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血压不控制有哪些危害

高血压不控制有哪些危害

不控制高血压会有哪些危险?

血压越高,心脏及诸如大脑、肾脏等主要器官的血管受到损害的风险就越大。

如果不加控制,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心脏扩大并至心力衰竭。血管可能出现膨胀突起(动脉瘤)和薄弱点,并在这些地方更易发生阻塞或破裂。血管中的压力可以迫使血液渗出、进入脑部并引发中风。高血压还能导致肾衰竭、盲症和认知障碍。

高血压引发的后果还能与其他因素相结合,增大心脏病发作、中风和肾衰竭的发生几率。这些因素包括使用烟草、不健康的饮食、有害使用酒精、缺乏身体活动、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以及肥胖、高血胆固醇和糖尿病。

每个人都应该常测量血压

全世界每三个成人中就有一例高血压,这种病症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所有中风和心脏病死亡人数的一半。在几乎所有高收入国家,诊断和低价药物治疗的大范围普及已经使全体人群的平均血压大幅降低,并由此带来心脏病死亡人数的降低。

所有成年人都应进行血压检查。如果出现高血压,应向医生征询建议。

高血压的日常护理技巧

(1)晚餐宜少吃:高血压患者在晚餐时宜少吃,并应以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可配些清淡的汤类,不要因为害怕夜间多尿而不敢饮水或不敢进食粥类。因为进水量不足,可使患者的血液变得黏稠,加上夜间活动少,则很容易形成血栓。有些高血压患者,常常在晚餐时毫无顾忌地大吃大喝,结果使胃肠道的负担加重,引起消化不良而影响了睡眠质量。这对于保持血压平稳是十分不利的。

(2)娱乐要适度:高血压患者的睡前娱乐活动要适度有节制,这是高血压患者必须注意的一点。如下棋、打麻将、打扑克要限制时间,一般以1~2小时为宜,并且要注意控制情绪,不可过于激动。进行户外活动时,可以选择散步等不算剧烈的活动,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过长。看电视也应控制好时间,不宜长时间地坐在电视屏幕前,也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否则,患者的情绪激动会影响睡眠质量,并且会导致血压升高。

(3)睡前要烫脚:患者要按时就寝,并应养成上床前用温热水烫脚的习惯,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解除一天的疲乏,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另外,患者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安眠药,力争自然入睡,以保持血压平稳。

高血压患者若能做到以上三点,就可改善睡眠质量,减少血压波动。另外为减少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早晨醒来时,不要急于起床,应先保持仰卧姿势,在床上轻轻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的张力,然后再起床,这样可以避免引起头晕。起床时动作要慢,稍活动几下上肢后,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就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只要血压保持平稳,高血压患者就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对某些人而言,改变生活方式(如停止烟草使用、采用健康饮食、定期锻炼并避免有害使用酒精)足以控制血压。减少盐的摄入量也会有帮助。对其他人而言,光有这些改变还不够,他们还需要处方药才能使血压得到控制。

成年人可以通过坚持按方吃药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来辅助治疗。

高血压患者如果同时患有高血糖或血胆固醇升高,所面临的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危险更大。因此,进行血糖、血胆固醇和尿白蛋白的定期检查非常重要。

高血压不控制有什么危害

不论是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都对心脑血管有影响,中青年高血压朋友往往是以舒张压升高为主,伴或不伴有收缩压升高,同时有交感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这时舒张压的危害更大;而老年高血压朋友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或斑块形成,舒张压往往偏低或正常,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此时高的收缩压更为重要。如果高血压正常的波动曲线被扰乱,出现晨峰高血压或夜间高血压,都会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增加。下面就把血压控制不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分述如下:

1.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心脏改变。辅助检查中心电图显示:左室高电压或左室肥厚;心超可显示:心肌肥厚和心脏扩大的程度;X胸片显示:左心缘增大或呈靴形心。原因是由于血压升高使心脏向动脉射血的阻力增大,心脏负担加重,心腔内压力增高,再加上一些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造成心脏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脏肥厚。

