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补水为先
秋季腹泻补水为先
秋季腹泻整个病程5~7天,往往一周左右就会痊愈,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常见的并发症是腹泻引起的脱水。因为孩子的体液特点是细胞外液量多于细胞内液,所以在发生呕吐和腹泻时,会丢失很多细胞外液。除了少数孩子会发生严重的脱水,需要去医院就诊外,90%左右的孩子都可以在家观察,除了给孩子进行退热等对症处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补水了。
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是常用补充水分的药物,它的配比是固定的,具有简便、经济、高效的特点,适用于轻、中度脱水的腹泻患者。服用时用500毫升温开水溶解,每隔几分钟喝一口。配好的补液盐放置的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具体的服用量为:脱水时总量应为每千克体重50~60毫升,4~6个小时内喝完。如果经过补液脱水已纠正,宝宝仍有腹泻,则按照“拉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液,此时口服补液盐的浓度可较之前稍淡些,即由原来的每袋对500毫升水改为每袋对750毫升水。如果宝宝没有脱水,只是补充腹泻时水分的丢失量,也可以按照每袋750毫升水的比例来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口服补液盐所含的糖、盐及加水量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达到所规定的浓度,才有利于促进肠道吸收水及钠盐。浓度过高或过低,不仅不利于纠正脱水,反而会产生不良后果。
3种家庭自制补液法
糖盐水:温开水500毫升加蔗糖10克(约2小匙)、细盐1.75克(约半啤酒瓶盖)。
米汤加盐溶液:米汤500毫升(可用500克装酒瓶量),加盐1.75克。
米粉加盐溶液:米粉25克(喝汤用的瓷汤勺约2勺)加入食盐1.75克,用500毫升热开水搅拌后饮用。这3种液体可以随用随配,随时口服。
轻松治愈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指的是在每年年底的一两个月之间发生的腹泻,大多数是6个月到3岁之间的小孩。
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
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因多发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称为“秋季腹泻”。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潜伏期是在l~3天之间。多发生在6~24个月大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没有明显的中毒情况。
病初可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发生。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
病因
发生秋季腹泻的常见原因
1、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2、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3、轮状病毒感染:婴儿秋季腹泻主要是因为轮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8~12月,以10~11月份为最高峰。
4、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对付小儿秋季腹泻3招
第一招
泡脚 成淑凤说,3岁以下的小孩子,洗脚也可以治腹泻。具体方法是:律草20g最好用新鲜的律草30g、石榴皮10g鲜石榴皮30g。
水煎后,趁温热泡脚,每次泡20分钟左右,一日两次。前提是大便常规检查没有细菌感染。律草和石榴皮都是中药,都具有收敛作用。小儿皮肤娇嫩,药物吸收得好。用这两样药泡脚,药物可通过皮肤吸收和温热的理疗作用,起到涩肠止泻效果。
第二招
敷脐 对于小娃娃受凉引起的腹泻大便带沫,可以用平时当调料用的肉桂、丁香各3g,研成细面,用醋调和后,贴敷在肚脐上。药膏用胶布固定,中间夹一层塑料薄膜,每日一换。对胶布者,用3层干净纱布缝包,装调和好的药,用绷带绕脐固定。
用云南白药加70%的酒精调和,敷脐后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治疗秋季腹泻效果也很好。只是需要每6~8小时将药物取出加调酒精,连用3天。
第三招
食疗 腹泻的孩子要适当控制喂奶量,大些的孩子以面食、米汤为主。大便量大,象蛋花汤样的,可将乌梅药店能买到加水煎汤,煎好后加些茶叶,稍加点白糖让孩子喝。这可以起到止泻补水作用。
秋季腹泻会传染吗
秋冬季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是有传染性的,而且传染性还不小。当有孩子得秋冬季腹泻时,最好不要接触他们,以避免被传染。万一得了秋冬季腹泻,可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
如果孩子因为拉肚子和呕吐多,而出现眼窝凹陷、哭时少泪、尿少、皮肤干燥弹性差等脱水症状,是需要输液治疗的,必要时需要住院治疗。
秋季腹泻是自限性疾病,有自愈倾向,建议孩子晚上一定要盖好被子,避免着凉,多吃些好消化的食物,可以给孩子熬点石榴皮配红糖熬水喝,按摩腹部,口服点调节菌群过的药物妈咪爱或者四联康,思密达,局部使用肚脐贴。
6个月~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但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
宝宝秋季腹泻治疗误区
误区一:盲目止泻,补水过急
频繁腹泻的宝宝缺水严重,水电解质失衡,需要止泻和补水,但不能盲目止泻和过早补水。通常,腹泻后4-6个小时禁食,补充温水,服用止泻药。对于部分轻度脱水患者,口服低渗补液盐溶液,不必吃药。
如果宝宝口渴,尿量减少,嘴唇干燥,应警惕脱水。若宝宝同时出现手脚冰凉、眼膜凹陷、情绪不稳、皮肤干燥等情况,要及时找医生检查,因为宝宝很可能是中度或重度脱水,情况很危险。一旦发生危急情况,需要紧急救治。
误区二:服用抗生素消炎
有些妈妈认为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会引发肠胃炎症,需要服用抗生素消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已有医学研究证实,宝宝秋季腹泻无需服用抗生素治疗,服用抗生素会降低水化合物的转运,进而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所以,妈妈最好不要乱用药,做好补液工作才是关键。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药物治疗。
误区三:腹泻期间不予喂养
腹泻期间,有严重呕吐症状的宝宝需要禁食几个小时,待症状缓解后才喂食。但主要症状是腹泻、呕吐症状不明显的宝宝无需禁食,因为禁食会促使宝宝营养吸收不足,导致营养不良,诱发酸中毒,迁延到病情。具体要怎么吃,咨询医生意见。
