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运动损伤要怎么做
治疗运动损伤要怎么做
(一)肌肉拉伤
1.第一度(轻度):只有小部分肌纤维断裂,肌肉少许出血。外表看起来并无异样,受伤的肌肉用用力或指压患部才会感到疼痛。以休息、冰敷、压迫、抬高来处理。
2.第二度(中度):有相当多的肌纤维断裂,肌肉明显出血。外表肿胀或出血,受伤肌肉的肌力减退,也是以休息、冰敷、压迫、抬高来处理。
3.第三度(重度):肌纤维全部断裂,常见断裂的部位在于肌肉与肌腱的交接处。断裂的地方会形成凹陷,两端郄鼓起来,外观变形,不会很痛,但是肌力、抬高来处理,并马上送医院开刀缝合断裂的肌肉。
(二)韧带扭伤
1.第一度(轻度):只有小部分韧带纤维断裂,受伤的关节紧绷,指压受伤部位才会引起疼痛。经过两周之后,戴上保护关节的弹性套(护膝、护踝、护腕),在不痛的范围内开始轻微运动,进行复健。
2.第二度(中度):有相当多的韧带纤维断裂,关节肿胀,活动度减少。以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处理,一个月内不能从事任何运动。
3.第三度(重度):韧带纤维完全断裂。关节严重肿胀,关节失去应有的稳定性,可能有脱臼的现象。以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处理,尽快送医,要开刀缝合韧带,半年内不能从事任何运动。
二、处理顺序
(一)维护生命
(二)控制大量出血
(三)减少系统的组织扩大损伤:
检查是否有呼吸与脉博,如果呼吸停止,刞马上给予人工呼吸;心跳若停止,则进行心外按摩,才能避免身体组织系统的进一步伤害。
(四)固定伤处:
运动伤害患者的头部或脊椎有任何的伤害,应先将头部或脊椎固定好,再进行其它部位的急救。
运动损伤的治疗用药
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一、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注意加强防损伤观念的教育,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系统的劳损,大多由于长期局部负荷过大所致。为了减少这些损伤,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守运动训练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和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四、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五、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
六、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运动损伤应该冷处理
春暖花开,猫冬的人们纷纷走到室外,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如今运动健身已经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专家提醒: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穿戴好各种防护器具,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一旦发生了运动损伤,应该及时地接受诊断和治疗。受伤初期的正确处理,对后续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
经常接触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韧带、半月板损伤等的北京玉泉医院德尔康尼关节外科医生说,门诊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有个25岁的男性患者,踢球时扭伤了膝盖,医生在询问病情的时候,这个患者说:“昨天踢球时膝盖扭伤了,当时疼得挺厉害,可还是坚持打完了比赛,回家后发现膝盖肿了,于是赶紧用热毛巾敷,还找朋友给揉了揉,结果,晚上肿得更厉害了,疼得一晚上没睡着觉,这才赶紧来看医生。”
医生说,对于现代急性运动损伤的处理有四大原则,即休息、冰敷、压迫和抬高。休息可以避免伤势的加重,减少由于继续运动所引起的疼痛、出血或肿胀。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能有效地减少出血和水肿,同时,还有局部麻醉和止痛的作用。压迫有局部止血的作用。抬高肢体的作用就如同水往低处流,可以减轻受伤部位的水肿。
这就可以看出,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犯了几个错误:首先,明知受伤了,而且有明显的疼痛,就不应该继续运动,因为这样会导致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并会给治疗增加难度;其次,受伤的部位如果肿胀了,就不要做热敷,因为这会使肿胀更加厉害,这一点是在门、急诊中最常遇见的错误;再次,在没有搞清楚具体伤情前进行按摩也会加重损伤。总之,发生了运动损伤,千万不要进行太过“积极、热情”的自行处理。
引体向上胳膊肘疼 引体向上胳膊肘疼怎么办
网球肘造成的疼痛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治疗,运动损伤造成的胳膊肘疼痛有以下的解决方法:
做引体向上时出现胳膊肘疼,要立即停止运动,不必坚持,以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胳膊拉伤初期可以进行冷敷处理,用毛巾包住冰块敷在胳膊肘处,帮助收缩局部血管,减少炎症反应。
受伤三天后可以用热毛巾敷在患处。此时是肌肉的恢复阶段,热敷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长期紧张的肌肉组织愈合。
在受伤后的恢复阶段,可以适当的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症状,帮助恢复。
疼痛较强或者长时间未好转应该就医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运动损伤病因
