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风湿中药黄酒送服
中药煎服:风湿中药黄酒送服
这些中成药不能用白开水服
黄酒送服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病、脑卒中(中风)四肢活动不便的疾病,中成药如云南白药、华佗再造丸等可以用黄酒送服。黄酒的通经活血、散寒的作用,对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有消肿、止痛作用。
生姜汤送服治疗脾胃虚寒、呃逆等的药物,如藿香正气丸、香砂养胃丸等可以用姜汤送服,姜具有散寒、温胃作用,能加强降逆止呕的功效,对风寒引起的感冒,采用姜汤更好。
淡盐水送服治疗肾阴虚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等,可用淡盐水送服。中医认为食盐也是一味中药,其味咸性寒,有清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因其味咸,可引药入肾,所以可以作为药引,帮助六味地黄丸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
米汤送服具有补气、健脾、养胃、利胆、止渴、利便作用的中成药都可用米汤送服。想让喜温的胃不拒绝寒性药物,最好用米汤作为药引送服,不仅能护胃,还能提高药效。
稀粥送服贝壳等矿物质类药物难以消化,改用稀粥送服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可见,有些中成药采用特殊服法,才能保证效药,并且不会刺激到胃。
四个中药避孕偏方
1、紫茄花避孕
[方剂] 紫茄花14朵(含苞未放的),黄酒适量。
[制用法] 将紫茄花置新瓦上焙干,研成细末。于产后或月经来潮之后用黄酒一次送服,每日1次,连服7天。
[功效] 避孕。
2、带柄柿蒂避孕
[方剂] 带柄柿蒂在瓦上焙干存性,压成粉。在月经干净后2天内用黄酒送服,服1次可避孕1年。
[功效] 避孕。
3、油菜子配中药避孕
[方剂] 油菜子20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川芎5克。
[制用法] 以水煎之。于月经净后,每日服1剂,连服3日,可避孕l个月。如制成丸剂,连服3个月,可长期避孕。
[功效] 避孕。
4、黑木耳红糖膏避孕
[方剂] 黑木耳煮至极烂,加红糖再煮浓缩成膏。空腹时加黄酒冲服,每日2次,于产后3~7天内服完。
[功效] 此中药偏方可避孕。
小编温馨提示:上文介绍了四款中药避孕偏方,有些非常适合产后的产妇服用,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避孕工作,不要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荨麻疹可以吃羊肉吗 得了荨麻疹怎么办
(1)羚羊角散
组方:羚羊角屑、白鲜皮各30、防风30克,人参7克,黄芩21克克,杏仁30克。
制法:将诸药择净,研细备用。每次12克,加清水适量,煎至半时,去渣取汁,加黄酒30毫升,煮沸饮服,每日3次。
功用: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遍身痒痛,心胸满闷等。
(2)鬼箭羽散
组方:鬼箭羽、白蔹、白蒺藜、白矾各30克,防风60克,甘草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捣细,和匀即成。洗浴后,先用粟米粉适量拭身,而后取药末6克,每日3次,温黄酒适量送服。
功用:行气活血,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累医不效者。
(3)蔓菁子散
组方:蔓菁子9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和匀即成。每次3克,每日3次,温黄酒适量送服。
功用:利湿解毒。适用于瘾疹入腹,身体肿强,舌干燥硬等。
(5)蜂蜜酒
组方:白蜜1份,黄酒2份。
制法:将上药择净,煮沸,空腹饮用,每日3次。
功用:养血祛风。适用于瘾疹,瘙痒不止等。
(5)丹参散
组方:丹参45克,人参、苦参、白花蛇6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和匀
即成。每次6克,甘草酒适量送服,每日3次。
功用:清利湿热,解毒止痒。适用于皮肤瘾疹,赤癜瘙痒,随搔生疮等。
(6)苍耳丸
组方:苍耳子、苦参、白蒺藜各60克,蝉蜕30克。
制法:将诸药择净,研细,炼蜜和丸即成。每次6克,每日3次,温黄酒适量送服。
功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痒痛,或有细疮等。
(7)苍耳方
组方:苍耳花、叶、子各等量。
制法:将诸药择净,研细,和匀即成。每次6克,每日3次,豆淋酒适量送服。
功用: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身痒不止。
(8)枳实丸
组方:枳实30克,白蒺藜7克,苦参30克,人参7克,独活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炼蜜和丸即成。每次9克,每日3次,温黄酒适量送服。