得过秋季腹泻今年还得吗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引起腹泻的病源主要是病毒和细菌,有许多种病毒感染胃肠道以后都可以引起腹泻。例如,轮状病毒、肠腺病毒、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等;引起腹泻的细菌有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耶尔森菌等。夏季腹泻细菌感染相对多见,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痢疾杆菌病毒感染。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因此秋季腹泻专指的是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与地域无关,与卫生无关,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并无明显差距。轮状病毒型别多,各型别之间交叉免疫差,可以反复感染。因此有的孩子可以每年秋冬季节患一次腹泻。一般首次感染症状较重,再次感染时症状变轻。而有免疫缺陷的宝宝也会症状比较重。
秋季腹泻只有在秋季才会得吗?
轮状病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因此被称为“秋季腹泻”。
45%的儿童在5岁之前均患过轮状病毒性肠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而母乳喂养的小婴儿也较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发病率会明显降低,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其实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
秋季腹泻是如何被感染的?
秋季腹泻的感染途径多为以下两种:
1、粪口传播:
( 1 )大量病毒颗粒从粪便中排出。
(2)病毒不易失活。
(3)受污染的物体保持感染性数天。
(4)粪便排毒可在症状出现之前并持续到症状消失之后(大约20天)。
2、空气传播:飞沫。
宝宝遭遇秋季腹泻5大症状在捣鬼
小儿秋季腹泻的五大症状
秋季腹泻是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引起肠道粘膜的损伤,导致肠道粘膜上皮大量的水分,水分不能吸收,时间长了就会腹泻。而且秋季腹泻的大便稀水样粘液样,像蛋花汤,严重的时候出现脓血便,这是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
1.如厕次数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
2.小儿秋季腹泻的的症状有哪些?秋季腹泻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3.小儿秋季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4.半数秋季腹泻患儿会出现呕吐,呕但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5.小儿秋季腹泻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小儿秋季腹泻温馨提醒
如果出现小儿秋季腹泻的五大症状,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另外,日常要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对带孩子到室外活动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改善秋季腹泻问题。
帮宝宝赶走秋季腹泻
腹泻为何“爱”在秋季
秋季腹泻,是特指发生在9~11月份的腹泻,它往往来势汹涌,发病急,症状严重,病程在1周左右,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的宝宝居多。秋季腹泻的病原体常见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和柯萨奇病毒,而引起宝宝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主要是轮状病毒,目前在治疗上尚无针对此病毒的特效药,治疗原则以防脱水为主。
1.别给宝宝禁食
不论宝宝是因何原因导致的腹泻,妈妈们都不应该擅自给宝宝禁食。因为宝宝的消化道功能虽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营养素,完全给宝宝禁食,不仅不会帮助其止泻,还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营养缺失,让宝宝病程延长。对于吃母乳的婴儿应继续正常哺喂;吃配方奶的婴儿每次奶量可以减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减量后宝宝不够吃,可以添加含盐分的米汤,或哺喂新鲜蔬菜汁水,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应清淡饮食,吃面条、稀粥等。
2.坚持喂水预防脱水
有不少妈妈觉得,宝宝拉稀是因为宝宝喝太多水或者奶导致的,于是自行减少给宝宝喂水和吃奶的次数,其实,宝宝秋季腹泻往往都伴有呕吐、发烧、口渴、口唇发干等症状,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尿少或无尿、皮肤“发蔫”、哭而无泪等,这些都是宝宝严重脱水的表现,所以当宝宝腹泻时,妈妈们需格外注意给宝宝补液。
秋季腹泻会传染吗 哪些人容易患秋季腹泻
3岁以下幼儿是秋季腹泻高发人群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发生在6个月—3岁之间的幼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得过秋季腹泻还会得吗
得过秋季腹泻可能还会得。轮状病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因此被称为“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引起腹泻的病源主要是病毒和细菌,有许多种病毒感染胃肠道以后都可以引起腹泻。例如,轮状病毒、肠腺病毒、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等。引起腹泻的细菌有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耶尔森菌等。
45%的儿童在5岁之前均患过轮状病毒性肠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而母乳喂养的小婴儿也较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发病率会明显降低,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其实成人也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