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要警惕蘑菇中毒
生活中要警惕蘑菇中毒
蘑菇富含营养是众所周知的,却不知每年因误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广东、西藏、四川、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发生最多, 北京、山东、河北等地也有报道。夏季雨水充沛,蘑菇生长旺盛。如果您有采摘野蘑菇的机会,可要注意了!
我国地域辽阔,野生蘑菇资源非常丰富,能食用的就有400余种。因其采摘方便、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备受青睐,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尤其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追求天然食品蔚然成风,也使得吃蘑菇宴成为时髦。但并不是每一种蘑菇都对人类友好。
毒蘑菇中毒死亡率高
毒蘑菇学名毒蕈(读作“迅”),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约百余种,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约80余种,常见的有捕蝇蕈、死帽蕈、马鞍蕈、栗茸蕈、假芝麻蕈等。其所含毒素不同,中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也各异,大致分为4型,即胃肠炎型(或类霍乱型)、神经精神型或中毒性脑病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病死率高达50%~90%。
目前对毒蘑菇引起的中毒还没有特效解毒药物,有一种毒性极强的肉褐鳞环柄蕈,毒性稳定、耐高温、耐干燥,一般烹调不容易破坏,一旦误食,极度危险。
毒蘑菇中毒诊断难
毒蕈中毒的诊断有时相当困难。一方面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各异;另一方面毒蕈中毒发病潜伏期较短,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36小时,平均7小时;再加上本病起病时多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如患者不把食用过毒蘑菇的信息提供给大夫,一般很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炎和一般的食物中毒等。
在夏秋季节,当遇有食过野生蘑菇,一家人同时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考虑到毒蕈中毒的可能性。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将呕吐物和排泄物送化验室进行检查,以便确诊。
毒蘑菇中毒治疗要及时
毒蕈中毒者应就近马上就诊。一般来说,对于重症中毒患者经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处理后,应迅速送至条件较好的上级医院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同时对其他一起食用者,无论有无症状均须住院观察,并化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毒蕈中毒尤其是中毒性肝炎型患者存活率的惟一方法。
催吐是最简便的急救方法,适用于神志清醒的人。催吐溶液可以用清水、浓茶、1:5000高锰酸钾溶液、3%~5%鞣酸溶液、0.5%活性炭混悬液等,其中以清水或浓茶最为便捷。方法是让患者快速喝下约500毫升清水或浓茶,然后用筷子或手指探喉,刺激喉头引发呕吐反射,吐出胃内容物,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吐出的胃内容物变清为止。催吐后再口服医用蓖麻油或香油30~60毫升或硫酸镁30克导泻,使肠道毒物进一步排出。有条件的话可反复洗胃,清除毒物,洗胃之后再用导泻、灌肠,结合口服鞣酸、活性炭等药,以使毒物迅速排出减少其吸收。
解毒剂阿托品用于捕蝇蕈类中毒;巯(读作“球”)基络合剂用于死帽蕈中毒。 严重毒蕈中毒如出现溶血反应、中毒性心肌病、肝病等,可使用激素。液体疗法、利尿等方法,可保护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必要时可血液透析。所有这些都要在医院进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发病后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进入“假愈期”,以为已经治愈就回了家。这种患者可能症状很快重现,当再次到医院就诊时,大多病情已难以控制。所以说,假愈期观察、护理非常重要,稍有麻痹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故对此期患者不容忽视,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其内脏损害的早期表现。对于确诊毒蘑菇中毒的患者,应住院观察1周以上。
