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分为哪几个类型
恶性黑色素瘤分为哪几个类型
多数黑色素瘤分类系统将其分为四型:雀斑样恶性黑色素瘤:这型黑色素瘤发生于恶性雀斑浸润时,最常见于头颈部,好发于老年人,预后相对较好;表浅扩散性黑色素瘤:这型黑色素瘤呈侧向生长,发生于垂直浸润期之前,预后相对较好。见于年轻患者,位于间歇性接受部日光照射部位皮肤;皮肤结节性黑色素瘤:常表现为快速生长的色素性结节(偶尔为无色素性结节性黑色素瘤),可以出血或形成溃疡,这是侵袭性最强的一型黑色素瘤,常位于接受间歇性日光照射部位;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这类黑色素瘤位于手掌、足底和甲下这些无毛发被覆的部位,常发现较晚,是我国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
黑色素瘤的症状及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症状
(1)恶性黑色素瘤的类型较多,临床表现各异。通常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损害为扁平斑莎,当长至2-3cm直径大小时,即已具备此瘤的特征,即损害不对称,边界不清楚;当直径达4-5cm时边缘不整齐,呈扇形或有切迹,色泽也不均匀,呈淡褐、深褐、淡蓝以至黑色。以后可出现结节或部分消退,留下蓝白色萎缩斑。
(2)表面有结册形成,患的淋巴结肿大,周围有卫星状损害发生。
(3)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的有效手段是活组织检查,目前一般主张小病灶者全部切除作活检,大病灶力争全部切除,并作植皮术。如全部切除确有困难,可做部分切除。诊断一经证实,则在活检过的区域尽快作广泛切除。有经验与条件的实验室可做冷冻切片,对快速诊断有帮助。
什么是黑色素瘤
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每年美国有25000个恶性黑素瘤新增病例,死亡约6000人。发病率在急速上升。日光照射是危险因素,同样危险因素还包括家族史,发生恶性斑痣,较大的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和发育不良性痣综合征。黑人少见。
分类
构成所有的恶性黑色素瘤只有一种恶性细慨类型,即被称作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色素产生细胞,但它们通过其形态,如梭形、圆柱形,而存在一些很少的区别。虽然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的形态是决定其行为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但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每一种类型的形态基本类似。 即使它们的细胞不是黑色或暗褐色时,所有的黑色素细胞都含有色素小颗粒。
在所有的病例中,都有产生黑色素——黑的色素所必需的酶。当恶性黑色素瘤扩散时,它们通常并不产生黑色素,因此被称为无色素沉着型,但是无色素沉着和有色素沉着型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几乎是一样的。
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于皮肤,但有10%出现在眼部。在皮肤的最常见种类被称为表浅扩散型恶性黑色素瘤和小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术语名称即代表所描述的放大的疾病模型。 恶性黑色素瘤能够出现在一些很少见的部位,如指或趾的指甲下,或在口腔、阴道或肛门内部的黏膜上。原发的恶性黑色素瘤还发现于覆盖大脑的色素组织(脑膜)上。不要把位于指甲下的恶性黑色素瘤与真菌感染相混淆,这点很重要,尽管有时在疾病初期易犯这种错误。 眼部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前部的有色区域(虹膜)、在虹膜后面控制晶状体形态的结构(睫状体)和覆盖在眼球后面视网膜的色素层上。
黑素细胞
多数恶性黑素瘤均起源于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约40%~50%发生于色素痣(参见第125节痣和发育不良性痣)。恶性黑素瘤在儿童中很少见,但可源于出生即有的非常巨大的色素痣。晕痣通常会自行消失但在极少数病例会成为黑素瘤。虽然怀孕期易罹患黑素瘤,但妊娠并不增加色素痣恶变为黑素瘤的可能性。在怀孕期间,痣的形状和大小常有变化。以下危险信号提示色素痣恶变:大小改变,颜色改变,变红,变白,变蓝,特别是色素沉着区向周围正常皮肤扩散;表面特征改变,质地形状的改变;尤其是痣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可能有出血,溃疡,瘙痒或疼痛等表现。
恶性黑素瘤在大小,形状和颜色(通常色素沉着)及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的倾向方面均有不同。该肿瘤扩散迅速,可在诊断数月后死亡。早期,非常表浅的病损5年治愈率可为100%。所以治愈率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诊断