功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适用于风毒热气,上冲头面,皮肤生瘾疹,搔痒成疮,心神烦躁,不思饮食等。
(9)犀角散
组方:犀角屑、川升麻、玄参、防风、白鲜皮、景天花、白蒺藜、人参、沙参各30克,甘草15克,马牙硝、牛黄各3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和匀即成。每次6克,每日3次,竹叶汤适量送服。
功用: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胸闷等。
(10)桑椹芝麻膏
组方:黑桑椹100克、黑芝麻100克、黄精50克、麦冬50克、生地黄50克、蜂蜜300克。制法:将黄精、生地黄、麦冬同人沙锅,加适量水煎煮,每30分钟取药汁1次,再加水再煎煮,反复3次,药汁合并备用。将药汁与桑椹、芝麻同人沙锅,武火烧沸,文火煎煮至黏稠时,放人蜂蜜搅拌均匀,稍煎沸即可,待冷却后,贮瓶备用。每次10~20克,佛水冲服,早、晚各饮1次。
功用:养血益肝,滋阴润燥,祛风止痒。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
注意:患糖尿病者不宜食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白矾膏
组方:白矾150克,黄酒50毫升,童便100毫升。
制法:将诸药择净,同人锅中,煮沸,文火收膏即成。每次适量,用棉签蘸药外涂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等。
(2)枫香洗汤
组方:枫香250克,川芎、川大黄、黄芩各60克,苦参90克,当归60克,甘草、射干各60克,川升麻30克,蛇床子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和匀即成。每次150克,水煎取汁,洗浴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风瘾疹。
防风有什么作用
防风根供药用,有发表祛风、胜湿止痛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无汗、关节痛、皮肤瘙痒等症。气味 甘、温、无毒。主治
1、自汗不止。用防风,去掉芦头(按: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每服二钱,浮麦煎汤送下。又方:防风用面炒过,猪皮煎汤送下。
2、盗汗。用防风二两、芎 一两、人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睡时服。
3、老人便秘。用防风、枳壳(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开水送下。
4、偏头风与正头风。用防风、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两次送药服下。
5、破伤风(牙关紧闭)。用天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两次送药服下。
6、小儿解颅(按:指囟门久不闭合)。用防风、白及、柏子仁,等分为末,乳汁调涂囟门。一天换药一次。
7、妇女崩中。用防风(去芦头),灸赤为末,每服一钱,以面糊酒调下。此方称“独圣散”。
8、中乌头、芫花、野菌等毒。用防风煎汁服。
煎服滋补类中药的细节
1、用具有讲究
煎煮药用具应选陶瓷沙锅、瓦罐或搪瓷器皿,铁、锡、铝等金属器皿均属禁忌之列。
2、水火要相宜
水指水量,火即火候。煎滋补中药时将药放入锅内,加清水浸没药材,头煎水量以浸没药材2厘米为宜,二煎以水浸没药材0.5厘米为宜。一般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再经文火头煎40~60分钟,二煎40分钟左右。
3、辨类煎仔细
煎补药时,如药中含有鳖甲、龙骨、龟甲、虎骨、鹿角等骨质、贝壳类补药,应先打碎煎30—4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同煮;而黄芪、党参、首乌等调理滋补药应用文火煎1小时再复煎一次,以免浪费药材。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应在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以免与其他药同煎时黏合煮焦。某些贵重药应另煮,如人参就另切成小片,放人盖盅内,隔水炖2~3小时。亦可用水磨汁或磨成细粉后调服。
4、锅盖要盖严
煎药时为使药物煎透,必须盖上锅盖。特别是滋补药品的贵重中药如人参、鹿茸等更应关盖文火煎熬。滋补药应煎2或3次,每次煎成200~300毫升为宜。
5、时间要适宜
补药煎好后,应将头煎、二煎、三煎混合,分晨起空服或晚上睡前服用较好。一般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以免滋补中药的药效成分损失。
6、服用方法有讲究
补药煎好后,应将头煎、二煎、二煎混合,晨起空腹服或晚上睡前服用治疗效果较好。一般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2,以免药效成分损失。此外还要注意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避免某些食物对补药成分的影响。