为了防止毒蕈中毒,需加大预防毒蕈中毒的宣传力度,普及食用野生蕈的安全知识,同时不要轻信一些民间流传的缺乏科学性的毒蕈识别方法。
特别提示
人们在采摘蘑菇时决不能采那些辨别不清、从未食用过或自己不能确定是否无毒的野蘑菇;另外,多种野蘑菇也不要混杂食用,不能生食,不要与酒同食,烹饪时尽量避免急火快炒。
如何识别毒蘑菇
一般毒蘑菇多有以下特征:①外观大多色泽鲜艳美丽,可谓越艳丽毒性越大;②蘑菇盖上有肉瘤,蘑菇柄上有蕈环、蕈托等;③将其放在银器里煮时变为绿色或黑色;④毒蘑菇味多辛酸苦辣;⑤蘑菇体多柔软多汁,汁液混浊,呈乳白色,易变色。
蘑菇中毒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催吐
吃蘑菇出现中毒首先需要做的及时催吐,用筷子或勺子刺激咽部,促使呕吐,突出毒素物质减轻中毒。
洗胃
在催吐之后大量的食用茶水或者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催吐,反复如此几次,清洗胃肠。
就医
蘑菇中毒可大可小,轻微只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可出现呼吸苦难、休克、死亡等,因此,蘑菇中毒及时就医十分必要。
蘑菇中毒的急救措施
中毒后,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呼叫救护车急救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催吐、洗胃和导泻
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随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可反复多次。
补水
催吐后,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防止窒息
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保暖
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尿酸高是怎么回事 过量食用腺嘌呤食物
过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长期过量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并且没有及时的进行相关的补救措施,人体中的尿酸就会过量累积。所以尿酸高病人需要警惕尿酸高的危害,对自己的饮食习惯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导致其他的并发症,如痛风,尿毒症等等。
腺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主要包括:
1、所有动物肝脏、肉汤、肉汁 ;
2、鱼贝类:所有贝壳类、白仓鱼、鲢鱼、带鱼、海鳗、沙丁鱼、小鱼干、鲭鱼、风尾鱼、沙丁鱼、鱼卵、小虾等;
3、禽类:、鹅、斑鸡、石鸡;
4、蔬菜:豆苗、黄豆芽、芦笋、紫菜、香菇、野生蘑菇等。
哪些食物最容易被“加毒”呢
1.西瓜
警惕:激素催熟,子是白的。
识别方法:用了激素的西瓜瓜皮上的黄绿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特别鲜艳,但瓜子却是白色的,吃起来没有甜味。这种瓜易出现歪瓜畸果,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头尾膨大等,表面有色斑或色差大。食用西瓜时,若发现口感不好,尤其是舌头有麻感时,应立即停止食用。
2. 海带
警惕:化学品加工,特别绿的不能买。
识别方法:海带肥肥的,颜色特别绿,还很光亮,很可能是用化学品加工过的。一般海带的颜色是褐绿色,或是深褐绿色。正常情况下,新鲜海带通常经开水烫后,再晾干处理,颜色是灰绿色的。
3.蘑菇
警惕:漂白粉泡过,雪白透亮中看不中吃。
识别方法:有的蘑菇雪白透亮,粒土未沾,价格还便宜,很可能用漂白粉泡过,中看不中吃。好的蘑菇生长在草灰里的,难免会沾上草灰。而且正常蘑菇摸上去,有点黏糊糊的,漂白过的蘑菇摸上去只是光滑,不会有腻腻的手感。
4. 银耳
警惕:硫磺熏制,并非颜色越白就越好。
识别方法:银耳的色泽并非越洁白品质越好。银耳经硫磺熏制可去掉黄色,外观饱满充实、色泽特别洁白,但存放时间稍长,约10~20天又会因与空气接触而氧化还原为原来的黄色进而发红。选购银耳时可取少许试尝,如舌头感到刺激或有辣味,则可能是用硫磺熏制的。
5.茶叶
警惕:铅铬绿染色,提防颜色太鲜艳。
