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怎么检查出来的 淋巴瘤传染家人吗
淋巴瘤怎么检查出来的 淋巴瘤传染家人吗
淋巴瘤还有其他一些恶性肿瘤,比如说肺癌、乳腺癌、肠癌、肝癌等肿瘤都是没有传染性的,所以哪怕是跟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也不用担心会把恶性肿瘤传染。
淋巴癌的治疗方法
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故治疗上也差别很大,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的淋巴瘤无论从治疗强度和预后上都存在很大差别。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但具体患者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1.放射治疗
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早期可以单纯放疗。放疗还可用于化疗后巩固治疗及移植时辅助治疗。
2.化学药物治疗
淋巴瘤化疗多采用联合化疗,可以结合靶向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剂。近年来,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得到了很大改进,很多类型淋巴瘤的长生存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3.骨髓移植
对6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复发或骨髓侵犯的年轻患者还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手术治疗
仅限于活组织检查或并发症处理;合并脾机能亢进而无禁忌证,有切脾指征者可以切脾,以提高血象,为以后化疗创造有利条件。
淋巴瘤有哪些早期信号
发病率上升,男性多于女性
据丁家华介绍,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即恶性淋巴瘤,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种癌症。临床上淋巴瘤的发病趋于年轻化,发病率也呈上升 趋势,且男性多于女性。截止到目前,接诊到的最年轻的淋巴瘤患者只有24 岁,是一个小伙子,起初是反复发烧、日渐消瘦、食欲变差,后来到医院做淋巴结病 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
早期症状隐匿,警惕癌变信号
淋巴瘤的表现隐匿,不易察觉。丁家华表示,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类似,大部分患者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处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 上半身淋巴结无疼痛肿大,浑身发冷,体温增高(尤其是夜间),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等,需要特别警 惕。尤其是中青年人出现无痛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淋巴瘤非绝症,生存率达80%
丁家华认为,淋巴瘤并非绝症,常规治疗相对于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等可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且预后好,生存期较长。即使是全身扩散的病人也有治疗的机 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般来说,1、2期恶性淋巴瘤患者适用放疗,3、4 期患者适用化疗。对于一些高危 患者,根据需要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仅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期,还有治愈的希望。
目前已知的淋巴瘤有近70 种病理类型,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在我国,霍奇金淋巴瘤占到10%左右,是一种疗效相对较好的 恶性肿瘤,10 年生存率可达70%~80%。而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不容乐观,部分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五年生存率不足30%,且复发率较高。
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免疫力
淋巴瘤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说与自身体质、心理状态、环境污染有关,也只是传闻,尚未得到证实。不过,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淋巴瘤与人体免疫系 统缺陷、病毒(EB 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放射线污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丁家华认为,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早期淋巴瘤并对症治疗。除此 之外,我们能做的就是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身体长期过度疲劳,提高自身免疫力。
淋巴瘤的检查
1.血常规及血涂片
血常规一般正常,可合并慢性病贫血;HL可以出现PLT增多、WBC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侵袭性NHL侵犯骨髓可出现贫血、WBC及PLT减少,外周血可出现淋巴瘤细胞。
2.骨髓涂片及活检
HL罕见骨髓受累。NHL侵犯骨髓,骨髓涂片可见淋巴瘤细胞,细胞体积较大,染色质丰富,灰蓝色,形态明显异常,可见“拖尾现象”;淋巴瘤细胞≥20%为淋巴瘤白血病;骨髓活检可见淋巴瘤细胞聚集浸润。部分患者骨髓涂片可见噬血细胞增多及噬血现象,多见于T细胞NHL。
3.血生化
LDH增高与肿瘤负荷有关,为预后不良的指标。HL可有ESR增快,ALP增高。
4.脑脊液检查
中高度侵袭性NHL临床III/IV期患者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需行脑脊液检查,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增高,生化蛋白量增加,常规细胞数量增多,单核为主,病理检查或流式细胞术检查可发现淋巴瘤细胞。
5.组织病理检查
HL的基本病理形态学改变是在以多种炎症细胞的混合增生背景中见到诊断性的R-S细胞及其变异型细胞。免疫组化特征:经典型CD15+,CD30+,CD25+;结节淋巴细胞为主型CD19+,CD20+,EMA+,CD15-,CD30-。NHL淋巴结或组织病理见正常淋巴结或组织结构破坏,肿瘤细胞散在或弥漫浸润,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有各自独特的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
6.TCR或IgH基因重排
可阳性。
脑膜淋巴瘤如何治疗?
