手足口病,三岁以上的孩子也会得手足口病。而且由于手足口病的致病毒有20多种的,所以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病人,如果不注意,还会再得手足口病。

相关推荐

手足口病疫苗多长时间打一次 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吗

非常有必要打。 虽然打了手足口病疫苗还是会得手足口病,作为家长我们也要给孩子打手足口病疫苗,这是因为:导致我国孩子患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就是肠道病毒71型,重症病例中82%、死亡病例中约93%都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肠道病毒71型还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疾病。而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通常病症轻微,多数能自愈。 因此,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疫苗不仅可预防绝大部分手足口病的发病及其导致的死亡,还可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导致的其他疾病。孩子如果感染了其他肠

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吗 为什么有人认为手足口病疫苗没必要打

因为接种了手足口病疫苗还可能会得手足口病。 目前已知的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种类多达20种以上,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CA16)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而上市的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只能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因此即使孩子注射了手足口病疫苗也还是可能会得手足口病,所以很多家长觉得没必要打。但这是错误的观念,毕竟打疫苗才几百块钱,能降低可能引起孩子死亡的几率,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手足口病传播主要途径是什么

传播方式一: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和隐性感染的患儿都是这种疾病的传染源,患儿在发病之前的几天,眼部和粪便就能够检查出肠道病毒,在发病之后的一周以内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事实上,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方式能够进行传播,但是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儿童在接触过患儿的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粪便,都会令患儿感染上手足口病。 传播方式二: 其次,如果儿童接触到已经被患儿污染的毛巾、牙杯和手绢以及奶具,甚至是接触到患儿的医疗器具和床上用品以及内衣,店铺有可能会造成传染。其次,患儿唾液和咽喉分泌物都会通过

手足口病可以出门吗 手足口病不出门就不会得吗

也可能会得手足口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在手足口病高峰期,即使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防止其出门玩耍被传染手足口病,但最终还是感染了手足口病,这是因为手足口病也会传染给出门在外的大人们,而大人感染了手足口病,通常不发病,却会成为携带病毒的传播者,将手足口病病毒传播给家里或身边的健康幼儿。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水痘类似,皮疹也有相似之处,有时容易混淆不清。那么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呢?传染病医院专家为您介绍: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1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好发于每年的4-5月,6-7月份是发病的最高峰,8月份开始下降,9月份以后就很少见了,因此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很有季节性;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季

手足口病先从哪里长泡

一般先从口腔开始长泡。 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肠道病毒,喜欢在人体潮湿、皮肤粘膜薄的地方生长,因此当人体感染手足口病发作时,首先出现病症的部位就是口腔黏膜有分散状的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然后开始患儿可能会接着出现发烧或不发烧的现象,最后患儿的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也会出现口里长泡的现象,如果之后患儿仅仅只有口里长泡,而手、足、臀部没有长疱疹,说明不是手足口病,而是疱疹性咽峡炎。 另外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与儿童出疹性疾病,如丘疹性荨麻疹、沙土皮疹、水痘、不典型麻疹

手足口病可以洗澡吗

手足口病能洗澡吗? 手足口病如果发热最好不要洗澡,并避免在洗澡时抓破疱疹引起新的感染。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手足口病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可以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等。预防则是注意小儿卫生,如果有发热最好不要洗澡。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

手足口病为什么会复发

手足口病会复发的原因 手足口病是有肠道病毒引起的,而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就有20多种(型)。所以及时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但还是有可能再得由另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对同种病毒感染有免疫力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宝宝在病愈后体内会获得相应的病毒抗体,如果宝宝下次再接触到相同的病毒侵袭,身体就会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也就不那么容易再次发病了。 对不同病毒感染抗病能力差 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多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抗原,所以刺激机体后所产生的抗体也不存在交叉免疫能力,如果病愈后再次受到其他病毒的侵袭,

手足口病验血能查出来吗

手足口病验血无法验出来。手足口病是病毒性传染性疾病,最早的症状是:发热,手掌、脚掌、口腔、肛周起红色疱疹,疱疹中间有一点白。严重的会连手腕、手臂、脸上都有疱疹,看你这个是多大的孩子被感染了,14岁以上的基本不会有事,10岁以下儿童比较危险,免疫力还比较低弱。尽快去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治疗的话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一边补液,一边用抗病毒的药,如果早期,可以选择用利巴韦林喷雾剂和一些抗病毒的口服药,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合剂,银黄颗粒等。 下面是手足口病的诊断条件: 1、口腔内的粘膜或舌头伴有一处或多处糜烂(红点

手足口病高发期可以带小孩去动物园吗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的小孩高发期能去动物园吗

最好不要去。 即使家长之前给宝宝打了手足口病的疫苗,但由于手足口病可因20多种病毒感染引起,而疫苗只针对EV71型肠胃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才有预防效果,因此即使给宝宝提前打了手足口病疫苗的,也还是会感染上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所以打了手足口病疫苗的小孩在手足口病高发期也最好不要去动物园,这种人口密集、容易感染疾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