识别方法:铅铬绿是一种工业颜料,具有毒性,正常“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加铅铬绿的“碧螺春”发黑、发绿、发青、发暗;用开水冲泡后,正常“碧螺春”看上去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着色茶叶的绒毛则是绿色。
6. 腐竹
警惕:加入“吊白块”
识别方法:“吊白块”是一种工业用增白剂。不法分子为了让腐竹变白、光洁度提高、韧性增强,违规掺入有毒物质“吊白块”。“吊白块”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感,但加热后会分解出剧毒的致癌物质。合格的腐竹为淡黄色,蛋白质呈纤维状,迎着光线能看到一丝一丝的纤维组织;捏一捏,易碎的腐竹质量比较好;取几块腐竹在温水中浸泡,变软且泡出的水是淡黄色、不浑浊的,即为质优腐竹。
7. 干辣椒
警惕:硫磺熏过,颜色不能太亮丽。
识别方法:硫磺熏过的干辣椒亮丽好看,没有斑点,正常的干辣椒颜色是有点暗的。用手摸,手如果变黄,是硫磺加工过的。仔细闻闻,硫磺加工过的多有硫磺气味。
8.水发食品
警惕:甲醛泡发,一握就碎。
识别方法:常见的有水发蹄筋、水发海参、水发酸鱼等。不法之徒常利用甲醛或双氧水来加工水发食品。我国严禁以甲醛作为食品防腐剂食用。鉴别时,一是看,如果食品非常白,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和食用;二是闻,甲醛泡发的食品会留有一些刺激性异味;三是摸,用甲醛泡发的食品手一握就很容易碎。
9.虾米
警惕:用氨处理,要选干爽不粘手的。
识别方法:有的商家在虾米发潮后,用氨加以处理,使其表面与一般虾米无异。所以挑选虾米一定要选干爽、不粘手、味道清香,细闻一下有没有刺鼻气味的。
10.枸杞
警惕:硫磺熏制,有酸苦味要警惕。
识别方法:颜色特别鲜红的,光光亮亮的可能是“毒枸杞”,颜色略发暗,略带土色的是天然枸杞;“毒枸杞”摸上去有粘黏感,天然枸杞则相对干燥;另外,天然枸杞酸中带甜,而“毒枸杞”则有很重的酸苦味。
11.豆芽
警惕:化肥浸泡,不能选太粗壮的
识别方法:自然培育的豆芽,芽身挺直,芽根不软,有光泽且白嫩,稍细,无烂根、烂尖等现象;用化肥浸泡的豆芽色泽灰白,芽杆粗壮,根短、无根或少根,豆粒发蓝,如将豆芽折断,则断面有水分冒出,有的还残留有化肥的气味。
12. 大米
警惕:工业产品白蜡油和矿物油抛光,鲜亮无比可能有毒。
识别方法:购买的大米鲜亮无比时,很可能大米是用矿物油抛光的。用少量热水浸泡这种大米时,手捻之有油腻感,严重者水面可浮有油斑。另外仔细看,因上油抛光米颜色通常是不均匀的,仔细观察会发现米粒有一点浅黄。
13.黑木耳
警惕:明矾、碱水泡,有怪味可能掺假。
识别方法:真木耳略嚼后纯正无异味,并有清香气。假木耳通常都有掺假物的味道,如有涩味,说明用明矾水泡过;有咸味,是用盐水泡过;有甜味,是用糖水拌过;有碱味,是用碱水泡过。
14.毛肚
警惕:双氧水、甲醛泡制,又白又大千万别吃。
识别方法:特别白的毛肚是用双氧水、甲醛泡制三四天才变成白色的。购买时如果毛肚非常白,而且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用甲醛泡发的毛肚,用手一捏很容易碎,加热后迅速萎缩,应避免食用。
15. 黄花菜
警惕:硫磺熏制,色泽迷人不正常。
识别方法:为了延长存放时间,不法商贩就用硫磺熏“陈货”,变鲜变干。二氧化硫超标的干黄花菜多呈浅黄、白色,因为黄花菜经过鲜菜到干菜这一制作过程,其色泽应该越来越深,“色泽迷人”的干黄花菜多数为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其外表浅黄、浅白均属不正常,而且有刺鼻酸味。食用黄花菜之前,最好先用清水浸泡30 分钟以上,再用清水冲洗几遍。
春季不要食用野生蘑菇
3月23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警示,为了你的生命安全,请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我省春季雨水充足,适合各类野生毒蘑菇生长,毒蘑菇没有明显的标志,品种多达上百种,其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样。非专业人士不易鉴别,每年都有采摘食用毒蘑菇造成中毒的事故发生。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中毒发病较快,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6小时,最短在进食毒蘑菇10分钟后即可发病。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如果不慎食入,应立即赶往医院,在等待急救车赶到现场期间,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吃蘑菇中毒怎么办 蘑菇中毒怎么办