2.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斑块形成,引起心脏血液供需矛盾所致的心肌缺血;高血压可以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严重时可以造成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管内膜损伤,激活凝血因子,引起心肌梗死。临床研究证明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也随之增高。

3.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可以发生各种心律失常,例如房早、室早、室速、房颤等,原因是由于高血压所致的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缺血,心脏发生重构,纤维化,心脏的电生理发生紊乱,特别是左室肥厚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室颤,甚至猝死。其次危害比较大的心律失常为房颤,由于房颤时左心房容易形成血栓,特别是在血压波动,房颤心率不能控制时,血栓易于脱落,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例如阻塞脑动脉则引起脑梗塞。

4.心力衰竭:高血压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患者早期表现为劳累或饮食后出现气喘,心悸,胸闷,后期日常活动也感气促,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尿少,下肢水肿,午后更甚,甚至夜间不能平卧休息,而端坐呼吸,或高枕而卧,纳差腹胀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预后及寿命甚至不及肿瘤患者。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远没有达到恶性肿瘤的程度。

5.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是脑卒中的先兆。患者可表现为短暂性的肢体活动障碍,麻木无力,或眩晕朦,失语,吞咽困难,多数患者持续10余分钟,而大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不遗留有症状,但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临床症状基本相同。这预示着体内有反复发生的微血栓形成,有可能形成较大的血栓,临床观察发现,发生小中风的患者,以后发展成脑梗塞的几率达到30-40%,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也很高。

6.肾功能损伤:血压控制不好,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原因一是由于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升高,引起肾小球超滤率过高,肾小球损伤,肾微小动脉硬化;二是肾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影响肾动脉灌注,造成肾小球及肾小管供血不足。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血压没有得到很好控制,10-15年后就会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者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高血压怎么控制 高血压控制目标

一般高血压病人应控制在140/90mmHg高风险病人应控制在130/80 mmHg。

高血压的治疗要根据病人的状况来订定目标,主要是把血压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以及降低后续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脑血管硬化、脑中风、心脏或肾脏病。根据台湾2015年高血压建议指引,高血压病人在心血管上面的风险会不同,一般都是控制在140/90mmHg,但对于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血管风险大,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

高血压控制血压的几种小窍门

干活“慢”半拍

突如其来的任务,很容易使人压力倍增,血压值也跟着猛长。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提醒我们,此时不妨先把任务暂时放一放,整理好思路再开始。

多吃山芋、土豆

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教授琳达·凡·霍恩表示,山芋等富含钾的蔬果有助于降低血压,西红柿、橙汁、土豆、香蕉、芸豆、豌豆、哈密瓜和葡萄干等都是富钾食物。

少量饮酒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滴酒不沾相比,少量饮酒的人血压维持得更好。建议女性每日饮酒不超过1杯(相当于340克啤酒、142克红酒或42.5克白酒),男性不超过2杯。

高血压控制是关键

(一)合理膳食

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控制在6g以内;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富而低钠的食物,如芹菜、生菜、油菜、菠菜、黄花菜、紫菜、海带等;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呈线性相关,而且酒精可以拮抗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二)减轻体重

体重增高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以内, BMI的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m2)。

(三)适量运动

运动不仅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约6~7mmhg),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不同方式。运动时把握“357原则”,即每天运动时间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五次,运动时心率达到(170—自己的年龄)次/分。

(四)气功及其它生物行为方法

气功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通过意念的诱导和气息的调整发挥自我调整作用。长期的气功锻炼可使血压控制较好减少降压药药物的服用量,并可使脑卒中发生率降低。

(五)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减少精神压力和抑郁等对高血压患者均十分重要。

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什么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可以配合适当运动和调节饮食,会对血压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饮食控制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血压病饮食有着五大原则。