有两种分类系统可用于Ⅰ期黑素瘤的评估:(1)根据Breslow的描述,从表皮颗粒层至肿瘤侵犯的最深处作为测量黑素瘤的深度。(2)根据Clark的分类,肿瘤侵犯的解剖学的深度。在Clark的分类中,Ⅰ级表示黑素瘤仅局限于表皮;Ⅱ级黑素瘤已侵犯真皮的乳头层;Ⅲ级黑素瘤已经广泛累及乳头层;Ⅳ级黑素瘤侵犯真皮网状层;Ⅴ级表示黑素瘤侵犯了皮下脂肪。Breslow厚度及黑素瘤累及的深度的(Clark等级)的增加与较差的预后有关。
胆囊癌是什么病
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其他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根据国内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
头部黑色素瘤是什么?
概况:恶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于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继发癌变的病例多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一般来讲,黑素瘤的症状与发病年龄相关,年轻患者一般表现为瘙痒、皮损的颜色变化和界限扩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现为皮损出现溃疡,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皮损表现与解剖部位及肿瘤的生长方式相关,即与组织学类型相关,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型别、种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的黑素瘤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遗传学背景,目前黑素瘤的临床组织学分型采用Clark分型,包括四型: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LMM);浅表扩散性黑素瘤;肢端雀斑样黑素瘤/黏膜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NM)。在患恶性黑素瘤的白种人中,约70%为SSM。
今天在这里小编介绍了一些关于头部黑色素瘤的知识。在大家读过之后应该对头部黑色素瘤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如此,小编还是要再提一句。如果发现自己或是身边的人存在黑色素瘤的病症,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黑色素瘤跟痣有什么区别
那么黑痣和黑色素肿瘤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黑色不经肿瘤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哪些影响呢?对于那些已经长了黑色素肿瘤的朋友来说要如何彻底的根治这个问题呢?
构成所有的恶性黑色素瘤只有一种恶性细慨类型,即被称作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色素产生细胞,但它们通过其形态,如梭形、圆柱形,而存在一些很少的区别。虽然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的形态是决定其行为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但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每一种类型的形态基本类似。 即使它们的细胞不是黑色或暗褐色时,所有的黑色素细胞都含有色素小颗粒。在所有的病例中,都有产生黑色素——黑的色素所必需的酶。当恶性黑色素瘤扩散时,它们通常并不产生黑色素,因此被称为无色素沉着型,但是无色素沉着和有色素沉着型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几乎是一样的。 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于皮肤,但有10%出现在眼部。在皮肤的最常见种类被称为表浅扩散型恶性黑色素瘤和小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术语名称即代表所描述的放大的疾病模型。 恶性黑色素瘤能够出现在一些很少见的部位,如指或趾的指甲下,或在口腔、阴道或肛门内部的黏膜上。原发的恶性黑色素瘤还发现于覆盖大脑的色素组织(脑膜)上。不要把位于指甲下的恶性黑色素瘤与真菌感染相混淆,这点很重要,尽管有时在疾病初期易犯这种错误。 眼部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前部的有色区域(虹膜)、在虹膜后面控制晶状体形态的结构(睫状体)和覆盖在眼球后面视网膜的色素层上。 黑素细胞 多数恶性黑素瘤均起源于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约40%~50%发生于色素痣(参见第125节痣和发育不良性痣)。恶性黑素瘤在儿童中很少见,但可源于出生即有的非常巨大的色素痣。