1.催吐:吃蘑菇出现中毒首先需要做的及时催吐,用筷子或勺子刺激咽部,促使呕吐,突出毒素物质减轻中毒。
2.洗胃:在催吐之后大量的食用茶水或者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催吐,反复如此几次,清洗胃肠。
3.就医:蘑菇中毒可大可小,轻微只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可出现呼吸苦难、休克、死亡等,因此,蘑菇中毒及时就医十分必要。
误食毒蘑菇可致命
每年都有采食野磨菇中毒的事件发生,据合肥市疾控中心统计,2012年发生3起有8人中毒,2013年2起6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2014年1起2人中毒。合肥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由于有些野蘑菇含有毒素,且市民大多不具备辨别能力,为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不要采摘野磨菇食用。
据该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毒蘑菇在我国约有百余种,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有十多种,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中毒表现多样,可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和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以及肝、肾、心、脑等脏器损害,其中以脏器损害最为凶险,死亡率较高。夏季是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季节,每年各地均有发生。
毒蘑菇中毒一般可分为速发型毒蘑菇中毒与迟发型毒蘑菇中毒。误食速发型毒蘑菇后发病较快,一般在半小时至6小时之内,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明显,症状消失后,很快好转、痊愈,极少有死亡发生。而迟发型毒蘑菇中毒后发病慢,一般在误食10小时以上发病。常常是出现吐泻症状之后,似乎痊愈,即假愈,经过1~3天假愈期后,突然出现严重的肝、肾、脑等脏器损害的症状,如肝肿大、黄疸、广泛出血、尿少、无尿、烦躁不安、昏迷、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毒磨菇中毒。首先,要提高鉴别毒蘑菇的能力,不吃不认识或没有吃过的蘑菇。其次,不要轻信一些不可靠的鉴别毒蘑菇的方法。
新鲜菌子怎么保存一年 野生菌中毒症状有哪些
具体如下:
生活中野生菌子的种类是很多的,不同种类的有毒野生菌中毒症状不一样,一般常见的中毒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纳差、乏力等情况;部分野生蘑菇中毒以后可以出现神经毒性表现。
对于中毒者来说,可能会出现瞳孔散大、精神错乱、躁狂等情况,严重时会出现神经失常等表现;如果是溶血性毒蘑菇中毒,会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甚至会出现休克等现象。
手指月牙与肥胖有什么关系
1、半圆形:警惕气虚型肥胖
月牙形状理应越接近半圆,边际越圆滑越好的,但是如果接近半圆的月牙还有变大的趋势,那么说明你的工作压力大,身体因疲劳变得气血双虚,因此出现水肿现象。此时需要规律作息,减肥运动后需要服补气食物,例如牛肉、大豆和蘑菇等。
2、扁平型:警惕食源性亚健康肥胖
月牙弧度不圆,呈一道白色,如果你有三指以上的月牙都是这样的话,则说明你体内有食品添加剂以及毒素的严重残留。超市食品中的奶油香精、糖精钠、膨化剂等添加剂都会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慢慢使人体这台机器效率变慢。
3、不规则型:警惕卵巢早衰型肥胖
月牙边缘模糊、有缺口或者坑坑洼洼,指代女性气血虚弱,进而映射卵巢受损。因为减肥药有抑制雌激素的副作用(临床医学中,如果病人服用雌激素治疗,是不主张服用减肥药的),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后,卵巢早衰就会从40岁提前到20岁,因此月牙不规则的人妖慎用减肥药。
4、细线型:警惕肝气郁结型肥胖
如果月牙呈细线状,也就是指甲边际只出现了一点点月牙,说明肝气郁结,元气亏损。肝气郁结的肥胖者有如下特征:喜欢暴饮暴食,生活无规律,局部肥胖比较多,腹部前部囤积赘肉。如果观察到月牙呈细线,对于三个甲面,一定要先养肝再减肥,保证有规律的日常作息。
毒蘑菇中毒食疗方
适宜食物
菠菜,冬瓜,苦瓜,南瓜
忌吃食物
大葱,花椒,红辣椒,桂皮,咸鱼
食疗:
甘草1至2两,绿豆1~4两,水煎;或甘草汤内服;或对坐草2两(或带金银花藤4两),煎服;或鲜金银花或嫩叶适量,洗净嚼服。
患者应少吃什么?