1、低盐低脂。盐摄入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而高脂高胆固醇的饮食也不利于血压控制,还易引发肝脏、血管损害,所以应减少盐、动物脂肪的摄入。

2、多食用蔬菜水果。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保护血管、降低血压,应经常食用。

3、食物合理搭配。不是说不利于血压控制的食品就一点都不能吃,利于降压的食品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吃。任何食物的食用都应有一个限度,可在咨询医师或营养师后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高血压食谱,既保证日常营养,又有效控制血压。

4、饮食定时定量。吃饭要定时,不要吃得太饱,尤其是晚餐,切忌暴饮暴食。

5、戒除烟酒。烟酒对身体的危害已众所周知,戒烟戒酒,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

高血压有什么危害?高血压不控制有什么后果

高血压的危害主要是血压升高对血管和人体多个器官的损害。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是全身性的,而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四个器官为 心、肾、眼、脑:

(1)心脏损害:长期高血压可剌激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扩张,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可以使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特别是在氧耗量增加(如剧烈运动)时,会导致心肌缺血。高血压性心脏病常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梗死。

(2)脑损害: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破裂可并发脑血栓形成。这些都可造成脑卒中。

(3)肾损害:长期高血压可使肾小球坏死,导致肾衰竭,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病风险更高。而恶性高血压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肾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4)眼损害: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甚至会引发失明。

高血压是身体一种病理状态,它更像是一个症状,而非一个疾病。所以控制高血压的药物多是控制症状。高血压的危害虽然很严重,但只要通过规范的治疗,血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控制住了血压,就不会有相关危害。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的症状不典型,有的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是体检时发现,有的人有头昏、头痛、头晕、颈项僵硬的表现。还有的人有胸闷、恶心的表现。

高血压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各个脏器,如心脏、肾脏、眼睛、脑血管,血压控制不好,患者容易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肾病,脑中风、高血压眼病等等。还有的人血压过高,会出现精神异常、昏迷等。

如何应对夏季低血压

一到这个季节,很多习惯早起量血压的老人会发现,一直居高不下的血压居然降到了正常范围内。而那些血压控制很好的老人,也会被血压计上的低血压值吓到,还常常伴随着头晕、无力等症状。

虽然人体的血压每时每刻都会有变化,但这样整体呈下降趋势,还是季节在捣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许俊堂医生介绍,夏季血压降低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夏季因为高温,人体出汗增加,相较于春秋季而言,体表水分蒸发得也较多,从而会导致人体的盐分丢失。也就是说,在高温多汗的夏天,我们每个人在排汗的同时都相当于服用了一片利尿药降压。随血液容量降低和血管紧张度会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

其二,伴随着夏季的高温,人体的体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减小,血压相应下降,这也给我们的血压下降做了一定的辅助工作。

低血压状态造成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对身体器官是很有危害的,特别是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对低血压的耐受性弱于高血压,很容易出现身体器官灌注不足和缺血的表现,甚至导致如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和肾功能不全等更严重的后果。许俊堂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应尽量不低于130毫米汞柱,年轻人不低于120/75毫米汞柱。而那些血压控制一直良好的病友到了夏季就需要调整用药,不要让过低的血压对身体造成没必要的负担。

许俊堂教授建议,在高温多汗的夏季,避免身体出现脱水状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同时,要坚持做好血压自检工作,一旦发现血压有波动出现,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药物进行调整。

高血压不控制有什么危害

高血压,也称血压升高,是血管持续受到较高压力时出现的一种疾病。血液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至身体的各个部分。心脏每一次收缩,会将血液压送进血管。心脏压送血液推挤血管壁(动脉)所产生的压力就形成血压。血压越高,心脏压送血液所用的力就越大。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定义为心脏收缩时(收缩压)120毫米汞柱1和心脏舒张时(舒张压)80毫米汞柱。当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时,就视为血压升高或高血压。

有时,高血压能引起头痛、气短、头晕、胸痛、心悸和鼻出血等症状。但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也正因此,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不控制高血压会有哪些危险?