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故治疗上也差别很大,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的淋巴瘤无论从治疗强度和预后上都存在很大差别。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但具体患者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虽然可以有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以表现为其他系统受累或全身症状。临床上怀疑淋巴瘤时,可以做淋巴结或其他受累组织或器官的病理切片检查(活检)以确诊。
1.放射治疗
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早期可以单纯放疗。放疗还可用于化疗后巩固治疗及移植时辅助治疗。
2.化学药物治疗
淋巴瘤化疗多采用联合化疗,可以结合靶向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剂。近年来,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得到了很大改进,很多类型淋巴瘤的长生存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3.骨髓移植
对6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复发或骨髓侵犯的年轻患者还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鼻型淋巴瘤症状
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某些感染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环境污染等很可能是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
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症状
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皮疹、搔痒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的发病部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肿瘤相比,诊断更为困难。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获取足够的高质量的肿瘤组织是病理诊断的前提。活检比较麻烦,甚至有风险,但是对于确诊淋巴瘤是必须的。某些情况下,取材不理想,则可能需要再次活检。更有少数情况甚至需要多次活检。淋巴瘤复发时也要尽量再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淋巴瘤是否复发,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淋巴瘤类型可能会发生病理转化。
非霍奇金淋巴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 早期患者血象多正常,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肿瘤累及骨髓可发生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约9%~16%的患者可出现白血病转化,常见于弥漫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滤泡型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及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等。
2)生化检查 可有血沉、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及碱性磷酸酶升高,单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以上改变常可作为肿瘤负荷及病情检测指标。
3)血沉 血沉在活动期增快,缓解期正常,为测定缓解期和活动期较为简单的方法。
4)病理活检 是诊断MHL及病理类型的主要依据。本病只有通过被切除的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才能作出诊断.组织学上通常的诊断标准是正常淋巴结的结构受到破坏,以及包膜和邻近的脂肪被典型的肿瘤细胞侵犯.
5)免疫学表型检测 单克隆抗体免疫表型检查可识别淋巴瘤细胞的细胞谱系及分化水平,用于诊断及分型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标记物包括CD45(白细胞共同抗原)用于鉴定其白细胞来源;CDl9、CD20、CD22、CD45RA、CD5、CDl0、CD23、免疫球蛋白轻链κ及γ等用于鉴定B淋巴细胞表型;CD2、CD3、CD5、CD7、CD45RO、CD4、CD8等鉴定T淋巴细胞表型;CD30和CD56分别用于识别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及NK细胞淋巴瘤,CD34及TdT常见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表型。免疫过氧化酶检查:确定白细胞公共抗原(CD45)存在,而排除转移性癌.本方法可在固定组织上使用来测定白细胞公共抗原.使用免疫过氧化酶方法也可在固定组织上对大多数表面标志进行检查,然而基因重排和细胞遗传学检查必需新鲜组织.
6)遗传学 9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存在非随机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常见为染色体易位、部分缺失和扩增等。不同类型(entity)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有各自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发生于单一亲本细胞的单克隆恶性增殖,瘤细胞的基因重排高度一致。IgH基因重排常作为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标志,TCR γ或β基因重排常作为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标志,阳性率均可达70%~80%。细胞遗传学及基因标志可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分型及肿瘤微小病变的检测。
7)骨髓象 早期正常,晚期浸润骨髓时骨髓象可发生变化,如找到淋巴瘤细胞,此时可称为淋巴瘤白血病。
2.影像学检查
1)胸片正侧位、腹盆腔CT扫描、胸部CT扫描、全消化道造影、MRI、脑、脊髓MRI。
2)B超 胸、腹部B超、淋巴结B超。
3)骨扫描。
4)淋巴造影术。
5)胃肠镜检查。
淋巴瘤是怎么回事
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某些感染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环境污染等很可能是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
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皮疹、搔痒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的发病部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肿瘤相比,诊断更为困难。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获取足够的高质量的肿瘤组织是病理诊断的前提。活检比较麻烦,甚至有风险,但是对于确诊淋巴瘤是必须的。某些情况下,取材不理想,则可能需要再次活检。更有少数情况甚至需要多次活检。淋巴瘤复发时也要尽量再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淋巴瘤是否复发,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淋巴瘤类型可能会发生病理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