丝瓜络的治病功效与食疗方
丝瓜络,是丝瓜成熟果实的维管束,药材为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表面为淡黄白色,长30-7-厘米,直径7-10厘米,为长棱形或长圆筒形。
中医认为,丝瓜络味苦,性凉,具有通经活络、祛寒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能治疗肺热咳嗽、乳汁不通、痹痛拘挛、胸胁疼痛等症。
治病功效
1、治湿疹
取丝瓜络一两,加水煎,煎好后用来熏洗患处即可。
2、治慢性腰痛
取丝瓜络,切碎,焙成焦黄后研末,每天一个,加适量黄酒送服,分两次服用。
3、治咳嗽多痰,胸胁痛
老丝瓜络烧存性,研细末,加白糖拌服,每次取2克,用温开水送服,每天2-3次。
4、治乳少不通
取丝瓜络六钱,无花果一两,炖猪肉或者猪蹄,吃肉喝汤即可。
5、治中风后半身不遂
取丝瓜络二钱,怀牛膝二钱,黄芪、桑枝各六钱,加水煎汁服用。
6、治手臂痛
取丝瓜络三钱,红花一钱,羌活一分,秦艽一钱,加水煎汁服用。
7、治风湿性关节痛
丝瓜络三钱,鸡血藤三钱,威灵仙二钱,忍冬藤四钱,所有药材加水煎汁服用。
8、治心气痛、胸痹
丝瓜络三钱,丹参、雍白各二钱,橘络一分,所有药材加水煎汁服用。
食疗方
丝瓜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丝瓜络50克
做法:将丝瓜络放进白酒瓶里浸泡一周,服用时去渣,每次喝15克,每天喝两次。
中药煎服法及注意事项
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煎药方法正确与否,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为了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汤剂的煎煮方法,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亦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1.用具:砂锅、瓦罐和陶瓷罐为佳
此类容器材质稳定,在煎煮的过程中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受热均匀,导热性能缓和,是较为理想的煎药容器。此外,搪瓷、不锈钢和玻璃器皿亦可作为煎药器具,但其传热较快,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且散热亦快。忌用铁、铜、锡、铝等器具煎煮中药,因为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的过程中可与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物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2.用水
煎药用水以水质洁净、矿物质少为原则,除处方有特殊规定用水外,一般用井水、自来水、蒸馏水或纯净水。另外煎药须用凉水或是凉井水,忌用开水煎药,因为许多中药是植物类,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紧缩、凝固,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利用。加水量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药量、吸水程度、煎药时间而定。一般汤剂经水煎两次,其中70%-80%的有效成分已析出,因此临床多采用两煎法。
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均匀放入药锅内看准药物表面的位置,第一煎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准,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另一种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算该方总的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
煎药器具的大小不同,那么3-5厘米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量的药,可以参考一个加水量:600毫升-750毫升,大约相当于一般大小饮料瓶的一瓶再多些。
如果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药适当增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时,加水量可以稍减。煎药时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如不慎将药弄糊,应弃去,不可加水再煎后服用。
3.浸泡