血压越高,心脏及诸如大脑、肾脏等主要器官的血管受到损害的风险就越大。

如果不加控制,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心脏扩大并至心力衰竭。血管可能出现膨胀突起(动脉瘤)和薄弱点,并在这些地方更易发生阻塞或破裂。血管中的压力可以迫使血液渗出、进入脑部并引发中风。高血压还能导致肾衰竭、盲症和认知障碍。

高血压引发的后果还能与其他因素相结合,增大心脏病发作、中风和肾衰竭的发生几率。这些因素包括使用烟草、不健康的饮食、有害使用酒精、缺乏身体活动、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以及肥胖、高血胆固醇和糖尿病。

怎么预防高血压 控制体重

当前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腰围渐宽、超重、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有效维持正常体重应该是努力的目标,体重指数应当控制在24千克/平方米以下。

控制体重的方法:一方面控制摄入量,主要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消耗掉过多的脂肪储存,两者不可偏废。

高血压治疗中的困惑解析

虽然高血压的防治已逐渐普及,深入人心,但是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下降,高血压的防治仍然存在一些误区,所以还需进一步澄清一些错误观念,更加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好血压,把高血压所造成的心脑血管损害降低到最低;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我们主要遇到以下问题困惑着大家,现分析如下。

1、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是一种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

这一错误认识在一部分高血压朋友中广泛传播,特别是在老年朋友当中尤为突出,使得这部分高血压患者放弃了高血压的治疗。那么老年人血压升高没有危害吗?答案当然不是,因为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仍然是心脑血管病,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观察都表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少于血压升高者,所以血压超过140/90mmHg,就应该考虑降压治疗,特别是血压大于160/100mmHg时更应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2、血压控制正常后,就不用服降压药了。

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心血管综合征,目前还没有办法治愈,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大量实事表明:长期稳定控制血压,可以延长高血压患者的寿命,因为高血压患者在服药后血压正常,是在药物控制下所达到的平衡,停药后,血压会反跳,再次升高,甚至出现波动,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更大。正确的做法是,在血压控制正常后,维持一段时间,在冬季及季节交替时不要减药,最好在熟悉你病情的医师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来说,只有单纯性高血压病,没有心脑血管肾等疾患,而且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医生才建议减少药量,同时减药过程中,每日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水平随时调整剂量。

3、服用了降压药物,不重视改善生活方式。

部分高血压朋友因为工作和认识上的错误,认为自己长期规范地口服降压药物,就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危害,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不重要,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高血压是一种不良生活方式病,只有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再配合药物,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心脏健康的基础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及心理健康。好的药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愉快的心情,和谐的家庭都是高血压的良方;许多高血压的朋友已经用了2-3种降压药,而且频繁换药,血压仍然控制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4、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愿意过早服药,产生药物依赖,或担心过早服用降压药,以后会无药可医。

这也是一种错误观念。因为血压升高会不知不觉地损害全身血管,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伤,发生功能障碍。所以早期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以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降低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及心衰的发生,如果听之任之,并且已经发展到动脉硬化,心脑肾等功能障碍,此时失去了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任何药物也不能逆转;而且目前所用的长效降压药物,很少产生耐药性,长期、合理、规范用药不会造成心脑肾功能损害,获得的益处远远大于高血压病本身的危害。

相关推荐

高血压肾病哪些并发症

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可导致肾病,肾病又会加重高血压高血压与肾脏病的联系非常紧密。高血压可以导致肾病,肾病也会引起高血压。 对策:降压护肾,从确诊为高血压的第一天起。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和肾功能(血肌酐),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尽早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护肾的关键在于降压。普通高血压患者,没心、脑、肾器官损害,也没高血压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等),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心衰 一半心衰归因

