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放射性肠炎该如何治疗和预防

放射性肠炎该如何治疗和预防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分别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根据射线来源放置的体内外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肠黏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黏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那么,该如何治疗呢?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多次少餐为原则。限制纤维素摄入。腹泻严重者可采用静脉高营养疗法。

2.内科治疗

(1)收敛解痉阿司匹林可有效地控制放射性肠炎的早期腹泻,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

(2)局部镇痛剂和粪便软化剂有显著里急后和疼痛者,可用2%苯唑卡因棉籽油保留灌肠。用温石蜡油保留灌肠或温水坐浴。

(3)激素灌肠琥珀酰氢化可的松加温盐水保留灌肠,特别对里急后重者有效。

(4)止血低位肠出血可在内镜直视下压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剂或出血点做“8”字缝合止血。但不能做烧灼止血。部位较高的出血点可用去甲肾上腺素g或新福林稀释于200ml温盐水中保留灌肠,或用凝血酶加入200ml温盐水中保留灌肠,一般在1~3分钟内即可止血。大量难以控制的高位出血需做外科处理。

(5)抗感染有继发性感染时,需用抗生素。

(6)α2巨球蛋白国内已试用α2巨球蛋白治疗放射性肠炎,效果良好。用药后黏膜出血和疼痛明显好转。溃疡趋向愈合。

3.手术治疗

放射性肠炎的检查

钡剂检查小肠,可见病变常以回肠末端为主,充钡时,可见管腔不规则狭窄,并因粘连而牵拉成角,形成芒刺样阴影,肠壁增厚,肠曲间距增宽,也可见肠腔结节样充盈缺损,与炎性肠病相似,排空时小肠正常羽毛状粘膜纹消失,近年来用肠系膜血管造影有助于发现小血管病变,对于放射性肠炎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小肠吸收功能的测定:包括粪便脂肪测定,维生素B12及D—木糖吸收试验。

1.直肠指诊: 在急性期由于肛门直肠部位的炎症和炎症的刺激,可触及肛门括约肌痉挛,直肠壁变厚,变硬,指套有血染,后期患者可发现直肠溃疡,直肠狭窄或瘘管。

2.X线检查: 在放射性肠炎早期,腹部平片可显示功能性肠梗阻,钡剂检查常显示黏膜水肿,肠袢扩张和张力减退,在亚急性期,腹壁和肠系膜都可发生水肿,水肿严重时,黏膜皱襞增厚,变直,呈尖耸外观(spiked appearance),并可使肠袢分开,钡剂灌肠检查,在急性期常见结,直肠有严重痉挛,直肠前壁可能有孤立性溃疡,倘有弥漫性溃疡存在,结,直肠壁黏膜可呈针刺状(spicula- tions),后期慢性放射性小肠结肠炎的钡剂检查所见有肠黏膜水肿,肠袢分开,若进一步发生纤维化,则可见肠腔变窄,固定,并呈管状,可有一段或几段肠管的扩张性较差,黏膜纹理消失,这种X线表现很像克罗恩病或结肠缺血性病变引起的肠狭窄,由于动力功能障碍,可以发生功能性小肠梗阻,另外,结,直肠病变的X线表现有肠腔狭窄,变直和结肠袋消失等。

3.结肠镜检查: 放射性肠炎的急性期变化,在乙状结肠镜检查时表现为结肠和直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甚至有溃疡形成,黏膜脆弱,触之易出血,在放射性肠炎的慢性期,可见黏膜水肿,苍白,呈颗粒状,较脆弱,并有明显的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根据所见病变,放射性肠黏膜损伤分为4度:

Ⅰ度:无明显损伤,直肠黏膜可见轻度充血,水肿,毛细血管扩张,易出血,一般能自行愈合。

Ⅱ度:直肠黏膜有溃疡形成,并有灰白色痂膜,黏膜出现坏死现象,有时也有轻度狭窄。

Ⅲ度:直肠由于深溃疡所致严重狭窄,出现肠梗阻,多数需采用结肠造口术。

Ⅳ度:形成直肠阴道瘘或肠穿孔。

作内镜检查时,务必十分细心,以免发生肠穿孔或出血。

4.肠系膜动脉造影: 小动脉损伤伴缺血性改变是造成放射性肠狭窄的病理基础,肠系膜动脉造影片上常可见肠系膜小动脉分支异常。

5.CT扫描: 可显示直肠周围纤维组织增厚或骶前间隙增宽等非特异性改变或肿瘤复发。

6.放射性核素检查: 测定放射性γ标记的胆酸的吸收率判断末端回肠的功能,测定对大分子如铬-EDTA通透性的增加对诊断急性放射性小肠炎有一定价值,但由于这些检查的特异性不高,临床上应用尚不广泛。

感染性腹泻应与哪些原因引起的腹泻鉴别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一旦发生腹泻,需仔细鉴别搞清楚病因后,才能更有效的治疗。感染性腹泻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该病引起的腹泻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行肠镜检查取活检后才能明确诊断。

(2)肠易激综合征:该病由肠道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病程长,大便中一般无脓血,粪便培养结果阴性,肠镜检查正常。