晕痣通常会自行消失但在极少数病例会成为黑素瘤。虽然怀孕期易罹患黑素瘤,但妊娠并不增加色素痣恶变为黑素瘤的可能性。在怀孕期间,痣的形状和大小常有变化。以下危险信号提示色素痣恶变:大小改变,颜色改变,变红,变白,变蓝,特别是色素沉着区向周围正常皮肤扩散;表面特征改变,质地形状的改变;尤其是痣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可能有出血,溃疡,瘙痒或疼痛等表现。 恶性黑素瘤在大小,形状和颜色(通常色素沉着)及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的倾向方面均有不同。该肿瘤扩散迅速,可在诊断数月后死亡。早期,非常表浅的病损5年治愈率可为100%。所以治愈率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最后提醒一下如果突然长了所谓的黑色的“痣”的话一定要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才能最好的避免黑色素肿瘤对身体的危害,同时如果发现是黑色素肿瘤的话,一定要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才能远离肿瘤的烦恼。
黑色素是如何诊断的
第一种类型:浅表扩展型。这种类型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70%,且瘤体可沿皮肤的浅层向外扩展生长,然后向皮肤深层浸润,医学上将瘤体向皮肤真皮层和皮下组织深层浸润的阶段称之为“垂直发展期”,这种垂直发展易于肿瘤扩散。
第二种类型:雀斑痣型。该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5%。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自老年人面部早已长期存在的黑色雀斑,这类肿瘤可向四周扩散2-3厘米或者更大的范围。
第三种类型:肢端黑痣型。这种类型较为少见,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10%,多发生在手掌、足底、甲床及黏膜等处,以易出现区域性淋巴转移为其主要特征。
第四种类型:未分化型。这种黑色素瘤的类型呈辐射状生长,转移的速度非常快。另外,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及预后情况与肿瘤浸润皮肤的层次密切相关,瘤体浸润得越深就越容易发生转移,预后也越差。
第五种类型:结节型。这种黑色素瘤的类型可发生于人体表的任何一处,并以垂直发展、向皮下组织浸润为其主要特征。所以此型恶性黑色素瘤更易发生淋巴转移。
但由于审美观的不同,我们需要适当地抑制黑色素生成。毕竟,美白是我们亚洲人永不褪色的时尚话题,而各大公司大力研发美白类产品也足以证明这一点,过分的抑制黑色素会皮肤颜色异常变白而引发皮肤白斑病,就是传说中的白癜风,到时候在想把皮肤变黑就难了。当然,适当地抑制黑色素是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的。
黑色素痣和黑色素瘤的有什么不同
要轻视黑色素痣的问题,每个人身上都长有痣,随着年龄的增长,痣会有些增多,有些会增大,一定要关注,并不要随意处理。特别是面部的痣,有很多人喜欢用激光或药水去掉,除了容易留下疤痕外,反复激惹痣生长的部位会引起痣细胞的恶变,特别是痣周围的细菌感染不能及时消除都是潜在的隐患。由于很多人认为痣有碍美观,或有迷信不好的说法,想去除某些部位色素痣,最好的方法是干净利索的切除痣,并进行病理检查是否看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而且,现在的手术缝线十分细小,术后几乎能看不到疤痕。
当然,每个人身上都会长有痣,绝大多数黑痣都不会恶变,不必过分紧张。特别是有毛色素痣发生恶变的几率比较小。而且。我们是黄种人,介于白人和黑人之间,这个病在我们中国发病率还比较低,百万分之一不到,但在欧洲和美洲白种人中就很普遍,白种人的发病率远较黑种人高,居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白种人其发病率高达17/10万。但近年来发病率却呈不断上升趋势。我们医院一年能见到3-10例不等。
那么,哪些人的痣容易恶变呢?首先看人群,一般皮肤比较白的人发生黑色素瘤的机率要比皮肤黑的人机率大,所以欧洲白种人较黑种人是很常见的容易发生黑色素瘤。另外生长在摩擦受压的部位的色素痣也容易恶变,如在手掌部位,足底和足跟等处,指趾的末端等处,还有外阴部位的痣也比较容易恶变,这些部位的痣最好早期切除掉。还有就是颜色或色泽不均的痣多半时交界痣,容易恶变,建议早期切除比较好。
当然,痣的恶变是有些预兆的。一般如果痣部位突然增大,或周边出现了小的卫星灶,或痣有出血,溃疡,或有瘙痒,疼痛等,或者痣的大小颜色改变,变红,变白,变蓝,特别是色素沉着区向周围正常皮肤扩散,表面的特征,质地形状发生改变都是痣发生恶变的不好征象,最好及早切除病检,并评估是否恶变,对于色素性损害也可试着用皮肤镜(一种改良的浸油的眼镜)或皮肤CT检查有助于区别黑素瘤和良性病损等。