尿毒症与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方法1.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膜的两侧,通过半透膜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并清除体内多余的水份。血液透析可以部分地替代肾脏功能,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尿毒症治疗方法之一。 方法2.腹膜透析应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进行血液净化。将透析液引入患者腹腔,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通过腹膜进入腹腔中的透析液然后排出体外。定时或不断更换腹腔中的透析液,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方法3.肾移植是将他人的肾脏通过手术植入尿毒症患者的体内,使其发挥功能。植入的肾脏可以完全地替代肾

如何预防高血压并发尿毒症

第一,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中国是高血压病大国,但是中国的高血压病存在很危险的三低现象,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普查发现,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病人还不到一半;高血压而服药治疗的人不到12.5%;能够服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的仅为2.9%。所以,在全社会开展高血压病的宣传,提高大家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迫在眉睫。 第二,严密监测肾功能。 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是防止肾功能损害的前提条件。同时要严密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具体措施为: 1.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最好每2个月

冠心病的保守治疗哪些

一、冠心病患者要时刻注意控制高血压 把血压控制在满意水平,血压下降到19/11Kpa(140/85mmHg)或更低益,无风险。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也应把血压降至上述的满意水平;糖尿病和尿中可检查出蛋白的病人,血压控制更应严格,降至16~17/10.6Kpa(120~130/80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应遵循以上标准。单纯收缩压增高的危险性大于舒张压增高,应认真治疗控制。除用一般的降压药以外,在日常生活中,食物宜清淡,防止食入过多的盐类。应多吃蔬菜、豆类等食物,避免饮酒和肥胖,并适当运动,保持精神愉快

妊娠高血压怎么控制 如何控制妊娠高血压

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主要是测量血压、量体重等,一旦发生血压异常情况及早进行干预控制。也可以自己在家买个血压计,每天定时测量并记录下来。 肥胖的孕妇孕期血压升高的概率比较大,因而在孕期要控制好体重。使得孕期体重呈规律性增长,要特别控制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多吃点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每天盐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3-5g,还要避免吃腌制和烟熏的食物,如咸菜、腊肉、腊鱼等。总之,盐分含量高的食物都要少吃或不吃。 很多孕妈妈由于腹部越来越突出,活动起来比较吃力,索性就不活动了,整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其

如何防止高血压转为尿毒症

第一,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中国是高血压病大国,但是中国的高血压病存在很危险的三低现象,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普查发现,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病人还不到一半;高血压而服药治疗的人不到12.5%;能够服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的仅为2.9%。所以,在全社会开展高血压病的宣传,提高大家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迫在眉睫。 第二,严密监测肾功能 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是防止肾功能损害的前提条件。同时要严密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具体措施为: 1、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最好每2个月检查

高血压怎么办

谈到高血压,大家都知道他的危害多大,但当问及高血压是多少或是血压正常值应该是多少时,又多少人能回答得上来呢?相信大多数都无法回答正确。 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为达标,低于或高于这个数值说明您的血压都不太正常。在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仅为6.1,即使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也3/4的人血压没控制在140/90mmHg以内。 了这个标准相信您对是否已高压了更深的认识。而当知晓了自己的血压才是真正防控高血压的第一步,建议3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如果在调整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管理目标

1、 没合并症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

桑葚酒降血压吗 喝桑葚酒降压要注意什么

1、在自身血压受控的时期饮用桑葚酒比较好,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升高血管对血压的耐受力,具一定的控制血压的作用。 2、泡桑葚酒的时候,最好不要用浓度过高的白酒,刺激性过大,对于高血压的人群血压控制不利。 3、桑葚酒在血压控制期可以和平衡血压的药物一起食用,协同作用,但是不建议将桑葚酒完全替代降压药,容易出现不适的情况。

鹅肝高血压者能吃吗

在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情况下建议不吃。 鹅肝中含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食用后可能会加重身体血管的负担,所以对于一些血压控制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不建议吃的。 如果要吃的话,那么建议最好是等到血压控制稳定之后,在体内胆固醇含量不高的情况下食用,而且也不宜食用过多,这样会更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