(3)放射性肠炎:该病一般见于肿瘤行放射治疗后。

腹泻都是由感染引起的吗

不是,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日常生活中急性腹泻多由感染引起,但除感染以外还有多种原因可引起腹泻:

(1)肠道非感染性炎症(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

(2)各种类型的肠道肿瘤(大肠癌、结肠腺瘤、小肠淋巴瘤等);

(3)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胃肠功能紊乱;

(4)药物引起的腹泻(泻药、抗生素、降压药等)。

因此,如果出现腹泻,尤其是长期慢性腹泻患者,不能盲目抗感染治疗,应到大医院行正规诊治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

结肠炎是怎么回事

结肠炎是一个比较笼统比较模糊的一个诊断,根据发生部位的不一样可以分为直肠炎、结肠炎、大肠炎等等这些。根据病情缓急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的肠炎、慢性的肠炎。根据发病原因的不一样可以分为非特异性的肠炎,像溃疡性的结肠炎,克隆恩病,和特异性的肠炎比如放射性肠炎等等这些 。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一般有保守治疗,使用抗炎止血,保留灌肠,高压氧等。

1.为减少肠道感染,减轻炎症,可给予磺胺类、四环素、黄连素或穿心莲等控制肠道炎症。腹痛、腹泻可给予复方苯乙哌啶、普鲁本辛、阿托品等,解除痉挛,减轻腹泻。 西药治疗此病效果不理想,副作用大。复发率高。

2.中医中药:中药理气舒肠方治疗此病疗效可喜中医认为本症是伤及正气,致肠粘膜破溃所引起,治则应以扶正固本,养血益气为主,兼以清热祛湿,以促进溃疡愈合,炎症消退。 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分型有利于治疗和判断预后,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过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轻度型:最多见、起病慢、症状轻、轻度腹泻,每天少于4次,并与便秘交替,便中不含或仅有少量血液粘液无全身症状,病变多局限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血况正常。

②中度型: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腹泻每天多于4次,并有轻度全身症状。

③重度型:有发热、倦怠、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腹泻每天多于6次,血便或粘液脓血便。

放射性肠炎病因

1.照射剂量、时间盆腔区放疗4~4.5周照射量低于4200~4500rad时,发病率逐步上升;如再加大照射剂量,发病率迅速增加。一般估计,在5周内照射量超过5000rad时,发病率约为8℅。

2.肠道的不同部位对照射的敏感性不同其耐受性依次为:直肠>小肠、结肠>胃。

3.肠道的不同部位活动度不同由于末端回肠和远端结肠比较固定,较易受照射的损害。炎症或术后粘连使肠半固定,限制了肠段的活动,使该肠段单位面积的照射量增加,发病率增高。

4.子宫切除子宫全切后,直肠所受的照射量高于未切除者。

5.其他基础病变动脉硬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患者原先已有血管病变,照射后更易引起胃肠道损害。

放射性肠炎病因

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45%)

肠黏膜上皮细胞对放射线最为敏感,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作细胞更新观察,发现肠黏膜的更新是通过位于肠腺隐窝部的未分化细胞增殖而完成的。这些细胞在分化后失去分裂的能力并逐步移向肠黏膜表面。放射线抑制这些细胞的增殖,使肠黏膜发生特征性的急性病变。如果放射剂量不过量,在停止放射治疗后1—2周黏膜损伤便可恢复。最近研究发现,多次照射的效果取决于照射隐窝细胞所处的细胞周期,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对放射线最敏感,而在晚期合成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耐受力,由于在任何特定时间所有增殖的隐窝细胞仅有一部分处于细胞增殖周期的某一时相,因此单次大剂量照射仅使一部分细胞死亡,而在数天后细胞有丝分裂又恢复正常。

肠黏膜下动脉受损(20%)

小动脉的内皮细胞对放射线很敏感,大剂量放射治疗使细胞肿胀、增生、纤维样变性,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因此产生肠壁缺血和黏膜糜烂、溃疡,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病损进一步发展。

肠壁组织受损(20%)

肠壁组织经广泛持续照射后引起水肿,肠壁各层均有纤维母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透明样变化,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黏膜面扭曲和断裂,因此放射线产生的肠道变化可从可逆性黏膜结构变化直至慢性纤维增厚,伴有溃疡的肠管,甚至引起肠梗阻。

相关推荐

慢性肠炎的病因是什么

1、慢性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溃疡型肠结核、沙门氏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调。 2、肠寄生虫病:如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鞭毛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肠道蠕虫病等。 3、非细菌性炎症:如克降氏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肠炎、结肠憩室炎、结肠息肉并发结肠炎等。 4、肠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 5、胃原性慢性腹泻: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晚期、胃空肠吻合术后。 6、胰原性慢性腹泻: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晚期。 7、肝、胆道疾病所致慢性腹泻。 8、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结肠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大家会经常问到,什么是结肠炎,实际上结肠炎是一个比较笼统比较模糊的一个诊断,根据发生部位的不一样可以分为直肠炎、结肠炎、大肠炎等等这些。根据病情缓急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的肠炎、慢性的肠炎。根据发病原因的不一样可以分为非特异性的肠炎,像溃疡性的结肠炎,克隆恩病,和特异性的肠炎比如放射性肠炎等等这些 。