①训练水平不足。训练不够,不仅影响成绩,而且常常是致伤的重要原因。
②比赛、教学或训练课组织不当。如缺乏医务监督(致有伤病或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参加运动),不遵守训练原则,缺乏保护,竞赛组织安排不当(如比赛路线、时间的选择、项目次序的安排不当等),场地器材不合卫生要求,保护服装的损坏和不合要求等等,都可能导致各种运动损伤。
③运动员生理状态不良。如疲劳,病后,精神紧张,掌汗或胼胝等。
④不良的气候因素或突变的环境因素。如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差因素,海拔高度变化等。
运动损伤冷疗法
运动损伤冷疗法
冷疗法是指运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分子(如冷水、冰、蒸发冷冻剂等)刺激来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1.作用——冷疗法主要是通过降低组织温度,使周围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量及伤部充血现象,减轻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因此,有止血、退热、镇痛和防肿的作用。在进行冷敷过程中,局部会感到冷、刺痛、疼痛减轻和麻木的过程。
2.方法——将毛巾用冷水浸透发在伤部,约两分钟换一次,或将冰块装入袋内进行外敷,每次20分钟左右。也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淋或将伤部泡入冷水,或用冰块擦摩伤部,但时间应缩短。有条件可用冷镇痛气雾剂喷涂伤部。常用的为烷类冷冻喷射剂。使用时应距离皮肤30厘米~40厘米垂直喷射,时间约为5秒~10秒。有时为了加强麻醉作用,可在停止喷射20秒后再喷射一次,但喷射次数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3次,以免发生冻伤。喷射冷镇痛气雾剂后,伤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温度下降并有麻感。但面部损伤不宜用此法。
3.适应症——主要用于急性闭合性组织损伤的早期,即在损伤后的24到72个小时内使用。
4.注意事项——冷疗法应在伤后尽快使用,越早越好。但要严格控制时间,并注意局部组织情况,冷敷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如发现皮肤麻木时应停止使用,防止组织冻伤。不可在没有感觉的部位冷敷;在对冷敏感的部位进行冷敷时,有些人会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起水泡的现象,应注意观察和避免,不要在开放性损伤部位进行冷敷。
体育运动准备活动怎么做
体育运动的准备活动的做法如下:
1.热身运动时,除了常规的从头至脚的徒手热身方式外,身体各部位的关节、韧带、肌肉也要进行充分的活动。还可借助跑步机、健身车等进行较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热身运动一般以10分钟为宜,冬季可稍长些,约15分钟。热身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太短热身不充分,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太长体力过早消耗,影响正式锻炼;
3.全身热身后,要进行局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针对性活动。比如当日主要练肩,那就要对肩部进行针对性的热身,如用高位拉力器做颈前或颈后下拉,前、后各做1至2组,用轻重量,每组做15次;
运动后整理放松:
1、反方向拉伸练习。在健身锻炼结束时,适当安排与训练部位方向相反的肌肉拉长和伸展练习,对加速肌体恢复和预防运动损伤大有裨益。譬如,肩、腰部练习结束时,做单杠悬垂、提膝或前后摆动等放松练习,可迅速减轻肩腰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压力和酸痛,促进肌体恢复;
2、专家指导,慢跑5至10分钟能全面促进肌体恢复;练完大腿骑5至10分钟阻力较小的健身车,既能缓解大腿肌的紧张状态,又能恢复肌肉弹性。
运动前的热身运动是最重要的,因为冒冒失失就继续运动,身体还没有准备好,是最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要学会正确的运动方式。
有了上文的了解,希望大家在以后做体育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恰当的准备活动。只有我们在体育运动之前,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情况的发生,才能够避免身体的意外损伤。当然了,在做好准备活动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正式的体育运动了。而在运动过程之中,我们也一定要多加注意,凡事都要以健康为大前提才行。
运动损伤要去根
运动损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肿胀、疼痛的症状消失,许多人被假象所蒙蔽,以为完全康复了,其实不然。尽管损伤的组织基本恢复,但可能有粘连形成,长期累积下来,会逐渐转为慢性损伤,使功能减退。
因此,在损伤恢复的后期,要注意加强肌肉、关节功能的锻炼,即在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要加强受伤部位的功能性锻炼,防止受伤部位因长期代谢障碍而引起组织变形和功能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康复。例如,膝关节损伤且症状消失后,应当注意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某些因韧带损伤而带来的机能障碍。如果不注意股四头肌的锻炼,等到韧带愈合完毕,而股四头肌的萎缩却未恢复,则在上下楼梯时会有“不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