对于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告知病人需将病灶连同周围0.5cm~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送去做病理检查,如证实是恶性黑色素瘤,则要根据其浸润深度和可能的黑色素瘤类型和部位等,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但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色素痣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性切除可能会引起毁容或致残着,则可考虑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后必须与根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
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于皮肤,但也发生在黏膜或眼部等处,如指趾的甲下,或口腔、阴道,肛门内黏膜,或脑膜上。黑色素瘤有不同的病理类型,浸润的深度也不一样,有些恶性程度比较低,选择的手术或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在皮肤的最常见种类被称为表浅扩散型恶性黑色素瘤和小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早期,非常表浅的病损5年治愈率可为100%。所以治愈率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黑色素瘤由于恶性程度比较高,治疗的首选是手术。过去主张切除黑色素瘤病变时一定包括周围5厘米的正常皮肤,现已被摒弃。对于肿瘤厚度为≤1mm者,仅需切除黑色素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就可以了,但如果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则应作广泛切除术。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肢或截指 (趾)术。 其他的还要做区域淋巴结清除术等。现在由于这个病的发病率很高,放疗,干扰素和生物疫苗等也应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因此,患有或疑似黑色素瘤的病人不必紧张,要及早进行检查和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还是有治愈的希望。
黑色素瘤会长得快吗
恶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于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继发癌变的病例多见于儿童。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一般来讲,黑素瘤的症状与发病年龄相关,年轻患者一般表现为瘙痒、皮损的颜色变化和界限扩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现为皮损出现溃疡,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皮损表现与解剖部位及肿瘤的生长方式相关,即与组织学类型相关,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型别、种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的黑素瘤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遗传学背景,目前黑素瘤的临床组织学分型采用Clark分型,包括四型: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LMM);浅表扩散性黑素瘤;肢端雀斑样黑素瘤/黏膜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NM)。在患恶性黑素瘤的白种人中,约70%为SSM。但在所有恶性黑素瘤的亚洲人中,发生于较少日光照射部位的ALM占72%。
对于黑色素瘤能活多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其与很多因素有关,黑素瘤是肿瘤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皮肤表面,所以也是皮肤癌的前期症状,死亡率高,应及时诊断和治疗。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每年美国有25000个恶性黑素瘤新增病例,死亡约6000人。发病率在急速上升。
日光照射是危险因素,同样危险因素还包括家族史,发生恶性斑痣,较大的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和发育不良性痣综合征。黑人少见。因此,建议平时服用一些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胶囊,含量在达到16.2%时最佳,这样是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同时也要合理的饮食,注意补充有营养的物质。