感染性肠炎怎样合理饮食

感染性肠炎怎样合理饮食?专家介绍说,感染性肠炎患者宜多吃: 一、水果和经烹调的绿色蔬菜,以摄取可溶性纤维; 二、鲑鱼、沙丁鱼和鲭鱼之类的多油鱼,以摄取维生素D; 三、含丰富β-胡萝卜素的食物; 四、肝,以摄取维生素A(孕妇忌吃)。 感染性肠炎患者应忌吃: 糠夫、坚果、种子和甜玉米。 虽然饮食不能治疗感染性肠炎但是调整饮食可能使一些症状减轻到患者能够忍受的程度。例如,虽然结肠炎病人不应吃糠夫、坚果、种子和甜玉米之类富含不溶性纤维的食品,但是专家建议他们的饮食应富含可溶性纤维。不溶性纤维可能会进一步刺激结肠

肚子剧痛拉肚子的原因

1.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等。 4.小肠吸收不良: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②双

便血的症状

(一)发病原因 引起便血的疾病很多,现根据出血病变的性质,将便血的病因分为5类。 1.炎症、溃疡性因素如下消化道的黏膜发生炎症或溃疡时,因黏膜充血、水肿与溃疡形成,当炎症或溃疡侵蚀血管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血管破裂均可发生便血。常见的疾病有: (1)肠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真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小肠结核、结肠结核、小肠钩虫感染、结肠血吸虫病、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等。 (2)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3)放射性结肠、直肠炎:多系盆腔恶性病变接受放射治疗后,

放射性直肠炎严重吗

严重与不严重的疾病其实都是同样的道理都是需要用正确的治疗方式进行调理的,因此关键的在于治疗不是在于是属于那一类别的疾病。治疗方法都是根据病因研究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直肠炎可造成排便疼痛。直肠炎病人在大便时,肛门口灼痛,因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表皮脱落,有时成裂口发痒,下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全身不适。 直肠炎可造成便血。直肠炎发展到后期,会造成严重的出血现象,出血严重者可出现缺铁性贫血。 直肠炎可造成萎缩性改变。急性直肠炎长期不愈,则变为慢性直肠炎,导致直肠粘膜及其下层肥厚,得不到治 疗的状

放射性肝炎治疗

家属在考察时,可以从家医院的专家队伍、医疗设备、医院规模、科研水平、资质证明、成功案例,以及院的专家背景等,进行详细地调查。根据这些判断标准,在选择一家正规的皮炎治疗医院。 医院的医治设施:也就是这家医院的医资力量,这是评价一家医院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要求,术业有专攻,医院也是有自己的重点科室,有侧重点的。挑选医院时,不只看医院整体情况,还必然考量医院的重点科室。 服务态度:人生病了本来身体不舒服,心理状态也容易急躁,再遇上一个服务态度生硬的大夫,当然就容易引出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来,所以我们要求医

放射性直肠炎会有哪些并发症

直肠炎轻者仅粘膜发炎,重者炎症累及粘膜下层、肌层,甚至直肠周围组织;有时只是一部分直肠粘膜受累,有时直肠粘膜全部发炎,也可累及结肠部分粘膜都有炎症。直肠炎首重检查,只有详细确诊肠炎的病情,才能对症治疗。 直肠炎如不及时治疗会转为直肠癌,前期也许感觉不明显,但免疫力会明显下降,有妇科或男性前列腺方面的问题会随后发生,此时一般伴随结肠炎,人体50%的免疫都在结肠,所以会有很多性的问题出现。 放射性肠炎引致的并发症主要有肠狭窄和肠梗阻,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或回乙结肠瘘,胃肠道溃疡和穿孔,以及诱发结、直肠癌等。

放射性直肠炎的饮食

1.高热能、高蛋白质以补偿长期腹泻而导致的营养消耗,可根据病人消化吸收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供给量。一般热能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千卡供给。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其中优质蛋白占50%为好。 2.维生素无机盐要充足以补偿腹泻引起的营养丢失。 3.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避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纤维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白薯、萝卜、芹菜、生蔬菜、水果以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和粗杂

放射性直肠炎的病因诊断

妇女宫颈癌、外阴与阴道癌及肛管直肠癌,应用放射性镭、钴、铯等进行照射治疗,这些放射性原素对癌有抑制作用,对正常组织也有损害,损害直肠粘膜时,可造成放射性直肠炎。所以因放射治疗造成的放射性直肠炎,是临床上较多见的。 有镭照射治疗史,大便带脓血、粘液和脱落的坏死组织。直肠镜下可见肠壁充血、肿胀呈赤褐色,或已浸润、变硬、坏死、溃疡、穿孔,最后形成狭窄。病理检查可见细胞急速分裂,纤维组织肥大,血管、淋巴管扩张,管壁变性,应与恶性肿瘤鉴别。