(1)忌烟、酒。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花椒、辣椒、桂皮等。
(3)忌肥腻、油煎食物。
平常饮食即可,不需特别多吃什么。
蘑菇中毒急救措施
蘑菇属于菌类食物,因美味可口且富含矿物质而深受人们喜爱。但并非所有的蘑菇都可食用,有些野生蘑菇是有毒的,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及生命。误食毒蘑菇后大约半小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可伴多汗、流口水、流泪等现象,少数患者甚至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中毒后,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叫救护车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2、催吐、洗胃和导泻。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3、补水。催吐后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休克。4、防止窒息。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5、加盖毛毯保温。
夏季警惕五种食物中毒
警惕一:食用末熟透食物中毒
许多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的细菌,如果食品加热温度不够,就不能有效杀灭或破坏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或有害酶类,最终就会导致食物中毒。
警惕二:细菌繁殖引起的中毒
因吃剩菜剩饭引起食物中毒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专家介绍,夏季炎热气温高,如剩菜剩饭时间过长,吃时又没有进行高温热透,很容易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
警惕三:冰箱受细菌污染中毒
我们知道,冰箱如果使用时间过长,又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的话,很容易滋生细菌,这样就会导致储藏的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吃后造成食物中毒。
警惕四:误食野菜野蘑菇中毒
误食某些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如野菜、野蘑菇等造成中毒。夏季到山区郊外旅游,经常会遇到一些野菜、野蘑菇等野生植物,由于旅游者不能辨别出哪些有毒哪些无毒,误食后很容易中毒。
警惕五:制作食品受污染中毒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并大量繁殖,导致食品变质引起中毒。如上周本市出现的居民食用了一家大型超市出售的豆制品造成十余人食物中毒。据北京市食品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说,造成食用豆制品中毒事件的原因是,这家豆制品生产厂家改建原厂房,豆腐生产地点是临时加工点,不具备加工条件,因而造成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夏季炎热高温,食品最好购买当天生产的;饭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不剩菜剩饭,冰箱储藏的食品吃时一定要再加热。特别是雨季到来,郊区山野的野菜、野蘑菇等正生长旺盛,不了解情况,不要随便采摘,更不要入口,以免造成食物中毒。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要尽快采取措施。
不熟悉的野菜切勿采食
据介绍,近来,我国有毒植物和有毒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接连发生。5月17日广东东莞发生了3人蘑菇中毒事件,5月30日新疆发生了致6人死亡的野菜中毒事件。
专家指出,有毒植物和蘑菇中毒可表现为神经、消化、循环、呼吸等多系统损害,严重的可致人死亡。很多有毒植物和有毒蘑菇与人们日常进食的无毒食物很形似,不容易区分。如果不慎误食了不熟悉的野菜、野生蘑菇,并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并保留剩余可疑食物,以待医务人员进行有毒植物和蘑菇的鉴定。
吃蘑菇中毒吃什么解毒 毒蘑菇中毒症状
常见恶心呕吐,流涎,多汗,心动变慢,呼吸急促,瞳孔缩小,出现幻觉,腹痛腹泻,伴头昏头痛,心悸,烦躁,四肢麻木,胸胀胸闷,全身发黄,面色苍白,小便呈酱油或血水样,可见肝脾肿大,严重者可见抽搐,昏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