煎药之前,宜先将药材泡透。因为中药大多数是干品,且含有淀粉、蛋白质,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质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可以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有效成分易于析出。一般复方汤剂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
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需及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的方剂、需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另外,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因为某些中药含有糖和苷类等易溶于水的物质;还有些中药是经过炮制的,如添加蜜、醋和酒等,若用水洗,会丧失一部分有效成分,降低药效。
4.煎药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如《本草纲目》曰:“先武后文,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武火是指大火急煎,文火是指小火慢煎。
一般以“先武后文”为原则,即在煎药开始用武火,后用文火,并保持在微沸状态,既可减慢药物的蒸发,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以防药物挥发;滋补药宜先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是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煎药时间从水沸后开始计算;一般药物一煎需要20-30分钟,二煎需要10-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物,一煎需要15-20分钟,二煎需要10-15分钟;受热易变性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应待其他药物煎好前5-10分钟加入;滋补类药物,一煎40-50分钟,二煎30-40分钟;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狼毒等需要久煎,约60-90分钟。
丝瓜的常用配方
治胸胁疼痛:炒丝瓜络、赤芍、白芍、延胡索各9g,青皮6g。煎服。(《安徽中草药》)
治胸痹及心气痛:丝瓜络15g,橘络3g,丹参 10g,薤白 12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治咳嗽多痰,胸胁痛:老丝瓜络烧存性,研细。白糖拌服,每次2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治风湿性关节痛:丝瓜络15g,忍冬藤24g,威灵仙 12g,鸡血藤 15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治手臂痛:丝瓜络10cm,秦艽6g,羌活3g,红花4.5g,水煎服。(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选编 》)
治中风后半身不遂:丝瓜络、怀牛膝各10g,桑枝、黄芪 各3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治乳少不通:丝瓜络30g,无花果60g。炖猪蹄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治小肠气痛,绕脐冲心:丝瓜络 ,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本草用法研究》 )
治急性乳腺炎,疮疖肿毒:丝瓜络、丹皮各9g,金银花、蒲公英各15g,炒枳壳12g。煎服。(《安徽中草药》)
治湿疹:丝瓜络60g。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治痔漏,脱肛:丝瓜络 ,烧存性。同多年石灰、雄黄为末,以猪胆汁 、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本草用法研究 》)
治水肿,腹水:丝瓜络60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治经事不行:丝瓜络(煅,研),每三钱,酒下。(《(鱼孚)溪单方选》)
治绣球风及女阴搔痒:丝瓜络30g,蒜瓣60g。煎水10000ml。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min。(《疮疡外用本草》)
治关节痛:丝瓜络150克,白酒 500毫升,浸泡7天,去渣饮酒,每次1盅,每日服2次。
治慢性腰痛:丝瓜络切碎,焙成焦黄,研末,每日1个,分2次服,加黄酒少许冲服。
治子宫脱垂:丝瓜络48克,大曲酒500毫升。将丝瓜络烧存性,研细,分成14等份备用,每天早、晚饭前各服1份,用白酒9毫升送服,7天为一个疗程,问隔5~7天服第2个疗程。
治尿道炎:丝瓜络水煎,加蜜少许内服。
治乳腺炎:丝瓜络1个,烧存性,研末,用醋煮开,红糖水送服。