从上面介绍的内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黑色素瘤生长跟病人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如果出现黑色素瘤的话,应该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去进行检查治疗,因为这种病危险性极高,并且发病比较快,一般来说,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延长生命的。
黑色素瘤基础与临床的几种表现
黑色素瘤的基础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些研究资料提示,其发生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基因、环境及基因/环境共同因素。比如不典型(发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家族史、光导致色素沉着的皮肤、不容易晒黑皮肤、红色头发人种、强的间断日光暴露、日晒伤、多发黑色素细胞痣等。基因/环境多种因素导致黑素瘤恶性转化。恶性转化的关键细胞通路:Rb通路、p53通路、PI3K/AKT通路、RAS/MAPK通路(20~30%NRAS突变,55~60%BRAF突变)。
恶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于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继发癌变的病例多见于儿童。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一般来讲,黑素瘤的症状与发病年龄相关,年轻患者一般表现为瘙痒、皮损的颜色变化和界限扩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现为皮损出现溃疡,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皮损表现与解剖部位及肿瘤的生长方式相关,即与组织学类型相关,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型别、种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的黑素瘤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遗传学背景,目前黑素瘤的临床组织学分型采用Clark分型,包括四型: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LMM);浅表扩散性黑素瘤;肢端雀斑样黑素瘤/黏膜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NM)。在患恶性黑素瘤的白种人中,约70%为SSM。但在所有恶性黑素瘤的亚洲人中,发生于较少日光照射部位的ALM占72%。
黑色素瘤的不同类型
1.原位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in situ) 组织学上,凡不典型性黑色素细胞限于表皮及附属器上皮内时称为原位恶性黑素瘤,其生物学行为属于良性,可分为3种类型:
(1)恶性雀斑痣。
(2)浅表扩散性原位黑色素瘤:表扩散性原位黑色素瘤(superficial spreading melanoma in situ),本病又称湿疹样癌样原位黑色素瘤(pagetoid melanoma in situ)。
(3)肢端雀斑样原位黑色素瘤。
2.侵袭性恶性黑素瘤(invasive malignant melanoma) 当病灶宽度增至4~5mm时,不典型黑素细胞巢常向下侵入真皮并具有恶性行为,此时称为侵袭性恶性黑素瘤。分为4类:
(1)恶性雀斑样痣性黑素瘤(lentigo maligna melanoma)是由恶性雀斑样痣发生侵袭生长而来,多见于老年人面部,常在原有损害的基础上出现一个或数个蓝黑色结节,表示已向真皮内侵袭性生长。虽然其整个生长过程较为缓慢,但一旦发展为恶性黑素瘤,则其预后并不比其他型黑色素瘤好。转移多倾向于局部淋巴结,5年存活率为80%~90%。
(2)浅表扩散性黑色素瘤(superficial spreading melanoma)系从浅表扩散性原位黑色素瘤发展而来,或称湿疹样癌性黑色素瘤(pagetoid melanoma),有的损害发硬并出现丘疹或结节,有时呈疣状,如有溃疡和出血,则为晚期征象。5年存活率为70%。
(3)肢端雀斑痣性黑色素瘤(acral lentiginous melanoma)发生于掌跖、甲床与甲周部位,尤其是足跖。损害表现为结节,极易破溃与出血。
(4)结节性黑色素瘤:(nodular melanoma)开始为隆起的斑块、结节或深在结节,黑色或青黑色,很快增大并有破溃,或增生如蕈样或菜花状。
(5)痣细胞恶变:目前,关于痣细胞恶变的问题尚无一致意见,但可肯定,恶性黑素瘤可发生于先天性痣细胞痣与发育不良性痣。
3.其他类型 无色素型恶性黑素瘤(amelanotic malignantmelanoma)初为正常肤色丘疹或结节,以后增大成蕈状或菜花状,形似鳞癌。
对早期未转移的结节或斑片损害应手术切除,切除包括皮疹周边范围正常组织1~3cm,如果是指(趾)恶黑,截指术是必要的。已肯定受累的淋巴结应该切除,但预防性淋巴结切除仍有争议。从肢体动脉灌注抗有丝分裂药物治疗肢体黑素瘤也有一定疗效。发生血行广泛转移者须采用以甲氮咪胺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