内痔大便出血:鲜丝瓜250克切块,猪瘦肉200克切片,加水适量共煮汤,煮熟后食盐调味佐膳。
百日咳:鲜丝瓜液汁60毫升(3-6周岁量),加适量蜂蜜口服,每日2次。
预防麻疹:生丝瓜100克煎汤服食,每日2次,连服3日。
䃼肾吃什么好 虾
性温,味甘咸,入肾经,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凡因肾气虚弱、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脚软弱无力,或阳痿,或男子不育症患者,宜多食虾。《食物中药与便方》还曾介绍:“肾虚,阳痿,腰脚痿弱无力:小茴香30克,炒研末,生虾肉90~120克,捣和为丸,黄酒送服,每服3~6克,1日2次。”
民间治疗乳腺癌偏方有什么
1.山慈菇200克,蟹壳100克,蟹爪(带爪尖)100克。共研细末,以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丸,饭后用。
2.乳香、没药各30克,雄黄15克,麝香4.5克。每服9克,陈酒送下。
3.全蝎6克,蜈蚣2条,核桃4个。将核桃一开两半,一半去仁,将两药放人再将另一半对合捆住,放火上烧之冒过青烟为度研末,分2次服,黄酒送下,每日2次。
4.龟板数块,黑枣肉适量。将龟板炙黄研末,黑枣肉捣烂,两者混合为丸,每日10克,白开水送服。
本方滋阴益胃,适用于乳腺癌。
5.瓜蒌1个,当归、甘草各15克,乳香3克,没药8克。每日1剂,水煎服。
6.胡芦巴120克,盐、黄酒适量。将胡芦巴置于盐水中,炒干研末,每日10克,每日1次,黄酒送服。
本方散寒止痛,适用于乳腺癌。
7.半枝莲、六耳棱、野菊花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8.土贝母、核桃隔、金银花、连翘各15克。每日1剂,酒水煎服。
9.鲜小檗根30克,猪瘦肉适量。每日1剂,水煎服。
10.蛇蜕、蜂房、全虫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5.5克开水送下,1个月为1疗程。
海龙的效用
性味功用与海马相同,惟力量较强。
【性味】:咸甘,温
《药材资料汇编》:“甘,温,无毒。”
《中药材手册》:“味咸。”
《中药鉴别手册》:“咸甘,温。”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治阳痿。
《纲目拾遗》:“功倍海马,催生尤捷效。”
《现代实用中草》:“为强壮药,有兴奋作用,用于老人及衰弱者之神经衰惫。治血气通。”
《中药鉴别手册》:“补肾壮阳,治阳痿,不育。”
《中药临床应用》(海龙汤):治瘰疬(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瘿瘤(单纯性甲状腺肿):海龙9g、 冬菇(连脚)18g,紫菜9g,大枣31g。水煎服。
《青岛中草药手册》:治跌打内伤海龙焙干研末,每服3g,温酒送服。
《山东药用动物》:治妇女子宫阵缩无力而难产海龙9g,煮水,冲入黄酒半杯温服。
竹叶椒的相关配伍
1、治胃痛,牙痛:竹叶椒果3-6g,山姜根9g。研末。温开水送服。
2、治痧症腹痛:竹叶椒果9-15g。水煎或研末。每次1.5-3g,黄酒送服。(1-2方出自《江西草药》)
3、治虚寒胃痛:(1)土花椒果3-6g。水煎服。(《浙南本草新编》)(2)竹叶椒果6g,生姜9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腹痛泄泻:竹叶椒6-9g。煎服。
5、治蛔虫性腹痛:竹叶椒6g,苦楝皮9g。水煎服。服时兑醋适量。(4-5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病在上焦,宜饭后一小时服;病在下焦,宜饭前一小时服;急性重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定时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
竹叶椒的选方
①《贵州民间药物》:"味辛,性温。"
②《江西草药》:"性温,味辛,有小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散寒,止痛,祛蛔。治胃寒及蛔虫腹痛,牙痛,湿疮。
①《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消肿,祛风散瘀,止咳,祛蛔。治胃痛。"
②《江西草药》:"散寒止痛,解蛇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散寒,行气,杀虫,祛风。治胸腹冷痛,蛔虫肚痛,风寒牙痛,湿毒痒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服,每次0.5~1钱。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胃痛、牙痛:竹叶椒果一至二钱,山姜根三钱。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②治痧症腹痛:竹叶椒果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研末,每次五分至一钱,黄酒送服。(《江西草药》)
中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